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新理念)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6524616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新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新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间:2014年9月22日星期三 地点:中心校 参加人:全体教师主讲:杨品福 主题: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 学时:四学时记一学分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写在第6页)教师行为养成与优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规范,不但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而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乃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至关重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越是优秀,老师就越欣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从广泛意义上来说的;从狭义来讲,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要适应课程教学,就必须对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育教学观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心理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是以主动建构实现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和诱发者。学生获得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不是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取决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指导、帮助、支持和诱发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可是现阶段仍有不少教师在旧教育教学观束缚下,实施与现代科学教学观相违背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了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要放弃“相信自己告诉学生什么,学生就能学会什么”的观念。教师要“相信只有学生自己学习才会更有效,相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通过某种活动来实现,只有当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才能学会、会学”。学生的各种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反复体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过程,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因此教育教学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紧密结合各种“实践”(当前的实践活动或以往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确立正确观点,抛弃错误认识,产生信念,矫正不良行为,做出符合规则的行为。教师要放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师奖惩的结果”的观念。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做出的行为,是与满足学生自我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教师的“奖惩”适应学生心理需要时,学生才能产生行为动机,只有学生反复获得自我满足后,才能增强自信心,确立行为信念,选择符合规范的行为。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表扬是虚假的,或能导致他脱离集体,尽管教师想激励学生进步,学生也会不买账,而做出不良反映;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批评是恶意的、跟他过不去,或能丧失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尽管教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学生也不会理解,而产生抵抗情绪,或 反抗行为。可见认为“较多地对学生优点或错误做出反映是好意”,未必妥当。因为学生会因教师的批评成为消极目标,也会因教师的表扬使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关键是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选择恰倒好处的时间、场合和对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性格,以及学生在家庭、集体中的处境和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真实和适度的表扬与批评,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自觉发扬长处,改正缺点。教师要放弃“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使学生知识瓶装得满满”的观念。在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往往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数量与质量同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于是,当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了最多的知识时,会感到很自慰。当学生安静地听教师讲课时,教师会感到很自豪。但教师的这种“自慰”和“自豪”是不能持久的,当面对自己的实际教学结果时,又不得不懊丧、愤怒、宣泄与自卑。因此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的学习任务:一是学会求知,即学会建构知识结构、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二是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即学会在交往中,完善、发展、自我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教师的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引导、支持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科能力。在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结构和原有的经验,创设获得新知识的背景下,遵循“同化与顺应”原理,启发、诱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扩大或改组,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同其他事物、技能的联系中领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二是教师要优化集体交往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各项交往活动中,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学会交往,发展自我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人们只有在交往中,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才能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我观念,促进自我完善;同时人们随着自我的成熟对他人的评价,也产生选择性、批判性和独立性。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自觉行为更多地依靠同学门的态度和评价,而很少依靠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学生在交往中逐渐学会评价别人,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自我观念的独立性。因为学生之间的看法、态度、兴趣有许多相似处,他们可以共享经验,从而融合成一股内聚力,形成“集体规则”,其总的趋势更具有稳定性。这种“团伙友谊”,促使学生由关心自己,希望别人关注、爱抚、照应、保护,转化为关心别人、尊重他人,吸收别人的意见,从而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由于集体交往的评价激起某种焦虑和不安,促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建立彼此舒畅、轻松的关系;学生也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以此为荣,对他人的成功,产生羡慕,激励自己去努力拼搏,加大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心。学生在集体交往中往往并不明白是有规范的,只有在不断交往中,尝试到适应集体的成功快乐,不适应集体的焦虑与痛苦,才能批判地思考与领悟到集体规则。因此教师要利用集体心理,为促使学生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对自己行为的观察与评价,引导学生建立集体规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集体交往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还要适时调控正确集体规范的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荣辱、是非观,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完善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合作学习。现阶段课堂教学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没有广泛推开。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已习惯于讲授法,尽管此方法费时、费力、低效,但给教师以安全感,自豪感;二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能合作学习。他认为:当前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理解的能力,表述的能力,争辩的能力很低,小组学习可能沉默寡言;或认为当前学生受社会上负面影响较大,合作学习容易跑题,小组学习可能一团糟。实际上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争论、好群体活动是天性,而学生课堂沉默寡言,合作学习能力低正是教师没有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所致。今天提倡采用合作学习方法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人生活在社会里,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教师想要回避负面影响是不可能的,这正是要通过教育教学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学生思想认识存在的误差,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明是非,确立正确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多种能力。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人才观,认识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会学习、会交往,能创新的人才重要性,努力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争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教育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违纪、对抗等情况,而有的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采取停止讲课、斥责、挖苦,或漠不关心等方法,使这些行为不再继续下去;有的教师采取交给校领导、班主任,或家长去矫正。这些方法都不可取的,因为这些方法都不利于帮助学生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其结果都与教师的初衷相反。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均是过度焦虑的结果,其行为是为了摆脱焦虑的客观反映。作为教师应把处理行为问题建立在了解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找出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源,应带着理解、同情、关爱学生心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使其明朗化,促进学生自我矫正。从内部因素看,学生为了逃避焦虑可能外显下列行为。有的为保护自己免受自我焦虑,给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出似乎合理,又有相当富有逻辑的解释,即辩护。有的为了避免自己感受焦虑的痛苦,采取推责、他怒、发泄方式进行自我解脱。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感受器官是通过刺激,传入神经中枢,经过筛选,集中到某一任务上,而学生的筛选机能还未发展成熟,不可能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只有在集体活动交往中,通过反复反馈矫正后形成。可是有的教师只对学习成绩优良、安静守纪等学生做出过高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差、相对不守纪的学生做出斥责,这必然伤害其自尊心,丧失自信心,强化不良行为。 之。总之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教师一定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和选择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满足学生正当心理需要出发,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运用科学方法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