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谢与酶》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18076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代谢与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陈代谢与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陈代谢与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A甲酶是逆转录酶 B甲酶能够抗X酶降解,所以活性保持不变,C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D乙酶被降解,导致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活性下降,C,解读: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解读: 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E、F表示B分解后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酶和被催化的底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解读: 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 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度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解读: (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当温度升高时可恢复活性。 (3)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读: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1)实验注意问题 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应用训练3(2012全国)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 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 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中70 应改为37 。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A甲B乙 C丙 D丁,D,A图中底物与酶活性位点互补时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底物不能与酶有效结合 C由于抑制剂与底物竞争关系,所以增大底物浓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D此种情况有利于进一步增加生物体对酶活性的控制,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