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程》PPT课件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138530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明历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文明历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文明历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讲 中华文明历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 :夏商周(先秦时期)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华文明 三、隋唐至明中叶的中华文明 四、明朝中叶至今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奠基,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 青铜时代的物质文明 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中华文明第一次转折) 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司母戊鼎,战国早期曾候乙青铜尊、盘,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39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已有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出版,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弥补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轴心时代(Axial Age),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这一时期,世界的几个文明同时出现对人类历史、善恶取向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人类意识”首次觉醒,进入理性思维时期,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同时,世界各主要文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创作出包蕴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如印度的吠陀、佛经,希腊的理想国、形而上学,希伯莱的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中国的论语、老子等,故这一时期又可称人类的 “元典时代”。,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学术界出现的互相争辩的局面和风气。社会激烈变革,“士”阶层的扩大和私人讲学风气的兴起,长期的文化积累,是形成这一局面和风气的主要原因。代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学派,他们在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等方面展开争论,极大地推动了当时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华文明,政治:分裂 统一 分裂 文化:多元 一元 多元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焚书坑儒、提升为统治思想、官方哲学以及地位的动摇(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第二次转折)。 胡汉冲突及中华文明的固守和开拓 南亚佛教传入中国,中华文明走上“亚洲之中国”的道路(此前为中华文明的“中国之中国”阶段) 文学艺术及科技成就,隋唐至明中叶的中华文明,两座文化高峰:一是唐朝;一是宋朝。 中华文明第三次转折:唐中叶开始,宋完成。 儒家思想融通佛教后形成理学:宋元明清700年间的统治思想(南宋末年1911年) 科举制度 文化艺术科技成就,工商业和城市,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从隋朝设立到晚清1903年废除,科举制度经历了1300多年。它既是一种选官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制度,以其为核心形成中国的文官制度,对东亚和世界文明都产生过影响。,理学,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取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因为这一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并以之构成哲学思辩的核心范畴,所以称之为理学。又因为它虽张扬儒家的人伦法礼,但又具有不同于元典时代儒家的心得思想内涵,所以称之为新儒学。因为宋代理学诸子自诩为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的道统,以“明道”为学问的追求,所以又称道学。理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将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追求推向极致,又在思辩的精微方面别开生面,从而产生复杂的文化效应。,明朝中叶至今的中华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大总结大集成阶段(明清两代) 中华文明第四次转折(近代化现代化转折;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这一转折从明朝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阶段为中华文明走上“世界之中国”阶段),名词解释和思考题,夏商周断代工程 百家争鸣 犍陀罗艺术 科举制度 理学 世界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 简述明清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结。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