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目 录 1.编 制 依 据 及 编 制 范 围 .1 1.1 编 制 依 据 .1 1.2 编 制 范 围 .1 2.工 程 概 况 及 主 要 工 程 数 量 .1 2.1 工 程 概 况 .1 2.2 自 然 条 件 .2 2.3 主 要 工 程 数 量 .2 3.施 工 总 体 方 案 .2 3.1 施 工 组 织 机 构 及 施 工 队 伍 的 分 布 .2 3.2 大 临 工 程 的 分 布 及 总 体 设 计 .3 3.3 施 工 用 电 .3 3.4 施 工 用 水 .3 3.5 施 工 测 试 .4 3.6 内 业 资 料 (收 集 、 整 理 、 归 档 、 移 交 ).4 3.7 施 工 程 序 .4 4 施 工 方 案 和 施 工 工 艺 .5 4.1 框 架 涵 施 工 方 案 .5 4.1.1 施工准备 .5 4.1.2 涵洞开挖 .5 4.1.3 涵洞基础施工 .6 4.1.4 底板施工 .6 4.1.5 基坑回填 .6 4.1.6 边墙及顶板 .6 4.1.7 涵洞的防水 .7 4.1.7.1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 .7 4.1.7.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 .8 4.1.7.3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 .9 4.1.7.4 保护层施工 .10 4.1.7.5 沉降缝的施工 .11 4.1.7.6 质量检查 .11 4.1.7.7 其它 .12 4.1.8 安全防护 .12 4.1.9 安全教育措施 .13 4.1.10 安全日常检查措施 .13 2 4.1.11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4 4.2 盖 板 涵 施 工 方 案 .14 4.2.1 基坑开挖 .14 4.2.2 基础砼浇筑 .14 4.2.3 模板安装及涵身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14 4.2.4 现浇盖板涵的施工 .15 4.2.5 涵洞口及附属工程施工 .16 4.2.6 涵洞涵背回填 .16 4.2.7 质量保证措施 .16 4.2.8 安全技术措施 .17 5 重 难 点 项 目 .17 6.施 工 组 织 安 排 .17 6.1 总 体 目 标 .17 6.2 安 全 目 标 .17 6.3 质 量 目 标 .18 6.4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18 6.5 工 期 安 排 .18 6.6 资 源 配 置 方 案 .18 7.管 理 措 施 .18 7.1 标 准 化 管 理 .19 7.2 质 量 管 理 措 施 .19 7.3 安 全 管 理 措 施 .20 7.4 工 期 控 制 措 施 .21 7.5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22 7.6 施 工 水 土 保 持 措 施 .24 7.7 文 物 保 护 措 施 .25 7.8 文 明 施 工 措 施 .25 7.9 节 约 用 地 措 施 .26 7.10 冬 季 、 夏 季 施 工 措 施 .26 7.11 雨 季 施 工 措 施 .27 8 附 表 及 附 图 .28 附表 1:涵洞工程数量表 .28 附表 2:分年、季度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28 附图 3:施工计划横道图 .28 1 DK3+670.48-DK8+518 段涵洞 施工组织设计 1.编 制 依 据 及 编 制 范 围 1.1 编 制 依 据 1、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施工总价承包招标 文件。 2、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合同书。 3、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南龙施(涵) 。 4、铁道部颁布的施工技术指南及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5、福建福平铁路建设有限公司编制的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扩能 改造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 6、 铁 路 桥 涵 工 程 质 量 检 验 评 定 标 准 7、 铁 路 桥 涵 施 工 规 范 8、 铁 路 桥 涵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指 南 1.2 编 制 范 围 DK3+670.48- DK8+518 段线路范围内,设计共有 1座盖板涵洞和 7 座框架涵。 2.工 程 概 况 及 主 要 工 程 数 量 2.1 工 程 概 况 序 号 框构涵 中心里程 孔径类型 用途 涵长横 延米 交角 1 DK4+366.5 1-6.05.0m盖板涵 排洪 50.71 45 2 DK8+118.238 1-2.02.5m框架涵 排洪 15.02 90 3 DK8+198.238 1-4.05.3m框架涵 交通 20.08 90 4 DK8+254.239 2-6.05.3m框架涵 排洪 31.9 45 5 DK8+336.238 1-2.02.5m框架涵 灌溉 23.56 90 6 DK8+373.238 1-6.04.8m框架涵 排洪 15.02 90 7 DK17+440 1-4.03.8m框架涵 交通 42.1 90 8 DK17+478.35 1-3.03.5m框架涵 排洪 46.12 90 2 2.2 自 然 条 件 2.2.1 地 形 地 貌 山间谷地及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呈宽阔状展布,地形平缓,多劈为 农田与村庄;河流阶地沿河呈条带状展布,地形平缓,多辟为菜园。 2.2.2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涵洞区域为第四系全风化空隙水,发育;基岩全风化孔隙水与基岩 强风化裂隙水,稍等发育,地下水水位为 1-1.5m。地表水、地下水对混 凝土无侵蚀性,无氯盐侵蚀。 2.2.3 地 震 动 参 数 涵洞所处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 0.35s。 2.2.4 气 象 本地区地处沿海内陆山区,闽江上游,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 气候总体特征是:气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偏南 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风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 19.5,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9.7;7 月气温 最高,28.7,极端最高气温 41.8,极端最低气温-5.8,有霜期日 数 64天。大于 35的高温日数平均为 40天。 2.3 主 要 工 程 数 量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见附表 1。 3.施 工 总 体 方 案 3.1 施 工 组 织 机 构 及 施 工 队 伍 的 分 布 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南龙铁路 NLZQ-I标二工区项目部,设工区经理一人,工区副经理 2人,总工程师 1人。下设技术科、安质科、试验室、物资设备科、预算合同科、财务 科、测量队、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管段内设两个路涵架子队负责涵 洞、路基的施工,两座混凝土拌合站负责工区管段内所有混凝土供应, 2个钢筋及型钢加工厂,负责管段内所有钢筋及型钢的加工,具体组织 机构图见下图: 3 3.2 大 临 工 程 的 分 布 及 总 体 设 计 DK4+366.5涵洞所有砼由三号拌和站予以供应,DK17+440 和 DK17+478.35由六号拌和站供应,其余 5个涵洞砼由四号拌和站予以供 应;路涵架子队施工人员住房主要为租赁附近居民房屋,涵洞钢筋加工 主要有隧道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供应。 3.3 施 工 用 电 在路基段设置 2台 400KVA变压器,涵洞用电主要从临近路基段引 入,同时配 20KW发电机一台做备用。 3.4 施 工 用 水 以上涵洞所处位置有条水沟,施工用水可以就近取用。 综合办公室 技术科 安质科 计划合同科 物资设备科 试验室 路涵架子队 混凝土运输队 钢筋加工厂 工区经理 工区党委书记 南龙铁路 NLZQ-I 标二工区项目部 副经理 总工程师 副经理 4 3.5 施 工 测 试 按要求已完成测量仪器的标定、控制点的复测工作,控制网复测成 果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根据现场实际放样需求,已在九峰山隧道进出 口段布置了 GPS加密桩,为施工放样提供了便利。 我工区成立了试验室,配置了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安 装调试并通过了标定。试验检测室进行原材料取样、钢筋加工试样和混 凝土试件送到试验室进行分析、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做好混凝土配合 比的试配与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对混凝土进行跟踪质量检测, 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6 内 业 资 料 (收 集 、 整 理 、 归 档 、 移 交 ) 为了确保内业资料与工程同步、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验合格的目 标,项目部按照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管理标准化中的技术管理要 求,制定项目部的资料管理办法,由总工程师和各工区技术负责人将相 关工作纳入岗位职责范围,作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 部配备 2个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项目部的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 档和移交工作;专职资料员选用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和施工实践经验, 通过加强对内业资料管理知识的辅导、培训,在工程部和安质部指导下 工作,使他们了解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填写各种表格的 具体要求,确保施工资料真实、及时、准确、完备;做到施工过程技术 资料和现场施工过程同步,防止出现事后补做。 定有专业水平,有责任心的人员来组织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工程 完工后工区成立竣工文件编制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到统筹安排,经 常督促检查,同时工区安排有一对照图纸、施工日志等进行资料整理和 核查,一次性完善到位,确保资料验交一次达标。 3.7 施 工 程 序 我工区将严格按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本工区 的管理模式和现场实际,坚持过程标准化,保障施工程序动态过程受控, 确保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过程控制目 标。项目部将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 5 核对开工报告和施工阶段的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 测质量评定及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的几个 环节作为本工区重点工作,对各个环节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再落实到 每项工作和每道工序中;通过对各个细节方面规范严格考核,依照闭环 管理要求进行落实,确保施工程序的标准化。 4 施 工 方 案 和 施 工 工 艺 4.1 框 架 涵 施 工 方 案 4.1.1 施工准备 在交桩之后,我方安排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和放样,定出涵洞的用地 地界,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为工程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同时,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方向、 出入口位置、排灌系统等进行核对,对现场位置与图纸不符的个别涵洞 已报设计院进行变更。 涵洞位置确定后,安排技术人员将涵洞图纸与路基断面图做出对比, 确保路肩以及涵洞基础的高程无误,然后根据涵洞与线路的交角、涵洞 的填土高度、路基断面的宽度以及边坡的坡度四个要素计算涵洞的长度, 确保涵洞施工后能够满足路基施工的宽度需求。 4.1.2 涵洞开挖 涵洞开挖前,首先要对涵洞所处位置及其前后 40m路基范围进行清 表处理,以顾及到以后过渡段的路基填筑。 开挖前,还要将测量提供的原地面高程与基底设计高程进行对比, 确定需要开挖的深度;接着要将通过涵洞设计图以及路基横断面图查看 该处的土质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初步确定放坡的坡度;然后根据开挖 深度和放坡坡度确定开挖的开口线。开挖时,要根据挖出的土的性质决 定土的去留,浅层淤泥质土应该采取丢弃的方式,深层好土可以用来修 施工便道,以保证涵洞后续材料的进入以及砼罐车的出入方便,如还有 多余,则现场堆放作为以后路基或涵背回填的填料。开挖时要注意水的 流向,可以设一条沟将水引开后再开挖,或者开挖中有意将一边挖深用 于排水。 6 涵洞基坑开挖到位后,对照设计图纸看是否在设计层面上,同时需 要通知试验现场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试验时需要监理见证),承载力如果 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在监理和设计的认可下进 行换填处理,以确保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涵洞基础最底层约 30cm范 围,必须人工进行清理,清除松散的土石块,基础底部的台阶必须修整 出来,确保基础座在水平面上。 4.1.3 涵洞基础施工 承载力达到要求,高程达到要求,监理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后,必 须抓紧施作涵洞基础,涵洞基础采用 C35砼浇筑,采用跳跃式分节段施 工,节段之间填塞 2cm沥青木板。基础砼由九峰山隧道进出口拌和站集 中拌制,罐车运送到现场,采用滑槽的方式入模。基础内必须预埋连接 钢筋(以保证基础与涵身部分的连接)。 4.1.4 底板施工 基础浇注完成强度达到 2.5MPa后开始绑扎底板钢筋,同时绑扎部 分边墙钢筋。 钢筋绑扎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立模,模板采用组 合钢模,钢管支撑加固。砼由搅拌站集中搅拌,砼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 场,采用泵车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边墙处砼浇注至墙身底板至 边墙下肋顶部,初凝后洒水养生。 4.1.5 基坑回填 底板施工完成后,框架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回填。 4.1.6 边墙及顶板 底部模板拆除后,框架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回填至底部 顶面,将边墙底部砼表明浮浆凿除,用水冲洗后开始绑扎边墙钢筋,立 边墙及顶板内模,然后绑扎顶板钢筋,立边墙外模。 内模采用大块钢模,满堂支架支护,外模采用钢模,钢管排架支护。 满堂支架搭设在底板顶,当底板砼满足设计强度 50%后开始搭设钢管支 架(间距 6060cm) 。支架顶上铺设纵向 10cm10cm方木,横向铺设 6cm8cm方木,间距 30cm,方木顶铺设底模,底模标高采用顶托进行 7 调整。钢管排架间距 6090cm。内外模采用 14 拉杆对拉(间距 60cm 梅花形布置) 。 支架搭设 满堂支架搭设前先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进行相关试验,满足设计 承载力要求后搭设支架,防止支架发生沉降。支架顶上铺设纵向 10cm10cm方木,横向铺设 6cm8cm方木,间距 30cm,方木顶铺设底 模,底模标高利用顶托进行调整。 钢筋施工 钢筋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钢筋加工厂集中下料弯制成型后,在底模上 绑扎成型。 混凝土施工 立模、绑扎钢筋完成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 筑,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供应,泵送入模。混凝土浇筑入模时下 料要均匀,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替进行。 拆模及拆除支架 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拆模卸架。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不受碰 撞和缺棱掉角。 4.1.7 涵洞的防水 4.1.7.1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 防水层施工前应对基层面进行验收。混凝土基层表面质量应符合 TBT296 规定的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 1 m直 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 3mm。 基层应做到坚实、干燥清洁、不起砂、及无凹凸不平现象;对于 混凝土因养护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起砂等现象必须采用合适机 械打磨,直至露出坚硬的基面,过于光滑的基面宜用打磨机磨粗。若基 层表面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应用 M20水泥砂浆抹平。 帽石内侧立面需做防水层部位应无蜂窝、麻面。对蜂窝麻面做填 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对蜂窝、麻 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 8 水泥砂浆、净浆与基底的连接。 平面与立面交界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均匀一致的光滑圆角,圆弧 半径不小于 50mm。 涂刷层处理剂,涂刷前要求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鉴别的一般方 法可凭经验肉眼观察,将 1 m见方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 2- 3h,若基层表面无水印,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可进行铺设卷材防水层施 工。若气候环境无法获得干燥的基层,应采用潮湿基基层处理剂处理。 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米不得小于 0.4kg.采用 长柄滚刷进行涂刷。 4.1.7.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 在框架涵施工缝处以及框架涵涵顶铺设防水卷材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基层处理剂, 铺贴防水卷材。 备好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密封膏、圆形搅拌桶、220V 电源、 打磨机、铲、凿子、吹灰器、扫帚、滚动刷、毛刷、弹线盒、剪刀、 壁纸刀、卷材铺展器,多头喷灯车或自动铺装车、喷灯、钢压辊、小压 辊等。 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 不宜低于零下 20。 涂刷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 0.4kg。施工方法是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要求涂刷均匀、不露底面、 不堆积、待处理剂达到干燥程度(一般为不粘手为准)方可施行热熔施工。 防水卷材纵、横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在已涂刷基层处 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 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对于框构涵涵面的曲线部位,应按 曲线半径放线,以直带曲,确保铺贴接茬的宽度。 卷材铺贴宜采用机械烘烤设备热熔铺贴卷材,也可采用多台喷灯 同时烘烤热熔铺贴卷材,卷材铺贴应从一端开始,涵面横向由低向高顺 9 序进行;点燃喷灯(喷枪),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 (烘烤喷灯以距离卷材 30cm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 层熔化后,即可向前滚铺。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 程中,应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滚压工具采用 1520kg 重、1m 长、 直径为 15cm的钢辊。 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色亮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 烧穿卷材:卷材搭接处的上层和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 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热熔沥青。 无填土的框架涵顶面防水卷材应铺设至帽石根部。对于排水口等 细部节点,先采用高聚物沥青基密封膏进行堵缝,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 料进行涂刷和封边,框架涵顶面与帽石的转角处做防水卷材附加层,附 加层采用与主材相同材料,保护层接缝处应采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涂刷。 卷材铺贴到结构周边收口部位时,滚压后应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 青,采用刮板抹平密封收口。 制作防水层时不得流溅或其他原因而污染涵洞主体。防水层铺贴 完成后 30分钟,即可浇筑保护层。 4.1.7.3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 在框架涵两侧边墙位置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聚氨酯防水涂 料。 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 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基层应平整清洁、牢固、坚实、 充分干燥、无尖锐角,并做好节点圆弧处理。 涂膜层度和用量,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 2.0mm, 每平方米用量约 2.4kg。 施工方法与要求: (1)涂膜施工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涂于基层表面,也可以用 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 2.0m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 10 (2)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进行配制,每种 组分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 (3)采用喷涂设备时,该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 加热后出料温度为 60-80。 (4)采用人工涂刷配置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 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 3-5min。 (5)搅拌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 200300 转分。 (6)涂刷时应分两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第一次使用平 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 0.2mm左右的涂膜。12 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 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7)对于帽石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先行涂刷,平面部位在其后 涂刷,保护层平面处封边处理,应在缝两侧不小于设计宽度要求涂刷聚 氨酯防水涂料,对于泄水管等部位,待做完密封膏后,用聚氨酯防水涂 料进行封边处理。 (8)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器具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 4小时或涂刷后 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9)配制好的涂料应在 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防水层固化后, 方可浇筑混凝土保护层。 4.1.7.4 保护层施工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 已铺设好的防水层。 C40 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 和养护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 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无填土的框架涵顶面上的保护层横涵向每隔 4 m设置一道宽 23m 深约保护层厚度的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以上时,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 11 染保护层及梁体。 保护层表面应平整、流水畅通。 C40 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采用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聚 丙烯腈纤维,粉煤灰、外加剂,水等材料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 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的各相应规定。 C40 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应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沙子、水泥、水、减水剂和聚丙烯 腈纤维同时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 3分钟,注意纤维拌和均 匀。 (2)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 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振捣时间为 20秒 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3)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 抹面时不得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4)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采取保水养护措施,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 剂,自然养护时,框构涵顶面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 料薄膜,涵面混凝土洒水次数应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小 于 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小于 28d;相对湿度在 60以上时,自然养 护应不小于 14d。 C40 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要求。 4.1.7.5 沉降缝的施工 框架涵涵身沉降缝用石棉水泥板或沥青浸渍木板留作防水用,在 施工期间当做模板使用。 沉降缝外侧贴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在缝上增 设一道相同卷材附加层,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 mm。 沉降缝内侧待涵洞施工完毕后,再嵌入硫化性遇水膨胀橡胶止水 条,其使用寿命为 30年。 出入口翼墙与框构涵涵身间沉降缝内塞 M20水泥砂浆深 15cm,中 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12 4.1.7.6 质量检查 材料检查及判定规则:防水材料、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的检验项目 和检验频次应严格按高速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 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的要 求执行。产品抽验结果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者,判为整批合格。若有一 项技术要求不合格时,应双倍抽样检验该项目,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 整批不合格。 施工质量检查 (1)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除满足本设计要求外,尚应满足 高速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要求。 (2)防水涂料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气泡。铺设完成后用橡胶测 厚仪检查涂层厚度,每 5平方米检测 1处,且每座框架涵检测不少于 10 处。 (3)防水卷材的铺贴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均不 得翘起。 (4)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钻取芯样进行混凝土与卷材或涂料 的粘结强度检测,无填土的框构涵顶面保护层取 2处进行检测,取样后 的孔洞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填满。 (5)C40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保护层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4.1.7.7 其它 四级及其以上强风天气不得进行涵面防水施工。 环境温度低于 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为改善聚氨酯防水涂料的 稠度,可用间接蒸汽预热,降低涂料的稠度,两个组份应分开加热,加 热温度不得超过 60,同时须保证蒸汽不得进入涂料中,严禁明火加热。 对于聚丙烯腈纤维,可采用高分子材料的热重分析法(DSC)。对 长丝和断丝纤维进行 DSC拐点温度对比,两者一致时可评定为材质相同。 相关标准可依据 ISO11357-3:1999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13 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后,如直接通过运梁车,应采取有效措施, 以避免保护层在运梁车反复碾压下开裂、破损。 4.1.8 安全防护 施工时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易爆品,防水材料的运输, 存放材料的仓库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同时要配备消防器材。材料 存放地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 严格按照施工作业要求,包括高空作业安全以及设备作业安全。 施工过程中需穿工作服,佩戴目镜、防毒面具等劳保用品,并保 证施工环境通风良好。 营业线框架桥(涵)施工的主要危险源: 1、施工前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施工未列入铁路部门施工计划; 2、施工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教育培训; 3、施工前未进行地下管线等的探测; 4、上道作业时无专人防护,来车时不按规定下车避道; 5、防护员、驻站联络员违反工作制度; 6、机械设备、材料等侵入铁路限界; 7、在自动闭塞区段施工时机具、设备未采取绝缘措施; 8、线路封锁施工时,不按批准的项目施工或超前准备、超范围施 工; 9、慢行条件下施工时,无防护人员值班; 10、线路加固时,支点深度不够; 4.1.9 安全教育措施 加强全体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对长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经理部下发的各项安全管理文件、办法和措施进行认真仔细的学习,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及自身素质,使所有作业人员对既有线施工安全的防 护要点不断深入了解掌握,并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 岗。 14 4.1.10 安全日常检查措施 安全员、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技术员全面掌握施工工程项目 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进度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实施对施工现场的检查 和控制工作。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第一线,检查各工序的安全操作情况, 督促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于关键工序、关键部位要经常 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必要时要跟班检查、督促。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及时制止,并将发现问题 填在“安全监察通知单”内,并视情节轻重对违规操作人员作出相应的 处罚。遇有险情危及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时,立即暂停施工,并报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处理。 4.1.11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机械设备安置稳固、 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提示工人注意安全,施 工时有严密的统一组织,分工明确,互相协调,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 动,整个施工过程按分工各负其责。 4.2 盖 板 涵 施 工 方 案 4.2.1 基坑开挖 测量、放线,定出该涵洞的平面位置,联系监理工程师对放线成果 进行复测检查,如与设计不符立即通知监理及有关单位。 挖基:基础开挖断面尺寸符合图纸,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人工 捡底及修边,若基础为软基,按监理工程师所指示换填范围、深度,挖 除不良地基,按照设计进行换填处理,重型压路机碾压 10遍,使之满 足设计要求.对承载力符合要求的基坑,将立即铺设垫层并进行基础施 工。 4.2.2 基础砼浇筑 基槽自检合格后,基础实地放样,报请监理验收合格后,严格按照 基础几何尺寸进行立模,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质检人员对基础平面位置、 15 尺寸、标高,进行检测,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基础浇筑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标出涵身底平面轮廓线及墙身轴线和 涵身模板边线。将基础顶面涵身位置砼凿毛并清洗干净。 4.2.3 模板安装及涵身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模板支护,应注意考虑以下方面: (1) 、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 面美观,线条流畅,棱角分明。 (2) 、结构简单,制作、装拆方便。 (3) 、安装技术要求:安装侧模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变形, 严格按照拼装图进行施工,设置对拉杆固定并加固,支架搭设时根据实 际地形按照图纸和结构物的形状尺寸进行施工,外侧支架搭设及承载力 应满足涵身砼侧向压力要求及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 后浇筑。模板的接地面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堵塞严密,板与板之间缝隙用 透明胶布粘贴。模板应涂刷脱模剂,拼装固定好对垂直度、模板顶面高 程、轴线位置进行校核。施工准备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进行全面检测, 合格后报以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砼浇筑)施工。 (4) 、砼浇筑方法同前,浇筑时对平面位置、顶面标高、接点连接 及模板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混凝土成型 后的质量。 (5) 、涵身混凝土浇筑好后,养护必须及时,养护期为 8-15天, 在养护期间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 4.2.4 现浇盖板涵的施工 盖板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后,运输到涵洞顶盖板底模上 绑扎成型。 a、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接长方法有绑扎和焊接两种,双面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 5d,单 面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 10d。 b、满堂支架的搭设 支架搭设采用钢管双排架,管底铺设木板,钢管间距 50cm,纵横向 16 水平拉杆步距1.8m,四角应设抱脚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 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到上连续设置。支 架搭设好后应预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 c、模板加工及绑扎 模板采用组合木模板拼制而成,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 固定采用拉杆固定,模板做到横平竖直。 d、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及时进行纠正。 模板在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杜绝跑模现象发生。 砼浇筑完成后,安排专人进行养护。养护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 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养护,并严格执行规定 的养护制度。 4.2.5 涵洞口及附属工程施工 本钢筋砼盖板涵铺砌,采用 M10水泥砂浆砌片石。在砌筑以上砌体 时,浆砌坐浆必须饱满,防止出现空洞及漏浆。 4.2.6 涵洞涵背回填 a、施工前应清除沟底杂物。 b、填料应选择透水性材料且 CBR值应大于 12,粒径小于 5mm。 c、两侧应对称回填。 d、分层碾压,且厚度不大于 15cm。 e、盖板顶面 50CM范围内碾压应采用静压,不得采用振动。 f、碾压死角用小型夯机碾压。 g、在涵身两侧用红油漆每隔 15CM画上红线,以便控制厚度。 4.2.7 质量保证措施 a、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b、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内部实行班组自检、工区复检制度。 c、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实行设计技术交底、质量检测标准交底制 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 d、加强中间检查,对施工方案、安全及技术措施、材料试验方法 17 等进行认真的审核把关,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 合。 e、严格原材料品质检验制度,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 格后方准使用。如有进场不合格的原材料,一旦经试验室、监理工程师 发现后清理出场。 f、支持和协助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尊重监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g、严格基础工程质检及隐蔽工程验交制度,严格班组管理,实行 安全、质量一票否决制,通过优良的工作质量确保优良的工序质量,从 而确保优良的工程质量。 h、加强砼养护工作,在砼外表面喷洒高质量养护剂,高温季节辅 以喷淋水管向砼表面喷水养护。 4.2.8 安全技术措施 a、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b、工地设安全监察室,负责施工安全和工地保卫工作,对施工方 案认真从安全技术角度进行审核。 c、制定全面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分发至各施工班组,进行培训 学习和严格考核。 d、对现场所有机具设备定期、定员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提 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e、施工结构设计中,同时考虑周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f、做好现场防火、防盗工作,生产及生活临时房屋均按防火要求 配置消防设施,场地内重视雨水排泄。 g、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 5 重 难 点 项 目 涵洞的防水,历来是涵洞施工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施工时必须 严格把控。首先,必须选择质量优良的防水卷材,其次,铺设防水卷材 的时间必须选择在连续晴天的日子,必须保证砼表面的干燥性。 由于框架涵身的截面较小,壁厚仅 60cm,钢筋密集、人员无法进入 模板内振捣,同时高度较大,由底部至顶部总高度超过 7m,所以砼的振 18 捣也是框架涵施工的一个重难点。 6.施 工 组 织 安 排 6.1 总 体 目 标 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为基础,建立项目标准化管理体 系,在工区打造标准化作业队、标准化工地,形成框构涵各项工作闭环 管理、有序可控,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框构的施工任务。 6.2 安 全 目 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杜绝较大生产安 全事故及以上事故;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因施工引起的较大铁 路交通事故及以上事故;遏制因施工引起的一般铁路交通事故。力保安 全“零事故” 。 6.3 质 量 目 标 杜绝设计、施工质量较大及以上等级事故。 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 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 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100%。 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一次开通成功。 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接合格。 6.4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实现环保零投诉。 严格执行国家环、水保规定,符合国家批准的环水保各项要求, 落实环、水保措施。 最大限度保护各生态功能区原生生态系统。 尽量减少对本标段工程涉及的自然资源、水源保护区和文物等环 境敏感点的影响。 6.5 工 期 安 排 涵洞安排开始时间 2014年 3月 1日,最迟结束时间 2015年 2月 1日。 6.6 资 源 配 置 方 案 6.6.1 关键施工装备配置计划 19 涵洞主要施工装备配置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20KW发电机 3台 各涵洞公用 2 钢筋弯曲机 3台 各涵洞公用 3 电焊机 3台 各涵洞公用 4 基础模板 3套 每套可同时施工 3个基础节段 5 框架模板 3套 每套可同时施工 2个框架节段 6 脚手架钢管 2套 每套可独立保证一座涵洞施工 6.6.2 劳动力计划 涵洞施工拟安排 3个施工队伍,具体安排见附表 2。 7.管 理 措 施 7.1 标 准 化 管 理 根据南龙铁路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指导,完成现场的布置。 7.2 质 量 管 理 措 施 加强测量、试验、检测等基础性技术工作 调遣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精干的测量、试验、检 测队伍,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按标准,同时装备先进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 用科学的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加强涵洞基础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 基础开挖后,要请设计、监理进行检查签证。基础钢筋工程、混凝 土工程均要通过三级签证,上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控制钢筋质量 严把材料关,钢筋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 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 力学性能差、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及其它不合规范的钢筋, 坚决不予验收和使用。 严格控制钢筋的加工质量,保证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加强对加 工后的钢筋的存放管理。 模板质量 20 框构涵模板选择有信誉好的、有资质的专业厂家定做,采用大块整 体钢模,确保不漏浆、不跑模,几何尺寸符合精度要求。 地材质量控制 把好水泥、碎石、砂等原材料关,坚决做到不合格材料不验收、不 使用。混凝土工程不使用有侵蚀性的水,根据对水源酸碱度和有害物质 的检测结果调整水泥品种和掺加外加剂。 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料采用自动计量,特别是混凝土拌和均采用自动计量拌和 站,以确保计量准确。 混凝土振捣要求 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砼泵泵送入仓为主,以确保砼 的整体施工质量。砼浇注时由熟练工人进行分层布料,严格控制砼输送 速度。混凝土浇筑中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时的移 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1.5倍,与侧模保持 510cm;插入下 层混凝土 510cm,使上、下层良好结合,振捣时间一般为 2040s, 防止漏捣或过振等现象的发生,杜绝砼的质量通病。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 或沉落不显著;振捣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捣至四周无气泡冒出;混凝土 表面呈平坦、无气泡;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养护 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施工时主要利用覆盖草袋洒水养 生。 监测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试验值班制度。现场对每车砼进行坍落度检查, 并有施工记录,砼试件强度检测频率达到规定要求。 7.3 安 全 管 理 措 施 工程开工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和 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21 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抓好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 一个重要环节,易燃易爆品妥善保管,工程材料的合理堆放,各种交通、 施工信号标示明晰,正确使用水、电线路,施工工序有条不紊。安全生 产,文明施工。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层层签订安全生 产包保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每一级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工点、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职工。严格考核、奖罚严明。 工区和架子队均要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工区经理(或队长) 任组长。其任务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总结 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等。 工区设置安全质检部,配专职安全管理干部 2名,工程队配专职 安全员 2名,班组配义务安全员。安监人员挑选工作责任心强,有施工 现场工作经验并经过安全管理培训的同志担任。 加强班组建设。执行“三工、三检”和“周一”安全互检,集思 广益,发现问题,找出隐患,杜绝“三违”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4 工 期 控 制 措 施 高度认识征地拆迁工作艰巨性,成立征地拆迁小组,派专人负 责,与当地政府和人民搞好关系,全力解决好先期开工的重点、控制性 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排除外在干扰等因素。 加快协调,确保图纸供应,派专人与设计院不断沟通,使施工图 纸按照总体工期安排的要求相适应提供设计保证。 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运用网络计划 技术,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 划和机械、劳力配置。贯彻重点先行的原则,强化关键线路的重点管理 和过程控制,落实节点工期,在实施中及时优化调整,保证阶段工期和 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强化计划管理。计划管理部门做好 设计计划和施工计划对保证工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计划必须重视各工 序之间的接口。 22 选调技术全面、管理能力强的人员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工作。 架子队伍抽调施工能力较强的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施工。正式工程施 工前,对全体参建人员进行技术和施工工艺操作培训,学习国内外高速 铁路和客运专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确保施 工人员熟练掌握铁路桥涵施工验收标准、施工技术、检验检测方法、质 量控制和保证措施、施工组织程序和主要机具设备使用性能,提高施工 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加快施工进度。 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根据工程规模 配备足够的资金,确保工期目标的有序实现。 实行工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计划、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定期召开项目管理会议,协调现场工序接口,加强施工调度工作,及时 解决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按计划推进。 采用“四新”成果, 运用成熟工艺、使用先进设备、加快施工进 度。 7.5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施工环境保护的重点有:噪声与振动控制,节约用地及临时用地恢 复,工程跨越河流等敏感水体的保护,沿线城市区域施工噪声、扬尘控 制及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和施工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7.5.1 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临时工程必须按照设计统一规划、业主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 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 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临时工程设施(如生活与生产房屋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 易于恢复的地方;确有困难时,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修建。施工现场生 产区和生活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临时用地使用完 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不在便道两侧就 近取土。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