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_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62626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_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2_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2_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老子五章,老子一书,是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颂歌,是老子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老子充满了智慧之爱,闪烁着智慧之美。学习本文,需精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并初步了解老子,发现在其精悍的文字里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老子,生卒年月不详,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任周王朝掌管史册典籍的官吏,后退隐。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共81章,分上、下篇。现在的通行本中,上篇言道,下篇言德。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其思想为核心,中国形成了历史上与儒家学派对立的道家学派。,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2.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分古今,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明句式 道可道,非常道判断句 无,名天地之始判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 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判断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定语后置句 6.积名句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点评:本章开篇明义,树立高标。“道”是这章(也是老子全书)的核心概念,是老子最高的哲学范畴。在这里“道”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地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作用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无”和“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为有形质的一个过程。“无”并不等于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在老子看来,“无”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蕴含着无限的“有”。,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不见其形”被称为“无”的“道”,却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老子用“有”来形容“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到“形而下”的介于“有形”与“无形”的一种特定的状态。“无”和“有”,来源相同,有机联系,相反相成,同叫作“玄”。所以,综合起来“道”是“无”中“有”,“有”中“无”,“道”超越了人的经验世界。这一章启示我们: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的实质。这是老子思想的一个哲学出发点。老子就是从这里出发,去阐述他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点评:老子在这里阐述了事物的相对与相生的关系。美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而存在的。世间本无所谓美丑,所谓美丑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官价值判断。老子在这里教导人们,不仅要看重正面,也要看重反面,要从正反的关系里理解正面的含义。人们既要看重事物间相对的比较关系,又要看重超脱相对关系的绝对统一的关系。老子重视对立物的相互影响、渗透、转化,这是朴素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点评:本章从生活经验出发,引申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其本质上也是强调“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即“受国之垢”“受国不祥”。可用老子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来概括这种治国的“柔”性。老子用水作喻,就是告诉我们“圣人”能做到谦卑,言辞谦逊,才能使国家安宁。本章中,“正言若反”是理解的难点。所谓“正言若反”,就是说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话一样,有些话往往从反面来表述正面,从否定的方面来表述肯定。例如,老子中的“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辩若讷”等论述,就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表述肯定的。“正言若反”是老子独特的立言准则,是老子思想的一大特色。,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叫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没有绝对的真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第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现在老子的第一章,又是第一章的第一句,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提示: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 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的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不合适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的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今天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表达了老子对他所处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兽食人的时代深恶痛绝的情感态度,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老子的修辞特色 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达。 罗根泽认为:老子“既然反对美,反对言,则借助于美与言的文学,更不必说了”。老子诚然无意于沉思翰藻,然而正如鲁迅所云:“然文辞之美富者,实唯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出高度的写作技巧则是无疑的。鲁迅所谓的“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就是对其无心为文,却能自然成采而言。,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关于语言修辞技巧,研究者普遍认为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章沧授对老子的语言修辞手法做了更为全面具体的研究,他认为老子在句式的运用上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他在文章中重点分析了排比和对偶两种句式。老子中的排比句数量多,格式齐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启迪无穷”。他对老子用喻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指出: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老子中的比喻不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还“往往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为联类无穷的思维运动,使比喻具有联想功能,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抒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