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讲座,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 一、安全生产发展简史 回顾我国60年安全生产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国的安全生产大致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建时期(19491957年) 在这个阶段对安全生产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规定,(1)“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2)“五项规定”国务院关于强加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等规定。,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这些“规程”和“规定”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这一时期,许多事故隐患被排除,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我国整体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第二阶段:调整时期(19581966年) 这个阶段,在58年下半年开始的“大跃进”,这个时期忽视科学规律,冒险蛮干,只讲生产,不讲安全,大量削减安全设施,伤亡事故明显上升,形成了我国伤亡事故的第一个高峰。,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随着1961年开始的经济调整,安全生产工作开始进行调整,全国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教育、严肃处理伤亡事故、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广泛的群众运动,职工伤亡事故开始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第三阶段:动乱时期(19661978年) 这个阶段是“文化在革命”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被认为是“活命哲学”而受到批判,工业生产秩序混乱,劳动纪律涣散,安全管理工作出现倒退,伤亡事故急剧上升,形成我国第二个事故高峰,这是安全生产工作遭受破坏和倒退的阶段。,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第四阶段: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批准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生产经营单位防尘防毒工作的报告这两个文件的发布,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初步建立了职业安全法规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以逐步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的科研、教育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安全生产工作迎来了第二春天。,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第五阶段:逐步完善时期(19912000年) 这个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职业安全法制建设也加快了进程。 这个时期颁布的相关法律有: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煤碳法、乡镇生产经营单位法、消防法、生产经营单位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程,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这一时期我国的伤亡事故稳中有降,安全生产工作属于逐步完善阶段。 第六阶段:规范提高时期(2001年至今) 这个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改革和完善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增加了安全生产投入,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加在了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执法力度,严肃了事故查处,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普遍支持”的安全生产新格局逐步形成,安全生产事业进入新的时期。 二、安全生产现状 当前安全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 1、特大事故多: 2001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3起,平均每年发生15起;,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587起,平均每年发生117起; 2、事故总量大: 近十年来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 在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平均每年发生50多万起,死亡9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1%、76%; 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死亡人数居第二位,平均每年发生1.6万多起,死亡1.6万多人,约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3%。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2500亿元以上。,1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3、职业危害严重: 尘肺病患者人数较多,截至到2002 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患者58万余例,累计因尘肺病死亡近14万人,病死率为22%; 我国每年新发尘肺病超过1万例。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 4、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 2005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中国为2.81,约是美国的7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为7.60,约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1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三、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概括为: 1、经济快速增长,增长方式落后; 我国很多的总量都是世界第一或名列前茅,但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还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低回报、低收益。 例如:我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1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2、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帐严重; (1)在煤矿企业,有505亿元的安全欠帐,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设备要淘汰。 (2)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低,这显然是我国事故隐患问题严重、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3、行业管理弱化,生产经营单位管理滑坡; (1)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增长迅速,但行业管理没有跟上去,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未得到及时修改,用落后的规程、标准,是不可能建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工厂的。,1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2)归结起来,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 4、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 (1)生产经营单位进入市场后,精简机构或减员增效,恰恰把安全机构给取消了; (2)单位主要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不重视安全隐患整改,安全责任不落实; (3)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1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5、农村劳动力转移; (1)农村劳动力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未得到应有的培训; (2)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生产经营单位工作的当务之急; 6、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和其他国家不能比; (1)井工矿占95%,高瓦斯矿占46%,煤层易自燃的占一半,条件比较恶劣; (2)我国是产煤大国,现在矿井的平均深度是420m,而且每年往下延伸20m;,1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7、事故风险转移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产业正向我国转移; (2)我国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产业也将出现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大型生产经营单位向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趋势;,1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四、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 我国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坚决遏制煤矿等重特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努力推进安全生产保障“五要素”到位。,1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五、安全生产保障的“五要素”: 1、要素一: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 (1)就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要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1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4)生产经营单位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预案; (5)加强职工安全培训,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 2、要素二:安全法制; (1)健全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真正落实到生产当中;,1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3、要素三:安全责任; (1)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2)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单位“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3)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保障发展规划和新项目的安全“三同时”; (4)要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2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4、要素四:安全科技; (1)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 (2)生产经营单位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 5、要素五:安全投入; (1)设备老化、安全设施缺失是安全的重大隐患,安全生产需要投入; (2)要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改造,需要解决资金投入; (3)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投资主体,要按规定从成本中列支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2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六、保障安全生产“五要素”的主要措施: 1、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在“十一五”规划中,要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责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2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1)我们要把预防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治理隐患上来; (2)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扭转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 3、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 (1)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 (2)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4、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并将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中; (1)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2)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3)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体系; 5、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2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1)加快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等安全科技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攻关; (2)加强安全学科建设,化解安全专业人才危机; 6、强化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 (1)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提取安全费用、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三项经济政策; (2)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2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7、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 (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3)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2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 一、安全与危险 安全危险是相对应的 1、安全就是预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以及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和行为的总称。 2、安全的含义: (1)一是预知危险; (2)二是消除危险;,2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3、安全包括两个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所表征的是:一种不发生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 (1)一是人身安全; (2)二是生产设备和财产安全。 或者讲:安全就是防止灾害,消除最终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及各种损失发生的条件。,2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4、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是发生事故的根源。 (状态有:人的活动状态;物质状态;环境状态;) 或者说危险: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条件。 5、风险是由危害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组合。,2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6、危险与风险的关系: 不可接受的风险就是危险。 安全管理就是对:人、物、环境三者进行管理 7、事故是指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8、总结: 寻找风险(危险源)对风险进行分析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3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1)消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险因素。 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2)预防: 对于消除的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 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3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 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防护服、防毒面具等。,3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5)连锁: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在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3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二、系统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评价和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消除产生事故的根源,才能实现系统的安全) 1、系统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其所考察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设施、一个工艺过程,也可以是一个车间、单元,或者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项目。,3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2、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使用期限内,应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并排除系统要素的缺陷及可能导致灾害的潜在危险,使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保持最佳安全状态。 3、系统理论的四大原则: (1)原则一:动态相关性原则;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安全是相对的。,3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2)原则二: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原则三: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3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二节 安全与系统安全,(4)原则四: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该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面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3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定义: 就是研究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在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人”是指企业职工; 2、“物”是指与生产活动有关的设备、设施和工具;,3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3、“环境”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包括:设备布置、照明、噪声、振动、温度、信号、标志和色彩等; 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物、环境的管理。 二、安全管理的目的: 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和资源,稳定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凝聚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3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三、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就是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指导下,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及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利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是: 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4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四、安全管理的内容: 1、一是安全生产方针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实施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2、二是事故与职业病的预防与管理; 3、三是安全教育、训练与安全检查; 4、四是安全目标管理;,4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五、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1、人身安全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 2、设备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等的危害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安全生产的两个作用:1)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2)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4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六、作业场所安全技术为了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内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作业场所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4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作业场所的危害: 1)消防防火距离; 2)电气设备安全; 3)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技术; 4)作业场所消防设施的配置与布局; 5)作业场所内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及扑救方案、演练方案; 6)作业区域周围环境对作业区域的影响。,4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七、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就是将作业区域作为一个系统,为实现作业区域的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1、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组织体制; 2)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实施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的建立与执行;,4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3)作业场所经营作业安全管理; 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5)作业场所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6)作业场所安全检查和事故管理;,4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一、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1、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 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内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结合构成这些区域的系统。 2、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1)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2)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各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各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都需要人去掌握、运作、推动和实施。,4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二、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1、全面安全管理 1)全过程安全管理(就是指一项工程从计划、设计开始,就要对安全问题进行控制,一直到该项工程投产、作业和更新报废,全过程都要进行安全管理。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的“三同时”) 2)全员参加安全管理(对于生产经营单位,从单位领导、职工,都参加企业的安全管理。 职工是全面安全管理的基础; 领导是全面安全管理的核心;,4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3)全方位安全管理(就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任何场所都要进行安全管理,企业员工进入作业环境,就要注意安全,这是搞好全面安全管理的可靠保证); 三、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1、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1)对人的安全管理(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2、制定作业标准;3、对员人进行教育、培训;4、对员工进行技术训练;5、对员工进行事故防范措施的演练等),4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2)对物的安全管理(1、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工艺的设计、制造、安装与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安全规程是否相符;2、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3、设施、设备、安全防护、消防设施是否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其完好状态如何;4、消除设施、设备本身因磨损、老化、疲劳、腐蚀等原因而造成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5、消除生产作业场所中的不安全因素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条件),5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2、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 2)虽然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一些必要的步骤; 3)按自己的习惯操作。 为什么企业要进行作业标准化,就是按科学的作业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5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作业标准化与安全操作规程的区别: 1)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了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作业标准规定了人应该怎么做; 3、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1)作业标准化(企业通过制定作业过程的标准化程序,规定企业任何人员必须按照此程序进行操作,此办法主要是克服习惯性作业、不良作业习惯,按科学的标准化作业标准进行生产操作),52,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四节 现场化安全管理,2)安全合理布置作业现场(针对加气站站内设施之间、建构筑物之间、建构筑物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这是构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因素) 3)安全点检(安全检查的一种,其主要是检查作业现场的物的不安全因素,目的是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我们知道,设备、工艺、工具等设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磨损、腐蚀、老化等现象,安全点检就是针对此现象调查作业现场的设备、工艺、工具等是否存在不安全状态),53,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要想预防事故,首先要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引发事故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就是指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的原因。 直接原因可分为: 人的原因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原因。,54,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和环境不良引起的原因。 2、间接原因就是指引起直接原因的原因。 1)技术原因(设施、设备、建筑物等的设计;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报警装置、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置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设施、设备、照明、通风设施的维护、保养;) 2)教育原因(作业人员的知识、经验;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是否了解和重视;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 3)身体原因(身体有缺陷、睡眠不足、疲劳),55,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4)精神原因(不良的工作态度,焦躁、紧张的心情等精神状态,性格缺陷) 5)管理原因(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作业标准不明确,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完善等) 6)学校教育原因(我们在学校受教育时,对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状况) 7)社会原因(国家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机构的完善情况),56,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二、事故预防措施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可知,预防事故的措施有: 1、安全技术措施;(两方面的含义:1)预防事故发生;2)减少事故损失;) A、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B、提高设备安全程度; C、封闭;,57,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D、降低潜在危险性程度; E、联锁; F、警告牌和信号装置; G、设置薄弱环节; 2、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育包括: 1)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设备性能及物质的危险危害特性。,58,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2)一般安全技术知识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形成事故的规律,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案。 3)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对特种工种进行的专门教育。 3、安全管理措施(又叫:三E措施) 1)制定管理制度; 2)制定操作规程; 3)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预案演练计划和实施演练; 4)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执行;,59,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4、危险对象 (1)危险环境;(2)危险条件;(3)危险状态;(4)危险物质;(5)危险场所;(6)危险人员;(7)危险因素; 5、事故的特征 我们知道:事故是由危险因素导致的,辨识危险因素或寻找危险因素是预防事故的前题; (1)突发性;(2)不确定性;(3)规律性; (4)危害性;(5)紧急性;(6)阶段性前兆阶段、爆发阶段、持续阶段;(7)因果性;,60,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6、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在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源): 系统中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就越大; 现实生产中能量、危险物质的存在,导致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解除的;,61,第一章 安全管理第五节 事故预防措施,2)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是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的生产; 约束、控制能量、危险物质,消除、减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后果;,6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