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案5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变法的背景及实施,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后,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变法图强,下达_ ,广纳贤士。 3.商鞅来到秦国后,向秦孝公阐述了法家 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4.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 年两次实行变法。,答案,求贤,令,富国强兵,350,材料一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 思考 想想看,秦孝公为什么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答案“战胜强立”是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徙木立信,(2)“南门徙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思考 (1)王安石认为商鞅能“令政必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能取信于民。,答案,答案 “南门徙木”是商鞅为了变法的需要采取的取信于民的一项举措。此举让秦国人民知道了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的风格,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对商鞅变法背景的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必要性:秦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 (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验、孝公支持、商鞅到来。 (3)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归纳总结,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深度认识,二、变法的措施及作用,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内容 设立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 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按照 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 (2)作用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 新法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 的政治、经济优势。,20,答案,军功,爵位,战斗力,地主阶级,2.实行什伍制 (1)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_ 的需要。凡是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的后备兵源。 (2)作用:什伍组织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 得到了可靠保证。 3.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内容 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 ;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战时征,兵,兵源,答案,合法性,徭役,(2)作用 新法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其重农措施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 的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4.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内容 把秦国划分为41个县,设县令和县丞,由国君任免。 推行 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 规定 。,奖励耕织,连坐,轻罪重罚,答案,(2)作用 的设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并且强化了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制的推行,便于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轻罪重刑,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 5.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 ”,认为这些是推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县制,六虱,答案,材料一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深化探究,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思考 (1)从图一和图二的铁器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答案信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答案,(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答案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答案,(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材料二“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 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答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厉行法治,实行严刑峻法,才能使兵民立足自己的职守。,答案,1.你认为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1)积极: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2)消极: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2.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重点精讲,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革运动。 (2)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从而建立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所以,这些变革是封建性的变革。,核心点拨,商鞅“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1)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 (2)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3)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实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重点精讲,三、变法的结局及影响,1.结局:秦孝公去世后,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_ 下令逮捕并处死了商鞅。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2.历史影响 (1)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惠,文王,彻底,答案,材料一(商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 通过材料所述内容,试总结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效果。,答案设县制,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统治;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统一度量衡和赋税制度,便于国家对赋税的征收,保证财政来源,促进封建经济发展。这些措施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史记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 材料是如何评价商鞅的?你认为应怎样给商鞅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答案从道德的角度和商鞅的个人性格方面进行评价,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焚烧诗书对后来的秦朝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答案,商鞅变法的消极影响,对后世而言:(1)商鞅迷信刑罚,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2)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恶劣的影响。,思维升华,重点精讲,“商鞅虽死,秦法未亡”的原因是什么? (1)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2)“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3)变法非常彻底,秦国社会已经沿着变法的轨道向前发展而无法逆转。,返回,商鞅变法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1)改革顺应历史潮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2)改革改变利益关系,会受到既得利益势力的反对。 (3)改革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也需要灵活的斗争策略。(言之有理即可),重点精讲,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秦国充斥尚武精神 A. B. C. D.,解析“政严”“赏罚信”说明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皆有斗心”说明秦国充斥尚武精神。而材料没有体现。,D,解析答案,反馈训练区,1,2,3,4,5,6,1,2,3,4,5,6,2.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能力。为户籍相伍,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与无关。,B,解析答案,1,2,3,4,5,6,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解析县制是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地方的行政制度。A、B、C三项都没有直接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D,解析答案,1,2,3,4,5,6,4.“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务本”主要是指() 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解析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务本”是指奖励耕织。,C,解析答案,1,2,3,4,5,6,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 B.C. D.,解析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法家鼓吹严刑峻法,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武帝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的叙述不正确。,D,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解析答案,返回,1,2,3,4,5,6,解析依据材料“世侯世卿之局”和“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可看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是部分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结合商鞅变法中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