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期末抢答题目-总结篇PPT课件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635908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期末抢答题目-总结篇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马基期末抢答题目-总结篇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马基期末抢答题目-总结篇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篇,Q & A,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2、 下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西方马克思主义,C,ABC,3、马克思毕生最伟大的两大理论贡献是()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中最根本的是() A 彻底的科学性 B 坚定的革命性 C 鲜明的阶级性 D 自觉的实践性,A,D,9、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B 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10、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 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 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 D 从主要构成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ABCD,ABC,1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12、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核心,ABC,A,1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李大钊的理论,ABCD,ABC,3、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B,一、单项选择题,4、“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一、单项选择题,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C,一、单项选择题,6、认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A,一、单项选择题,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B,一、单项选择题,8、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观点认为: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B,一、单项选择题,9、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B.运动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C,一、单项选择题,11、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A,一、单项选择题,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一、单项选择题,14、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B,一、单项选择题,15、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C,一、单项选择题,17、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D,一、单项选择题,19、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语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A,一、单项选择题,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A,一、单项选择题,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B,一、单项选择题,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A,一、单项选择题,2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同一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D,一、单项选择题,2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A,一、单项选择题,2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的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A,一、单项选择题,2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A,一、单项选择题,31、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性 B、质变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一、单项选择题,32、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方面,B,一、单项选择题,33、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一、单项选择题,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一、单项选择题,35、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A,一、单项选择题,3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乎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非决定论,C,一、单项选择题,3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B,一、单项选择题,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D,一、单项选择题,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一、单项选择题,A,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单项选择题,B,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存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一、单项选择题,D,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一、单项选择题,B,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一、单项选择题,A,1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一、单项选择题,C,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一、单项选择题,C,15、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一、单项选择题,C,1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沦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一、单项选择题,B,1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单项选择题,D,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一、单项选择题,B,22、“学而不思则惘”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一、单项选择题,A,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原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一、单项选择题,B,2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一、单项选择题,D,2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单项选择题,D,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一、单项选择题,C,28、概念、判断、推理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一、单项选择题,A,3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于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所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所决定的,一、单项选择题,B,3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一、单项选择题,C,3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一、单项选择题,B,1、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单项选择题,D,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一、单项选择题,A,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 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一、单项选择题,B,4、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一、单项选择题,C,5、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 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一、单项选择题,B,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 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 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一、单项选择题,B,7、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一、单项选择题,D,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军队 C.政治与法律制度 D.思想意识形态,一、单项选择题,A,9、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 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单项选择题,B,10、历史人物的出现: A.具有历史必然性 B.具有历史偶然性 C. 与历史条件无关 D. 既具有历史必然性 ,又具有历史偶然性,一、单项选择题,D,11、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社会生产方式 B.领导人的水平 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 国际环境,一、单项选择题,A,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人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功 C.物质生活资科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C,1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一、单项选择题,D,16、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有相对独立性 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一、单项选择题,A,21、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水平 D.国家政权的性质,一、单项选择题,A,2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一、单项选择题,B,23、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单项选择题,C,24、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一、单项选择题,C,25、社会形态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C,2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一、单项选择题,D,28、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一、单项选择题,A,2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 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一、单项选择题,D,3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人民群众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技革命,一、单项选择题,C,31、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一、单项选择题,D,32、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A,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一、单项选择题,D,3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一、单项选择题,D,35、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A,3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一、单项选择题,B,37、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白身需要,一、单项选择题,A,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一、单项选择题,D,2、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休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单项选择题,D,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一、单项选择题,D,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一、单项选择题,C,5、价值的实体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一、单项选择题,B,6、商品生产行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单项选择题,D,8、 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位量增大,一、单项选择题,C,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单项选择题,D,10、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供求机制 B.价格机制 C.竞争机制 D.激励机制,一、单项选择题,B,11、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址的鉴定来体现,一、单项选择题,C,12、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 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实现的 B.价格高于价值实现的 C.价格低于价值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一、单项选择题,D,1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劳动力商品理论,一、单项选择题,C,14、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B,1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一、单项选择题,D,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 C.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一、单项选择题,C,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 C.只会创造出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一、单项选择题,D,1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由劳动时间决定 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一、单项选择题,C,19、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 C.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D,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一、单项选择题,A,21、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能增值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一、单项选择题,D,22、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一、单项选择题,B,2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一、单项选择题,B,2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位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位的价值增值过程 B.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一、单项选择题,A,2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一程和价位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一、单项选择题,D,26、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一、单项选择题,A,27、在资本主义价值增值过程中: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位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位,一、单项选择题,C,28、 绝对剩余价值是: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问的结果,一、单项选择题,C,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一、单项选择题,C,3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A,32、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位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 150%,100% B. 150%,300% C. 100%,200% D. 150%,200%,一、单项选择题,B,3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位程度 B.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位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一、单项选择题,D,34、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一、单项选择题,D,35、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一、单项选择题,A,36、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关系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D. 厂房、设备和原材料的比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C,3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一、单项选择题,D,3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一、单项选择题,C,3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一、单项选择题,A,40、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 A.人口增长过快多快的结果 B.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一、单项选择题,D,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的阶段是: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C,42、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一、单项选择题,A,4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一、单项选择题,D,4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的创造 B.价值的转移 C.价值的分院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一、单项选择题,D,45、社会总产品是: A.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B.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D.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一、单项选择题,B,46、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一、单项选择题,D,47、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间题,包括: 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一、单项选择题,B,4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价格 B.工人劳动的报酬 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单项选择题,D,4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一、单项选择题,A,5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一、单项选择题,B,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一、单项选择题,C,5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一、单项选择题,C,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一、单项选择题,D,2、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一、单项选择题,C,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一、单项选择题,D,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一、单项选择题,B,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一、单项选择题,B,6、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一、单项选择题,A,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一、单项选择题,D,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C.垄断 D.资本输出竹代商品输出,一、单项选择题,C,9、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A.联合 B.兼井 C.收购 D.垄断,一、单项选择题,D,10、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 A.投资兴办企业 B.参与制 C.资本积累 D.暴力掠夺,一、单项选择题,B,11、金融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 A.通过“参与制”实现 B.通过“代理制”实现 C.通过“个人联合”实现 D.通过“企业联合”实现,一、单项选择题,A,12、“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众多企业和银行机构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控企业和银行,一、单项选择题,C,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B,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一、单项选择题,A,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明: A.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的局部调整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代替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很快要代替资本主义国家 D.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单项选择题,A,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国家协调私人垄断资本相互关系 B.各个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有机结合的总体 C.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互矛盾的体现,一、单项选择题,C,1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一、单项选择题,D,OVER,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C.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二、多项选择题,ABC,3、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二、多项选择题,BC,4、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万物皆在我心中 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D.理在气先,二、多项选择题,ACD,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A.它试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揭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B.它只是从客体的直观方面去认识对象和事物 C.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事物 D.它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二、多项选择题,ABCD,6、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物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D.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ABCD,7、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精神活动,二、多项选择题,ABC,8、实践具有: A.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二、多项选择题,ABCD,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ABD,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二、多项选择题,AB,12、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多项选择题,AB,13、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ABC,14、矛盾分析方法体现为下列具体方法: A、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ABCD,16、下列格言和成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二、多项选择题,CD,19、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ABD,20、“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对肯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 B、对否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 C、不承认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D、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ABC,21、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二、多项选择题,ACD,23、 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羞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A、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C、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二、多项选择题,CD,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二、多项选择题,ABC,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二、多项选择题,ABCD,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多项选择题,BD,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标准,二、多项选择题,ABCD,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BCD,1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二、多项选择题,BCD,1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二、多项选择题,CD,13、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中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二、多项选择题,BD,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二、多项选择题,AC,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 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二、多项选择题,CD,20、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一、单项选择题,ABD,7、群众路线是指: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二、多项选择题,ABCD,8、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A.阶级根源 B.社会根源 C.认识论根源 D.文化根源,二、多项选择题,ABC,10、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B.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C.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多项选择题,ABCD,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其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二、多项选择题,BCD,13、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 A.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D.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多项选择题,ABCD,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指: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多项选择题,BCD,15、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领域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二、多项选择题,CD,16、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意义在于: A.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B.为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辟了道路 C.提供识别唯心史观的锐利思想武器 D.以之为基础创立的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提供了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二、多项选择题,ABCD,1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二、多项选择题,ABD,18、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二、多项选择题,ABD,19、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 C.社会意识形态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二、多项选择题,ABC,20、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多项选择题,ABCD,21、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A.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生产力发展的动因,二、多项选择题,ABC,22、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干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表明了: A.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完善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D.政治文明的进步,二、多项选择题,BCD,23、社会主义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改革是: A.主动的、自觉的 B.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C.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 D.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ABC,2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化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二、多项选择题,BCD,26、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二、多项选择题,ABCD,2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 A.不受任何社会条件的制约 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多项选择题,BCD,28、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 A.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是偶然的机遇 D.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二、多项选择题,ABD,29、“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两种观点相互补充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二、多项选择题,ACD,1、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二、多项选择题,BCD,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多项选择题,ABCD,5、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二、多项选择题,BCD,7、在价值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