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486402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专题:“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专题:“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 湖北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秦 娥“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一条。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主题板块:一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内容的变化;二是“健康、安全地生活” 的内容总介绍;三是“健康、安全地生活”课程内容解读;四是综合案例与评价。一、“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内容变化新标准将原来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直观性更强,更有利于教师的理解和把握。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课程内容,使惭进性的线条更加清晰,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特性更加突出。“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内容主要做了以下修订:旧课标内容新课标内容对比说明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初步”符合低年级年龄特征;“劳动”改为“卫生”,表述更符合低年级年龄特点。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将“做事用心”修改为“生活有规律”使其目标指向更加明确。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没有变化3、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修改降低了难度,表述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没有变化5、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将“健康常识”修改为“保健常识”,指向更加具体明确;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修改为“并在生活中运用”,更符合逻辑,表述更清楚。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没有变化。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没有变化7、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这一句的修改,表述更加具体,降低了理解和操作难度。无8、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增加了一条学科内容条目,进一步细化了内容。8、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9、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将“注意安全”修改为“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指向更加具体明确,降低了理解难度。9、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和求助方法前面补充“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一句,使表述更有条理、更加完整、更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没有变化。10、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11、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没有变化11、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12、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将“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修改为“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指向更具体、明确。二、“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课程内容总介绍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有四个领域,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其中的第一个主题。这一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生自我健康、安全地成长设计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和发展特点,主要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共呈现了12项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与教材单元主题的顺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的课时顺序也无需与教材顺序一致。内容之间具有相互渗透、整体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内容综合、渗透的特点:如第9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其中,“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是“知识”目标;“避免意外伤害”是“能力”目标;“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如第11条中“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的内容,与“愉快、积极地生活”板块中的“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的内容以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的“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的内容,是各个生活领域的交叉,这里就出现了3个领域的交叉与相互渗透。循序渐进的特点:如第2条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在学生懂得并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基础上,二年级下学期就安排了第4条的“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等学习内容。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还包括“教学活动建议”,这是达成教学内容的活动提示。既然是建议,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采纳与否,不必机械地照搬到教学中。三、“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课程内容具体解读第一条:(一)解读有规律地生活是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按时作息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坚持下来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贵在坚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观察、体验等生活实践,形成习惯。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懂得“有规律地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儿童惜时、守时、求上进的生活态度,学会安排一日事务,并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活动建议“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是要对新入学的儿童进行最基本的纪律教育,根据一年级年龄特征,建议本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表演、实践体验”等活动来开展教学。(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上学不迟到(教学设计)内容分析: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生活环境,一切都感到新奇而兴奋,他们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对学校生活的一日常规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本主题从“上学不迟到”这个最基本的纪律开始,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体验到有序生活的益处。活动目标:态度:培养儿童惜时、守时、做事认真、求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力:学会安排一日事务,学会料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简单事情。知识:知道上学不迟到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初步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活动重点: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上学去歌曲和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彩色笔,访问了解上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播放歌曲上学去,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小鸟说,早早早,问你早上几点起床?”,接着提问:你每天早晨起床后是怎样安排的呢?(学生答略)师过渡:兰兰也和大家一样,成为小学生了,这不,她也要上学了。通过歌曲和教师表演,激发学生上学的兴趣;接着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应该学会做好上学的准备工作。 2、故事启迪起床后的兰兰播放故事起床后的兰兰,全班交流:兰兰起床做了些什么?通过故事中兰兰的行动,学生了解相关要点:起床后,快穿衣,忙刷牙,上学不迟到。3、情境表演“起床啦!”学生表演:闹钟响起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用餐背书包出门等情节,进一步熟悉早晨起床后应该做的事情。4、分组讨论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画,学生看看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共同分析他们迟到的原因。5、反思交流学生向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情况:你迟到过吗?为什么迟到?当时你的心情怎样?6、实践体验填填“七色花”:怎样才能按时上学呢(花瓣上的事做到了就填上颜色)?教师小结,通过填填“七色花”的活动,大家明白了要想上学不迟到,还得做到每天按时睡觉、起床,睡觉前要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7、评一评: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按时上学方面做得怎样(做得好就画个笑脸,做得不好就画个苦脸) 相互评价四人小组互相评一评 (谁做得好就画一颗红星,做得不好的就画一颗黄星) 作业:制作一份家里作息时间表。活动拓展:开展班级竞赛,看谁在按时上学方面做得好,夺的红旗多。评析:1、“新巧”导入,激发兴趣如果说教学是一种唤起,那么“新巧”的导入便是这唤起中的第一声号角。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歌曲上学去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本话题的兴趣,从而快乐地进入活动主题,水到渠成,既“新巧”又“实用”。2、活动丰富,强化感悟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如听歌曲、讲故事、情境表演、自我反思、填七色花、自评与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活动中和对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感悟到了上学的快乐,知道了上学不迟到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学会了安排一日事务。3、关注评价,赏识学生教师边唱边跳进入课堂,把激情也带进了课堂,在进入主题活动时,教师多用“真好”、“OK”等激励性语言及大拇指、握手、拥抱、集体鼓掌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同时,课堂还安排了一个自评与互评的活动环节,全班学生在教师的赏识和同伴的鼓励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2条和4条:(一)解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必须从小抓起,所以本课程分别在一年和二年级安排了相关内容。当然,卫生习惯不是通过一节课、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它将伴随着一个人的终生。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注意:(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日常的生活细节为切入点。 (2)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点,引导学生从个人日常生活及自身周边的生活环境实践体验中加深理解、获得感悟、养成习惯。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儿童建立基本的卫生概念,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个人与公共环境卫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并落实在生活实际之中,成为一种自觉自愿。为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教学活动建议(第4条)第2条和第4条都是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其中第4条“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是在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建议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感悟、实践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让垃圾回“家”(教学设计)内容分析:环境污染是儿童健康的最强大的杀手,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个人卫生习惯,但环境卫生问题就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保护环境,应从每个人的自身做起,关注身边的环境,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做到健康、安全地生活。活动目标:态度: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能力: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知识:了解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简单知识,养成垃圾入箱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童话故事一个邮包的图片及代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箱的纸盒;2、学生准备:调查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活动过程:1、故事激趣,引出话题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童话故事一个邮包(林颂英),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故事内容,小结要点,激发兴趣,引出话题“让垃圾回家”。附:一个邮包的故事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幽静,有清亮亮的小河,还有小鸟啾啾叫。狗熊先生把家搬到这里。狗熊先生信在浣熊太太的楼上。没事的时候,狗熊就坐在阳台上看风景,听鸟儿们唱歌。这天,狗熊先生边看风景边有滋有味地嗑瓜子,像天女散花一样,把瓜子壳住楼下扔。第二天,狗熊先生酸奶杯子往楼下扔。第三天,狗熊先生又将骨头往楼下扔。楼下的浣熊太太看见院子里的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就把它们捡起来。一天,邮递员黄狗先生在楼下喊:“狗熊先生有邮包。”狗熊先生连忙“噔噔噔”地奔下楼去,取回包裹。回到家,狗熊先生乐呵呵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打开邮包,发现邮包里竟然是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还附有一张字条:“狗熊先生,请你把它们丢进垃圾箱里。浣熊。”狗熊先生脸红了,赶忙奔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大喊:“浣熊太太,对不起。狗熊今后一定注意环境卫生。”2、班级交流,认识垃圾的“家”。,先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然后全班自由发言:垃圾的“家”在哪儿呢?教师适时指导,小结要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字纸篓等都是垃圾的“家”,只有让垃圾都回自己的“家”了,我们的环境才会美丽起来。3、知识拓展,感知垃圾不同的“家”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不同的垃圾也应回不同的“家”,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4、游戏体验,学会让垃圾回“家”(1)每位学生分别将两种垃圾写在两张纸条上,交给老师。(2)打乱纸条顺序,重新发给学生,一人两张。(3)学生将手中的垃圾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别投进老师准备好的不同的垃圾箱里。(4)推荐两名学生检查投放结果,进行评议。 ( 重复进行两次)小结:垃圾进入不同的家,有利于人们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学生谈收获。作业:现场把教室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活动拓展:开展“变废为宝”的巧手大赛(在家长指导下,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件手工作品,参加班级组织的“变废为宝”的巧手大赛)评析:1、品德教育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观念,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了解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简单知识,养成垃圾入箱的良好习惯等品德教育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故事、交流、游戏、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不动声色地实现了课程目标,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习惯养成以真实生活为基点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性质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组织活动,并在基本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后组织了“现场把教室里的垃圾进行分类”的有效实践活动,真实而有效。3、培养能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2011年版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从垃圾分类的课堂游戏,到教室垃圾归类的实践活动,延伸到与家长合作的“变废为宝巧手大赛”的动手活动,把引导学生的“安全、健康地成长”的重任由学校扩展到家庭与社会,由教师延伸到家长,增强社会现任感。第三条:(一)解读“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是低年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学生群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因此,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生活态度问题。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最好的办法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面对生活。通过教师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并从中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并教会学生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自己生活中碰到的简单问题与困难。(二)教学活动建议“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标内容,是根据新时代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状特别提出来的,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养成习惯更难。因此,建议通过“情境表演、实践演练、检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强化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学实录)内容分析:针对新时代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状,选择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从而体验劳动的快乐。活动目标态度: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能力: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动的能力,从而体验劳动的快乐。知识:了解自立的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性。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物品等 2、学生准备:收集在生活中自己或他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事例。活动过程1、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师:一边播放背景音乐男儿当自强,一边谈话:孩子们,听说过教育家陶行知爷爷吗?生:听说过(少部分人争着回答)生1:爸爸给我讲过陶行知爷爷的三颗糖的故事。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想让你们读一段陶爷爷曾讲过的一段话。出示视频:自立立人歌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宗, 不算真好汉!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别人的事我帮忙干,不救苦来不救难,可算是好汉? 生:(兴致地跟老师读) 师: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呢?生1: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生2:还要帮助别人做 师:你们太可爱了(板书课题: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2、情景表演,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师:你们这么聪明能干,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生:好(学生兴奋地)师:(叙述情境)今天最后一节是体育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该做些什么呢?生:(根据老师的叙述进行表演)自己脱衣服、换鞋子,把衣服和鞋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师:(老师接着叙述情境)体育课结束了,马上就要放学了,你们又该做些什么呢?生:(根据老师的叙述进行表演)擦汗、换鞋子、整理书包、打扫教室卫生。师:(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做,同学们真能干。师问:你们在学校自己的事能够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呢?生:(多数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师: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3、生活赛场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比赛,谁愿意参加呢?生:(全班几乎都举手了)师:我们击鼓传花吧(通过击鼓传花随机抽取35名学生参参比赛叠衣服、叠被子活动)师:(3分钟后,教师宣布完成任务质量最好者获胜)4、现场采访:师:(采访获奖同学)首先祝贺你在本次比赛中获得胜利。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现在的感受怎样?生:很高兴师:你能谈一下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生:我成功的秘诀就是天天在家里自己叠衣服、叠被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师:(采访未获奖的同学)看到别人获得成功你有何感想?生:看到别人获奖,我也很高兴,我要向她学习。师:以后你打算怎么做?生:我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帮助我做事情,以后要自己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师:(小结)刚才获了奖的和没有获奖的表现都非常好,都明白了: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5、课堂延伸: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师: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故事,好不好?生:好师:(出示课件夏令营中的较量,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师:(问)日本的少年为什么有饭吃,而中国的孩子饿肚子?为赢取下一次较量的胜利,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先分组交流心理感受,然后选代表全班发言)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依赖,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6、生活闯关师: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罗,下面的几个问题,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回答,对了奖笑脸一个。(视频出示题目(1),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回答)(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可妈妈担心小明背不动行李,执意陪同他一起去,这让小明感到很为难。他该怎样做呢? 生1:小明应该对妈妈请清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从小给他锻炼的机会。生2:(补充)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坚持自己去。师:(给生1奖励一个笑脸,再出示题目2)(2)小明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而这时同桌恰恰做了出来,小明应该 生1:小明应该请同桌讲给他听,然后自己做出来。师:(给生1奖励一个笑脸,再出示题目3)(3)今天该红红做值日,奶奶很早就来到了学校等着替她完成任务,这样对吗?生:(争先恐后,教师让全班同学集体回答)不对。师:(给全班同学奖励一个笑脸)7、拓展作业: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非常棒,老师想请你们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愿意吗?生:(齐)愿意师:要出远门了,远行前需要准备一些什么物品呢?请帮你的爸爸妈妈写一个简单的方案。师:这个任务下一节课来完成,结束课程。评析: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谈话是一种非常直接的导入形式,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更快捷地明确学习主题。教师在配有背景乐音的衬托下,引用名人名言,开门见山,激情谈话,直奔主题,让课堂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创新活动,增强实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设计的生活赛场,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和道德要求,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利于知识的提炼与巩固;现场采访、小组合作探究是两种师生、生生交流、互助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闯关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有趣的方法,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自立意识。3、课堂拓展,升华目标1992年,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报道引起过整个教育界的震惊,教师把它引入到本节课堂上,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探讨依赖的危害,二是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斗志,升华了课程的主题目标。第五条、第六条和第七条(一)解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更多地与其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直接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应该和学习活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自然环境等多种情境结合起来,并且尽可能地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出发或采用直接体验的方法进行,避免将它简单处理成单纯讲道理或知识的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健康生活意识,了解最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自我保健能力,帮助学生按不同季节保健的有关要求指导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教学活动建议(第6条)第5条、第6条、第7条课标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增强“保健意识、预防疾病”提出来的。其中,“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初步的保健常识”的基础上提出来教学内容。建议组织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运用交流、分享等形式进行,并根据儿童的好胜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趣味竞赛活动。(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秋天的保健(教学设计)内容分析: 季节的变化,对人的生活和身体都会带来影响,秋天的天气特点及相关的保健知识只是其中的代表。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有限,所以对秋天的天气特点认识还不是很充分,有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但也还很不全面,需要老师进一步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学以致用。活动目标:态度: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能力:帮助学生按秋天保健的有关要求指导自己的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知识:通过活动,了解秋天的保健常识。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2、学生准备:向长辈或他人了解秋季容易患的各种疾病及原因,收集秋天的保健知识。活动过程:1、感受秋天的天气特点(1)谈话激趣,走近秋天: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会听讲、爱发言,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同学们有信心表现的比原来更棒吗?今天和我一起来看望大家的还有咱们的新朋友秋姑娘,她也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想看吗?(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2)观视频,感知秋天:这份礼物大家喜欢吗?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呢?(3)全班交流,体验变化: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美丽的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呢?(4)教师小结,了解秋天: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往往也是“多事之秋”,很多病菌容易在秋季萌生,人也常常在秋天患上疾病,我们及早做好防范,合理安排生活,和秋姑娘一起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2、探究秋天的保健信息(1)说烦恼,激发探究欲望:你知道秋天容易得哪些病呢?听说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已经生病了,我想采访他们一下,生病以后有什么感受?(2)读教材,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生病以后的确很难受,怎样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棒棒的?和可爱的秋姑娘一起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5页。(3)交流,分享金点子:分小组分享一下自己收集到的金点子,介绍你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4)拼智慧花,掌握保健小窍门:多吃水果、蔬菜、多运动、多通风、勤加衣服等板书小结:在咱们的努力下,我们一起拼出了一朵保健智慧花,漂亮吗?希望大家把这朵花上的内容记在心里,用在生活中!3、智力大比拼(1)谈话激趣:秋姑娘看见大家表现这么优秀,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想和大家一起玩呢!不过,刚才它们悄悄告诉我说,它们都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大家呢!智力大比拼,有没有信心?(2)游戏开始:4、总结(1)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生活的本领,在这个秋天里,你打算怎样进行自我保健呢?(2)师生齐诵拍手歌健康快乐过秋天评析:1、课堂因游戏而更俱魅力。在上课前,教师首先借助智慧花和智慧星,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新朋友秋姑娘引入新课,并把她置于观察员的地位,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欲望。在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智力大比拼的比赛场景,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增强了课堂魅力。2、课堂因交流而更加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避免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大道理的灌输,坚持运用开放式性的课堂教学,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引导孩子们交流自己的保健小秘方,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各自的金点子,老师适时加以补充,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保健知识,使课堂效果更佳。3、课堂因开放而升华201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分享金点子、拼智慧花、智力大比拼、诵读老师自编的拍手歌等开放性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中真正地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一)解读安全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关注的话题,“交通、户外活动、自然灾害”等都是人们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年纪小,安全意识差,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部分内容可以和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防范知识(如交通安全防范、游戏安全防范、自然灾害安全防范等),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懂得遵守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注意安全,初步掌握一些紧急情况的逃生和求助方法,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教学活动建议(第9条)第8条、第9条、第10条,属于安全教育范畴。其中第9条交通安全,是与儿童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建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看一看、评一评、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活动来组织教学。(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上学路上(教学设计)内容分析:交通安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上学放学路上就常常遇到交通安全的问题。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如何注意安全,如何了解更多的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预防、警惕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这一内容的学习是非常具有实效性的。活动目标:态度:体会交通事故的巨大危害,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知识: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有学生交通安全的录像和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2、学生准备:课前参观马路上的交通安全标志,了解有关的规则。活动过程1、看一看,导入新课观看录像,录像内容为学生在上学路上的表现在街道上玩耍、翻越马路栏杆、闯红灯2、评一评,矫正行为小组交流:录像中有哪些不正确的行为?每年小学生因为这些不正确的行为发生了许多安全事故,在上学的路上一定要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3、议一议,感知交通规则与交通标志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你知道的交通规则有哪些?教材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所代表的意义。4、画一画,进一步了解交通标志除教材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把它画下来。5、演一演,体验交通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扮演警察、行人、汽车等,情境表演“红灯停,绿灯行”6、课堂小结: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记在心。学生交流收获。评析: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相关活动。教师在上课之前,摄录了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种种不正确的行为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推介给学生,学生置身其中,体会更深刻,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在上学放学路上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对的。在此基础上的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就显得更有吸引力。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群体力量,增强教学效果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评一评、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11条和第12条(一)解读“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2011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因此,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热爱学校,并能够安定、愉快地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组织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实际,尽可能地结合实例或采用直接体验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亲历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并能够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较快的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并能够愉快地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从而培养他们对新校园、新老师以及新同学的喜爱之情。(二)教学活动建议(第12条)对新入学的儿童进行“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的教育,可以消除陌生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但如果在教室里组织教学,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建议教师扩展教学空间,把学生带出室外,以“实地参观、情境游戏”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参观我们的校园(教学片断)内容分析:这一活动是为了帮助新入学的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而设计的。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帮助学生了解新校园,熟悉新环境,并学会用新校园的各种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可以消除陌生环境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活动目标: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新校园的喜爱之情。能力:能够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知识: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它们各自在校园的方位。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学校的简介资料(或录像资料),设计好要向学生进出的游戏任务。2、学生准备:提前初步了解新校园的环境和主要设施。活动过程: 师:孩子们,谁知道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儿呢?生:(学生自由回答)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但在出发前,老师讲两点要求:一是要注意认真听、仔细看;二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打扰别人工作。记住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主要场所,并介绍校园中的主要设施及其用途。)师:老师带你们走了一圈,下面我们分成小组,搞一个比赛,好不好?生:(齐)好!师:(将同学分成三组,分别布置任务,看哪组能最准确、最快地完成任务)(1)一组到校门口认认校名,向门房的阿姨打一声招呼。(2)二组到厕所旁找一下男厕所与女厕所。(3)三组找一找学校图书室在什么地方,向管理员阿姨问声好。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去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师:(5分钟后,老师将学生集合),现在请大家谈一谈,我们熟悉校园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生1:方便快点上厕所,上课不会迟到。生2:可以到阅览室借书看生3:找老师问作业也很方便 师:原来有这么多方便,太好了!老师还想问题你们:你刚才参观门房、图书室、老师办公室、厨房等地方时,都看见了谁了?生:(争先恐后地答,略)师:他们在干什么?生:(抢着答,略)师:你想对他们说一点什么?生1:你们辛苦了生2:你们给我们带了很多方便,谢谢了! 评析:1、组织实地参观,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新的校园环境2011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说“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因此,参观我们的校园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实地参观校园、熟悉校园各种设施及各部门教师与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对在学校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们的热爱之情,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真实的课堂。2、组织精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道德情感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参观我们的校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观校园,获得对校园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个体验性活动,一是通过指令性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了解,二是通过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自己感知、体验、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认知,增强学生从情感上、思想上对学校的认同感。四、综合案例与评价活动主题:放学啦(教学实录)活动目标:态度:养成良好的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习惯。能力:能正确、巧妙地与陌生人打交道。在遇到其他突出情况时,也能有效、从容地保护自己。知识:知道放学后安全地过马路及在马路上行走。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收集放学音乐铃声及歌曲放学了2、 学生准备:了解家、爸爸妈妈等的电话号码。活动过程:活动一:我会做师:同学们,听,放学铃声响了,你们会干什么呢?生1:清理书包。生2:赶快回家。(板书:清理书包,准备回家)师:还做什么呢?生1:拿喝水的水壶。生2:拿脱下来的外衣。生3:拿雨伞师:孩子们说得真好,回家前除了清理书包外,还要拿好衣物。(板书:拿好衣物)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表演?(学生表演)师小结:同学们放学的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师:一边出示课件(调皮的明明),一边说:你们看,这儿有一张桌子,桌子上凌乱地摆放着一些物品,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小主人就是明明。谁愿意帮帮他呢?(做游戏我会做,老师提醒:做游戏时,注意力要集中,并随时指导。)(参加游戏的同学除了除帮明明把书包整理好,还把垃圾扔进了垃圾箱,教师及时表扬。)师:放学前,我们除了清理桌面,带好自己的物品外,还要清理哪儿呢,同时还注意什么呢?生:(全班同学抢着答)检查抽屉,看看有没有漏掉的书和本子、抽屉里如果有废纸,要扔到垃圾箱中、还要把板凳放到桌子上,方便同学做清洁师:要是你放学后要做清洁,那该怎么办呢?生:(学生抢着回答)听组长安排,快点做、做完跟其他同学一起走、关好门窗师:同学们真会劳动,下面请同学继续参加游戏假如你是明明,放学前还要怎做?(同学们做游戏:从抽屉里清理出了书和本子,把纸屑扔进了垃圾箱,还跑到黑板旁很认真地看了看,都很干净了,很好地完成了清洁任务。)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今天明明的清洁任务也完成得很好。请问:你们刚才帮明明做清洁时,看了他的抽屉,想对他说点什么吗?生:(抢着回答)桌面、抽屉、书包清理要及时,不丢三落四。师:听,放学铃声又响了,老师已宣布放学,我们该怎样做呢?(全班同学在音乐铃声中完成“清理书包,准备回家”的活动。)活动二:回家路上师:瞧,大家清理好书包开开心心地准备回家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生:(抢着回答)肚子饿了,可以回家吃饭了、可以马上见到我的小表弟,他很可爱、学习很辛苦,回家可以休息师:你们都是自己回家的吗?生:(七嘴八舌,教师适时评价)我是自己回家的我和红红同学是邻居,一起回家我家离学校远,是爸爸来接的。师:看来同学们回家路线不一样,有远有近。同学们放学回家排路队吗?(生齐答):排队。师:排路队时,要注意什么呢?(生齐答):要做到快、齐、静。师:你们真是乖孩子,记得真准。师:(一边播课件,一边说)睢,放学后,明明和冬冬一起手拉手回家了,这是他们回家的路线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1:校门口有一些小摊贩点。生2:有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旁有红绿灯。生3:有行人通行的斑马线。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觉得他们回家要注意什么?生1: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师补充:没有人行道时我们要靠右走。)生2:过马路时,要看清是一个人形的绿灯亮时才能走。生3:不在马路上追赶打闹,很危险。师:是呀,我们回家路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可是,别人都回家了,明明还没回家呢,他的爸妈非常着急。(播放CAI)师:他的爸妈为什么着急呢?生:担心他会有危险。生:心里不踏实。师:你们着急吗?生:着急(播放CAI:明明被小商店吸引的录像)师:明明在干什么?生:想买棒棒糖生;被商店找的小玩具吸引了。师:你想对明明说点什么呢?生:(抢着答)快回家吧,你的爸妈很着急!小摊上的东西不卫生,吃了会生病,不要随便买。不要在路上玩师:你们在路上贪玩过吗?(请同学回答)生:(讲自己在路上贪玩的故事)师:同学们,放学了,我们要尽早安全地回家,不能让家长担心。(板书:注意安全,按时回家。)师:请同学们把昨天准备好的“回家路线图”拿出来,在上面标注容易让自己逗留和玩耍的地方,还有你认为要注意(人多、车多)、比较复杂或危险的地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注意的。(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汇报,利用展示台展示。)师小结:放学后,你们要做到不在路上逗留,快速、平安地回家,才能让家长放心;如果和小朋友一起回家,一定要相互监督,不要边走边玩,注意安全;如果等父母来接,一定要在指定的地方等,不能乱跑,以免家长着急。活动三:金点子师:(一边放CAI,一边叙述)放学回家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在路上遇到雷、电、雨等恶劣天气;明明在校门口等妈妈来接,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走过来),那该如何办呢?(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选代表说一说金点子)师:同学们出的这些金点子都很好,老师从你们的“金点子”中发现你们的自护本领也很强,每一小组都可以得“金点子奖”。特别重复一下:遇到陌生人千万不要随便跟他(她)走。你们知道爹妈和家里的电话吗?生:知道师:谁来说一说,最好能背下来。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表格,抢着回答)师: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陌生人,你们又用了什么办法?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一模拟表演:师演陌生人,请学生表演。提醒:要学会分辨,遇事多动脑筋,)师:除了刚才碰到的情况,你们还碰到过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生:不小心摔了一跤生:和爹妈走岔了。生:遇到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教师相机引导,与学生共同解决。)师:回家路上,随时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我们千万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远离危险,学会保护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板书:突发事情,不要慌张)师:放学啦,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回家。(播放CAI:明明变了,和一群孩子开开心心地回家)评析:1、 精心创设情景,增加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朋友“明明”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巧妙地与各种活动相结合。如我会做放学路上金点子,把放学后的种种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用“明明”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生活结合,在开放的情境教育中,充分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反省自己放学后的表现,有效地完成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2、 有机结合学校、家长、社会生活。儿童的生活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扩大,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本课情景创设的教学内容犹如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纽带。如:在学校里清理书包,在路上遇到小摊小贩,家中父母急切盼望孩子回家教师抓住教学契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如:自己标注回家路线图,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了指导学生生活的教育目的。“愉快、积极地生活”解读 湖北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秦 娥“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二条。从四个方面来解读“愉快、积极地生”这一主题板块:一是 “愉快、积极地生活”内容的变化;二是“愉快、积极地生活”内容的总介绍;三是“愉快、积极地生活”课程内容的解读;四是综合案例与评价。一、“愉快、积极地生活”的内容变化新标准将原来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直观性更强,更有利于教师的理解和把握。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课程内容,使惭进性的线条更加清晰,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特性更加突出。“愉快、积极地生活”的具体内容主要做了以下修订:旧课标内容新课标内容对比说明愉快、开朗愉快、开朗没有变化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没有变化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没有变化4、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3、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将“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调整为“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变抽象为具向,降低了难度。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没有变化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将“成长和变化”修改为“成长和进步”,让表述更符合逻辑,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无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增加这一条,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6、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6、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种修改,降低了难度,指向更明确。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7、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种合并,使其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清晰。7、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应付挑战的勇气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应付”改为“应对”指向更具体、明确;加“信心”表述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8、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8、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没有变化。9、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9、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这种修改,使其指向更加具体明确,更加生活化,操作性更强。二、“愉快、积极地生活”的课程内容总介绍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有四个领域,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其中的第二个主题。这一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生自我愉快、积极地成长而设计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和发展特点,主要提出了“愉快、开朗积极向上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等方面的内容,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共呈现了9项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与教材单元主题的顺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的课时顺序也无需与教材顺序一致。内容之间具有综合、相互渗透、整体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内容综合、相互渗透的现象:如第7条“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其中,“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是“知识”目标;“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是“能力”目标;“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如第7条中“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的内容,与“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快中的“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内容和“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板快中的“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内容,是各个生活领域的交叉,这样就出现了3个领域的交叉。螺旋上升的现象,如第2条“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内容,其中“亲近大自然”是在一年级要学习的,而“感受自然的美”是在二年级要掌握的。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还包括“教学活动建议”,这是达成教学内容的活动提示。既然是建议,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采纳与否,不必机械地照搬到教学中。三、“愉快、积极地生活”的课程内容具体解读第一条和第三条(一)解读健康的人总是性格开朗,心情愉快,充满生命活力的。悦纳同伴、喜欢与老师、同学交往,并能在成人指导下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是建立愉快、开朗情绪的前提。教师要懂得、也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采用体验、观察和交流等形式。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校集体生活的愉快,逐步培养学生愉快、开朗的心境,建立“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意识,学会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会感谢,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化解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初步了解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教学活动建议(第1条)第1条和第3条内容都是帮助学生如何通过与老师、同学交往,培养学生愉快、开朗的品格。这种品格教育比较抽象,所以建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过开展“真情故事、设计感谢卡、情境表演、心灵沟通”等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三)教学案例与评析主题: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教学设计)内容分析: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小小班集中的一个课时的主题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真正认识和了解班集体,体验班集体生活的愉快,难度还很大,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日益优越,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重,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以,我们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同学作为切入口,通过活动与交流,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教育学生要尊重和信任同学,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