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设说明2路线(dw09)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16097356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设说明2路线(dw09)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施设说明2路线(dw09)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施设说明2路线(dw09)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 明1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1 路线方案初步设计综合考虑区域路网规划、结点布局以及沿线城镇建设、环保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多路段组合的方案比选,原则同意采用初设推荐的K+C+KDE+K方案.1.2 路线平、纵面设计批复意见:“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定测详堪资料,采用适宜的平、纵组合,进一步优化线形线位,有效地控制填挖工程数量,尽量减少废方数量。”施设针对批复意见对部分路段进行了平、纵面调整,主要调整路段如下:1、盘石互通将盘石互通位置整体往前进方向移动7米,减少了互通范围内的弃方,减短了盘石连接线长度约1。、天坪寨隧道进口段为尽量缩短隧道长度(约400m)往南面调整隧道轴线,取消K125桥梁,采用填方处理方案,降低了工程造价.、红花山隧道明月坝中学段初设直线过长,调整平面、纵面后,线形均衡;同时将跑马坪连拱隧道改为明挖路基,降低施工难度, 减少了工程费用.其它批复意见经研究后已通过书面形式正式恢复。1。 定测验收意见执行情况1。1 路线平面在定测前平面设计方案根据过程咨询意见及定测放线、调查中的实际地形、地物和工程地质条件又进行了局部改移,本次提交的外业验收的平面设计方案、线位、线形合理可行,技术标准掌握适度,定测验收基本同意路线平面设计。主要验收意见和执行情况如下:1)验收意见:天坪寨隧道进口及其洞内段:由于受K6+70026+0段水塘控制,施工图定测中对路线平面进行了调改.定测前资料路线位于水库右侧,进口段左右线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320m和1350m,但定测中改线水塘左侧,避开了水库的制约且平曲线已全部进入隧道内,其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00m和100m,从图上看有增大平曲线半径的需要和条件。执行情况:从甘家坝至天坪寨隧道进口为连续上坡,纵坡设计非常受限,故在同向曲线间的直线上设置了一变坡点(K126+92),导致隧道内的J23半径加大困难,综合平纵面的考虑,维持原设计。1。4。路线纵面路线纵面基本合理,设计中根据施工合同段的划分、填挖平衡以及桥梁、涵洞、通道、分离式立交等设置情况进一步细化。主要验收意见和执行情况如下:1) 验收意见:K+350K10+60段:该段挖余1.3万方,填挖基本合理,但100K+020段位于山脊,仍填高7m,且凹形竖曲线过大,宜优化纵坡。执行情况:意见提出的目的是解决K100+900K101+020段位于山脊填方困难的问题,根据定测资料及内业设计分析:该段地质条件为顺层(倾角20)的厚层砂岩,直接填筑较困难,考虑在路基右侧设衡重式路肩墙。另外变坡点K00+20竖曲线设R=800m,不能满足平包竖的要求;K1+2K101+50段顺层挖方高度增加约1.m,挖方及占地会适当增加;桥梁孔跨没变化,仅桥台及桥墩高度有适当的降低。综合研究分析维持原纵面设计。 2)验收意见:建议:将R107+980(独树梁隧道进口右线)变坡点、纵坡+.顺坡前伸至RK108+100设变坡点,以减小RK107+800RK180段的挖方,增加K10800RK18160段的填方和增加洞渣利用、减少弃方,同时形成与地形相协调的右高左低的路容,改善视觉效果。执行情况:根据意见调整挖方减少,填方增加,同时增加隧碴的利用,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同时左右线相差约1。m,隧道洞外联系道设置较困难,纵坡较大,故维持原纵面设计.3) 验收意见:尖山坡隧道出口段:利用洞渣4万余方,弃方较多,同时K55480K155+670段挖方偏大,挖方边坡高达30余米,另外,K15+950157+80挖方也偏多,宜优化纵坡.建议:K154+9及16+19变坡点不动,将其中间的K15+6变坡点抬高约.02.5m左右即可。执行情况:将变坡点抬高2。0-2.5,挖方减少,填方增加,隧碴利用增加,弃方减少,K55+4K155+7挖方边坡高度能降低一些,但是K15520段填方高度增加些,丁家冲大桥的桥台及桥墩数量增加些,同时隧碴利用现在已是,该段路基上没有弃方,总体上是考虑将尖山坡隧道出口左侧冲沟作为弃土场填平至路基标高处理隧碴,故维持原纵坡设计。 路线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按照“初设评审” 意见以及咨询意见所审定的路线走向,实地补测沿线地物及控制因素后,利用数字地面模型对初设路线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在减少拆迁、减少干扰、少占良田好地、适当考虑土石方平衡,减少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参数,路线线形舒顺,与地形协调好。全线平面线形采用基本型和S型,基本型按直线圆曲线直线和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两种线形进行组合,同向曲线间最短长度(包含缓和曲线长度)6,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2,当反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小于2V时,则将其构造为型。缓和曲线参数结合地形合理选取,尽量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全线共设角桩51个,平均0。79个km;平曲线最小半径10m/1处,平曲线占路线总长的65。8%。2.2 纵面线形设计全线纵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情况,与架空高压输电线间最小净高要求,结合渡槽、人行天桥及涵洞、人行通道的设置位置和净高要求,桥头路堤高度、路基土石方平衡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全线设计洪水频率均采用100,各种被交叉道路的净高要求作如下控制:主线上跨一、二级公路的桥下净高5米(一般按5.5米控制),上跨三、四级公路净高4。5米,上跨乡村道路净高3。5米,上跨机耕道净高7米,人行通道净高2.2米,下穿支线或渡槽、人行天桥米(一般按5.5米控制),主线下穿1KV高压输电线最小净高7米,主线下穿220K高压输电线最小净高8米。为不使纵坡过于零碎和达到较好的平纵组合,对少数分离式立交和通道作了归并、移位或原地适当升、降坡设计,局部受地形条件限制路段,采用了相对较大的纵坡,以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工程数量和与沿线地形相适应。为满足控制因素或为了减小工程数量,对于同一直线或同一个平曲线内发生两次变坡的纵坡,一般将两相邻坡段的代数差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并设置较大的竖曲线半径,当两竖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较短时,则以复曲线将两竖曲线首尾相连,且经全景透视图检验,其视觉连续、线形顺适.全路所采用竖曲线半径,均满足视觉需要的最小值,其最短长度也大于规范要求值。全线设变坡点84个,平均1。33个/km;最大纵坡449.84/1处,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6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600m。全线竖曲线半径均满足视觉需要。全线平、纵面线形标准掌握适度、采用指标均衡、线形连续、顺适、圆滑、流畅,与沿线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车辆安全、高速行驶。2.3 平、纵面设计技术指标运用情况本段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如下表;主 要 技 术 指 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技术指标采用值备 注公路等级双向4车道高速2设计速度公里/小时803路线长度公里63。759294平曲线交点个不含起止点平均每条边长公里.76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17平曲线占路线总长65。9688竖曲线变坡点处849平均每公里变坡次/公里1。310最大纵坡。411最小坡长米47.9112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6000/3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600/114竖曲线最小长度米2401大、中桥上最大纵坡16竖曲线占路线总长6062 3 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导线点、水准基点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和核对,在无破坏松动、数据无误的前提下,方可用于路线平纵面放样和控制施工,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导线点和水准基点的保护,以达到各分项工程不同部位的施工始终引用同一导线点和水准基点之数据,避免发生差错。当导线点和水准基点因破坏、松动、移位或因施工需要,需另行增设导线点和水准基点时,必须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之规定进行观测、平差,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对相邻两合同单元交界部位的路线坐标和高程应进行交叉搭接放样,相互核对,以避免在连接部位平面错位、纵面错台,鉴于此种现象在以往施工中已时有发生,处理也较困难,应特别引起重视.建议自始至终保护好各自实施范围内的导线点和水准基点,指导工程各部位的放样和施工,也可用于建成后初验和终验.3、由于沿线部分路段架设有110V和220V高压输电线,路线纵面设计标高严格受限,实施时,请行走的机械、起重设备,千万注意空中安全,超高大型行走的机械宜适当绕行,起重设备必须收臂落架后,方可转移工点,即使在进行桥梁预制构件安装时,也应严格注意其举臂高度,以避免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其他新建项目横穿高速公路的控制和管理,绝不允许在无任何依据的条件下和未与建设单位协调的前提下,随意架设或埋设各种管线横穿高速公路,造成高速公路通行净空受到限制,使用安全和使用功能得不到保障,这在以往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也相继发生过,造成逼迫变更设计,既降低了路线纵面设计标准,又延误了工期,特提醒施工过程中注意.5、在施工组织计划设计时,应加强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交桥施工安全的方案措施,既要确保边坡施工时两侧民房的安全,又要保证原乡村道路的通行安全。、对上跨S2、201、金山寺旅游区规划道路跨线桥的施工,应制定严格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以确保交通的畅通和安全.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