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篇孟子三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山西专用,版本及考情(人教九下18课,苏教九下15课,北师七下12课;2016年已考)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qun,yu,g,“曾”通“增”,增加,“衡”通“横”,梗塞、不顺,“拂”通“弼”,辅佐,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古义:明白今义:比喻,违背,通“弼”,辅佐,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使惊动,使坚忍,名词做动词,犯错误,被任用,责任,使命,常常,奋起,指有所作为,在国外,被举用,选拔,用这些来,表现,介词,从,介词,给,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让他做事不顺。,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三、问题探究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 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4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忧患能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因此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我们仍需具备忧患意识。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该经历磨炼的道路。,A,【解析】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D,【解析】A.曾增,B.衡横,C.拂弼。,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4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D,【解析】D项中“于”是“从”的意思。,2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3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划线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划线句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的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4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三、(2016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4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挟持:内心怀有。项籍:即项羽。轻:轻易。弊:疲弊。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淮阴:指韩信。,D,【解析】“其”都是人称代词,译为“他的”。,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此观之 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 非子房其谁全之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逆境(磨难、困境亦可),忍耐,【参考译文】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众的志节。一般人有时在生活中会碰上看来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被侮辱,一定会奋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反观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正因为项羽不能忍,逢仗必打,虽然所向无敌,却轻率地消耗了他的精锐兵力。汉高祖却能忍耐,保全他的全部实力,等待楚霸王消耗殆尽。这是张良的计策。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