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229317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3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申请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新基建”包含三大方面内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未来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会发生改变。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64.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05.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29%;建设期利息22.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9%;流动资金1436.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4.0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087.04万元,净利润2063.6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87%,财务净现值5727.3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建设背景8四、 项目建设进度8五、 建设投资估算9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1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12一、 公司发展规划12二、 保障措施13第三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16一、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16二、 全面质量管理20三、 城市治理服务行业市场概况22四、 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28五、 智慧城市行业概况29六、 发展营销组合30七、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31八、 智慧民生行业33九、 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39十、 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2十一、 营销计划的实施43十二、 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45十三、 扩大总需求47十四、 组织市场的特点51第四章 经营战略管理56一、 市场定位战略56二、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重点工作61三、 差异化战略的基本含义68四、 企业品牌战略的管理方法69五、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70六、 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任务74七、 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地位和实质75第五章 运营管理77一、 公司经营宗旨7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8四、 财务会计制度82第六章 企业文化方案85一、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85二、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91三、 企业文化的整合92四、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97五、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102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104七、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107第七章 项目选址方案113一、 坚持把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作为重要方法114二、 创新方式扩招商115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116一、 优势分析(S)116二、 劣势分析(W)117三、 机会分析(O)118四、 威胁分析(T)119第九章 财务管理127一、 应收款项的概述127二、 决策与控制129三、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29四、 短期融资券133五、 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136六、 筹资管理的原则140第十章 经济收益分析143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4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8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50四、 偿债能力分析15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1五、 经济评价结论152第十一章 投资计划方案153一、 建设投资估算153建设投资估算表154二、 建设期利息15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5三、 流动资金156流动资金估算表156四、 项目总投资15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8第十二章 总结说明160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汉中智慧城市集成服务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建设背景智慧公安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5G时代到来,公安信息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高带宽、高时延、低时延的特点下,终端及感知设备的融合化、一体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云侧资源、数据、应用下沉到移动边缘侧,能够提供更智能和更及时的服务,云侧与边缘侧的协同与分工日益清晰。5G带来更大的数据量,智慧警务中大数据及AI的应用将更广泛、更成熟,势必进一步提高立体防控、应用指挥、移动警务、智能交通等公安业务实战能力及效果,助推智慧公安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64.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05.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29%;建设期利息22.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9%;流动资金1436.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4.01%。(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805.1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379.8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1.61万元,预备费43.66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2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087.04万元,纳税总额1261.28万元,净利润2063.6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87%,财务净现值5727.3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264.701.1建设投资万元1805.101.1.1工程费用万元1379.831.1.2其他费用万元381.611.1.3预备费万元43.661.2建设期利息万元22.681.3流动资金万元1436.922资金筹措万元3264.702.1自筹资金万元2339.172.2银行贷款万元925.533营业收入万元12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0087.045利润总额万元2751.526净利润万元2063.647所得税万元687.888增值税万元511.969税金及附加万元61.4410纳税总额万元1261.2811盈亏平衡点万元3882.33产值12回收期年4.0413内部收益率49.8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727.35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做好产业升级试点的全面推开工作。(二)优化创新体系完善创业体系,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双创”制度环境,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夯实产业创新基础。依托重大工程,前瞻布局、重点突破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落实项目单位预算调整自主权,推进实施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探索实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法人责任制。(三)切实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营造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特别重视对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以顶尖人才引领、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为骨干、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人才结构队伍;建立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保持科技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对已有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知识更新工作。(四)严格监督考核积极推进完善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构建产业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有效管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产业发展状况调查和评估。组织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提高中小企业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五)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六)强化规划指导各地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加强与相邻地区及相关规划的衔接,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和调整本地区发展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按规划要求审核投资项目,促进本地区行业平稳有序发展。第三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一、 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1、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止到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现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约8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智慧城市范围从单纯的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转变“十四五”之前的智慧城市管理主要是关注城市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包括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未来范围将延展到城乡统筹,包括产业层面的统筹,城市交通、医疗资源、教育资源、能源资源等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减少城乡差距,填平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让乡村发展向城市看齐,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代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产业力量,而农村代表的是农业经济的力量,将城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向农村延伸,反哺农业经济发展,并提升农业经济效率,带动农村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才会推动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也就是说,城镇化是人的“市民化”、人的“城镇化”,因此智慧城市将推动各行业填补“城乡鸿沟”。智慧乡村、智慧小镇等也将融入智慧城市大格局。3、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向场景化落地延伸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10余年的整体策划,目前已经从总体部署向各行业深入推进方向发展,各行业的智慧城市需要场景化落地,在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方面,不仅是信息化,更多的是面向城市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场景化的落地,推动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创新创业。场景化落地要与行业具体的运行规则、操作流程紧密相关,才会出现更多的流程再造、管理优化、信息化升级。从“政务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从关注IaaS,逐步向PaaS、SaaS应用场景拓展。智慧城市中包含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等,逐层细化,所有这些场景的智慧化最终将汇聚为整个城市的智慧化。而智慧的本质就是沿着技术经济的演进方向发展,当前是以解决问题而建设具体场景,未来将更加前瞻地定位在更高的理论模型层面,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城市三层空间理论、城市大脑理论等复杂科学理论。最终解决的是城市管理的需求、人的需求。4、智慧城市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在新基建的如火如荼建设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获益颇丰。虽然“智慧城市”并没有包含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内,但智慧城市建设却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未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AI、5G等技术必然会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将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链连接起来,就需要“智慧城市”担当载体。首先,新技术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时,将会受到智慧城市应用的反哺,两者是正向循环作用。“新基建”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要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都需要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技术基石。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能忽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重要作用。其中,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这些技术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铺垫,将在建设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技术机遇。其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将会百花齐放,是智慧城市为之带来的场景机遇。5、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是以评价指标作为导引形成指标体系来指导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国家标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发布,2018年发改委、网信办推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该政策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统一,明确了建设重点,反映出政府的建设需求和导向。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是至少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让智慧城市建设有章可循。“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一些省、地市也在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这些地区一般是采用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引,而标准体系作为总体规划的落地方式加以实施,一般分为通用型标准规范、领域型标准规范等。围绕智慧城市引进标准化专业人才并建立相关标准机构,大幅提升标准制定和管理的能力。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内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完善的推动力。二、 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I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三、 城市治理服务行业市场概况城市治理服务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作为基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人与信息、资源、服务等要素之间建立了全联接,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便利民众生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1、智慧市政智慧市政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GIS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市政管理平台,对城市燃气、电力、供排水、热力、水利、综合管廊、环保等进行统一管控,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及资源的动态感知、集中监控、智能报警、诊断分析、远程运维、在线模拟、输配管理、实时协调,实现城市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智能联动、快速响应,提高城市的市政管理水平。智慧市政产业链参与者较多,行业解决方案可分为智能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技术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其中,技术层是智慧市政解决方案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GIS、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LoRa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在智慧市政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市政向智慧市政方向改革。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在全国656个城市全面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调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与改造,建立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库,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完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监管平台。2019年,中国智慧市政市场规模约为2,622.6亿元。未来,中国智慧市政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2、智慧管廊城市综合管廊也被称为综合管沟、共同沟或地下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讯、给水、热水、制冷、中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2015年以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以新城、试点建设为主,城市中心区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3、智慧公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发展,我国社会治安构成要素日渐膨胀,给公安机关警务工作带来很大压力,而警力资源则几乎未增长,导致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警务机关亟待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寻求突破,以适应当下公安机关业务变革的需求。警务工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融合的驱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智慧警务”的提出顺应了警务智能化的潮流,是警务智能化的一种重要形态。智慧警务以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为主要目标,以实施大数据战略为路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打造警务工作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实施智慧警务战略后出现了更加集中的省级公安大数据云中心和统一的移动警务应用平台,以及高度融合、协同作战、一体化运作的指挥中心、情报中心、新闻中心和互联网监控等中心,逐步形成大数据驱动下的警务新机制、新模式,从而实现具有系统化、智能化、扁平化、精准化、动态化、人性化特征的“智慧公安”,提升公安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推动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智慧公安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5G时代到来,公安信息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在高带宽、高时延、低时延的特点下,终端及感知设备的融合化、一体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云侧资源、数据、应用下沉到移动边缘侧,能够提供更智能和更及时的服务,云侧与边缘侧的协同与分工日益清晰。5G带来更大的数据量,智慧警务中大数据及AI的应用将更广泛、更成熟,势必进一步提高立体防控、应用指挥、移动警务、智能交通等公安业务实战能力及效果,助推智慧公安实现跨越式大发展。4、智慧交通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作出指示。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智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智慧交通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时分析、预测、调控交通运输需求,促进交通运营效率、道路网通行能力和设施使用效率的提升。基于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将动态交通大数据、实时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诱导措施等紧密联动,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智能控制、行业智能管理以及信息智能服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智慧交通”工程建设的需求增长快速。智慧交通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智慧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第一,监控实时交通,获知何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何处交通拥挤等,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第二,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信,管理公共车辆,以提升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运营效率;第三,通过多媒介多终端向外出旅行者及时提供各种交通综合信息;第四,利用实时数据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规划目标,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交通运输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能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中国智慧交通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IT建设支出占比约为27%,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为502.7亿元左右,2024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将达到840亿元左右。四、 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顾客为获得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觉”,往往不惜花费较多的代价。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逐步从温饱需要向感性需求发展,但还没到可以为一个愉悦的体验而付出太多金钱的程度。在中国操作体验营销要把实质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让消费者进行愉悦体验的同时获得实质的利益,营销活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星巴克在中国难以大面积推广,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获得成功就可以证明这点。2、合理合法体验式营销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与地域差异关系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体验营销活动的安排,必然适应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既富有新意,又合乎常理。同样的道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既存在差别,又极其复杂,体验营销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五、 智慧城市行业概况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随着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14.9万亿元。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六、 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七、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全球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路线主导权、价值链分工、产业生态的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发展主导权,给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跨越发展带来深刻影响。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云化发展,软件应用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明显;中部地区软件业增速较快,东部地区保持集聚和领先发展态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文件指出,未来要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提升“互联网+”综合集成应用水平;形成面向新型系统架构及应用场景的工程化、平台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发展微服务、智能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等新型服务模式,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层级。“十四五”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八、 智慧民生行业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工作的标尺,切实增强城市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政府行政履职效率,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把握两个方向,一个是努力为居民服务,这是根本;另一个是建立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为居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理念,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推进”原则。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目的为惠及民众,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感知,实时的出行交通信息、便捷的医疗服务、随时随地的学习平台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和互动平台,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让市民满意的和谐社会。1、智慧楼宇智慧楼宇(IB,IntelligentBuilding)也称智能建筑、智能楼宇,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各方面的先进科技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楼宇凭借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人性化、高度集成化等特点,日益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智慧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慧楼宇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293,079.00亿元。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速要达到7%,新增建筑和建筑改建项目中要逐步推出智能化建筑。建筑行业整体发展规划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为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楼宇智能化理念、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同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21年12月由美控智慧建筑联合亿欧智库共同发布的中国楼宇自控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楼宇智能化市场产值约达为7238.2亿元。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网格拓扑、云/霾/雾融合计算、分布式智能、可软件定义、全自动控制、应用即服务”等特征的物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智慧楼宇建设水平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楼宇,可以使建筑内众多公共资源具有语境感知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智慧城市的细胞。未来受城镇化、新技术驱动,我国智慧楼宇市场将蓬勃发展。2、智慧场馆智慧场馆系统是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等概念衍生而来,是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新兴词汇。智慧场馆系统是基于4G/5G或WIFI网络环境,通过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场馆、用户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科学预测场馆后期人流量趋势,个性化推荐场馆使用需求,最终达到场馆的自主决策和运营能力的综合控制系统。智慧场馆系统的定义需要与时俱进,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技术水平和高科技含量都将发生质的提高。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是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是一个城市及所代表区域科技、人文、资源等综合实力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参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及艺术表演场馆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3个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场馆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经费、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场馆内容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场馆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场馆总数达到12,027座,其中,博物馆5,452座,图书馆3,212座,艺术表演场馆2,770座及体育场馆593座。我国场馆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其实现形式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数据化、网络化、协作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保障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自从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的开端,是由“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在教育信息化2.0年代,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教育系统性革新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展,推进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统重构。在这样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智慧校园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从2017年至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行业总收入从3251亿元增至42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6%。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总收入预计在2020年-2022年以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2年总收入规模将达到5277亿元,教育信息化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智慧校园可利用智能感知以及物联网技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类采集设备全面采集校园环境和人群的信息,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最终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具体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当中,进一步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运营。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发展较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智慧校园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智研咨询及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为399.89亿元,同比2015年的333.62亿元增长了19.86%,到2018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增长至512.8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12.39%;2019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达563.89亿元,同比增长9.95%,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将达730.08亿元4、智慧金融安防随着城市智能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被激发。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的收入规模达7,562亿元,同比增长9.6%;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2019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为455亿元。2016-2019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达737亿元。智慧安防主要是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基础设备将关键信息传输到综合系统上,再由综合系统分析信息数据,进行信息反馈,以便实现能够动态实时的监控,进一步实现预测威胁并及时响应的目的。近年来,我国视频监控系统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其中,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速度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据数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安防行业可以细分为平安城市安防、金融安防、电力安防、电信安防、交通安防等多个方向。金融行业作为高风险领域,一直以来都对安防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安防产品得到推广,我国安防行业发展迅猛,其中金融安防市场成为了行业重点发展领域。九、 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营销信息系统(MI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1)目的性。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2)及时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3)准确性。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4)系统性。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5)广泛性。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因此,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2)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以便使各级管理人员获得与他们能够且必须采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3)它提供信息的时间限于管理人员能够且应当采取行动的时间。(4)它提供所要求的任何形式的分析、数据与信息。(5)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最新的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的形式都是有关管理人员最易了解和消化的。十、 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也从新兴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这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别是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提升经济效益以及保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近十年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超过300个,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均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涌现出一批城市综合指挥中心(智脑)、城市审批最多跑一次、审批不见面、城市数据资源资产登记、城市多功能智能杆柱等特色亮点应用,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智慧城市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特色不清、成效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亟待创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破解智慧城市发展难题提供新机遇。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十一、 营销计划的实施(一)有效实施计划的注意事项(1)有明确的行动方案。战略和计划的有效实施,要有详细、具体的行动方案,以帮助理解和清晰营销计划的关键性环境、项目和措施,正确地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团队或部门。(2)可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必须注意组织结构与任务、责任相一致,与自身的特点、环境相适应,根据战略和计划适时调整、优化组织结构。(3)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必须明确与计划有关的环节、岗位和人员的责权利,明确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建章立制进行约束和管理。(4)注意协调关键流程。为了有效实施战略和计划,做到行动方案、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因素,尤其是相关机构、人员在大目标下协调一致,需要界定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构建作业流程,保障操作层面相互配合。(二)影响计划实施的常见问题和原因(1)计划脱离实际。计划通常由专业计划人员负责制订,基层人员具体操作和执行。专业计划人员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总体方向和原则,疏于关注过程和实施细节,使得计划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计划人员可能了解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不够,营销计划偏离实际;计划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交流情况不足,后者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执行的计划,遇到困难最终导致计划人员和基层人员对立,互不信任。所以,制订计划不能只靠专业计划人员,也可由他们联系基层人员一起讨论、制订。基层人员或比计划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将他们纳入计划管理过程,有助于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计划常常涉及长期目标,企业对具体执行计划的人员又可能是依据短期的绩效,如销量、市场份额或利润等评估和奖励,他们常常不得不选择目光短浅的行为。要注意解决这一矛盾,设法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