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05966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虫棉田病虫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报告盐城市植保植检站盐城市是江苏省棉花主产区,也是全国重要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常年植棉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棉花面积近1/2,每年产出近20万吨皮棉,占全省皮棉总产的一半以上。棉花一直是盐城市部分县(市、区),如大丰市、射阳县、东台市、亭湖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同时,棉花产业对推动我市纺织业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抗虫棉在盐城市的引进种植是作为棉田重大害虫棉铃虫的一项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针对棉铃虫自1992年以来在盐城农区棉田内外连年重发至特大发生,造成棉花减产严重,以及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天敌控害作用减弱、棉铃虫抗药性上升、化防防效下降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现实。1995年盐城市植保站首先引进75亩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下同)在射阳试种,表现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的抗性作用显著,且又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与种植效益,倍受棉农喜爱。目前抗虫棉几乎覆盖全市所有棉田。最初抗虫棉对于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和棉农来说近似于“新鲜事物”,对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发生规律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暴露出了诸如将抗虫棉与常规棉一样防治病虫;部分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基本不用药防治病虫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有新的病虫暴发不知所措等一系列问题。为适应抗虫棉病虫综合防治需要,盐城市植保站联合扬州大学、沿海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和主要植棉县(市、区)植保站,共同承担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农科院院基金等项目,通过多年协作研究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转基因抗虫棉病虫草害灾变规律测报办法与综合控制体系、棉盲蝽的灾变规律与可持续控制技术、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盐城农区致灾性蜗牛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棉铃虫监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了盐城市科技进步奖;多食性致灾害虫甜菜夜蛾监控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植保评估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为及时将已取得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提高抗虫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盐城市植保站联合各县(市、区)植保站,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推广模式,并在推广过程中对部分技术继续加以补充和完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并覆射到全省其它市、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主要研究成果1.1明确了盐城农区抗虫棉田内病虫发生种类和特点,确定了抗虫棉田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及偶发性病虫。通过对抗虫棉与常规棉连续多年田间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对比,结果表明:盐城农区抗虫棉田内主要病虫有棉盲蝽、红蜘蛛、棉铃虫、烟粉虱、棉蓟马、棉花炭疽病、立枯病、枯黄萎病;次要病虫有:玉米螟、棉蚜、卷叶虫、金刚钻、红铃虫、造桥虫、铃病;偶发性病虫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花褐斑病。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在抗虫棉田内发生程度除棉铃虫在个别干旱年份会有所抬头(如2005年和2010年)外,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十分明显;棉蚜、红蜘蛛在抗虫棉田内发生为害期延长,从蕾期至花铃期均有危害,且为害程度较常规棉田内加重;棉盲蝽仍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整个棉花生育期内都造成危害,且绿盲蝽的种群量上升快,主害代是二、四代;棉蓟马在抗棉田内发生代次多,主要为害期是苗期和花铃期,连续干旱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其发生,可造成苗期僵苗不长、落叶,铃期小桃开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7月底棉田内始见,但暴发频率高,易造成大量破叶,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烟粉虱是2002年传入我市的外来有害生物,食性杂,增殖快。棉田内7月中旬即可查见,以吸食棉花汁液为主,并造成棉叶煤污病,影响光全作用,对产量影响大,已上升为抗虫棉田内后期主要害虫之一。转Bt基因抗棉本身对棉花病害没有直接作用,只是由于种子自身特性、生产质量、栽培技术和水平等因素,间接地影响病害的发生,所以年度间、品种间,甚至不同制种单位生产的同一品种抗虫棉表现差异都很大。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结果表明:总体趋势是苗期病害减轻;枯萎病抗性下降;黄萎病气候条件适宜即可暴发流行,为害损失大;铃期病害低于常规棉;抗虫棉后期易感叶斑病(以褐斑病为主)。1.2明确了主要靶标害虫和非靶标害虫对抗虫棉的抗性反应1.2.1研究表明:(一)棉铃虫成虫产卵在常规棉和抗虫棉间不存在选择性,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二)应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田间罩笼接蛾法与大田系统调查法对主要抗虫棉品种不同生育期与不同器官对鳞翅目害虫的毒杀作用,明确了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造桥虫、棉卷叶螟等虫口密度、蕾铃被害程度及防治压力都有较强的减轻作用与控制效果,抗虫棉品种间存抗性差异。田间抗虫棉高抗品种对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的防效都可达70%以上,对棉卷叶虫的防效达60%左右。(三)抗虫棉抗性表达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特点:在时间上,子叶期抗虫性最高,蕾期相对较高,到花铃期以后明显下降。(四)棉铃虫取食抗虫棉组织后影响幼虫、蛹发育历期与蛹重,品种间也存在差异,与常规棉苏棉9号相比,总的趋势表现为幼虫历期延长3.467.22天,蛹历期缩短0.372.37天;蛹重减少19.22%29.54%,与常规棉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对提高抗虫棉田棉铃虫预报准确率关系密切。1.2.2多年、多地、多个抗虫棉品种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不具有抗性,两类棉田棉蚜虫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棉红蜘蛛虫株率反而高于常规棉田,差异显著。绿盲蝽、中黑盲蝽消长动态与常规棉田表现出高度的同步性,但绿盲蝽、中黑盲蝽百株虫量比常规棉分别高出23.33%、4.55%。此外,棉蓟马、烟粉虱在抗虫棉田内的发生都明显重于常规棉田,已上升为抗虫棉田主要防治对象,其危害重于咀嚼式口器害虫。1.2.3研究结果还表明,抗虫棉对鳞翅目夜蛾类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抗性很不明显,2002、2003、2008年斜纹夜蛾在我市沿海大丰、射阳重发,百株虫量高的田块达2000多头,后期棉田出现大量破叶。过去种植常规棉时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主要在蔬菜田、大豆田发生,而棉田内很少发生。1.3明确了盐城农区抗虫棉田蜘蛛、瓢虫、捕食蝽、草蛉、捕食螨和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的消长动态,提出了多项天敌保护利用措施。通过对抗虫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调查,明确了天敌种类主要涉及6个科共16个常见种。从各种群所占比重来看,捕食性天敌的分布数量依次表现为蜘蛛类 瓢虫类草蛉类捕食蝽类捕食螨类食蚜蝇类。分别占天敌总量的79.33%、18.76%、0.98%、0.76%、0.13%和0.04%。面上普查结果表明,抗虫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总量比常规棉田增加25.63%47.50%,差异均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与系统调查田趋势一致。大丰、滨海、阜宁还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田棉铃虫卵和幼虫期主要寄生蜂的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抗虫棉田寄生性天敌数量与寄生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抗虫棉对棉铃虫卵期和幼虫期的几种重要寄生性天敌存在明显的排斥效应。依据自然条件下天敌与害虫发生数量协同消长动态对比分析,采用益害比(百株天敌数量:5日百株棉铃虫累计卵量)可以反映天敌和害虫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从而得出天敌的控制期、药剂的控制期和天敌的保护期:6月15日、6月20日及7月10日、7月15日及7月20日益害比分别为 4.9、10.5、7.0、46.0、10.2,即6月20日之前,7月1020日益害比在5以上的这段时间内,为天敌的控制期,天敌数量多,害虫数量少,以益压害;6月257月5日,天敌数量相对较多,害虫数量相对较少,益害比在12,在以药剂控制害虫时,必须减轻药剂对天敌的杀伤作用,保护利用天敌的压害效果,保证天敌在全年中稳定增殖,为天敌的保护期;7月30日9月15日,益害比在0.5以下,害虫量大,天敌量少,以益控害效果差,必须以药剂控制害虫来减轻危害,为药剂的控制期。在棉田天敌的保护利用措施上,如割麦留高茬,推迟麦把离田时间,选用对天敌安全性较好的药种等措施。1.5完善及规范了抗虫棉田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技术 测报是综合治理棉田病虫的基础,只有预报科学准确,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1.5.1 优化棉铃虫测报技术(1)通过性诱剂、杨树把两种方法的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不同代次的最佳诱蛾方法。提出性诱法在1、2代最为理想,不但诱蛾量高、峰次明显,而且准确率也高于杨树把法,但在3、4代不如杨树把法,3、4代测报仍用杨树把法为宜,性诱法作为参考。(2)扩大棉田内外棉铃虫卵虫量调查范围并优化方法,提高测报效率。在系统调查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产量水平、不同耕作类型与不同卵量密度棉铃虫卵虫量的空间分布、垂直分布、不同器官分布的基础上,提出改查全株为查上部主要果枝台位,简化棉田棉铃虫卵与幼虫抽样调查方法,增加调查田块,提高了测报效率。为提高测报准确性,扩大寄主调查范围,包括主要玉米、麦子、大豆、芝麻、花生及多种蔬菜,找出了主要棉田外寄主上的虫源基数与棉田内虫卵量间的关系,进而大大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3)多种预报方法综合应用。除常规预测方法外,拓展了利用多因子回归关系式及计算机模型开展预报,显著提高测报准确率。其中,发生期预测以气温与发生期为相关因子,分别组建了14代回归关系式;以气温和日照长度多因子回归预测式为核心模型,组建成计算机预报模型,应用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发值误差最多为2天。发生量预测通过筛选多种因子,建立各代回归预测式,实现了定量预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采用多元回归作核心模型,设计成预测预报系统,运用后情况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1.5.2研究并规范了甜菜夜蛾、烟粉虱测报预警技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过去在常规棉田内只是零星发生,不作为防治对象,烟粉虱是2002年才传入我市的外来有害生物,曾作为我国三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现在却上升为抗虫棉后期重要害虫。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了测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初步制定甜菜夜蛾、烟粉虱测报及防治技术规范,并在本地试行。1.6开展抗虫棉田棉铃虫、烟粉虱损失率测定,制定了防治指标。1.6.1棉铃虫采用田间接虫试验的方法,初步制订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将各代次棉铃虫残虫量、蕾铃被害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代入Pt=100C/(PV.E)-ab,得出了抗虫棉田2、3、4代棉铃虫的虫量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有23龄幼虫15头、8头和10头;若以抗虫棉的蕾铃被害率为防治指标,则依次为1.18%、2.70%和3.30%;1.6.3烟粉虱:2003年扬州大学植物保护系、东台市植保站根据田间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的共同研究结果,当棉田烟粉虱的虫口密度达到3.03头/ 2时必须进行防治。1.7开展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合理运用药剂由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旦暴发化学防治仍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为掌握棉铃虫对常用化学药剂的抗性水平,我市继续对抗虫棉田棉铃虫开展抗性系统监测。结果表明从2000年后,由于有效的抗性治理等因素制约,棉铃虫对几种常规药剂抗性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灭多威、辛硫磷已达到敏感水平,对氯氰菊酯的抗性由2000年的154.1倍下降至现在的16.8倍,由高抗下降至中抗水平。据棉铃虫的抗性水平及其变化,对今后实施化学防治时可调整或改变药剂配方或组合,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需东台提供2000年以来抗性测定数据)。1.8开发及筛选一批适合抗虫棉田使用的化学和生物农药。1.8.1研制并推广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抗虫棉后期靶标害虫的新药剂快杀灵2号(25%硫.氰乳油)。硫丹与氰戊菊酯复配无交互抗性产生,复配后也不会与有机磷和氨基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有利于与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大面积应用表现残效期长、对天敌的杀伤力较小的特点。1.8.2广泛收集信息,引进筛选了针对抗虫棉田不同病虫的优良药剂。(1)对棉铃虫卵有较好防效的有40%打虫灵乳油、40%高渗久效磷乳油、32%卵虫立克乳油、40%久敌乳油等;对低龄幼虫效果好的有26%抗铃净乳油、丙溴磷、30%抗敌威乳油、25%快杀灵乳油、40%辉丰1号乳油等;氟铃脲;对高龄幼虫效果好的有40%富力特1号、50%棉铃宝乳油、25%快杀灵2号、45%硫辛乳油、三氟氯氰酯等。(2)对棉蚜有较好防效的有:吡虫啉、唏啶虫胺、吡蚜酮、吡灭可湿粉;(3)对棉红蜘蛛有较好防效的有:阿维菌素、哒螨灵、速杀净、哒甲、螨虫同杀(哒水胺)、炔螨特(4)对棉盲蝽有较防效的有:稻丰散、毒死蜱、丙溴磷、毒氯、乙酰甲胺磷(5)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有较好防效的有:灭多威、阿维菌素、氟铃脲、辛灭、安打、米满、甲维盐、NPV、抑太保(6)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的:灭多威、吡蚜酮、阿维吡、吡虫啉、氯噻林对成虫防效较好。(7)对黄萎病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有:冠菌清(氢氧化铜)、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毒成(次氯酸钠)。1.9非化防措施对控制抗虫棉病虫的作用(1)黄板诱杀烟粉虱:试验发现,放置在棉株中部和上部的黄板上烟粉虱的诱集量明显多于棉花顶部的黄板,其中上部一比顶部高出近85%。试验结果表明:开花至结铃期棉田烟粉虱主要在棉株中、上部叶片取食、产卵。(2)连续多年来的调查结果一致表明,不论是旱作区,还是稻麦轮作区,只要实行轮作换茬,种植玉米、大豆、蔬菜、特经作物,尤其种植水稻2年以上,再种植棉花,就能有效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程度和为害损失,其控病效果较为显著。东部旱作重病区,只要有序调整轮茬种植不感黄萎病的农作物23年后再种棉花,在两年内对棉花产量不形成影响。据2003年7月下旬黄萎病第一流行峰期对东部旱作区重病田与轮茬田考察比较,轮茬后第一年控病效果达90%左右,第二年达80%左右,第三年则降为30%左右。(3)性信息素诱捕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示范结果,在棉铃虫3、4代发蛾期间,每0.134hm2(2亩)棉田放置1个性诱芯处理的单盆累计诱蛾量(均为雄蛾)相当于40个树枝把总诱蛾量的48.85%53.58%,而雄蛾数量却是40个树枝把所诱雄蛾量的1.361.45倍。由于性信息素诱集诱杀了大量的雄蛾,使田间棉铃虫成虫的雌、雄性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雌蛾交配率的下降。每0.134hm2棉田放置1个性诱盆处理的棉铃虫落卵量比放置40个树枝把处理下降13.23%17.79%,性信息素诱蛾处理除了对棉铃虫的落卵量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外,其幼虫累计数量亦比树枝把处理区减少12.36%15.21%,说明用性信息素诱蛾可以有效地降低棉田内棉铃虫的虫口密度。1.10探索抗虫棉田主要病虫暴发成因机制 研究指出,菌源充足、盲目引种、多阴雨天气、土壤强菌系比例上升等因素导致抗虫棉花黄萎病暴发频率增加;种植业结构多元化、田外寄主多、间套作比例大、气候条件有利等因素加重了棉盲蝽的发生;寄主广泛、繁殖率极强、越冬条件适宜、化防效果差等原因是导致烟粉虱在抗虫棉田后期猖獗发生。外来虫源迁入、适宜寄主多、天气干旱少雨、抗药性强容易造成夜蛾类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在局部地区重发。二、抗虫棉田病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组装集成1 综合防控技术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保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角度出发,走综合治理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以次要害虫养天敌,既充分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天敌。注重依靠各种非化学措施来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尽最大力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与使用量,但化学防治仍作为重大害虫应急防治的重要手段。因此,抗虫棉田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组建是在掌握各个病虫防控单项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机组合,并在实际运用中提炼成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实现控害节本增产的目标,投入产出比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2 抗虫棉田病虫综合防治策略抗虫棉田病虫防控技术首先考虑与品种抗性利用、栽培技术、农事操作结合起来,将具有预防作用、减轻发生量、提高化学防治效果的措施列为基本治理措施,在化学防治上,一方面要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另一方面,科学使用农药,抑制抗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化学农药长久稳定的防治效果,再一个方面在保证防治效果、控制危害的前提下以最少的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具体来讲:抗虫棉虫害防治策略为:“科学利用品种抗性辅以其它措施综合控制鳞翅目害虫,注重防治刺吸式害虫”。抗虫棉田主要害虫棉盲蝽棉田内外防治策略:重视棉田外寄主诱集防治以压低基数,加强棉田盲蝽的监测防治;烟粉虱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注意采取治虫源、控蔓延,治园区、保大田病害防治策略为:“利用品种抗(耐)病性,合理轮作,预防为主,药剂为辅”。3 抗虫棉田病虫防控技术3.1准确预测预报(1)分区预报与综合预报。抗虫棉田棉铃虫、棉盲蝽等虫害的发生期与发生程度与作物布局、田外寄主、耕作制度等密不可分,所以,对主要害虫的预报采用分区或分类预报,另外,在预报方法上将历期法、期距法预测与计算机模型、相关因子回归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发生量的预测将经验预测与理论预测以及模型预测综合考虑,实现定量预报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测报分析准确率。病害的预测主要依据品种的感病程度、病源基数和未来一段天气状况,对病害的流行趋势作出预测。(2)改进成虫监测方法。如棉铃虫成虫诱测,1、2代利用性诱剂诱测,3、4代利用树枝把诱测;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暴发性强,前期难查获,所以成虫监测采取性诱剂与佳多测报灯相结合多点监测;棉盲蝽采用灯诱和系统扑查相结合;烟粉虱利用黄板诱测,提高成虫消长动态诱测准确率。(3)扩大寄主调查范围。棉铃虫、棉盲蝽、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烟粉虱田外寄主分布广泛,查清这些寄主作物上虫源的发育进度及发生量,对预报下一代棉田内发生期和发生量至关重要。如玉米上棉铃虫、田外杂草上盲蝽、烟粉虱、赤豆上甜菜夜蛾等。3.2 基础治理措施种植抗虫耐病品种。利用品种自身抗性,减轻病虫发生棉田轮作换茬、冬耕春翻。既可熟化土壤、又可破坏病虫棉田内越冬场所,减少菌源、虫源。多年调查表明轮作换茬对控制棉花枯黄萎病效果显著。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通过培育无病壮苗;在移栽前推广有机肥基施、花铃期增施钾肥;三代适时打顶,四代及时“四清理”; 后期喷施生化调节剂,恶化害虫食料条件,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种植诱集作物。棉田四周或插花种植玉米、高粱等诱集作物,每亩100150株,既可养育天敌,又可集中防治诱集作物上害虫,减轻棉田防治压力。(5)保护利用天敌。麦田后期害虫防治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麦子收割后留高茬引渡天敌向棉花转移,棉田前期依用品种抗性,少用化学农药或选用对天敌安全性较好的药种,棉田害虫能兼治的不单治、能挑治的不普治、不达标的不防治,以减少棉田用药次数。成虫诱杀。在三、四代棉铃虫发蛾盛期,以杨树枝、柳树条等扎成树把,每亩插把1015个,中途换把一次,坚持每天套蛾,可诱集大量的抱卵雌蛾,明显减少田间落卵量;依用棉铃虫性诱剂、甜菜夜蛾等性诱剂诱杀成虫;杀虫灯诱杀成虫;黄板诱杀烟粉虱,棉花大田每667放置3035块1m0.20.3m黄板,每710天重涂机油1次。人工摘除虫卵。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虫卵块在田间主要产于棉株顶部叶片,且易于识别;烟粉虱蛹、若虫主要集中于棉花中下部叶片背面、棉铃虫卵主要产在嫩头、边心上,通过人工摘除虫卵带出田外处理,可大大减轻化防压力,又保护了田间天敌。3.3 化学防治技术(1)改变防治策略:常规棉传统的害虫防治策略是“苗蕾期防治红蜘蛛、盲蝽蟓,兼治二代棉铃虫,花铃期(中后期)狠治三、四代棉铃虫,兼治盲蝽蟓、玉米螟、红蜘蛛”。根据抗虫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化学防治策略应相应调整,苗期要主攻红蜘蛛为主;中期主治盲蝽蟓,兼治红蜘蛛、棉铃虫;后期狠治四代棉铃虫、棉蓟马、烟粉虱、棉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兼治其它害虫。(2)放宽棉铃虫防治指标和推迟治虫龄期,减少药次数。根据抗虫棉田棉铃虫为害损失率测定结果,用药起始指标由卵改为虫,二代棉铃虫以当日三龄以下幼虫达15头时,为药剂防治的起始指标。三代棉铃虫以保护蕾铃为重点,以当日二龄以上幼虫达8头以上时为起始指标,如三代不重采用兼治的方法。四代棉铃虫以保铃、压低越冬基数为目的,作为主治对象。以当日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达10头以上作为用药的起始指标;五代棉铃虫主要针对一些迟发贪青棉田,药防指标与四代相同。(3)改进施药手段:杂交抗虫棉株型高大,长势旺,果枝长,侧枝生长茂盛。在棉花中后期常规手动喷雾不能打透,费工费时,防治效果差,而这一阶段又是多种害虫混合为害害时期。现全面推广使用机动弥雾机防治,弥雾机动力大,雾化程度高,能够打透整个棉株,防治效果较手动喷雾提高20-30,个别甚至3-4倍,工效是手动喷雾的4-5倍,目前全市棉防治花后期害虫使用弥雾机覆盖面积达80%以上。(4)精心选择药种,科学组合使用。从有利于保护天敌、抑制抗性、提高防效出发,二代禁用菊酯类药剂,三代用菊酯复配剂12次,四代用菊酯复配剂23次,四代最后一次药不用含菊酯的复配剂,坚持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一个代次不连续使用同一类型的药种,优先选用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较轻的化学药剂,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5)棉田中后期组织害虫防治总体战。花铃期常是棉田内多种害虫混发阶段,也是对棉花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期,应综合分析虫情,能兼治的不单治,实施总体防治战,达到既减少了施药次数,又控制危害。(6)注重害虫棉田外寄主上的防治。棉田内棉蚜、红蜘蛛、棉盲蝽、棉铃虫、烟粉虱田外过渡寄主很多,在迁移棉田前集中防治,以及防治棉田害虫同时,一并防治田外寄主虫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