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4819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与虚词,陕西专用,正确解释文言词语的前提是弄清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 一、实词的用法 1古今异义词 (1)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2)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3)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执,性格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浅陋”,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4)词义转换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换。主要有以下几种: 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现举两例: (1)亡 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灭亡。国恒亡。 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2)安 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 疑问代词,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 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中的“奔”,原是动词“奔跑”,这里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3)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做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困苦”。,(5)一般名词做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6)方位名词做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7)时间名词做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做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做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8)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用法。 (9)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4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是本字,乙字是通假字。 二、虚词的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3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4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三、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1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和常用文言虚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2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会”可组词为“会合”“聚会”。 3推断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如:上使外将兵。根据句意,“将”是动词,只能解释为“带领”“率领”。,B,【点拨】“或”是“有的人”的意思。根据文中“谓”和“曰”可判断出来。,A,【点拨】A.都是“做,担任”的意思;B.因为/用;C.表转折,但是/表并列;D.虽然/即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这四个儿子太不孝顺了,为什么不分开居住来远离他们呢?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我们兄弟没有认识到继母的养育恩情,我们的心像禽兽一样。 4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对继子的衣食供给比对亲生儿子优厚;精心照料生病的继子;临终前教导儿子不要厚葬自己。,二、(2016日照)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莫敖:即屈瑕。举趾:抬脚。狃(ni):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徇(xn):对众宣示。鄢(yn):水名,汉水支流。,C,【点拨】C项句意为:于是斗伯比去见楚武王,说:“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济,增派。选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A,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 (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点拨】(1)句中的重点词语有:“牺牲”,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加”,虚报数量的意思。(2)句中的重点词语有:“不然”,不是这样;“岂”,难道。 4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明白,越过,种植,D,【点拨】A.其:前句:代词,“他的”。后句:副词,表疑问;B.而:前句:连词,表转折。后句:连词,表承接;C.之:前句:结构助词,“的”。后句: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故选:D。,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点拨】(1)句中重点词语有:“及”,拿到,够到;“亡”,通“无”,没有。(2)句中重点词语有:“若”,你;“获罪”,被判罪;倒装句式。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