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441240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艺起源于:劳动实践。2、 神话主要保存于山海经中,其他散见于淮南子列子天问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触山,嫦娥奔月,存于淮南子4、 山海经中著名神话:鲧禹治水,刑天舞于戚,夸父逐日5、 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左右的诗歌共305篇。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产生地域相当于当今陕晋冀鲁豫鄂等地,作者包括贵族、平民各阶层。6、 三家诗:由齐国的辕固,鲁国的申培,燕国的韩婴创立的,合称“三家诗”。用隶书写成,称今文学派,西汉显赫一时7、 毛诗:由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传授的,郑玄作笺,后成为诗之正宗,体系完整,分序和传两部分8、 毛诗序:毛诗在关雎下面有段序言,对诗的性质,功能,分类,表现手法作了概括,又称为诗大序,提出“风教”、“四始”、“六义”,风雅正变,对中国文学有深远影响9、 儒道互补:儒家主“善”,道家求“真”。儒家积极进取,修齐治平,仁义礼智;道家主张“无为”,朴素自然,反对仁义道德;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二者看似对立,但在实践中,在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它是几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10、诸子百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汉书艺文志又加农、杂、小说、纵横四家。各家学说“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代表有:孔孟荀;墨子;老庄;韩非子;许行;苏秦、张仪。易中天把先秦诸子争鸣概括为“三大战役”第一场:儒墨之争(焦点:仁爱 兼爱)第二场:儒道之争(有为 无为)第三场:儒法之争(德治 法治)11、论语: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论语及大学中庸中。论语一万一千余字,共20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 、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 、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汉代有三种版本: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古文论语(21) 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其他两种编校成新本,并加注释。郑本流传12、齐物论:庄子认为世界取决于两个不同的立足点以物观物、以道观物。看似差异的事物,如以道观之则无差异,“天下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宇宙无限,事物的大小多少是非毫无意义,他否定事物的确定性、差异性,讲其不定和齐一性: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朝三暮四13、逍遥游:即绝对的自由,前提是“无待”,通向自由的必要条件为主体精神的丧失,自由本身是虚无幻想中与道合一的神秘的精神体验,人真正摆脱一切外来及自身的牵累,顺应自然,为人生的最高境界14、今文尚书:29篇,秦焚书后,汉初由经师伏生口授的并用隶书写成的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从孔子故居坏壁中发现的用大篆写成的尚书,共45篇29篇与今文同,后亡佚15、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春秋为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一用字,必喻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语言准确而简明。后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16、春秋三传:春秋被儒家尊称为经典后,对它的解释称为“传”。今存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种,合称“春秋三传”17、楚辞:战国后期(公元前4世纪)产生在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初见于汉代,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其文体特点主要有:多用“兮”,句式参差错落,抒情意味浓,语言富有文采。后经刘向整理,并把西汉贾谊等的骚体赋也收录进来,和屈宋楚辞合为一部楚辞集。楚辞有两义:一诗体,一诗集。18、离骚:遭遇忧患或离别愁绪,歌曲名。屈原用血泪凝成的生命之歌。全诗是诗人遭“骚”而欲离的情感历程。前半写实,即“骚”,写现实的荒谬,环境的恶劣,内心的痛苦;后半写“离”,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解除忧患的欲求19、九歌:九歌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神话故事,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的抒情诗。借用古曲名,包括11篇作品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国殇礼魂。它以描写爱情为主,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人神恋情的描写最感人20、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主要表现屈原诚笃的爱国情感,文笔朴素,直抒胸臆,多白描纪实之辞21、史记:汉代司马迁所作,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82万字,共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组成。其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2、发愤著书:作者借著书立说发泄怨愤以求心理平衡,表现对黑暗政治、不幸命运的抗争。强调作家在逆境中奋起的品格及其批判和战斗精神。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指出:“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韩愈“不平则鸣”说和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是对其的发展23、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为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本传中表现其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中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传记中描写24、诗经编辑的三种说法:采诗说,汉人认为周代采诗官到民间采诗,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大部分民歌由此而来;献诗说(最可信),周天子为了解诸侯国情况而广开谏路,政治讽刺诗由此而来,是收集诗歌的一个重要渠道;删诗说(最不可信)25、大雅民族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皇矣大明緜,其中生民周部族的诞生公刘和緜是部族迁徙史,皇矣和大明是讲武王伐商,文王立国26、诗经题材及代表篇目:a、至美至真的情歌,即刻骨铭心的相思陈风月出蒹葭,美好的约会邶风静女卫风木瓜,适时婚嫁召南摽有梅,贺婚诗周南桃夭,爱情与礼教的矛盾郑风将仲子b、农事诗七月c、征战诗与思妇诗君子于役27、诗经婚恋诗反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思想内容:再现了初民的生命之美,鲜活的生命与春华秋实相应,无拘无束,洒脱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主要是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美好的约会,适时婚嫁,贺婚诗以及爱情与礼教的矛盾艺术成就:婚恋诗史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首先,写实手法真实传达男女深情;其次,塑造了许多鲜活 的人物形象;再次,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以景衬情,情韵婉转;最后,生动活泼,充满民歌风味的语言以及身临其境的对话28、文学特点论语:a、大量的活用口语和虚词,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人物亲切可感的个性,有的章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也有的场景描写情趣盎然;b、言近旨远,典雅隽永,成语和格言可作为处世指南c、即物感兴,引喻连类 孟子:a、孟子散文善于辩论,高屋建瓴,锋利流畅,富有激情喷薄有力,以气势取胜;b、长于辩论,先声夺人,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有纵横家,雄纠遗风,富有鼓动性、战斗性;c、感情强烈,语言晓畅淋漓,活用排偶或顶针,富有气势d、巧用妙喻,寓言说理,娴熟富有感染力和语言艺术,寓奇荒诞的比喻 荀子:a、观点明确,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论证周详;b、博喻广征,排比骈偶,善用修辞,深入浅出,富有文采 老子:a、熔哲理、诗情、玄言于一炉,文约义丰,虑大思精;b、善用譬喻进行形象的说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c、语言韵散结合,富有节奏29、怎样理解儒道互补总的思潮为理性主义,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为孔子儒学,庄子道学的对立和补充。儒家的“实践理性”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孔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其基本特征: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于平凡生活中见真理”;儒道互补的具体体现,表面来看,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避退;但实际上它们刚好补充协调。“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互补,“身在江湖”和“心存魏阙”互补;但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功利,后者突出自然,前者由于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30、名言警句及寓言故事a、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小不忍则乱大谋;朝闻道,夕死可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b、道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周梦蝶,濠梁之辨,轮扁斫轮,匠石运斤,呆若木鸡。32、“易”之三义:变易,简易,不易。 周易的主要思想:a、太极生成论;b、对立统一论;c、变化发展观;d、和谐精神32、左传进步思想:a、重人重民,相对于人神和君民关系,左传重人重民,体现出初步的民本思想;b、爱憎分明,贬恶扬善,对进步思想家和爱国者予以赞扬,对统治者的劣迹也毫不“隐恶”。其文学特色:(1)工巧的叙事艺术,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情节生动富有故事性和戏剧性,采用预、倒、插、补叙等叙事手法;突出表现在战争描写上(2)写人艺术(累积型与闪现型),编年体的局限在于人物言行的记录分散化、片断化,前后结合才能看到完整的形象。此为累积型人物重耳,有时也能传神地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闪现型)先轸(3)语言运用之娴熟,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委婉有致;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33、战国策的文学风格:(1)描摹人物栩栩如生,神貌毕肖,形形色色(2)叙事生动曲折,情节起伏跌宕,充分运用心理和细节描写及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有时也集中描写某个人的事迹。(3)语言铺张夸饰,辨丽恣肆,气势雄壮,纵横驰骋。(4)引譬设喻,寓言说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34、屈原作品:真伪存疑,可确定为其所作的23篇:离骚天问九章(9)、九歌(11)招魂。宋玉作品:九辩、风赋、好色赋35、九歌的文学风格:a、题材独特,既写出各种神灵灵异的 一面,更写出神的“人性”,如灵光四射,缥缈高远,法力超凡。把神人格化,使神具有人的感情忧伤、悲苦、思念,引人共鸣。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情节,令人荡气回肠。b、清新凄艳、幽眇情深的艺术境界九歌善于描写神灵的相思、人鬼的空恋,境界奇特瑰丽。奇异的情感、凄清的境界与曼妙的描写结合成为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C、精于刻画描写,细腻的心理,精彩的环境,生动的服饰,语言情味悠长,善用反比36、九辩的悲秋主题:悲秋凝结了人生易逝、悲士不遇的典型诗境感动了历代落魄文人,所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宋玉因此被称为“悲秋之祖”。37、诗经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写实与抒情相结合,显示出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赋比兴手法泽溉千秋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套式:(1)鱼类等多子动植物与生殖崇拜(2)鸟类兴象与宗族情感(3)析薪、束薪与婚姻(4)采绿寄相思、复沓的章法,经典的四言句式。叠咏体: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复沓的章法与歌唱相关,反复抒情,强化主题,韵味悠长;、丰富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大量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的韵律美。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诗经词汇丰富,据杨公骥统计诗经用到2949个单字38、孔孟的仁学思想: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有为“仁”的愿望,诚心诚意去求“仁”就会得到“仁”。“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它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扩充发展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1)对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民贵君轻。(2)提倡“以民为本”。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3)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减轻赋税。仁政说的人性基础是性善论 其现代意义:一个人只有完善自身,才能有益于社会,只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才能统摄知识技能。“仁”的学说不是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是对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39、庄子主要思想:(一)道的普遍性,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本原论,指可感知的世界,即气;(二)齐物论,如果打破物我、生死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齐物论”为重估价值,消除矛盾冲突,具有总结性意义。(三)自然无为,反对异化;自然是美丽而永恒的,其丰富和深邃令人倾倒。人的本性是自然的,但社会伦理道德异化了人的本性。庄子从自然无为论出发,反对异化,抨击儒墨,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伪君子盗取私利、祸国殃民的工具,主张人性复归于自然。人在自然中物我同化,提升自己,在无思无虑中触摸自然的底蕴,把握生命的律动,超越世俗功利,与自然保持审美关系。(四)逍遥游与无用之用,“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能达到绝对自由让真我从功利、是非、善恶以及自己形骸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庄子艺术成就: 1.是先秦文学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其散文充满丰富的幻想,构思奇特,极力夸张,纵情描绘,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抽象的哲理。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中,充分运用神话和寓言喻示道理,通过形象与虚构,展示谪怪恢诡的异常形象来象征讽喻主旨3.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汪洋恣肆,语汇丰富多彩,尖锐泼辣,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句式富于变化,着意追求奇崛尖新,有时还韵散结合,音调铿锵,助长文章气势4.在艺术方面影响后世的主要是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其散文铺张声势、纵情描写、设为问答的写法对后来的赋体有一定影响,其寓言为后世的寓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40、离骚主题:离骚全诗感情回环激荡,2490字373句.规模宏伟带自传性的长 篇政治抒情诗。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对世俗小人的憎恶与批判 其文学特点: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诗前半部分基本写实,但那些以比兴铺叙夸饰的句子已有想象特点。后边对未来的追求,则把火一样的激情、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飘逸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三次求女与周游即是;2、塑造了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和人格,以及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3、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屈原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善连续运用,使之具有系统性和象征性。把单纯的比喻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形成“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影响深远。香草喻和两性喻两大象征体系,一以自然物隐喻人的本质,一以男女爱情喻人际关系,互渗交融;4、结构语言特点,屈原开创了长篇巨制,离骚以“岂余心之可惩”分两层,从历史到现实,从人间到仙界,从自然到社会,纷至沓来。句式韵散结合,主客问答。铺排描写对汉赋有很大影响,语言富有文采,还运用了一些方言词;5. 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前半基本是实写,叙述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后半则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诗人心路历程及灵魂的苦闷,描绘“神境”, 是虚写。全诗以抒情为经,以叙事为纬,虚实相间,表现出屈原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41、史记的史学成就: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传记文学的开创之作,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二、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奠定了通史的规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三、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四、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晋朝以后,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五、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2、结合作品分析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叙事技巧的成熟,人物刻画的成功,语言运用的自如三个方面。(一)选取带本质意义的典型性历史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并表现人物性格。如蔺相如重点表现其大智大勇,先公后私的精神品格,截取了他一生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三件大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蔺廉交欢集中体现;(二)善于运用“互见法”,分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三)通过琐事巧妙刻画人物。以细节展示人物心灵,人物自唱诗歌展示内心世界,如项羽得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荆轲的易水歌。司马相如列传写卓文君偷听司马相如弹琴时“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悦”“好”“恐”三字将卓文君的喜忧愁参半的复杂心理表露无遗;(四)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之鸿门宴,不到两千字的篇幅囊括了楚汉阵营的主要人物,汉有刘邦、张良、樊哙,楚有项羽、项伯、范增,用墨不多,但个个都呼之欲出。刘邦机敏善变,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听从别人的意见,委曲求全,趋利避害;项羽头脑简单,愚钝不化;(五)语言生动传神,褒贬分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雕塑感。如刘、项曾在秦始皇出巡时分别说过“大丈夫当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也”。智者陈平与张良各有风姿,勇者廉颇与樊哙面目各异,刺客荆轲与豫让不同43、“侯人兮猗!”大禹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最早的情歌44、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45、“三礼”:周礼仪礼礼记46、新疆和田玉是国内最优质的玉,还有陕西蓝田玉,云南缅甸玉。47、现在乐府民歌主存于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之相和歌辞,鼓吹歌辞,杂曲歌辞三类中,“相和”保存汉代民歌最多48、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主要反映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表达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49、古诗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将汉代无名氏的五言诗作为整体收录在文选,定名为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多书写离情别绪,充满伤感情调,大致为东汉作品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liu)兮。舒忧受兮,劳心慅(co)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懆之讹)兮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fe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