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 基础知识复习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190949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力资源三级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力资源三级 基础知识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A是什么 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规范研究 D本质 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 )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 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 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 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需求量 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As0CEs1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s1 BEs1CEs1 DEs06供给缺乏性表示为( )。AEs2CEs1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Es1 BEs0 DEs0 BEd1 DEd2 BEd1 DEd0 BEd1 DEd2 BEd1 DEdMP DAPMP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MP*P=MC=W BMRP=MPCVMP=MP DMP=MC2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C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C马歇尔 D瓦尔拉2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C马歇尔 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由(A )提出的。A马歇尔 B希克斯C亚当斯密 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 )。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总供给等于( )之和。A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 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 D消费+收入25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引进结构上的失衡所引到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人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27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29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C人均 GDP D需求弹性30人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小于0.2C大于0.4 D小于0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2实正研究方法步骤有(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E反馈3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生人口劳参率下降 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升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 )阶段。AMP递减 BA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 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AP递增 B第一阶段AP递减 C第二阶段MP递减 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 BVMP=MPPCMC=W DMP=WEVMP=MC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的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E增大工资总额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处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1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E公平性12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 )。A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总供给 B总需求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14失业类型分为(只有4种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1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同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17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政府支出包括( )。A赠与 B政府购买C税收 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19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2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A扩大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A调节法定准备金 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 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A增加货币供应量 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 D增加总需求 E降低消费需求2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入其危害 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军衔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 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单选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限 D休息休假权2 ( )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 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4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 B员工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5 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自由性 B社会性C互济性 D补偿性6 (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 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7 (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 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8 (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0 将宪法、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11( )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12( )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13(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 B判例法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14( )是以法律共同休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休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 B判例法C习惯法 D成文法15(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16(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 )。A最高,非强制性 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 D最低,强制性18(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 、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 B目的C客体 D方式20( )上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 D劳动服务关系21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为其条件。A合并 B具备C分离 D完整2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A劳动权利 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 D法律渊源23(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24( )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 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 D法律渊源25(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26(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27( )是劳动关系的体现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 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关系28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A第一次 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29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文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 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 D双务关系30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既雇主与雇员。A主体 B客体C内容 D事实31( )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32 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A原则 B客体C内容 D事实33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 B客体C内容 D事实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A劳动法律形式 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35(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36(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D高度的稳定性E高度的权威性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保证劳动者劳权动原则 B平等就业权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自由择业权原则E物质帮助权原则4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 )。A平等就业权 B基本保护C自由择业权 D全面保护E优先保护5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 )。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C自由择业权 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6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 )。A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B平等协商的权利C集体协商权 D共同决定权E知情权7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 )。A自由性 B社会性C互济性 D补偿性E知情权8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 )。A劳动法律 B行政规章C正式解释 D雇用规则E地方性劳动法规9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10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1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的体制 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 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12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 )。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3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 )。A劳动关系法 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 D劳动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14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 )。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 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D职工民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15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 )。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 D工资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6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 )。A促进就业法 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 D劳动福利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7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18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民事劳务关系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式19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 )。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双务关系E具有国家强制性20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 )。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21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关系的( )。A主体 B内容C客体 D出发点 E归宿22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E丧失行为能力人23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 )。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24劳动法律行为包括( )。A合法行为 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 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适当的答案)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 )的谋划与方略。A总体性和长远性 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 D长远性和风险性2当整个行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 ),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A快,上升 B快,下降C慢,上升 D慢,下降3( )属于企业的基本环境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4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性 D相对性和暂时性5( )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A采购管理 B售后服务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D技术开发6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象限的企业应采取( )战略。A扭转型 B增长型C防御型 D多种经营型7差异化战略中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A领先原则 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 D持久原则8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部分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成本 D稳定战略9( )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A新兴行业 B成熟行业C衰退行业 D稳定行业10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 )、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备。A领导地位战略 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成本 D稳定战略11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 )。A主体 B客体C内容 D重点12(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A实际成效 B绩效评价C战略评价标准 D纠偏行动13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 ),经营越( )。A大,安全 B大,危险C小,安全 D小,危险14当经营安全比低于( )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A50% B40%C30% D20%15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剪板决策、计算期望值、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和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16( )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A悲观决策标准 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C中庸决策标准 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17PDCA循环法是将计划、垫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18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A计划体系 B决策体系C目标体系 D营销体系19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A起步环节 B中心环节C结束环节 D中间环节20市场是( )购买者和( )购买者的总和。A显性,隐性 B男性,女性C城市,农村 D现实,潜在21按照( )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 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 D活动范围和区域22( )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A服务市场 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23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 D社会消费24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引起需求、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A BC D25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用品。A修正重购 B直接重购C新购 D间接重购26所谓( )就是其一品牌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A企业营销机会 B企业竞争机会C企业优势机会 D企业实践机会27( )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A产品组合 B产品大类C产品项目 D产品线28产品组合的( )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A宽度 B长度C关联性 D深度29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 )。A品牌名称 B商标C品牌标志 D记号30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 )。A改善产品策略 B快速掠取策略C快速渗透策略 D缓慢掠取策略31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 )。A提供咨询 B协助选购C提供零件 D提供资料32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 )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 )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A中间商,企业 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 D企业,中间商33渠道的( )就是产品在人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长度 B宽度C层次数目 D多重性34企业( )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能力 B实力C服务能力 D控制能力35( ),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 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 D密集性分销36( )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 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 D公共关系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企业战略的质是实现( )之间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 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 D战略目标E长远实力2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 )。A获取口头信息 B获取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测 D获取电话信息E专题性调研3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A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B生产率C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 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4企业的总体战略有( )。A进入战略 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 D撤退战略E购并战略5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 )。A特许经营 B分包和专断C管理层和杠杆收购 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6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 )。A合理的决策标准 B有底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 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7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率收益值 B决策点C方案枝 D状态节点E概率枝8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 )。A使决策目标具体化 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控制提供标准 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9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 )。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富于参与性 D强调自我控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10按照交换对象的不同,可将市场分为( )。A商品市场 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1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12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 )。A倡议者 B影响者C决策者 D购买者E使用者13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 )。A习惯性购买行为 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D和谐的购买行为E复杂的购买行为14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 )。A买方市场 B产业市场C转买者市场 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15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 )。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 B需求具体派生性C需求缺乏弹性 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16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 )。A使用者 B影响者C采购者 D决定者 E信息控制者17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 D人际因素E个人因素18包装策略主要包括( )。A相似包装策略 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 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19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 )。A改进和完善产品 B开拓新的市场C增强销售渠道功效 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20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 )。A品质改良 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 D式样改良E附加产品改良21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 )。A数量折扣 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 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22心理定价策略包括( )。A整数定价策略 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 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23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 )。A产品因素 B市场因素C企业因素 D国家法律约束E中间商的特性24企业促销策略包括( )。A广告 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 D公共关系E宣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恰当的答案)1( )是人对英雄模范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A认知 B态度C智慧 D谦虚2( )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A工作成绩 B工作绩效C工作满意度 D工作态度3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 )。A科特 B梅耶C阿伦 D贝克尔4( )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A组织效率 B组织承诺C工作绩效 D工作分析5( )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A个体知觉 B社会知觉C归因 D群体知觉6( )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A光环效应 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 D刻板印象7( )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它方面的特性。A光环效应 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 D刻板印象8( )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会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的每个成员的特征。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C投射效应 D刻板印象9( )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A内因 B外因C归因 D知觉10( )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A归因 B内因 C外因 D知觉11( )包括行若无事者所处的各种环境、机遇、所从事工作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工作与人的相互作用、他人对行为者的强制或约束、鼓励的作用等。A知觉 B内因 C外因 D归因 12( )上指行为者的能力 、人格、品质、工作难度、职业要求、法律、制度和规范等。A内因 B外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