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40795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素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语文教案素材1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名用指定符号标出,即词用“”标出,句子用“”标出。3标出自然段序号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多音字读音。为 wi( ) wi( )更 gng( ) gng( )3.检查生词朗读情况惊弓之鸟 射箭 郊外 疑惑悲惨 愈合 弧单失群 拼命4.让学生说说读书时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5.教师适当解决一些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1.本课共有8个形声字。掌握生字的字形及读音。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生字在书写时易错的笔画。如:“魏”左边“委”字的捺要写成“点”,“女”字的横要写成“提”。三、学习交流1.自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2.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四、指导朗读注意突出更羸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自己先练读。互读,互评。第八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更羸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交流(一)学习28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1请学生默读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2出示句子: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4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6.谈话过渡:更羸的本事就是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二)学生第9自然段。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问题自学。1更羸说了几句话?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3用“”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4句之间有什么关系?2.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3.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三)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1.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事胆怯的人。2.成语今用。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四)复述课文。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课文。三、拓展1.交流收集、查找到的有关鸟的成语。2.在小组内总结,比一比哪组收集的多。3.试着说说它们的意思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学语文教案素材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词,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阅读课文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导入: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三,细读课文,重点研究。讨论问题:1、师: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如: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教师小结: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2、师: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3、师:“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4、师:“凝望”是何意?。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5、师: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6、师: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7、师: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8。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讨论,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明确答案。四,课外拓展:我想,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爱好并且善待小动物的人和事,也许就包括你自己,同学能谈谈他们吗?五,教师总结。六,板书设计:猫郑振铎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浑身黄色。毛色花白,不好看。性情 活泼 活泼,有趣,捉鼠 忧郁,懒惰地位 宠物 宠物 不大喜欢结局死亡 丢失 死亡小学语文教案素材3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谜语导入: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 运动先驱者之一。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出示课件4)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吃花生时的议论。)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2)质疑、解疑。“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会写课后10个生字。2.熟读课文。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出示父亲的话。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_,但是和_相比,还是_最可贵。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2)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出示父亲的话。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理解“我”说的话:a.齐读b.讨论交流“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三、分清课文的主次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种花生()()()(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总结全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五、延伸拓展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小学语文教案素材4一、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壁的句子读一读。3、师过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在这茫茫的戈壁上却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那是什么?4、生答师板书课题白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练读,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1、师:请同学们三个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至10自然段,并从相关语句中画出白杨的外形特点。2、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ppt)3、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白杨的相关句子。你来读一读。(体会白杨的外形美。学生小组探讨,并展示诵读,突出表现白杨外形美的词语。)4、师过渡: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长得怎样?5、生答后,师问: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那么值得称颂,仅仅是因为它长得美吗?直奔课文重点。(三)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并从中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在组内交流感受。2、生答师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3、师:请同学们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来”什么意思:一直以来。说明直是白杨的一种(本性)所以说白杨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本性正直)去掉“从来”朗读比较,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反复读,展示读。学生齐读。4、根据教师处理第一句的方法,让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话的理解。(生讨论)学生通过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作交流,再回读。师板书(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师总:内地需要白杨就在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去哪儿,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呀!5、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体会。学生自读写体会。师: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展示师板书(坚强不屈的特点)(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回读这句话。6、师总: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风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阶,在干旱面前,白杨又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又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7、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展示读。师问:读这三句话应怎样读,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重读找出的重读词语,同时应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来读)8、师过渡: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确实让人很敬佩,但是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四)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1、师:既然不仅仅是只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那爸爸为什么脸色严肃的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3自然段。2、师:文章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做了回答,原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3、出示课件:第十四小节,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生答)。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学生自由回答)4、师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1516小节,边读边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完成练习:出示课件: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饥饿、艰难),还是(寒冷、困苦),他总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不(抛弃)也(不放弃)。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边疆需要(建设者、保卫者),(建设者、保卫者)就在这里扎根。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5、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前我们学习过落花生的一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的写法,就是以写白杨树来赞美新疆建设者们。然后重点讨论:6、师: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见解)7、师总: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顽强的生活下去。同时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8、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9、师总:这时我想起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一批又一批边疆建设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华与荣耀。(出示图片)(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1、师: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2、师:对于象征着无私奉献精神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白杨,也大量的被人们写进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杨礼赞,阎维文演唱的脍炙人口的小白杨也经久不衰。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学语文教案素材5种草莓一、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二、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n)、豌(wn)、酸(sun)”的读音。(2)齐读生字。(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栽裁()衣服()种()树苗()缝()剪(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3、指导书写。(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2、交流,概括。(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第二课时(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小学语文教案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