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上传人:6544****21ff 文档编号:1640793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绿色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绿色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1. “绿色建筑”内涵及其工程实例剖析& u( R 3 O4 T& j?比较定性,讲的是住宅建筑。大力发展生土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传统民居中存在综合节能的宝贵经验希望引起建筑同行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并在设计中,吸收民居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的观念,充分应用已有的节能技术,大幅度地改善民居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为民族地区创造美好的家园。) u& e, A0 l6 |1 L# N6 I4 w2. 城市绿色节能建筑推广的有关问题/ W, U# N- B6 K分析了四个问题:, G5 b2 B5 n8 Q% H8 P7 f+ p一、 制度化问题3 F/ * I& i& y二、 建筑师和业主观念的转变三、 探索可行的建筑模式& f$ F3 i2 p5 ( W) E& k; e1 B四、 “适宜”问题与评估+ % I- G T D- : f% u. J: I9 |0 _: |8 M& s在the city of history (1961)一书中,作者lewis mumford写道:“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将权利变成形式、能源变成文化、死的材料变成生动的艺术品、生物的繁殖变成社会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创新的制度和系统与现代人巨大的能源要求相适应,这些功能就不会实现。”2 Q. W3 l: W- , 9 Z2 I在二十世纪和平时期,特别是二战以后,现代建筑利用工业技术为人类建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爆炸、居住、失业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社会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在建筑行为上的后果也十分明显。全球50的能源消耗于建筑,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因而,60年代兴起了绿色主义,并开始与建筑学结合。人们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零能耗”建筑。建筑从场地获取能源,由传统的能源消耗者变成生产者。这样,能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情况将会逆转,城市通过自己生产与输出能源向大自然偿还它的债务。目前绿色建筑的探索大致有两个方向:其一,偏重于采用地方材料、传统技术。这种绿色建筑十分接近自然,具有乡土性。它包括两类:(1)处在现有的生活方式与设计规范之内简单易行的绿色建筑,多为乡村住宅。(2)形态有机随意,关注意境,体现传统文化,个性较强c如:澳大利亚的卡塔丘塔文化中心。以上建筑适合于乡村和城乡结合地区,基本不适于在城市地区推广。比如,它们的功能一般比较简单,可以来用传统的结构、材料,但对于功能复杂、综合的公共建筑,则可能不适合。另外,在现代社会中采用传统材料与形式,在人们的心理上究竟达到何种容许程度也是难以确定的。+ k# z+ r4 d& q, m$ E3 A其二,多出现于高密度的城市公共建筑中,特点在于以工业为基础,体现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深化。这种趋势从传统与自然界获得启发,方法上具有理性与普遍性,技术的容量大。正是它们具有工业化的起点,因此很容易用上各种生态技术、各种建筑材料,并易于形成可推广的模式。萨克塞在,生态哲学中提出:“如果说生态学有前途的话,那末只能以工业的形式,而工业如果有前途的话,也只能成为生态学的工业”。! A* t K0 L2 B# I9 1 Y1 g& A) w+ N4 h5 3 w目前此类建筑围绕能源的利用与节约,总结起来具有这样的模式:: h( z$ N, B: f+ X0 A. F. I(一)尽可能利用环境能源(Ambient energy)减少矿物能的消耗量。例如使用太阳能采集器,夏季制冷,冬季为室内提供补偿热量,提供热水等。 I F2 k! O9 bW( A$ M+ j0 & v U: z6 v8 X3 m1 l(二)以建筑布局结构本身形成一个良好的能量循环系统,内部设通高中庭,其它空间围绕布置。或设共享的室内外过渡空间,这是设计中节能的关键。中庭覆以玻璃,视觉通透,其顶部和底部可以开闭,夏季打开,利用烟囱效应促进空气流通,带走热气,防止持续日晒造成的升温,加快废气排出。冬季白天关闭接受太阳热量成为暖房(非热带地区)。这种做法可充分自然采光,阳光深入建筑内部。采光量可根据需要对遮阳板进行调节,并且在公共建筑中,这里是视觉与活动的中心。, : J1 S# K- b* C; AD1 X# F 9 T1 P9 J. d+ j: ?(三)建筑外表担任隔绝外界环境,促使空气循环与呼吸、能量传送与交换等功能。传统上在外表做遮阳隔热设计,设遮阳板,设凹入的空中庭园,通过自然光线下阴影效果的塑造,形成充满层次感与表现力的建筑形象;现多采用“双层外表面”的处理方法,形成“缓冲区”和“呼吸区”,与上面(二)中的所述的原理相同,但不形成积极的空间,而是附于建筑外围。7 |# + # n9 ?3 L7 p(四)中庭空间中种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夏季增加蒸发促进凉爽,形成宜人的小气候。在多高层建筑中设置空中庭园进行立体绿化,可软化建筑的生硬感,使处在建筑不同高度的使用者处于可以接触到植物的有益环境中,满足人接近自然的精神需要。$ J# V. Q( b0 e(五)灵活性。以第二机器时代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建筑管理系统对建筑环境进行灵活精确的监控。例如根据建筑外部环境的变化、人和机械释放的热量等对百叶、加热和冷却系进行监控,并由其他各种节能系统支持。这样,在调节的同时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6 D7 o. S1 K+ y& G c) w; S * D: O* E, s4 f q: e e5 绿色建筑是注重实效的建筑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成为空壳。“适宜”问题是设计上首先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须对地点、气候、土地、可获得的材料、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估,所以“适宜”是综合平衡的结果。绿色建筑具有长期环境效益,但前期投资可能较普通建筑为多,尤其是过于理想化的方案忽略了经济性,就很不适宜。另外,技术的价值也在于“适宜”,以其产生出最大效果为前提。+ 1 l/ a & K; * J$ o! M* c( R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略览6 0 g# , p! U3 V9 w o( S说的比较笼统和定性。; V% J) I% g* c( Y1 W4. 建筑、生态与节能8 M # B1 ; M9 N8 8 y8 v; 5 p( d5 g5 a/ l7 6 G% f本文结构:1 B$ V7 y7 N3 I2 w& V* I- y7 O# z1 消费型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冲突5 A/ Q5 v , G2 v i9 l% G6 A7 v) B* m9 I2 可持续发展观点和生态学理论引发的绿色建筑观建筑本身是具有二重性的物体,一方面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建筑的发展特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建筑的迅速发展必然增加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在“发展”与“限制”之间寻找最佳的方法,在满足人们对建筑不断增长的要求时,必须考虑可能造成的后果。它不能无节制地让建筑耗费能源,无视建筑在建造和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在自然环境有能力容纳的范围内进行建设,使用有限的自然能源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使建筑作为生物困中的一员与生态环境一起步入良性循环。8 ?9 y( W( 1 . ) |* i; S建筑不像其它商品,它的使用周期很长。要想赋予建筑比较长久的生命力,所需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现在的建筑行为要对将来负责。现有的建筑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现时、现世的需求外,还要为今后不断改善功能和设施提供可能发展的条件。不要让目前的短期行为成为建筑将来发展的障碍,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 | ! X# W& Z# o% U5 w# n: e& m6 r, o P8 f6 _ M3 建筑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4 _8 d0 S+ y4 j2 e5 h% Y. J/ U B( q$ A: r4 N8 y0 * d. X建筑设计要为节能创造条件。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多因素的设计过程。在保证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的朝向、间距、平面布局和外观体型都应与当地的日照、风向等气象条件相适应。. x8 w7 H* L& g* D. f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其它自然能源。 p. c Fx& H/ h2 B- i# 1 + D7 k. T+ c3 U3 . 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建筑的生态环境。: v4 q/ a1 k P- Q. _ C8 * g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H; ?3 C1 b2 J. 5. 建筑物的绿色空调6 2 a1 Y$ c! h* # Y9 c2 摘要指出绿色建筑体系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绿色空调就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技术之一。介绍了可用于绿色空调的Munter环境控制据环(MEC)的结构与原理和利用太阳能的Mec循环方案。5 z6 Q) X3 T% b4 p. 9 O x, g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除湿剂对户外空气除湿、将被冷却的空气送入室内进行空调。除湿剂的再生则可利用低温热源,如工厂亲热或其它可再生热源,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可称得上是一种绿色空调。比较过分的一篇论文。. p7 k7 y9 c/ z* N6. 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方法2 Y) $ T7 o, K Q3 q1 S- f ( _8 w5 jI7 A7.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中的节能问题 R+ X, r# c. p9 X& Y分析建筑结构体系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节能技术,阐述绿色建筑的节能内涵,并对相应的节能技术进行简要述评。% u# q5 K9 # z$ t0 m能源使用效率是绿色建筑体系的重点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化石能源的使用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减少,而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数量相当大。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用于工业、交通和其它行业,45用于建筑物的采暖、空调和照明,5则用于建筑物的构造可见,与建筑相关的能耗约占全球全部能耗的一半。因此,建筑节能研究在绿色建筑体系营造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b# g+ W! G0 Q% L* |$ f, d9 P J; z9 b8 F8 m& p好失望。8. 绿色建筑体系的导衡机制+ j o m8 l/ y一、绿色建筑体系的思维理念相对于以往的建筑体系而言,绿色建筑体系就其构成因子而言没有本质上的增减,也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简单地罗列一个庞大的因子构成表,名曰绿色建筑体系框架,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是贴上一个新标签而已。我们可以暂时放下框架的建立,着重分析体系中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格局的变化。& T. U- y1 c! A6 L以往的建筑体系及营建观念,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在这一体系中,营造舒适的人工环境是第一需求,是从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帮助人类战胜自然、享用自然资源。为了追求建筑自身的最优。它的营建方式和技术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其运行模式是,资源建筑废物。这种营建和使用过程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大量排放废弃污染物为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享用浪费型”体系。这一体系在一定尺度内尚可以维持,但发展到跨越临界点时,地球生物因将没有能力支持这种营建体系持续发展下去。绿色建筑体系首先是唤起一种新的生态意识,其核心就是按照生态原则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这种意识是使人们重新看到自己仍是自然界生物圈中的一部分,建筑系统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之中。是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能量与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当然,人类的营建活动总是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但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和“度”,并不会总是损害自然界的。如果把握得好,利用科学技术还会促进其合理发展。问题是要自觉调控人类自身的行为,防止自己的活动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承受力所制约的极限。显然,只有这一全新的建筑体系才能使人类的行为表现出应有的明智和适度:# B) e: G( N/ v+ n5 Z% y; |W) S7 S* # s! J: t( 对于绿色建筑体系的理解,因学科侧重点和研究方向等的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定义和完整的构架。应该说,关于绿色建筑体系现在只能做出一种认识上和理论上的分析,这种分析带有一定的模糊和前瞻性。但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S) z( P! n3 F9 O! U二、绿色建筑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 : Q4 n9 r( e以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人类仍然是生物圈中一员这一理念,人工环境之于自然环境,技术圈之于生态圈,也只能是以前者对后者的适应、协调为前提。 Y* s |7 K/ I# _# E( R0 e( AF& e/ _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体系在其尺度边界上是开放的,即在系统的大小是不确定的,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目的或地域时空范围等因素而确定。从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角度看,它可以涉及到全球、地区(国家)、社区和单体建筑物等多个层次。; j% E1 y1 b; m* W5 _- N5 C绿色建筑体系的结构特征是在其个体和群体的生成与生长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本来不受控制的因子置于决策监控系统的控制之下,通过其完善的构成因子间作用的物质流、能量流相信息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这一系统能够依靠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实现朝着既定目标的自控制、自调节、自补充、自降解的前进运动。其发展程度越高,这种内在机制也就越多样、越复杂;这高效和谐体系对自然界的干扰被限定在“生态阈限”之内输入与输出,把资源和能源投入、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减少到最低限度。 2 M+ # s, Y$ ) B3 U6 v4 w( : v1 s; X三、绿色建筑体系的调控机制9 G0 Y- R( J: V0 t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建筑体系,使得以下特征在其中得到突出的反映,也是其系统中得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导衡机制:1 整体有序性绿色建筑体系从随机到有序并趋于稳定。是整合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计方式、建筑法则、适宜技术等多种构成因子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其决策管理和设计营建中。着眼于整体、全局。着眼于大的生态环境及区域时空,以防止系统的无序和混乱。0 Zw4 z# v* E M- d/ k6 . v( I Z0 f; - 3 K. z2 循环再生性绿色建筑体系作为对生物因物质运动过程的功能模拟,是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技术成果,在营建和使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分级利用的建筑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输入的物质在第一次营建使用后,其剩余物是第二次营建(或其他系统)的原料,如果仍有剩余物则是第三次营建的原料,直到全部用完或纳入循环使用。因为,以生产资料形式进入营建过程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经过使用过程的消耗后最终产生的废弃物,就其物质的化学构成来说,其实是没有被真正消耗掉的。它们只是被“用过”而已。虽然不可能重新变成“原生资源”,却完全可以经过化学的、物理、生物的处置,重新变成资源。进入下一个级次的使用,如此循环不已。这样形成的物质循环,不仅仅极大地延长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而且使环境污染大为减轻。以上充分体现出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和降解污物的本领。即内部机制中具备多重物链网络关系,这不仅区别于以大量排故废弃物为特征的传统营建方式,而且区别于目前净化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它以废弃物最少化的形式,实现营建过程的“零排放”。3 反馈平衡机制! f1 Y6 g3 n9 v5 : t反馈机制是绿色建筑体系在趋向可持续发展总目标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一个制导系统。正像导弹上的红外线接受器使之自动寻找没定目标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其系统发展过程既受到某些限制因子或负反馈机制的制约与调整,同时又受到某些有利因子或正反馈机制的强化与促进。以往我们常常能够通过负反馈机制对系统进行调控,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对于绿色建筑体系我们更应该研究正反馈机制,可以通过调控对某些有利因子的强化作用,促进系统向着既定目标的由量变到质变。 w B8 z/ ?7 I2 ?& & P* T/ n. l8 W3 r4 层次阶跃特征4 r- x! S4 m e; C; j: D3 N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健全与合理。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不断扩展其生态位,不断占用新的资源、环境及空间。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特征。绿色建筑体系可以不断调整内部因子的结构(如改变生活用能模式的战略调整),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摆脱旧的限制因子的约束,拓展新的构成因子。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发现和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从而改善环境。使人类复合生态系统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只有这类资源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不产生污染。正因为这样,对太阳能、风能、地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在早期的建筑营建中,特别是地域特征非常强的传统民居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当时的利用效率很低。8 d! o/ l. s1 / q( x0 V5 绿色建筑技术* L- B7 N: W% I; I7 |$ o绿色建筑体系是以绿色技术为支撑的。它的运用既有经济目标,更合环境目标,是以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原则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结合了地区气候、经济水平、资源状况、生计方式等。以地域性传统技术精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等t经过优化选择而产生的适宜性技术。目前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应尽可能地从科学技术研究中去取得对于调整用能结构、建筑节地途径、节水技术与污水资源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新型智能材料和资源的应用。使绿色技术向智能比的方向发展,这将会大大改变建筑的原有形态,对结构体系、设计方法、施工手段、生活方式等必特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Z+ r1 |7 E9 j2 k U& T/ q. p& b9 E! W9 J3 6 设计原则- R+ P1 p1 W7 * t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环境目标。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在可能设计战略与途径给出指导性原则。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论征。使其在设计阶段就能够迅速地决策采用一项方案后的环境受益状态。维持建筑的使用运转,应该是依靠其自身的机能。其设计原则应该是依据地域气候、地形地貌、历史文脉、建筑技术和生汁方式。采取被动式的建筑形式和构造措施,并结合适宜的技术手段。这里涉及到人工建构的环境“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而生态学思路成为建筑设计的思维理念,这是建筑设计思想的重大变化。9.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领域中能倡导新观念:绿色建筑引发建筑节能生态化、人性化、自然化。自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会议后,绿色文化正式诞生。& J) n1 O( K# 6 a P2 Y e而实际上绿色建筑在以前的软湿土砖房、太阳能住宅均有实践。随着70年代的能源危机,节能建筑在各国备受关注,当时的研究侧重于材料研制、构造改良及硬件配备,并以节能量值来评估成就。这时空调的建筑节能大都体现为降低室内供暖设计温度或提高室内空调设计温度,减少室内新风量及换气次数、减少固有能耗,例如: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降低设备和管道的跑汽、冒汽、滴水、漏水以及沿程管线和设备的冷热损失现象; 减少设备(电脑、电梯)在“待机”即非运行状态下的能耗。# z g. t5 F7 e. B随着环境时间的变迁。绿色建筑的概念变成诱导式、生态式建筑,也就是从绿化、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处获得良好环境,使人类生活更加人性化、自然化,更加综合、深刻地追求环境的优化。目前,许多高层建筑因受高空强风影响,一般采用封闭式中央空调,由此产生了能源消耗大及空调病等问题:中庭空间的引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庭作为缓冲空间,可解决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还可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并改善空间质量同时建筑中也应用一些新设计来体现生态学。* e, ?Z% R$ K( a目前建筑节能中出现了智能化大楼的概念。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得以应用,还可根据天气、温度、湿度及风力等情况,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为了保证智能化大楼中智能生产和脑力劳动的高生产率,大楼中空调的舒适、健康、安全要求日益重要,同时大楼中电子办公设备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空调负荷,拉大了昼夜用电峰谷差。/ D4 L8 u7 M% S# T; ; m我国当前建筑能耗状况为:用能差、用能效率低、节能观点滞后,节能潜力巨大;在建筑能耗中、冷暖空调系统能耗约占41%左右(办公大楼为例),下面分析空调系统能耗存在的种种弊端:4 a H/ p- i. h2 S5 K/ f F: B; k0 cn# _* X% I; z4 k+ 为追求最大效益,国内高层建筑常常功能复杂,将商场、办公、餐饮、娱乐等多种设施集中在一幢建筑物内或是多个业主共同管理,造成空调系统的重复设置,使得能源使用不合理,同时国内空调设计大部分负荷为估算即按习惯指标估算,从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耗能可知、其制冷机组在设计负荷运行的时间极少,绝大多数运行工况的负荷均小于设计值;: o: p* 1 e4 D! # u1 X! 8 7 w! u- u5 P- l/ f1 I 1 1 b目前国内中央空调系统使用复合能源的建筑比例较少,即使用电力和煤气,电力和燃油、电力和蒸汽联合驱动的冷热源机组较少、机组组合方式在离心式+燃型吸收式、螺杆式+汽双效溴化吸收式+油锅炉。: J) ; 0 , / a S0 e0 N: f5 q$ s复合能源是一个发展趋势、可以保证大楼空调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并可有效地缓解电力供应、昼夜峰谷差,因此复合能源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用能效率。( : g4 i# I1 H) Z# E O日前终端节能优先他的概念在世界建筑节能范围内广泛推广,即将有限的资金投入能耗终端(需求端)的节能,其所产生的效益要高于投资能源生产的效益。例如,冰蓄冷空调移峰所需投资远远小于修建火力发电厂的投资,而少建火力发电厂,又可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这种蓄冷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却非常缓慢,许多开发商或投资方宁肯装修豪华,设施先进也不愿为建筑节能多投钱。而一些政府部门不愿意实施峰谷分价政策也是这一技术实施缓慢的重要原因。这就深刻地反映出我们节能观念滞后,也就是节能概念模糊的现象。) y7 x% B) D$ bA& s( y/ Z随着全球温暖化问题成为焦点,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发展的过程既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亦不剥夺后代的需要,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资源的消耗和再生的平衡。, z8 , m. GLb9 h( r此时,绿色建筑从单体生态性向城市、小区生态性发展,垂绿、屋面及阳台绿化等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的方法,可以便环境降温1-2。增湿5-13。有效地降低空内外温差、减少空调负荷及能耗。5 eb ?a- _逐渐形成的新的建筑生态气候学提出如下的措施:将电梯、卫生间等服务性空间布置在建筑外层。减少太阳能对中部空间的热辐射;/ * o2 i8 l& x1 u6 O高层建筑表面绿化或在中部引入绿化开敞空间、减轻高层建筑的热岛现象;0 g+ f9 H) wP a) _设置不同凹人深度的过渡空间来塑造阴影空间,并使遮阳与绿化相结合;“二层皮”的外墙形成复合空间或空气夹层、这一技术在热带和寒带都有理想的保温隔热作用;在屋顶设置遮阳格片、其角度根据不同时段和季节而变化,结合屋顶花园(游泳池)等措施改善屋顶的热工性能;外墙遮阳设计、并成为建筑造型的语言;* _; m( n4 i( N( s) d# b利用上下贯通的中庭和“二层皮”间的烟囱效应创造自然通风系统;外墙水喷淋,蒸发制冷;这里我们需要指,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由于地域、气候、生活习惯和建筑形式的差别、除了其基本理论和共同原则之外,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结论: q K2 w2 v0 F% H5 rv6 u$ U$ N鉴于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是低水平下的不合理用能、故此应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改进。国内空调负荷计算中一般均采用负荷指标估算,这种估算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空调节能中,不仅要重视冷热源的节能,还要重视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节能。目前国内采用变风量(VAV)系统的工程非常少,有些虽已采用,但对VAV量,扬程的选择也偏高、冷冻冰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和末端盘管的耗功有时配置也不合理;在空调系统的节能中,不但要注意设计工况,还应注意运行工况,同时工程在系统调试过程中也应高度重视系统的风量平衡,冷热量均衡的问题。加大智能化发展。提高投资价值、保护环境并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的持续发展。/ i% A | % k近年国外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新观念,即建筑节能应为建筑合理用能,故建筑节能的合理评价指标应是建筑能耗效率,对空调而言就是全年用多少一次能满足建筑物的实际冷热负荷。1. 绿绿色建筑筑与暖通通空调55 o99 k* K99 n u t+ w22 q在在绿色建建筑的设设计实践践中,一一般要遵遵循以下下几条原原则:(1)节节能和利利用可再再生能源源;采取取提高建建筑物能能源利用用效率的的措施具具有巨大大的节能能潜力。据据美国有有关部门门估计,利利用节能能技术能能够为美美国节约约l33的总能能耗一一价值约约34330亿美美元。 (2)节约资资源;资资源节约约是绿色色建筑的的基础。尽尽可能地地使用循循环材料料和可再再利用的的材料,以以及回收收“废弃弃”材料料,这样样不仅可可以节约约资源、还还能减少少建筑垃垃圾。(3)考考虑对环环境的影影响建筑筑对环境境有很大大的影响响,因此此,我们们要特别别注意维维持周围围环境的的完整性性、自然然特征和和文化传传统,加加强绿化化。(44)确保保室内空空气品质质;由于于节能建建筑的气气密性较较好,因因此潜在在的空气气品质方方面的问问题也比比较多,这这就需要要我们从从通风和和材料选选用两方方面采取取措施以以减少问问题的发发生。(5)考考虑整个个社会的的利益;成功的的绿色建建筑能够够融人社社会并与与其形成成一体。它它保持了了原有的的自然和和历史特特征,利利用现有有的基础础设施(加教育育、运输输、通讯讯等)提提供交通通,医疗疗卫生,购购物等便便利,并并适宜老老年人和和残疾人人的生活活。 c- P+ b1 v3 h, r6 o3 G0 a, W垃圾圾!3 m2 h. ) tA+ D( i( i: b0 C( z9 _$ |+ E/ o2. 略略论绿色色建筑与与生态建建筑3. 能能耗、生生物气候候建筑与与建筑师师1 oo) EE) jj& UU# _9 ; bb+ LL3 HH5 |2 aa9 QQ3 mm* tt& uuvv+ UU oo一、 建筑筑师在设设计中如如何考虑虑能耗问问题二、 生物物气候建建筑舒适、健健康的建建筑- 4 z9 A9 u% C& R三、 通向向可持续续发展的的未来66 g. I00 |33 p# 22 m, c) V44. 暖通空空调技术术的进步步对现代代建筑的的影响22 w33 s( O00 / P55 _% t33 f, b22 |) 人人类对建建筑的需需求,经经历了掩掩蔽一舒舒适建筑筑健康康建筑一一绿色建建筑这样样四个阶阶段。第第一阶段段是低能能耗甚至至无能耗耗的阶段段,第二二和第三三阶段是是高能耗耗阶段,第第四阶段段则是高高能量效效率,大大量利用用可再生生能源和和未利用用能源,亲亲近自然然和保护护环境的的阶段。从从我国经经济发展展和人民民生活水水平提高高的速度度来看,221世纪纪初叶,必必然会走走到第二二、第三三阶段,必必然会给给能源和和环境带带来巨大大压力。5. 暖通空调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c; p1 u9 , |; U6 j抄袭前文3 Z+ j0 A- ( i! C0 6 H6. 浅谈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x& . a3 l4 g8 R9 G+ h: h% G, + |$ C0 o* z+ M z可持续发展对暖通设计的要求为:变过去的静态设计为动态设计;变过去的典型工况设计为全工况设计;变过去的纯技术设计为技术、经济、环保的综合设计;变过去的分工即分家的专业设计为跨专业的协同设计。(这几句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几乎影响了后来论文的结构。flyjeep.2005.9.22)据统计,在一次能源中以热的形式作为终端消费,将近一次能源消费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低于100摄氏度的低品位能约为一次能源总耗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所以空调系统节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 K$ . 5 v% F( n+ b7. 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及评价原则 E# 7 x1 q& ! p8 y* x( D1 t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节约能源,想方设法使用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并防止污染。(2)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合理使用土地,使用无污染、可拆卸材料,生活垃圾内部消化,形成类似生物链的良性循环。(3)健康舒适的结构布置,益人的装饰,合理的设备布置,宜人的周围环境。(4)绿色建筑讲究高效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满足各个层次使用者的要求,以取得最大效益。各个不同学派对绿色建筑的评定原则有不同的界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在规划、设计时尽可能节约并可循环和再生利用各种资源、成品和半成品,最常见的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各种建材等;(2)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节约能源消耗;(3)适应并利用地区气候;(4)适应并保护自然环境条件;(5)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包括安全舒适、健康、低价、方便管理及心理等方面要求,这也是目前使用者关心的焦点,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现实意义所在;(6)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的原则;依据以上原则,可以评价建筑是否达到绿色水准,这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今的建筑行为进行反思,促使我们尽快建立新型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修正和调整现代建筑市场中那些高耗低效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 8 z9 ( a! M! w8. 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引介5 n8 N7 G7 a H2 t. m6 b3 _3 u9 k! Q3 y( ?% o一、BREEAM的建立: u. s) y* ; c) v8 # q7 H4 n z% Y* EBREEAM评估法第一分册“办公建筑”是1990年由当时还是政府官方机构的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公布推广的。在其后的几年里,评估其他类型建筑的不同分册,如“住家建筑”、“超级商店和超级市场”,以及“工业单位”等也相继推出;1993年BRE还研究公布了“现有办公建筑分册”以评估已建成的建筑。为反映知识、技术方面的进步与市场、规范的变化,保持BREEAM与实践同步和不断更新,BRE定期对BREEAM各分册进行修改。例如,“办公建筑分册”分别于1993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最新一册“生态住家”(Ecohomes)也于2000年4月份完成修订并公布使用。BREEAM的评估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它主要包含了一些评估条款(Criteria),覆盖了能源使用、资源、污染物排放、场地及室内环境等各个方面。被评估的建筑只要根据其所满足的条款及最终获得的分数,即可获得一个“标签”:“通过”、“好”、“很好”或“优秀”;BREEAM还被鼓励用于设计阶段,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辅助工具,以期提高和改进项目的环境表现。BREEAM根本目的是提倡及推动绿色建筑的实践和发展,自1990年诞生以来,BREEAM评估了英国市场2530的新建办公建筑。资料显示至2000年,BREEAM已评估超过500个建筑项,BREEAM在英国市场的占有率是世界上其他评估法难以匹敌的,这既有赖于英国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也和BREEAM与市场及建筑工业的实践紧密配合、保持高度透明的评估等做法分不开。BRE曾委托顾问公司就BREEAM客户订BREEAM评估所带来的好处,以及BREEAM是否可达到提高英国建筑的环境表现的目的,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认为BREEAM评估在“改善环境”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资金、效益”,“提供实践标准(Benchmark)”及“在设计阶段提供建议”等方面甚至超过了预期目的。这反映出BREEAM基本上满足了客户对于绿色建筑评估的要求和期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绿色建筑评估在绿色建筑实践所产生的作用是相当积极的。4 * h. a- V# u) T3 h3 X3 e7 R9 T# i9 o% Z6 p d二、BREEAM评估体系的发展1、评估体系及评估资格2 V) q1 y/ U9 H$ b2 O: E为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BREEAM采用了一个相当透明、开放和比较简单的评估架构。所有的“评估条款”分别归类于不同的环境表现类别,这样根据实践情况变化对BREEAM进行修改时,可以较为容易地增减评估条款。被评估的建筑如果满足或达到某一评估标准的要求,就会获得一定的分数,所有分数累加得到最后的分数,BREEAM根据建筑得到的最后分数给予“通过、好、很好、优秀”四个级别的评定。最后则由BRE给予被评估建筑正式的“评定资格”(Certification)。; L7 J( V; _OE为保证评估的质量,BRE从1998年开始培训并签发执照给BREEAM评估人及指定评估机构。这个做法保证了BREEAM评估的可靠性。 F, 5 JG3 gu; 0 _ Y# $ C$ M4 R% x- H% F1 W2早期BREEAM评估系统的发展/ x! E7 4 & l- 3 E/ h, P1 P下面以BREEAM办公建筑评估分册为例,分析介绍早期BREEAM评估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S* 4 G, t$ c5 u7 2 h O: l( Q# P7 pBREEAM第一个办公建筑评估分册于1990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法由BRE公布使用。当时1/90“办公建筑”分册只有11个评价条款,分别归类于“全球环境影响”、“当地(Neighborhood)环境影响”及“室内环境影响”三个环境表现类别(表1)。从BREEAMl/90可以看出,当时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其自身发展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BREEAMl/90是相当简单甚至“幼稚“的。 / . T. E% D0 W8 y7 U( % i: Q2 L1993年BRE对BREEAM办公建筑分册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同年发布了4/93“现有办公建筑”分册,与1/90分册相比,1/93“办公建筑”分册仍维持原有的构架和评估方法,只是根据绿色建筑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影响的新认识,及技术的进步等增加和修改了某些条款。1/93分册评估总评分增加到44个,但与能源消耗相关的CO2排放量仍占总评分的1/4,与1/90分册相同。对于评估现有建筑,管理部分显得尤为重要。BREEAM4/93“现有办公建筑”分册主要包括了对于建筑结构和服务、建筑的运作和管理两大部分的评估。两部分各自包括与1/93分册相似的评估条款,并分别划分为三个环境表现类别:全球因素和使用资源、当地因素、室内因素,只是在运作和管理部分增加了“环境政策”一项分类。BREEAM4/93“现有办公建筑”评估分册把绿色建筑评估法覆盖的范围由最初的新建筑扩展到对已建成使用的建筑的评价,把对管理和运作过程的评估加入绿色建筑评估法中。BREEAM4/93共有33(建筑结构和服务部分+25(运作和管理部分)共58个评分,与能源及全球变暖化相联系的CO2;排放量共为12+7个,占总评分的1/3。对于早期BREEAM的批评主要集中在BREEAM所选择的评估条款上。由于当时对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缺乏足够全面的认识和研究,有些学者批评BREEAM将重点故在不重要的细节上,重要的环境因素缺乏强调。$ S6 x$ O# n, k, Z( # E$ r. M5 ) c. l0 o& m0 p# s! 1 k$ U+ v早期BREEAM的结构也过于简单,权乏权重系统,以区别不同条款在整个环境影响中不同的重要性,但在绿色建筑实践尚不成熟的阶段,相对简单和透明的绿色建筑评估法,易于被实践理解和接受,能激发和鼓励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兴趣、讨论和实践。权重系统会增加评估的复杂性,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在当时还很难在BREEAM加入一套严谨的权重系统。此外,进行评估所需的费用也是绿色建筑评估初期需要考虑的。较为简明的评估和合理的评估费用,利于绿色建筑评估法的广泛和应用。; l4 g5 w; w2 l: T; & s# Lv3最新BREEAM98“办公建筑”分册1998年BREEAM完成了对办公建筑分册最近的一次修订,基于早期BREEAM办公分册的实践经验和反馈,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于建筑环境影响的新的研究成果,新的BREEAM98“办公建筑”分册的框架和评估条款都作了较大的调整。/ y# b) a O3 & Q% P X* A( k; M在BREEAM98对建筑评估的三个主要部分中“核心表现因素”部分评估建筑的结构及服务,包括建筑自身对环境的基本影响,是所有被评估建筑必须评估的基本核心部分;“设计和实施”包括设计过程中可以决定的有关因素,如选址、地址的生态改变、部分材料等;“管理和运作”则是基于4/93分册的经验,为评估已经使用的建筑而设,包括管理政策和实施的评估。BREEAM98对办公建筑的评估就是根据建筑项目的现状,结合上述一到两个部分来进行的:空置(建好还未使用)/部分刚刚使用的建筑核心表现因素(BPI),设计项目核心表现因素+设计和实施(BD+DP);现有已使用建筑=核心表现因素+管理和运作(BP+MO)。BREEAM98的评估过程见图1。评估通常由持有BRE执照的评估人进行,对于设计项目,评沽一船在详图设计接近尾声时进行。评估人根据设计资料做出最终评估,再由BRE给建筑做出定级(Labeling),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评分,BRE建议在项目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较早地考虑BPEEAM的评估条款,评估人也可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介入,参与设计过程。评估已使用的现有建筑,评估人需根据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做出一份“中期报告”和一份“行动计划大纲”,以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客户可在最终评估报告及评定之前采取改进,以获得更高的评级。REEAM98这种新的评估系统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评估的连续性。若一个建筑在设计阶段进行了评估,那么在以后管理阶段评估时,已评估过的核心部分可不必再重复评估。BREEAM98放弃了早期BREEAM评估条款的分类方法,并大量增加了评估条款,共有119条评估条款分为9大类别,分别归于“核心”、“设计和实施”及“管理和运作”三部分进行评估。BREEAM98的评分步骤如下:根据被评估建筑确定需评估的部分,如核心部分或核心部分+设计和实施等;计算被评估建筑在各环境表现分类中的得分,及其占此分类总分数的百分比;乘以分类的权重系数,即得到被评估建筑在此分类的得分;被评估建筑每个分类的得分累加即得到总分。; _1 a6 D; k) w7 X Q z+ a) v0 N1 S! L1 w; bBREEAM98评估的是建筑在各个环境表现类别内的“相对绿色”程度,反映了绿色建筑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环境下的相对表现,而不是绝对的“可持续”或“绿色”程度。当新的技术或革新出现而需要增加新的评估条款时,BREEAM无需改变评估架构、过程及评估结果、可以保持评估的一贯性。绿色建筑评估是通过预测建筑的环境表现来进行评估的,其目的是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在市场范围内的实践。由于人化对建筑与环境的认识和研究尚有许多不足,绿色建筑评估受到许多知识和技术上的制约。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评价方法都存在很大比例的主观性条款,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质疑。绿色建筑评估法的推广在许多地区亦成为难题。BREEAM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绿色建筑实践认识的逐步加深,其在市场范围的成功渗透说明,绿色建筑评估法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保持高度的透明性和可靠性,同时亦需维持合理的费用,可操作性对于其发展是很关键的因素,政府部门的提倡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0 V; g1 m! s?& a3 r q w - * _2 B/ r( ?7 u3 U3 h. 2 6 Q9. 在现实条件下如何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这是一篇获奖的论文,确实写得很实在2005.9.22flyjeep)9 U* c, q# s6 q2 w2 ?5 s7 M: d0 n& E * k9 V0 W1 充分利用旧建筑; y/ % 0 z3 p ) J3 a8 q5 2 t2 n! l% ) g建筑结构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建筑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少建新建筑,合理改造和利用旧建筑,使之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的需求,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方式。欧美很多建筑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了还在使用。据说巴黎一百年不盖新房屋也能够满足它的人口居住,他们是不轻易拆房子的。而我们的情况则不是这样,一方面我们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更多的房子,另一方面我们的旧城改造是建立在大拆旧房的基础之上,成片尚有使用价值的建筑,甚至建了仅几年或近几十年的建筑就这么大手大脚给毁了,这种局面应该引起我们建筑师、规划师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设计中应该重视几个问题:1注意建筑质量,合理延长建筑的安全使用寿命。2建筑设计应为今后的改建或扩建留有余地,考虑满足今后发展的功能要求。3城市改造过程中,不能搞大建大拆,应该走保留、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道路。. G* ( F0 A( b1 8 G/ Q1 V2 尽量少占用土地3 K4 k- w# M+ e5 m3 A我坚信为了人类的未来,总有一天,人类会用法律的形式禁止建筑在陆地上无限度地蔓延。为此,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应该做的有几条:其一,规划设计应将节约土地与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特别要充分利用已被用过的场地。其二,逐步淘汰使用粘土砖。其三,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其四,尽可能减小建筑体量,多采用群体式建筑以减少建筑占地。其五,保护土壤使其不受有害排弃物的污染。8 Q6 r& K r- I- U8 _3 设计要结合自然尊重建筑场所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树木、水面等),并充分利用基地有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减少建筑能耗;具体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其一,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避免先平整场地、后又堆山挖水那种破坏式的建设方式。其二,建筑规划及设计应把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故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其三,建筑布局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不良朝向,以减少建筑正常运行能耗。6 H2 D( K6 J4 # # o) X# F. K( 9 8 l# / U4 尽量减少建筑面积3 Q/ ! ) K8 e由于我国以前建筑短缺年代的阴影还未散去,仍以面积大小能体现档次与品位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忽视了建筑使用的合理性。V! Y% z* k6 C+ c5 R$ |& k; u/ a4 K$ M% n1 i5 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最大的资源消耗,选用“绿色”建筑材料是基本条件之一。建筑师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注意各种建筑材料寿命的匹配;其二,要注意使用耐久性和防腐蚀性强的材料;其三,注意使用地方自然材料和建筑制成品;其四,注意使用经过无害化加工处理的材料;其五,注意使用易于分别回收再利用的材料。6 设计要有灵活性- S2 U0 _0 f% e1 p) O完整的建筑设计,其关注的问题不应终止在建筑建成之时,还应预见新的需求变化,直至使用寿命终结之后的拆除再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受到物质性变化和功能性变化的限制。物质变化包括结构、设备的老化;功能性变化包括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过时和服务系统的废弃;因此,设计灵活性要求我们重视上述变化,以避免或减轻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既是建筑经济性的要求,也是环境经济性的要求。灵活性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建筑结构、设备以及室内空间能适应未来变化的需要;其二,设计应留有余地;其三,使用易于拆卸和组装的材料、设备,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W4 X0 A N& Q$ v+ X7 C: X7 积极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h$ Z: O% q$ h9 m& J7 V* n1 c8 t I1 M1 E& h在城市中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对节约城市用地、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密闭性及防护性能。一般来说,地下空间的利用是结合高层建筑的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下建筑空间的开发的成本是比较大的,但从节能、节地以及方便使用的角度来说,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都是一个方向,建筑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8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并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科技成果 K9 uM# p1 i6 s * FB, M e) K$ p3 G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及生物能等都是可再生的能源。这些能源有两大特征:一是用之不竭;二是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