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咸阳师院附中 蔡群发,目录,天文 地理 纪年 纪月 纪日 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 制度,天文地理之天文,天文 宏观印象:天圆地方,天覆于地。 具体天象:恒星定而行星动。,二十八宿(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天文地理之天文,其他星宿 华盖 文曲星 月亮 太阳,返回,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时迷信,文曲星是主观文运的星座,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别称:银钩、玉钩、玉弓、弓月、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广寒、清虚、望舒、嫦娥、婵娟等,古代神话说太阳神叫羲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天文地理之地理,山川关隘名 江:长江 河:黄河 山:崤山 关:函谷关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天文地理之地理,地区名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天文地理之地理,政区名 九州:冀、兖、青、徐、杨、 荆、豫、梁、雍 郡(秦) 国(汉) 道(唐) 路(宋) 省(元) 县(秦) 返回,纪年纪时之纪年,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纪年纪时之纪年,帝王纪年法 帝王干支纪年法,返回,纪年纪时之纪月,序数纪月法 孟仲季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 其他纪月法,返回,纪年纪时之纪日,干支纪日法 序数纪日法 特殊称谓纪日法 初一:朔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传统节日纪日法,返回,纪年纪时之纪时,十二地支纪时法 1个时辰=2个小时 第一个时辰叫做初, 第二个时辰叫做正。 特定称谓纪时法,返回,姓名字号,1.直称姓名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幼时由父亲命名 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3.称号 (1)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2)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自己取,姓名字号,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4.称谥号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6.称籍贯 例子:韩昌黎 7.称郡望,姓名字号,例子:王右军、杜工部、柳屯田 8.称官名 例子:武侯 9.称爵名 例子:刘豫州、贾长沙、柳柳州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姓名字号,11.兼称 例子: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姓名字号,12.谦称与敬称 (1)谦称 A.表示谦逊的自称: 愚、鄙、敝、卑、窃、臣、仆等 B.古帝王的自谦: 孤、寡、不谷(不善)等 C.官吏的自谦: 下官、末官、小吏等 D.读书人的自谦: 小生、晚辈、晚生、不才、不佞、不肖等 E.称自己一方: 家 舍 (2)敬称 对对方用敬称: 令、尊、贤、仁,姓名字号,例子:唐太宗、元世祖、 洪武皇帝、乾隆皇帝 13.称庙号或年号 14.特殊称谓 A.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子:庖丁、师襄、优孟 B.职业,姓名字号,15.称年龄,返回,襁褓,总角垂髫,豆蔻年华,弱冠加冠,30,50,礼仪制度之礼仪,(一) 礼仪 1.节日礼仪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礼仪制度之礼仪,【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礼仪制度之礼仪,【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礼仪制度之礼仪,【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礼仪制度之礼仪,【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礼仪制度之礼仪,2.家庭礼仪 (1)排行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礼仪制度之礼仪,(2)婚配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礼仪制度之礼仪,(3)宗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礼仪制度之礼仪,3.祭祀礼仪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礼仪制度之礼仪,4.朝拜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礼仪制度之礼仪,5.宾主礼仪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礼仪制度之礼仪,【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礼仪制度之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礼仪制度之礼仪,位置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八仙桌排座次, ,北,礼仪制度之礼仪,6.成人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礼仪制度之礼仪,7.讳称 A.称钱: 赋、禄 、饷、孔方兄、铜臭、润笔等 B.称大小便: 更衣、出恭、解手 C.称死: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礼仪制度之制度,(二)制度 1.汉代实行征辟和举荐制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 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 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察推举的 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 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 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 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 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 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 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 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礼仪制度之制度,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