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1643659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01 大小:1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建设背景7四、 项目建设进度7五、 建设投资估算7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0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1一、 我国工业自动化服务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11二、 行业发展趋势14三、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16四、 我国工业自动化核心产品的规模和竞争格局17五、 顾客忠诚25六、 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26七、 选择目标市场28八、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2九、 行业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36十、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38十一、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41十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42十三、 品牌资产的构成与特征46第三章 公司组建方案55一、 公司经营宗旨55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5三、 公司组建方式56四、 公司管理体制56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7六、 核心人员介绍61七、 财务会计制度62第四章 经营战略70一、 实施融合战略的影响因素与条件70二、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72三、 资本运营战略的类型73四、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78五、 企业品牌战略的管理方法79六、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81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84一、 公司经营宗旨8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4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5四、 财务会计制度88第六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96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98一、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98二、 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结构100三、 企业组织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方法100四、 制订绩效改善计划的程序105五、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106六、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108第八章 企业文化分析109一、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109二、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8三、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129四、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148五、 企业文化的特征151六、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155第九章 财务管理分析162一、 筹资管理的原则162二、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63三、 短期融资的分类166四、 计划与预算167五、 应收款项的概述169六、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71七、 现金的日常管理172八、 营运资金的特点176九、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78第十章 投资方案182一、 建设投资估算182建设投资估算表183二、 建设期利息18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84三、 流动资金185流动资金估算表185四、 项目总投资18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86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8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87第十一章 经济收益分析18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8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8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9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9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9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93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9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96三、 偿债能力分析19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98第十二章 项目总结分析200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丹东工业自动化设计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责任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建设背景根据工控网披露的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466亿元,但在公开市场尚未分销业务的市场规模数据。另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估算,“分销商在工控(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可达市场空间约为整体市场容量的70%”,以此推算2020年分销渠道销售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026亿元。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80.2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70.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07%;建设期利息19.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1%;流动资金490.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52%。(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870.5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01.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1.06万元,预备费18.52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655.92万元,纳税总额447.73万元,净利润690.5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7.73%,财务净现值1384.1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99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380.231.1建设投资万元870.581.1.1工程费用万元601.001.1.2其他费用万元251.061.1.3预备费万元18.521.2建设期利息万元19.441.3流动资金万元490.212资金筹措万元1380.232.1自筹资金万元983.472.2银行贷款万元396.763营业收入万元5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4655.925利润总额万元920.776净利润万元690.587所得税万元230.198增值税万元194.239税金及附加万元23.3110纳税总额万元447.7311盈亏平衡点万元2172.12产值12回收期年4.9913内部收益率37.7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384.14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我国工业自动化服务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1、工业自动化服务市场特征工业自动化服务处于行业中游,连接产品制造商和下游客户,在整个价值增值传递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桥梁作用。工业自动化产品服务商主要有两类企业或提供两种类型服务:(1)偏向供应渠道的产品分销;(2)侧重技术应用的系统集成,即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标准化产品进行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二次技术开发,将标准成品集成为专用的控制系统。产品分销一般主要提供产品销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但分销又区别于产品制造商的销售部门,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从制造商到终端用户的整个商品传递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工业自动化产品专业性强、品类多样性,因此产品制造商往往会聚焦于某一类或某个领域产品,且工业自动化产品应用复杂且广泛,建立覆盖广泛的渠道网络对单一产品制造商而言,一般不具有经济性。因此,分销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采用。在国外,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分销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专业的分销商及其所拥有的专业物流系统和服务密集的分销网络,成为工业电气产品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我国,分销模式也已发展成为中低压输配电产品和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系统集成是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系统或功能方案设计,在优选各种自动化产品的基础上,建造、安装和调试一个实现客户目标的自动化系统或功能模块的综合服务。根据实现方案的复杂程度,系统集成一般又可以分为系统型系统集成和功能型技术集成。要解决客户需求,系统集成商既要了解完整的自动化产品线,又要对具体行业、甚至单一客户的工艺充分理解,同时具备二次技术开发能力,才能形成量身裁定的方案。在结合自身对工艺和应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集成商还可以挖掘并嵌入自主知识产权的程序或模块,并对集成方案进行封装,融合,培育和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此外,对工业自动化服务商而言,系统集成业务与分销业务又是相辅相成,具有协同效应。分销渠道有利于服务商扩到渠道布局,为系统集成业务发展积累客户群,系统集成业务也有利于提升服务商的市场认可度,扩大产品销售,增加用户粘性。2、工业自动化服务的市场规模根据工控网披露的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466亿元,但在公开市场尚未分销业务的市场规模数据。另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估算,“分销商在工控(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可达市场空间约为整体市场容量的70%”,以此推算2020年分销渠道销售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026亿元。3、工业自动化服务的竞争格局在制造业高度繁荣、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市场的变化、技术的更替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工业自动化向前发展的方向。工业自动化作为一个多元、复杂的领域,涵盖的范围广阔、市场延续继承性强、技术发展比较迅速,并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集成的特点,已经逐渐从以逻辑控制为主的制造业发展到需要复杂回路调节的连续过程工业,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都已经应用到了基于PLC的控制方案、DCS控制系统,以及基于集成架构的混合控制系统等先进自动化技术。传统自动化行业中也不断的应用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要。由于应用行业极为广泛,工业自动化市场还难以走向完全标准化的特殊阶段,因此行业也未出现单一或几个力量“一统天下”的局面。目前,工业自动化服务供应领域是一个由自动化系统服务商、各种从事自动化工程或机器制造的系统集成商、行业设计院以及自动化产品代理商共同组成的舞台,他们在整个的价值链体系中各自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动化服务商主要由以下三类企业组成:(1)行业上游产品制造商,以施耐德、ABB、西门子、三菱等为代表,这类企业不仅向市场提供自动化产品,也在深度介入为行业提供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2)行业下游客户,这类企业一般为大型企业集团下属的工程公司,由于在集团项目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因此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对外甚至跨行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3)行业中游服务商,这些企业一般了解完整的自动化产品线,同时在某些领域积累了形成自身技术特色的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二、 行业发展趋势1、集成化集成化一方面是指新一代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技术,是集多种学科、多种技术,如光机电技术、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之大成,另一方面是指现代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是企业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的集成,把“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系统、分散单元和功能软件集成为一个综合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现场控制,而且还有营销决策、原料供应、生产计划、工艺监督等内容,这种集成已从单项局部集成向多项综合集成发展,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开放式系统是综合自动化中最有效的装备。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CIMS、CIPS)是工业自动化的高级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2、数字化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正在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和管理的各个层次,从工段、车间、工厂、企业到世界各地的市场。9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设备互连通信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现场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现场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特网技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未来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开放型网络式综合控制与管理系统发展。3、智能化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和脑力劳动自动化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自动化仪表、设备和系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人工智能、机器人、知识工程、神经元网络、智能体、全能体等)使机器或系统具有人的某些智能,另一方面,采用智能系统替代或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新一代的工业自动化是智能自动化。近年来,工业自动化仪表正从模拟仪表走向数字化仪表,继而借助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软件、现场总线、人工神经元等技术走向智能化,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不再是传统仪表那样的硬件实体,而是基于现场总线的硬件、软件的结合体。随之,工业自动化系统产业将逐步向智能产品转化,原来的仪表研究和制造部门将淘汰陈旧低档的产品,不断研制和更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整机、部件和模块,如推出多品种多规格的智能工控机、智能调节器、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执行机构、智能低压电器等。智能控制技术与DCS、CIMS等的结合以及工业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工业自动化系统跃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三、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IMC),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一致的计划过程”。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四、 我国工业自动化核心产品的规模和竞争格局工业自动化产品品类繁多,根据市场规模,核心产品主要有控制系统的PLC、驱动系统的变频器、运动系统的通用运动控制(GMC)和数控系统(CNC)、反馈系统的传感器和各类仪表仪器,以及执行系统中的调节器和接触器等。1、伺服系统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1)伺服系统特征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编码器组成,编码器一般安装在伺服电机内。伺服系统通过伺服电机输出给定的位置、转速或扭矩,实现对机械的精准控制。伺服驱动器通过现场总线、脉冲或者模拟量的形式接收PLC的运行指令,然后将收到的指令解析为控制伺服电机运行的位置、转速或转矩命令,输出驱动伺服电机运动的电压和电流;伺服电机将收到的电压和电流转化为机械运动以驱动控制对象;编码器安装在伺服电机上,与电机同步旋转,将电机运动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发送回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调节输出到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使伺服电机的运行跟随PLC的运行指令。(2)伺服系统发展历程伺服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机械、液压、电气化伺服三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伺服系统通常是指电气伺服,电气伺服又走过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年代前。电气伺服系统普遍采用功率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一般不设计反馈回路,以开环控制为主;(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70年代。直流电机开始广泛应用于电气伺服领域,这一阶段主要以直流有刷电机作为驱动源,多用旋转变压器、测速发电机、编码器等传感装置构成闭环控制系统;(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及新材料的飞跃促使电气伺服进入交流伺服时代,执行电机通常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代表,并逐步占据了当今伺服领域主要市场。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得到不断提升。目前电气伺服系统主要分为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直流伺服电机由于具有低电枢感应电抗,因此可实现精确和快速的启动或停止功能。它们多用于能通过微控制器或计算机控制的装备上。交流伺服电机包含编码器,它与控制器一起提供闭环控制和反馈。交流伺服电机都有更先进的设计,同时配备更优良的轴承,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电压更高,因此扭矩也更大,精度也更高,交流伺服电机主要运用于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和CNC等机械设备上。(3)伺服系统的市场规模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0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64亿元,复合增长率10%。(4)伺服系统的竞争格局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伺服系统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电机、日本安川、台湾台达等国际知名企业。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占据了我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设备市场中具有优势,而欧美品牌凭借较高的产品性能在高端设备中占据优势。我国伺服系统的自主研发起步较晚,目前该领域主要的自主研发生产企业起步于2000年以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产伺服系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仍由外资企业主导,其中日系品牌优势突出,安川、三菱、松下三家日系企业2020年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达32%。但国内企业伺服系统产品成长快速,汇川技术、埃斯顿和禾川科技三家企业2020年的合计市场份额已达16%,已超过欧美系企业。2、PLC的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1)PLC特征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简称,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控制器。PLC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执行逻辑、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编程控制系统。PLC主要由CPU、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通讯接口、扩展模块接口组成。PLC通过输入接口采集各种开关和传感器的信号,通过输出接口控制各种开关和动作机构;通过扩展模块接口连接PLC扩展模块,增加PLC控制的点数或者支持特殊功能;通过通讯接口与其他PLC及各种工业设备通讯;用户通过运行在PC上的编程及调试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程序保存在存储器中。PLC运行时,CPU执行用户保存在存储器中的用户程序,通过输入接口、输出接口、通讯接口以及扩展模块控制自动化设备,实现各种动作工艺和逻辑。依据I/O点数不同,PLC可以划分为小型PLC、中型PLC和大型PLC:A、小型PLC:I/O节点低于256点,体积小、价格低,主要用于小型设备实现单一功能;B、中型PLC:I/O节点介于256点和2048点之间,初步具备了通讯功能和模拟量功能,并具备比较丰富的指令系统,能够应用于大型控制系统或多机系统;C、大型PLC:I/O节点高于2048点的PLC为大型PLC,在软硬件方面的性能都比较优越,具备强大的通信能力和处理能力,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2)PLC发展历程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从国外引进PLC,但由于当时PLC价格较为高昂,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仅主要应用于冶金、电力等规模较大的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中。通过引进国外的PLC,中国相关企业、研究所等主体逐步开始学习、吸收和提升PLC关键技术。这一发展阶段,PLC行业缓慢起步,企业研发实力不足、资本投入有限、生产技术水平尚待提高等因素对本土品牌的发展限制较大。中国政府对于PLC发展较为重视,在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领导下,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会于1991年成立。PLC分会的成立有助于开展PLC行业调研、制定行业技术和产品发展规划、推广PLC应用技术、促进行业内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进而推动PLC行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也开始进行,中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5于1993年成立,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于国外PLC技术、产品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IEC61131等相关标准,结合中国工业控制领域的PLC应用需求,制定了GB/T15969可编程序控制器系列国家标准,在行业标准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PLC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这一发展时期,行业应用需求较小,PLC市场容量未得到充分释放,且国产PLC研发、生产主体“轻”技术研发、“重”系统集成应用的发展路径限制了PLC技术水平的提高,制约了行业内本土PLC企业的崛起,国外企业在这一阶段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提升,PLC研发门槛逐渐降低,产品价格逐步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PLC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而随着PLC行业下游应用领域的多样化发展,PLC应用范围也呈现出扩大趋势,PLC已由最初局限于大规模设备系统的应用逐步发展为适用于大、中、小型设备系统。这一时期,本土企业开始聚焦于工业自动化、工业控制和PLC等领域,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了PLC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经验,通过深耕细分市场积累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市场占比,出现了一批以汇川技术、信捷电气、麦格米特等为代表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在这一时期,PLC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行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本土企业逐步发展、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中国相关产业政策为PLC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在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加深,工业控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PLC市场容量稳定释放。(3)PLC的市场规模来受益于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PLC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我国PLC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6.8%。(4)PLC的竞争格局国内PLC市场份额主要由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等欧美和日系巨头占据,西门子在国内PLC市场的份额超过40%,三菱的市场份额约14%。欧美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大中型PLC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日系企业在小型PLC市场占有优势,本土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小型PLC市场的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大型PLC第一大品牌是罗克韦尔,国内市场占比40%。大型PLC主要应用于冶金,电力,交通等领域,因此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要求比较高。另外,应用大型PLC的场合一般来说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多样的和灵活的通信方式以及较好的网络拓展能力,因此对大型PLC的网络通信能力要求较高。大型PLC是竞争壁垒最高的领域。中型PLC是竞争格局最为集中的领域,第一大品牌西门子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达56%。中型PLC也主要应用于项目型市场,需要建立小规模的网络,因此通信能力和组建网络的便利性,成为中型PLC的技术趋势。另外在OEM型市场中,由于采用中型PLC的应用在OEM应用中通常属于高端应用,机器的复杂程度较高,在PLC的CPU指令处理速度、程序容量、运动控制精度,通信方式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小型PLC市场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市场相对分散,但基本还是由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外资品牌占据领先地位,三者国内市场占比分比约为27%、13%、14%。西门子多年来凭借小型PLC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持续保持领先,但本土品牌汇川技术、信捷电气、合信等近年来也发展较快,逐步在小型PLC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五、 顾客忠诚高度满意是达到顾客忠诚的重要条件。不过,在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竞争环境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会有差异。所有市场的共同点是,随着满意度的提高,忠诚度也在提高。但是,在高度竞争市场(如汽车和个人电脑市场),满意的顾客和完全满意的顾客之间的忠诚度有巨大差异;而在非竞争市场(如管制下的垄断市场本地电话市场),无论顾客满意与否都保持高度忠诚。尽管在某些场合,顾客不满意并不妨碍顾客忠诚,但企业最终仍会为顾客的不满付出高昂代价。企业如果没有赢得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是难以留住顾客和得到顾客忠诚的。除了简单地吸引和保留住顾客,许多公司还希望不断提高其顾客占有率。他们的目标不再是赢得大量顾客的部分业务,而是争取现有顾客的全部业务。例如,通过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独家供应商,或说服顾客购买更多的本公司产品,或向现有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交叉销售别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得所属产品类别中更大的顾客购买量。六、 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较为滞后,工业化道路发展缓慢,一些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开始出现,工业自动化在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技术与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并日趋成熟。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工业自动化需求随着出口的增长而大幅增加,工业自动化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并且,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利用率较低且产品附加值较低、消费场景和需求多样化等挑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着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是解决前述问题的重要路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使企业生产过程由电气自动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021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和目标。七、 选择目标市场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了目标市场战略之后,就要决定如何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步骤,是分析评价各个细分市场,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目标市场。(一)评价细分市场评价细分市场,即对各细分市场在市场规模增长率、市场结构吸引力和企业目标与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1、细分市场规模和增长率这项评估主要研究潜在细分市场是否具有适当的规模和增长率。“适当的规模”是一个相对概念,大公司可能偏好销售量很大的细分市场,对小的细分市场不感兴趣;小公司则由于实力较弱,会有意避开较大规模的细分市场。细分市场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有的企业都希望目标市场的销售量和利润具有良好的上升趋势,但竞争者也会迅速进入快速增长的市场,从而使利润率下降。2、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一个具有适当规模和成长率的细分市场,也有可能缺乏盈利潜力。如果许多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同时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说,在某个细分市场中存在很多颇具实力的竞争企业时,尤其是该细分市场已趋于饱和或萎缩时,则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潜在进入者既包括在其他细分市场的同行,也包括那些目前不在该行业经营的企业。如果该细分市场的进入障碍较低,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也会下降。替代品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该细分市场的潜在收益。替代品的价格越有吸引力,该细分市场增加盈利的可能性就被限制得越紧,从而使该细分市场吸引力下降。购买者和供应者对细分市场的影响,表现在它们的议价能力上。购买者的压价能力强,或者供应者有能力提高价格或降低所供产品的质量、服务,那么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就下降。一个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是上述五种变量的函数。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时不能忽略的重要步骤。3、企业目标和资源选择目标市场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企业还要考虑自身的目标和拥有的资源。某些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如果不适合企业的长期目标,也只能放弃。对一些适合企业目标的细分市场,必须考虑是否具有在该市场获得成功所需的各种营销技能和资源等条件。(二)目标市场的选择企业有五种可供参考的市场覆盖模式。1、市场集中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目标市场模式。企业选取一个细分市场,生产一种产品,供应单一的顾客群,进行集中营销。例如,大众公司集中于小型车市场,保时捷公司集中于运动车市场。选择市场集中化模式一般基于以下考虑:企业具备在该细分市场从事专业化经营或取得目标利益的优势条件;限于资金、能力,只能经营一个细分市场;该细分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准备以此为出发点,取得成功后向更多的细分市场扩展。公司通过市场集中化,更加能够了解细分市场的需要,在该细分市场建立巩固的市场地位,也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市场集中化的风险比一般情况更大,容易出现个别市场不景气的情况。2、产品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是指企业集中生产一种产品,并向各类顾客销售这种产品。如显微镜生产商向大学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商企业实验室销售显微镜。产品专业化模式的优点是企业专注于某一种或一类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生产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该领域树立形象。其局限性是当该领域被一种全新的技术与产品所代替时,产品销售量可能会因此而大幅度地下降。3、市场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是指企业专门经营满足某一顾客群体需要的各种产品。比如某工程机械公司专门向建筑业用户供应推土机、打桩机、起重机、水泥搅拌机等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市场专业化经营的产品类型众多,能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同时基于专门性的服务,公司容易获得良好的声誉,并成为为顾客群体所需新产品的渠道。但由于集中于某一类顾客,当这类顾客的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遇到收益下降的风险。4、选择专业化选择专业化是指企业选取若干个具有良好的盈利潜力和结构吸引力,且符合企业目标和资源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中每个细分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之间较少联系。宝洁公司推出佳洁士深层洁白牙贴时,最初细分市场所预订的目标是新订婚或是即将做新娘的女性和男性同性恋者。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即使某个细分市场营利情况不佳,仍可在其他细分市场取得盈利。采用选择专业化模式的企业应具有较强资源和营销实力。5、市场全面化市场全面化是指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去满足各种顾客群体的需要。一般来说,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在一定阶段,会选用这种模式,以求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当今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饮料市场,宝洁在全球消费日用品市场等都采取市场全面化的战略。八、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自动化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政策在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中具有关键影响力。为实现由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我国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鼓励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经营环境。行业作为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环节以及现代生产服务业的代表,在推动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行业规模将随工业自动化规模的扩张而扩张。(2)自动化设备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规模大从自动化设备应用的行业广度分析,任何需要提升生产效率的现代制造业都需要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装备,包括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石油化工、冶金、物流仓储、医药制造、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等。从自动化设备应用的深度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终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对产品品质、定制化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对制造厂商生产环节、工艺难度和制造水平的要求都在提升,而传统人工操作的误差及安全性风险导致制造业厂商对自动化生产需求强烈。我国制造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在大批量生产技术基础上,不断向订制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采用从生产加工到检测包装的全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在我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自动化和智慧化发展势不可挡。(3)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带动了制造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洼地效应逐渐减弱。“用工荒”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加上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压力与日俱增,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也成为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市场对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有效促进了行业主体加快创新步伐,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4)实现工业自动化设备国产替代的趋势促进行业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起步较晚,早期产品的可靠性与国际知名公司仍存在较大差异。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自动化行业厂商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并持续缩小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并借助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带来机遇,加快了对国外品牌的替代速度,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近几年,国际贸易摩擦地加剧,对我国相关领域内核心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设备的国产替代趋势,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2、面临的挑战(1)行业基础较为薄弱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学习模仿与自主创新,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了众多自动化设备厂商,但大多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薄弱,在高端自动化产品领域还难以与国际知名厂商相竞争,为下游客户提供全过程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国内厂商需要加大资源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才能逐步梳理品牌形象和市场剩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中小型企业自动化改造实力较弱我国制造业中,中小型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作为自动化行业的潜在下游,中小型制造类企业可能存在资金实力不足、生产环境不匹配、停工成本等因素,导致自动化生产难以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普及,可能会对自动化行业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高端技术人才短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自动化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嵌入式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材料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系统集成等众多技术,对于技术人员的知识背景、研发能力及行业经验积累均有较高要求。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工业自动化行业给予鼓励和支持,而我国工业自动化研发起步较晚,具有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4)产业配套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综合性较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既需要厂商自身具备较强的研发及制造能力,也需要相关基础配套行业提供有力支撑。虽然我国的基础材料及精密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高端精密零配件的配套能力相对薄弱,对进口具有一定的依赖。九、 行业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1、我国工业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庞大的市场潜力、人口红利及人才技术潜力,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推动工业制造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出口需求地大幅增加,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工业自动化技术地广泛应用。此外,人力资本的不断增长,市场对产品品质、制造精度需求的提升,也都带动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自2004年以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市场规模已经从2004年的6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3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达1,828亿元,服务市场规模约达702亿元。2、我国工业自动化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情况(1)工业自动化细分产品市场份额及增速情况从细分产品的增速来看,2020年控制系统中的PLC、HMI、驱动系统中的低压变频系统(LVACDrive)、运动系统中的通用运动控制(GeneralMotionControl)、数控系统(CNC)、反馈系统中的通用传感器(GeneralSensor)、高端传感器(AdvancedSensor)增长速度要超过工自动化产品的整体平均增速。(2)工业自动化产品下游需求领域情况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两种类型市场:OEM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根据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白皮书统计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项目型市场规模稳步增长,OEM市场在2019年出现一定降幅,但2020年又恢复增长且增长幅度达到20.2%。十、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十一、 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十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