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概况,背 景:,起止时间:,代表人物:,目 的:,口 号:,主要内容:,中枢机构:,结 局:,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总理衙门,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兴办近代军工和民用企业,失 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兴办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的开明官员。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他们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立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洋舰、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恭亲王奕 (中央),洋务运动 的主要代表,自强,求富,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军事 工业,民用工业,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工民用企业,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引进西方的机器,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福州船政局造船厂,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轮船招商局( 1872年),汉阳铁厂(1890年),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2.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湖北制造局,汉阳铁厂,1、洋务企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洋务企业分布在这些地方,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3.筹建新式陆海军,洋务企业制造的军舰,威海卫军港及刘公岛前军舰,北洋舰队时期的旅顺港,北洋舰队的定远号,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洋务派创立的近代军工民用企业,采用了怎样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通过创办这些企业,洋务派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了吗?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了什么作用?,2.阅读材料:“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回答:材料说明洋务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什么作用?,想一想:洋务运动有怎样的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材料一:大国崛起中插图,材料二: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问题: (1)透过材料一,你获得了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材料二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对自己兴办洋务的一番感叹。李鸿章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它揭示出洋务运动哪方面的不足? (3)依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布新不除旧,根本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忙自救。 师夷长技三十年,自强求富办洋务。 奕曾李与左张,工业海军和学堂。 甲午一战三军败,国未能富兵未强。 开辟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又长。,本课小结,1.“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 ( )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以下人物属于洋务派的是 ( ) 林则徐 邓世昌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A、 B、 C、 D、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 .轮船招商局,【课堂检测】,A,D,D,材料: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 问题: (1)材料中说“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残酷的现实”又指什么事件? (2)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其积极作用有哪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