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08295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导管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返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典型的心房扑动 部分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RFCA,总体评价,预激综合症,RFCA,预激综合症,分类、标测、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依据,显性旁道显示某部位心室肌提前激动 经旁道逆传显示心房激动呈偏心分布且无递减传导 向心分布,但无递减传导并可在HIS不应期中逆传心房 伴同侧束支阻滞时RR间期延长 不同部位心室刺激可引起VA间期及心房激动顺序改变,旁道的定位及其它复杂情况-1,大部分旁道位于左、右游离壁及间隔部的心内膜面。 少见的情况 旁道位于左右侧的心外膜面,尤其是左侧心外膜面的旁道定位更为复杂,主要分布在心中静脉和冠状窦憩室。心外膜旁道的心电图特点为靶点图的A/V比值2,而且常存在旁道电位,旁道的定位及其它复杂情况-2,Mahaim房室、房束纤维 罕见的心耳-心室连接 与既往的概念不同,目前认为左前间隔旁道同样存在,消融的径路,消融的径路主要有三种 经动脉逆行在心室侧或心房侧消融左侧旁道 经房间隔穿刺在心房侧或心室侧消融左侧旁道 经静脉消融右侧旁道。,消融的方法-1,既可以在窦性心律下,也可以在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下进行消融。需要提出,在消融间隔旁道,尤其是前间隔和中间隔旁道时,只能在心动过速时放电,或在窦律下试放电,不应在心室起搏下放电,以免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消融的方法-2,尽可能选用温度控制下的放电形式,设置在50W-550C-700C,相对安全,但由于所测温度并非消融局部温度,在危险部位如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消融时,将能量降低,逐渐提高瓦数更安全,消融的方法-3,对心中静脉旁道消融时,应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免损伤冠脉,消融的方法-4,在加强导管支撑力方面,将导管做成特殊造型如倒U形结合SWARTS鞘具有很好的效果,成功标准,前传及逆传的消失 QRS波群及PR间期恢复正常 心室起搏显示室房分离或递减传导,RFC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总体评价,RF后慢径传导阻断的判断,RFCA,1. 房室传导曲线连续(无跳跃) 2. 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改变 3. 仅有慢径传导但无心房回波 4. 心动过速不再被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类:普通型(慢快型)、非普通型(快慢型、慢慢型) 消融途径:经静脉途径心房侧消融 标测与消融: 消融电极位于CS口与HIS电极之间的中下区 纪录到碎裂低幅的小A波和大V波 发放射频电流时有交界区反应 消融后慢径传导阻断,RFCA,分类、标测、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依据及分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分为慢-快型、快-慢型和慢-慢型三种 房室结双径路伴折返特征,即心房刺激或心室刺激可见A-H或V-A间期跳跃性延长,并出现心房回波 典型的慢快型心动过速时,VA70ms,逆行A波呈向心分布,消融的方法-1,房室结双经路的消融首选慢经路消融 消融靶点 电极位于冠状窦口与希氏束电极之间,从低到高,进行尝试 大多数的有效部位分布于二者之间的中下部 理想的靶点图是碎裂低幅的A波和大V波,消融的方法-2,少部分病人在经典的消融部位,不能找到有效的反应,可在下面部位尝试 冠状静脉窦口内(此时A波幅度较大)、 主动脉窦内 左室间隔部 适当调整靶点处的AV关系,消融的方法-3,左前斜位指导导管操作可以避免导管进入冠状窦,节省手术及X线照射时间,当病人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导管不稳定时,应用SWARTS鞘可提供较好的支撑力,消融的方法-4,危险标志: 出现130次/分的快交界心律、 VA阻滞 PR间期延长,成功的标准,提倡在窦性心律下消融, 50W-550C-700C设置放电60-90秒出现交界心律是放电有效的标志 慢径前传消失 前传虽然存在,但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房回波2,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方法成熟、机理明确、疗效确切、可选疗法 公认机理:右房内逆钟向环形折返;缓慢传导区: 右房后下、IVC开口、CS口和TV后间隔区 峡部线性消融为目前标准方法 总成功率90, 复发率:10-15,RFCA,总体评价,心房扑动,最初方法: 以房扑终止和不能诱发为终点 成功率高,复发率高(20) 推荐方法: 峡部传导确切被阻断 方法简便,指标明确,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前景: 房扑折返环的解剖学依据 更为有效消融的方法和手段(点? 线? 彻底阻断?),RFCA,总体评价,心房扑动,典型的心房扑动诊断的依据,典型的心房扑动 折返环在右房内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房扑 诊断的依据: 心房频率在340bpm以下,在体表心电图中表现为形态规整的锯齿波 心内电图呈顺钟向或逆钟向激动顺序,消融的解剖学基础,消融的解剖学基础: 折返环被局限于前方为三尖瓣环,后方为终末嵴和欧氏嵴的解剖屏障中,呈现出上宽下窄的形态。在右房后下部位和间隔处相对较窄,解剖宽度约31cm,称之为“后位峡部”和“间隔峡部”,消融的方法-1,明确峡部及传导顺序 放置冠状窦电极、Halo电极和希氏束电极,明确峡部部位 了解600ms起搏低位右房、冠状窦口时右房激动顺序和P波形态,以利于术后对比,消融的方法-2,目前多采用解剖影像指导下的后位峡部线性消融,无效时消融间隔峡部 自三尖瓣环6-7点处开始,连续划线消融至下腔静脉。每点消融时间30-60秒,两点之间距离3-4mm 连续划线后接合补点法有助于节省手术及X照射时间,温度设置同上,成功的标准,成功的标准: 以划线两侧双向阻滞为成功标准 消融径线记录到宽间期双电位,其特点为AA间期100ms,AA之间为等电位线的特异性更高,失败的原因分析,失败的原因分析:导管无法到位或难以形成透壁性损伤 右房明显扩大、 欧氏嵴过深、 峡部异常增宽, 新的标测和消融技术如CARTO、冷盐水灌注等可以提高成功率。,右房房速:方法成熟、效果确切、首选疗法 左房房速:导管操作困难,方法待提高 机理:灶性折返、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激动 常见病灶部位:心耳部、右房终末嵴、左房肺静脉周围 成功率:可达90; 复发率:5 严重并发症:1(心房穿孔),RFCA,总体评价,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双电极顺序标测;最早局部电位(30ms) 消融: 4(8)mm大头,50-60度,60-120秒 展望: 多极心房标测电极 三维电磁标测方法 改进消融电极, 方便左房操作 简化AT的标测, 提高成功率,RFCA,标测、消融与展望,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速的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某部位的心房最先激动,心室激动顺序正常 提示心动过速的维持不需要房室结和心室参与的证据: 心动过速时伴有不同比例的房室阻滞、心动过速时起搏心室不能改变心房频率。,局灶性房速的常见部位,局灶性房速的常见部位: 大多数房速的的起源部位集中在冠状静脉窦口、房间隔、右心耳、三尖瓣环和右房终末嵴、左房的肺静脉口、二尖瓣环和左心耳,其中以终末嵴和肺静脉口最常见。,局灶性房速的定位,局灶性房速的定位 与心动过速时旁道定位相似 体表心电图中avL导联与V1导联的P波方向可以区分左右侧; 结合、avF以及avR导联上P波方向可以对起源于右房的房速进行大致定位,局灶性房速的消融方法、,消融方法: 目前采用房速节律下进行靶点的标测和消融 靶点的确定此用最早激动点的标准, 采用双大头双极标测进行粗标,找到相对较提前的位置后,结合单极心电图独特的QS样A波形态确定精确的靶点,局灶性房速的消融,成功的标准 放电10秒内心动过速中止时消融成功的标志。 基础状态及静点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房速为消融终点,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消融方法 在X线影像核心腔内超声指导下,自终末嵴的最上方和最早激动点开始,从上向下逐点消融 消融的终点为静息心率和静点异丙肾上腺素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后的最大心率降低30%以上,同时伴有心房最早激动点的下移,评价和随访,成功 恢复并长期维持窦律,无需药物,同时房早显著减少 有效 发作少,持续短,应用术前无效药物后可恢复或维持窦律 失败 房颤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及对药物的反应与术前相同,灶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有待解决的问题,阵发性房颤=局灶性房颤 ?! 寻找高效的房早/房颤诱发方案 慢性/持续性房颤与肺静脉消融 肺静脉在瓣膜病房颤中的作用 开发适合肺静脉内消融的器械,灶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的消融,局灶性消融 采用窦性心律下使用LESO电极标测肺静脉开口的肺静脉电位分布情况,标测并消融存在肺静脉电位,而且电位最提前的部位,然后逐点消融开口部其他存在肺静脉电位的部位,直到消融部位远端的所有肺静脉电位均消失,或与心房电位无关。,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线性消融 线性消融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肯定性,并发症高,应该限制在经验丰富、有新型标测系统的医院进行。,单源房性异位激动 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 永久性房颤,正常心脏,器质病变心脏,正常心脏,器质病变心脏,单点消融,线消融,单线消融,单点消融,房颤消融的意义,PV消融,局限性:单形、持续、可诱发、能耐受 比较成熟:IVT(ROVT,左室间隔)、BBRVT(成功率90%) 欠成熟:心脏病VT(成功率80%),游离壁VT 消融难点:导管操作:到位? 标测:有效靶点特征? 消融:损伤程度、范围?,RFCA,总体评价,室性心动过速,现状总结,射频消融技术可以根治大多数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遗留的问题是:加强对非典型房扑、房颤的等常见心律失常的理论研究,结合CARTO、非接触标测系统探索治疗的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