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课件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48129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篇马说,山西专用,第12篇马说 唐韩愈 版本及考情(人教八下23课,苏教八下4课,北师八下六单元;2013年山西已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三、重点句子翻译 1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马嘶鸣,可是马的主人却不通晓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四、问题探究 1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什么寓意? “千里马”寓指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赏识、运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指愚昧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2怎样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人才,任用人才要给予人才正确的优良待遇要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 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五、文章中心 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词语中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2)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A,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千里马的才能不能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耻辱。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二、(2016河南)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导学号:96732167) (一)马说(全文)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解析】A项的“名”分别译为:名贵;命名。B项“足”都译为“充足”。C项“道”分别译为:方法;道理。D项“通”分别译为:通晓;通透。,B,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语段(二)用_的论证方法,强调_,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参考译文】(二)诗经说:“朝中充满优秀卓越的人才,这是周文王赖以治理百姓、天下安宁的原因。”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一定有讲忠信的人。”这并不是虚妄的话。陛下执掌四海的百姓,怎么会没有能担当重任的人来固守四境呢?大概是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杰出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