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赠别诗.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6243765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赠别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唐诗宋词-赠别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唐诗宋词-赠别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预习,名句默写 1、银烛吐青烟, 。 ,别路绕山川。 2、关城树色催寒近, 。 莫见长安行乐处, 。 3、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 4、挥手自兹去, 。 5、 ,使我不得开心颜,相见时难别亦难,赠别诗鉴赏,学习目标 1.能熟练背诵本专题相关的诗句,正确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 2.掌握鉴赏送别诗技巧及规范答题的的方法。 3.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内容并全面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鉴赏赠别诗的方法,1、掌握赠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 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 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把握赠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常用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般有两种情况:描写离别时凄凉阴冷的景物,既交代离别的地点和季节天气特点,又暗示人物悲伤的心境,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描写绚丽明快的景色,即所谓的乐景反衬哀情。 2.以景结情:即在诗歌的结尾以写景代替直接抒情,以景物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暗示诗人的情感,或进一步强化诗人的某种情感。 3.虚实结合:常常既写分别时的景和情,又想象分别后的情形,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4.运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常常是将抽象的情感比喻成具体可感的有形的景或物,显得生动形象。 5.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关键是通过外在的行为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如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品读与探讨,请再现这首诗的画面:,参考: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问题探讨,(1)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1)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乍逢即别的惆怅。 (2)运用典故,“琴瑟”典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 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参考,整首诗运用拟人、化用典故、情景交融等手法,写出了赠别友人时哀伤凄婉、依依惜别的感情。,小结,(二)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请再现这首诗的画面:,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就要渡过黄河。 心中惆怅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经过重重云山。 函谷关的树色催得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 不要把长安看作行乐的地方,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参考,(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用什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问题探讨,(1)诗的开头先说魏万走,后再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是为了突出相聚短暂,依依不舍。 (2)诗中用“微霜”“鸿雁”等词语,表明送别的季节;又用“初渡河”“催寒近”拟人手法,营造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参考,整首诗运用烘托、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手法,在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对友人的勉励。,小结,(三)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再现这首诗的画面:,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 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 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 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参考,(1)首联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问题探讨,(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绿水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2)比喻。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寓情于景。诗人将眼前的景物“浮云”和“落日”信手拈来,即景喻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惜别的情绪。,参考,整首诗运用动静结合、比喻、情景交融等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美丽的画面: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字里行间透露着盛唐人内心乐观豁达的人生心态,而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也熔铸其间。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不复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不落窠臼。,小结,请总结赠别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总结,一、感情基调: (一)以哀伤凄婉为主的:常常表达友人之间因离别而产生的依依不舍、悲伤之情,以及对友人前程的关切,对再次相聚的期待。此类诗歌常情感凄恻缠绵,情韵悠长。 例: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无题 (李商隐) (二)以抒发豁达开朗的情怀为主的:这类诗歌,并不着意渲染离别的伤感,把别情写得豁达,显得新颖别致。 例:別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思想内容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春夜别友人无题(李商隐)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送魏万之京别董大(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总结,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拓展练习,(1)暮春飞花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共同表达了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参考,1、背诵其他四首赠别诗。 2、完成学案课后练习题。,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