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55515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二,三,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的梳理),一,二,三,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感到力不从心。 2.过程 (1)明太祖在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内阁出现。 3.地位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一,二,三,三、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将各种诏令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一,二,三,自主思考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目的:加强皇权。影响:使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也容易产生决策失误,导致官僚主义滋生。,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关于明代的内阁 繁剧的政务和大量的奏札,自非一个人的精力所能料理,于是这年(1380年)九月,设置春官、夏官等四辅官,命其详看奏章,协赞政务。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一月,又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以备顾问。到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入值文渊阁,可以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诸司”,“批答出自御笔”。 中国古代史,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互动探究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繁剧的政务和大量的奏札”出现的直接原因。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和明成祖的举措有何本质的共同点。其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1)明太祖废除丞相。 (2)共同点:都是设置顾问机构,而不是设置行政机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1)出现的背景: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皇帝很难全部直接决断全国的军政要务,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代替丞相职能又没有丞相之实的顾问机构。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尝试,为内阁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2)形成与演变: 明成祖命文学侍从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正式形成。 后来,为了便于阁臣行使职权,以六部尚书入阁兼大学士成为制度,阁权渐趋显重。,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3)地位: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从国家组织制度上看,内阁大学士不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与六部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内阁的票拟取决于皇帝甚至是内监的批红。,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例题】 “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此前所未有。”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 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 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 C.阁臣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 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明代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内阁制度的认识能力。内阁是在丞相制度被废除后出现的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且在明代的历史中,它仅是顾问机构。,史料导入,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点,解题指导:明代内阁是君主专制制度高度强化的产物,它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成为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论兼任内阁首辅的人品位多高,他都不是真正的宰相。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内阁权力的扩大,但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内阁的属性。故选A项。 答案:A,1 2 3 4 5 6 7 8 9 10,1.导学号68970015明太祖认为:“(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解决元代的弊端,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B.废除丞相制度 C.初步建立内阁制 D.设置都察院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躬览庶政”的愿望。故选B项。 答案:B,1 2 3 4 5 6 7 8 9 10,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中央集权体制B.内阁制度 C.宰相制度D.宦官集团 解析:在诛杀胡惟庸后,明太祖下令废除了宰相制度。他废除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C,1 2 3 4 5 6 7 8 9 10,3.明成祖正式设立了内阁,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逐渐享有票拟权。此时的内阁() A.是六部的上级部门B.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C.是最高的行政部门D.是最高的决策部门 解析: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它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答案:B,1 2 3 4 5 6 7 8 9 10,4.1386年,明太祖颁发志戒录,指出“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明统治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澄清吏治B.强化儒学 C.强化皇权D.改变风俗 解析:从根本上来看,题干材料中以唐宋以来的“悖逆”作为反面典型来教化群臣的做法,就是为了澄清吏治,使封建官员更加听命于皇帝,从而进一步加强皇权。故选C项。 答案:C,1 2 3 4 5 6 7 8 9 10,5.某学者在评价清初的一中央机构时说:“它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留。”该学者评价的是() A.内阁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 解析:由题目材料中的“清朝特设”可排除A、B两项,由“氏族军事民主制”可排除D项。 答案:C,1 2 3 4 5 6 7 8 9 10,6.导学号68970016康熙帝时,清政府在地方上设立了江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8个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又在两江(江南、江西)、川陕、湖广等设置总督,分管一省或数省的军政。这种做法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武将割据 D.精简地方机构 解析:康熙帝使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分散了地方的权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 答案:B,1 2 3 4 5 6 7 8 9 10,7.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但国家大政仍属内阁,皇帝以南书房和内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其中,南书房是下列哪位皇帝设置的() A.顺治帝B.康熙帝 C.乾隆帝D.雍正帝 解析: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形成了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的局面。故选B项。 答案:B,1 2 3 4 5 6 7 8 9 10,8.下图选自某历史著作,图中被覆盖的应是() A.六部B.军机处 C.南书房D.殿阁大学士 解析:清代,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成为国家中枢机构的是军机处。 答案:B,1 2 3 4 5 6 7 8 9 10,9.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去观赏。朱元璋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并大肆株连屠杀功臣宿将。 胡惟庸案大捕杀,1 2 3 4 5 6 7 8 9 10,探究: (1)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明史也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说法? (2)胡惟庸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该案的发生和结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1)“谋反”很有可能是明太祖为处死胡惟庸,废除丞相而制造的借口。 (2)地位:处死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标志着中国自秦朝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被正式废除。实质: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 2 3 4 5 6 7 8 9 10,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明律于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此后历朝相沿无改。大明律共460条,分为7篇、30门,是明代的基本法典。明律将反对专制的各种行为定为“谋反”“谋大逆”之罪,一律按“重罪加重”的原则处刑,不予赦免。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大明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甚至有对贪赃者施以剥皮实草之刑。朱元璋执法相当坚决,即使是皇亲国戚也决不姑息。驸马欧阳伦因贩运私茶触犯刑律,即被赐死;开国功臣汤和的姑父因隐田漏税而被治罪。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 2 3 4 5 6 7 8 9 10,(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统治者颁布大明律的目的,并说明大明律体现的明代的立法特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统治者针对贪污所采取的法律举措。结合明代的制度特色分析说明其举措所取得的效果。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加强专制皇权。特色:法律门类齐全;以维护专制秩序为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2)法律举措:以重罪甚至酷刑严惩贪污行为。效果:在专制体系下,其举措一方面对惩戒贪污行为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