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理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五柳先生家做客。,五柳先生传,22,文言文传记,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10. 句段品析,11. 疑难探究,12. 板书设计,16.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9. 整体感知,13. 本课主旨,17. 课后作业布置,8. 翻译课文,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5.拓展延伸,(难点),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重点),(重点),来自点拨,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其诗作自然质朴、意味隽永,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诗二十首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来自点拨,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然而生活在东晋那个乱世,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只好归隐田园,在躬耕之余,饮酒、读书、著文,坚守自己的气节。但他心中的郁闷、忧愤不吐不快,自己高洁的志趣不抒不快,而这种情怀他又不便直言,也不愿直言,于是便借五柳先生“自说”,以为他人作传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来自点拨,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相关材料,加以选择编写而成。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真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传记文章最后通常有一段“赞”。“赞”是传记结尾的一段评论性文字。,传,来自点拨,义熙元年(405),已是“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一天,郡的长官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对陶渊明说:“应束带见之。”言下之意,就是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我不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献殷勤”。说完,他挂冠而去,辞官归乡。,不为五斗米折腰,吝情短褐 汲汲 欤 黔 衔觞,部分来自点拨,ln,h,j,y,qin,shng,zh( )尽 chu( ) sh( )酒,部分来自点拨,辄,嗜,俦,部分来自点拨,(一)古今异义 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赞曰(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颂、颂扬。) 造饮辄尽(古义:往,到;今义:创造、制造。),部分来自点拨,(二)一词多义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名词,处所) 一百许里(表约数,左右、上下) 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指五柳先生) 黔娄之妻有言(助词,的) 志: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处处志之(做标记) 言: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话,言语),部分来自点拨,(三)词类活用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旧友)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好读书,不求甚解。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2因以为号焉。 点拨: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部分来自点拨,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点拨:“于贫贱”“于富贵”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五)成语积累 1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环堵萧然:形容家中极为贫穷,一无所有。,部分来自点拨,(六)名句积累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五柳先生传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10饮辄尽,期在必醉。,不知道先生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其宅子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号。他性情闲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生性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译文:,原文: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 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喝醉之后就向主人告辞,从来不会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常常写文章来使自己快乐,文中稍微显露出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凭这过完自己的一生。,译文:,选自陶渊明集。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详:知道。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就、于是。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sh):喜欢,特别爱好。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造:往、到。辄(zh):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注释:,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乃、竟。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颇:副词,稍微。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原文: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译文:,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qi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chu),辈、同类。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shn),酒杯。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注释:,1.五柳先生有哪三大爱好?,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 1.第一大爱好“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2.第二大爱好 饮酒。 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2.五柳先生的名字来历说明什么?,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 “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写出了五柳先生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特点,突出了他超凡脱俗。,部分来自点拨,文章第一句话有何深刻含义?,【答案】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文章开头便把这位先生排除于名门望族。晋代很重视名望,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而五柳先生却不知是何许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同时古人又是注重声名的,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以宅边五柳为号,又可见他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句话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超凡脱俗。,部分来自点拨,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答案】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 眼,而力求真谛。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享受。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表现了他的高洁志趣。,部分来自点拨,3.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答案】主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这种毫无羁绊的归隐生活彻底释放了陶渊明率真豁达的个性;二是反映了他归隐之后的生活现实与久藏心底而始终未能实现的理想的冲突。其实无论是辞官归隐,还是“期在必醉”,都只是自守高洁的一种无力逃避,并不能彻底泯灭其志气,因而他的内心是失意苦闷的,“醉”只是一种排解郁结的方式,只是无奈中的消极反抗。,部分来自点拨,4.怎样理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答案】从住、穿、吃三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贫苦的生活,形象地表现了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部分来自点拨,5.“赞”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 “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评论性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与“ 赞”为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部分来自点拨,6、文章结尾有何特点?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文章以两个问句作结,赞扬五柳先生简直就是无怀氏或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即五柳先生的生活是宁静的、安定的,是理想社会中人民的生活,烘托出五柳先生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的愿望。,部分来自点拨,【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环堵萧然晏如 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1.【难点探究】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 活?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部分来自点拨,【答案】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中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这些思想在五柳先生身上有明显的体现。可见五柳先生的“志”应该是追求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生活,以及在不能实现这一理想的情况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志趣。,2.【主题探究】文中说“颇示己志”“以乐其志”,两次提到“志”。联系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谈谈五柳先生的“志” 是什么。,五柳先生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著文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传,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文是作者假借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传记。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1刻画人物虚实结合,重在写意传神。 文章开头一段有意隐去五柳先生的真实姓名,以虚写实;下文又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几个侧面,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其神情风貌,寥寥数笔就描写出了五柳先生高雅脱俗、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神韵。 2语言质朴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 文章并未从大处着笔,写人物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从小处写起,“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就是通过对这些平平淡淡的生活细节的叙述,生动地刻画了五柳先生在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卓然不群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行。,3写作上多用否定句,自然展现作者风格。 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加以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五柳先生的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心灵良药”。 因 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一、,背诵略。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是否喜欢“五柳先生”及理由略。 点拨: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增强文言语感。“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柳先生。“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二、,1.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内容。 2辄:就。期:期望。3.萧然:空寂。 4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5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示例:五柳先生传所写,可以从史书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传。点拨:这是一道拓展性练习,意在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沟通本课与以前读过的陶渊明诗作的联系。此题没有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谈出自己的看法。 略。,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