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组精简版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5950027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组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口组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口组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结缔组织来自神经嵴细胞,起源外胚层神经嵴细胞,so这些结缔组织 叫.。鳃弓:4周,原始咽部间叶细胞增生,形成6对柱状隆起.咽囊:鲤弓之间浅沟,体 表侧称鲤沟,鲤弓内侧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浅沟叫 咽囊。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的薄膜即口咽膜。融合:突起和突起之间 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联合:突起之间的沟变浅、消失。奇结节: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 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Meckel软骨:也称第1鲤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 1鲤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原发性上皮带:5周,牙槽突区,上皮增生,上皮互相连接,依照 颌骨的外形形成马蹄形上皮带。牙板: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生长,分裂为两个:向颊(唇) 方向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称为牙板。上皮隔:上皮根鞘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 约45弯曲,形成盘状结构,弯曲部分称上皮隔。上皮根鞘: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 处增生,向根尖孔生长,除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外,增生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颈 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釉结: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缩余釉上 皮: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 称为缩余釉上皮。引导管:干燥的幼儿颅骨乳牙舌侧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球间牙本质:牙本 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成 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修复性 牙本质:牙釉质遭受破坏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刺激,并变性。牙髓深层 未分化细胞移向该处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与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牙本质基质,矿化,称修复 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 为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围绕小管呈网状交织排列与小管垂直。 管周牙本质: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 本质。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原发性牙本质。根部称透明牙本质。 托姆斯粒层:牙纵剖磨片根部牙本质透明层内侧一层颗粒状未矿化区。死区:因较重的刺激, 使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透射光显微镜下呈黑色,称为死 区。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主纤维:牙周 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 列方向,称主纤维。上皮剩余:牙周膜邻近牙根表面纤维间隙中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 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束骨:由于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的埋入, 固有牙槽骨又称为束骨。穿通纤维:邻近牙周膜侧固有牙槽骨包埋了大量牙周膜纤维,走行 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获得性薄膜: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 膜。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菌 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 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脱矿:矿物离子丢失,羟磷灰石晶体溶解。再矿 化:矿物离子重新沉积,晶体重新形成。静止性龋:龋病发展过程中,周围环境改变、牙面 更易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病变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无进展趋势,为静止性龋潜 行性龋:呈环状围绕着窝沟壁进展,沿釉柱长轴延伸,病变超过窝沟底部,侧壁病损相互融 合。形成的龋损与形态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即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潜行性龋。牙髓网状萎缩: 牙髓血供不足,牙髓出现空泡状间隙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和神经 消失,牙髓整体呈现纤维网状结构。牙髓息肉:患牙有较大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 丰富,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牙髓钙化:牙髓组织由于营养不良或组织 变性,钙盐沉积所形成钙化团块。牙髓纤维性变: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细胞、血管、神经萎 缩减少甚至消失,纤维成分增多,出现玻璃样变性。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充血时,若去除病 因,得到及时的治疗,恢复正常状态。残髓炎:残髓炎是发生在残留于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的 炎症。牙内吸收:指从牙髓腔内壁开始向牙表面的吸收。1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唇裂和面裂。唇裂Q球状突和上颌突叫上唇裂;Q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叫上唇正中裂;Q两 侧下颌突在中线处叫下唇裂。面裂:Q上颌突与下颌突叫横面裂,Q上颌突与侧鼻突叫斜面裂,Q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叫侧鼻裂。2. 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颌裂和腭裂。颌裂:。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腭裂: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3. 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1)侧舌隆突叫分叉舌(bifid tongue)或舌裂。(2)舌盲孔前方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 区,舌乳头萎缩叫正中菱形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3)甲状腺早期甲状舌管至甲状软骨 的下降过程中停滞,异位甲状腺。部分滞留,异位甲状腺组织。(4)4周,结节和联合突之 间中线表面内胚层上皮增生,叫甲状舌管。7周甲状舌管增生甲状舌管到达甲状腺的位置时 仍保持与口底区上皮的联系。变成实性上皮细胞条索与舌表面失去联系。形成甲状舌管囊肿。4. 以乳中切牙为例,试述牙齿发育的全过程。(1)原发性上皮板及牙板的发生;(2)成釉器的发育过程(3)牙体组织形成;牙根的形成; 牙骨质的发生;(4)牙的萌出。5. 牙胚包括哪几部分,各形成哪种牙体组织?牙胚包括成釉器一牙釉质、牙乳头一牙本质和牙髓、牙囊一牙骨质及其它牙周组织。6. 何谓成釉器的中间层?有哪些功能?钟状期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 功能:。钟状期晚期,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其它细胞器增多,酸性黏多糖 及糖原沉积。Q该层细胞具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釉质的形成有关。7. 牙胚发育异常可导致哪些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形态牙胚的形态异常导致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根弯曲;数目牙蕾形成的数目导致。8.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釉质的基质由成釉细胞分泌,很快矿化。磷灰石晶体变大,成熟釉质晶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釉质的矿化方式是矿物质沉积到基质中,同时水和蛋白质从釉质中被吸收,反复交替,釉质96%的矿化程度。牙本质基质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的矿化?成牙本质细胞控制,Q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单个晶体存在,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晶体继续长大互相融合Q髓 周牙本质基质胶原纤维少,交织与小管垂直。牙本质基质是以形成晶核进行矿化。球形矿化。9. 牙胚成釉器变化各有何特点?Q蕾状期:8w,牙板最末端增生呈花蕾状,上皮细胞未分化,形态功能未明显分化Q帽状期: 9-10w,内釉上皮层一凹面、单层、高柱状;外釉上皮层一凸面、单层、立方状;星网状层 星形有突起、保护营养;成釉器、牙乳头和牙囊共同形成牙胚Q钟状期:11-12w,内釉 上皮层一单层高柱状;外釉上皮层一低立方扁平褶皱;星网状层一体积增大;中间细胞层: 扁平将参与釉质形成;牙乳头一晚期分化出成牙本质;牙囊一出现纤维。10.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形态细长柱状结构,起于釉质牙本质界,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的表面。意义:釉质龋的发 生沿釉柱的排列分析进展,平滑面龋和窝沟龋形态不同;釉柱走行方向与牙体治疗窝洞预备 方法有关。11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电镜下釉柱横断面球拍样,圆形较大的头部和一个较细长的尾部。相邻釉柱以头尾相嵌形式 排列。由有一定排列方向的扁六棱柱形晶体所组成。有全身最大的晶体,晶体长轴平行釉柱 长轴,有釉柱间隙釉柱鞘结构。12.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答案要点: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呈贝壳状不是一条直线。 增大接触面,利于二者牢固结合。釉板垂直于牙面薄层板状结构。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 呈裂隙状。釉丛由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散开,呈草丛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 1/3。釉梭是由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生长线横断磨片,呈深褐色同心环 状排列;纵向磨片,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 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13.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牙髓神经在根髓及冠髓的形态及分布特点;(2)神经感受器的特点如只能感受痛觉; (3)神经的其它功能如调节血流、调节成牙本质细胞对伤害的反应或成牙本质细胞的代谢 的作用、引起痛觉过敏和启动创伤愈合。14.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生物学特点:抗吸收、一生中不断形成。Q功能:磨损时继发性牙骨质补偿。病理性吸收 或牙骨质折裂时继发性牙骨质修复。Q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1. 15.何谓结合上皮?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牙结合的方式如何?临床意义如何?Q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齿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 骨质的表面Q无角化、无钉突复层鳞状上皮,电镜下张力细丝、桥粒较少Q结合方式为结合 上皮形成许多半桥粒,使细胞与牙面紧密附着Q随年龄增长,结合上皮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是牙周组织中结构上薄弱之处。16.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Q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Q矫正治疗。17.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成纤维细胞:形成、更新牙周膜纤维;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成骨细胞:形成牙槽骨;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或牙骨质);上皮剩余: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刺激时增殖, 可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的来源。18.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部位: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 称龈谷。意义:不易清洁,易形成茵斑和牙石。易受炎症刺激,牙龈炎发生率高于其它部位。19.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及部位分布、排列特点。种类: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分布或排列特点:。角质细胞形成上皮的结构,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化层;Q非角质细胞有黑色素细胞在上皮的基底层,郎格汉斯细胞在棘 细胞层和基底层,梅克尔细胞在上皮的基底层。20.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有何区别?Q概念上的区别上皮肤表层称表皮、深部称真皮和皮下组织,口腔粘膜相应地称上皮、固有 层和粘膜下层Q皮肤有附件,口腔粘膜有小涎腺Q口腔粘膜上皮透明层。21. 试述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的不同点。Q细胞大小的区别Q角化的区别Q桥粒的区别Q张力细丝和膜被颗粒的区别Q钉突长 短的区别Q固有层纤维的区别Q有无粘膜下层的区别。22. 比较三种大涎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别答案:Q表现在各涎腺组织所构成的细胞类型不完全相同。除新生儿腮腺中可见少量黏液细 胞外,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而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和 混合性腺泡。舌下腺是一种黏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的混合腺。Q在腮腺可见典型的皮脂腺结 构或含脂肪之导管上皮细胞团、亦见有少数含黏液的杯状细胞和晶样体结构,而颌下腺和舌 下腺较少。Q表现在腮腺闰管长,有分支。而颌下腺闰管比腮腺短,分泌管则较腮腺者长分 泌管多,舌下腺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 巴结,部分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在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淋巴组织。23. 比较浆液细胞与黏液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性的差别根据光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酶原颗粒,黏液细胞主要含黏原颗粒;电镜下浆液细胞主要含粗 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黏液细胞主要含高尔基复合体等亚细胞结构,说明浆液 细胞主要分泌酶等蛋白质,黏液细胞主要分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等功能。24. 比较闰管细胞与纹管细胞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差别形态:光镜下细胞形态和电镜下超微结构不同功能:?闰管细胞可能分化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为腺泡细胞、肌上皮细胞或纹管细胞,Q纹管细胞具有转运水和电解质、参与唾液代谢 并为代谢提供能量等功能。25. 涎腺上皮细胞再生的组织学表现未分化细胞构成的实性上皮蕾、分枝状上皮条索以及最终形成的排泄单位。再生中的涎腺组 织有时呈非典型性表现,增殖的未分化实性上皮蕾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或其他未分化细胞构 成的肿瘤,但是再生的组织保存有正常涎腺腺小叶的结构。26. 试述髁突表面区由表及里的分层及组织学特点。(1)纤维性关节表面带(2)多细胞带(3)纤维软骨带(4)钙化软骨带27. 试述关节盘各部分的组织学特点。(1)前带、中带、后带、双板区;(2)各部分的纤维及血管分布特点28. 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病因:局部因素:感染、创伤、放射治疗、特发性;全身因素:环境/系统因素,先天性、 新生儿和出生后;基因性因素病理表现:Q釉质形成不全表面出现窝状、沟状凹陷,整个釉质厚度降低,凹陷的分布、深 度、显著的随机性,磨片:釉柱减少,方向异常,柱间质增宽,釉柱横纹和生长线明显,釉 丛和釉梭数目增多,一些病变无釉柱Q矿化不全、白色不透光的斑,呈浅黄色、棕色,为酸 不溶解,脱钙标本切片中能被保存。29. 斑釉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如何?发病机理:摄入过多的氟,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矿化不全,叫斑釉牙。临床表现:。轻者釉质无光泽的白色斑点、斑块或条纹。中等呈黄色、棕色、黑色,釉质形成障碍,牙面不规则的凹陷Q重度者窝状凹陷相互融合,牙正常形态丧失。30.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如何?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理表现:。罩牙本质正常,其余小管数目减少,方向紊乱,形态不规则、管径变大,存在无小管的牙本质区;Q牙本质基质呈颗粒状,并见小球间钙化;Q髓腔表面见少量不典型的 成牙本质细胞;Q髓室、根管部分或完全消失,牙本质中可见含血管的组织;Q釉牙本质界 呈直线状。31. 何谓龋病的三联因素学说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宿主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32. 菌斑中的主要致龋菌有哪些?牙面不同部位的主要致龋菌有何不同?与龋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等,变形链球菌导致平滑面龋, 乳杆菌导致牙本质龋,放线菌导致根面龋。34. 试述龋病的分类。Q根据病变进展速度分类: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Q根据龋病受侵袭部位分类: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龋Q根据龋病与治疗的关系分类:原发龋、继发龋Q根据龋病的病变深度分类:浅龋、中龋、深龋Q根据龋病累及的组织分类: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35. 早期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有哪些表现,成因如何?答案:光镜最早病损区釉质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龋病继续发展,病损区呈三角形,基底 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一般可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透明层: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出现脱矿,导致晶体间隙增大。暗层:暗层不仅由于脱矿产生一些新的小孔,而且由于透明层中较大的空隙经再矿化而形成 一些微孔。病损体部:较为透明且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正常釉质更为清晰。晶体外周和核心有矿物质的进一步溶解。此层脱矿程度较为严重,空隙较大。表层:光镜下见位于龋损的最表面,相对完整未受影响,在深部的病损体部衬托下呈现放射线阻射像。36. 试述脱矿与再矿化在釉质龋形成中的作用。釉质有机成分占1%,无机成分羟磷灰石晶体。釉质龋本质似酸对磷灰石腐蚀的晶体物理化 学过程,晶体溶解有再矿化现象,动态平衡。龋损表层和暗层中观察到的比正常晶体大的晶 体,则是再矿化的重要证据。37 .牙本质与釉质龋有哪些不同?Q牙本质有机物含量多,龋损过程=无机晶体的溶解+有机物酶解破坏;Q牙本质龋因沿牙本 质小管进展,发展较快;Q有牙髓组织包括牙本质细胞的一系列防御反应的出现38. 窝沟龋与釉质平滑面龋的进展有何不同?Q均呈三角形,方向相反Q窝沟龋病损底部较宽大,累及区域大,易造成大面积病变Q窝沟 底部较薄,窝沟龋易进展到牙本质,窝沟龋进展快,程度严重39. 试述牙本质龋、釉质龋在光镜和电镜下各层的表现。釉质龋,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由里向外可分: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40. 牙本质龋透明层的形成有何意义?形成脱矿后溶解的钙、磷离子扩散+成牙本质细胞突起输送钙、磷离子,形成牙本质龋透明层。意义有助于暂时阻止外来刺激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使龋进展变缓。41. 在牙本质龋治疗中,脱矿层和细菌侵入层各有何意义?脱矿层可以加以保留,细菌侵入层应彻底清除该层组织。临床上可用碱性品红染色来区别此层和浅表的感染组织。42. 试述牙骨质龋的进展过程。菌斑一表层脱矿一牙骨质发生脱矿一释放的无机盐离子一沉积于牙骨质表面一表层矿化相 对增高一细菌产生的酸及代谢产物沿穿通纤维向深层进展-有机基质溶解一向牙骨质上、下 扩展一牙骨质剥脱一牙骨质结构崩解一龋洞形成。43. 牙髓变性包括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牙髓钙化、牙髓网状萎缩和牙髓纤维性变。44.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形成条件及组织学特征?形成条件:牙有大的牙髓孔,髓腔开放,根尖孔大,血运丰富。组织学特征: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或突出龋洞外。45. 阐述急性根尖脓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排脓途径。早期脓液聚集在根尖周,患牙浮出感,咀嚼痛,随脓细胞增多,炎症向根尖周牙槽骨蔓延, 形成局限性牙槽突骨髓炎。脓液:(1)穿破牙槽骨骨髓腔达骨外板,形成骨膜下脓肿,此 时疼痛加剧并伴有全身症状,脓液突破骨膜在粘膜或皮下形成脓肿。最终突破粘膜或皮肤, 在粘膜或皮肤上留下痿口。(2)根管粗大者脓液通过根尖孔径龋洞排出。(3)脓液经牙周 袋排出。46 .牙龈炎与牙周炎有何不同?牙龈炎不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结合上皮不受炎症破坏;牙周炎是沟上皮、结合上皮的炎症 性破坏,牙周袋形成,牙槽骨的吸收。47. 慢性牙周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48.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叙述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慢性牙周炎形成的4个期:始发期、早期病变、病损确立期、进展期及其病理变化。49. 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解释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症状。牙周袋形成:结合上皮与牙体剥离并且向根方增殖。牙槽骨吸收:破骨细胞活跃,吸收牙槽 骨。牙周溢脓:牙周袋的化脓性炎症。牙松动: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破坏使牙周膜纤维破坏, 产生牙松动。50. 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在病理表现上有何异同?(1)肉眼观察三者的异同之处;(2)组织学表现上的异同之处,包括角化特点,上皮增殖 或萎缩的特点、基底细胞及基底膜的特点、固有层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52. 口腔粘膜常见的疱性疾病有哪些?各有哪些病理学特点?疱疹性口炎、天疱疮和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病理特点:(1)疱疹性口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变性和网状液化,上皮内形成疱。刮取早期水疱的底部细胞做涂片,巴氏染色,可见毛玻 璃样核、多核合胞体及核内包涵体三种变化。(2)天疱疮:棘层松解、上皮内疱形成。基 底细胞附着在基底膜上形成所谓的绒毛。泡内见松解、脱落的上皮细胞。(3)良性粘膜类 天疱疮:上皮下疱,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大量淋 巴细胞浸润。53. 癌前病变的概念。口腔有哪些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是什么?(1)癌前病变的概念:是较其相应的正常组织更容易发生癌的、发生形态学改变的组织;(2)白斑、红斑;(3)组织学依据是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 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54. 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固有层弥漫性或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周围为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结节样聚 集,结节内多核巨细胞,类似结节病的组织表现,结节中心部位无干酪样坏死。55. 试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骨吸收和死骨形成化脓性病灶。死骨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 死骨周围炎症性肉芽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离。小块死骨从痿管排出,大块死骨周围有纤维结 缔组织围绕。病变周围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胞浸润。死骨摘除,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分化成骨细胞,反应性新骨。56. 试述颌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及病理变化。肉眼骨膨胀,骨密质变薄,界限不清,骨髓腔被灰白色结缔组织代替,质韧到砂砾样,出血 或囊性变,囊内为淡黄色液体。当含有软骨时,表现为界清淡蓝色半透明物质。心见疏松 的细胞性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骨组织,形态不一的编织状骨骨小梁,缺乏连接,无层板结构, 小梁的周围缺乏成骨细胞。骨小梁胶原纤维疏松呈旋涡状,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星形,富于 血管。57. 试述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分类: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及勒-雪病;病理变化:呈灶状、片状,细胞体积较大,不具备树突状突起,胞浆丰富,弱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分叶状,核沟 和凹陷,核仁明显。单骨性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勒-雪病。58 .何谓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分为咀嚼肌紊乱疾 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5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青壮年多见,女男,部分有自觉症状关节区疼痛,自发痛或开口时痛,咀嚼痛弹响 或杂音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60. 髁突肥大增生与肿瘤的鉴别。髁突肥大增生为髁突大小超出正常无明显的肿块生长有自限性,骨组织及纤维软骨组织增生61. 舍格伦综合征和慢性涎腺炎病理学变化的差别舍格伦综合征为自身免疫病,病理学变化为病变从涎腺小叶中心开始。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将腺泡分开,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病 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上皮团片内可有嗜伊红无定形物质。 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有的形成囊腔,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唇腺变化 与大涎腺相似。慢性涎腺炎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病理学变化为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细胞;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 结缔组织取代;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62. 坏死性涎腺化生和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坏死性涎腺化生是一种因受物理、化学或生物性损伤,使局部缺血而发生坏死性炎症,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黏液表皮样癌。坏死性涎腺化生病理学变化为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腺导管上皮呈明 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有的腺小叶完全被鳞状细胞团片取代, 易误认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但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异形性 或间变。腺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63. 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病理学变化的差别涎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肿瘤构成细胞均为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形成的管状、筛状和实性结构有重叠,病理学容易误诊。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相比, 具有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低转移潜能等特征。细胞形态缺乏异形性、核 分裂象和坏死;组织结构多样性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 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其中条索状结构有的呈同心圆状,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 溪流”状,小导管样结构内衬单层立方细胞。64. 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病理性囊腔和结缔组织囊壁构成。囊腔内含液体、半固体物质;囊壁的囊腔上皮衬里;结缔 组织囊壁明显的胶原纤维,炎症浸润,有的出现腺体组织。65. 叙述含牙囊肿的组织学特征。肉眼囊壁较薄,囊腔牙颈部附着于囊壁的牙冠,囊液黄色;镜下Q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 薄的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Q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一般为正角化;纤维 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66. 叙述腺牙源性囊肿的组织学特征。衬里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无明显特征的上皮,但相当区域内,复层上皮表层细胞呈嗜酸性 立方或柱状,形成不规则乳头状突起,含纤毛细胞和产黏液细胞;衬里上皮有隐窝或囊性小 腔隙,形成黏液池,细胞类似嗜酸性立方细胞;衬里上皮局灶性增厚,形成似发育性根侧囊 肿和成人龈囊肿的上皮斑。67. 叙述根尖囊肿的组织学特征。囊肿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附着于患牙根尖。镜下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厚薄不一,上皮钉突发生增生、伸长,融合呈网状,上皮细胞间水肿和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 炎性浸润致密区导致上皮连续性中断。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及泡沫状吞噬细胞。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胆固醇晶体为长 方形缺一角的晶体。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透明小体,为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状小体, 呈嗜伊红染色。68. 粘液囊肿的分型及组织学特点。外渗性黏液囊肿是黏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内,黏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或局限,没有衬里上皮。潴留性黏液囊肿是囊腔内含有浓稠液物质,衬以假复层、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细胞。69. 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齿发育的关系。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来自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残余:牙源性间充质来源的肿瘤来自牙乳头和 牙囊:部分牙源性肿瘤混合来源,伴有牙硬组织形成。70. 牙源性腺样瘤的组织学特点如何?镜下肿瘤上皮形成不同结构。(1)结节状实性细胞巢,玫瑰花样结构;(2)腺管样结构,胞 核远离腔面(3)梁状或筛状结构;(4)多边形、嗜酸性鳞状细胞组成的小结节。小结节内 鳞状细胞核呈轻度多形性,细胞间细胞间桥和钙化团块及淀粉样物质沉着。(5)发育不良的 牙本质或骨样牙本质。肿瘤间质成分较少。71. 试述各种牙源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发育畸形、良性、良性伴局部侵袭性、恶性进行归纳。72.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病理学特点。呈囊性,基底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核远离基底膜,由排列疏松的星形细胞构成,成釉器 的星网状层。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邻近 上皮基底层下方可见带状发育不良牙本质。73. 何谓乳头状瘤?乳头状瘤是一组局部上皮呈外生性和息肉样增生形成的疣状或菜花状外观的肿物,但不包括 纤维上皮增生。74. 试比较各种血管瘤种类。(一)毛细血管瘤;(二)婴儿血管瘤;(三)海绵状血管瘤;(四)分叶状毛细胞血管瘤;(五) 动静脉性血管瘤。75. 何谓龈瘤?试比较不同类型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龈瘤是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血管性龈瘤(肉芽肿性龈瘤和血管性牙龈瘤)、纤维性 龈瘤和巨细胞龈瘤。76. 口腔癌的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口腔癌的临床主要表现。吸烟和酗酒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红色病损、红白相间的病损或者白色病损。多数 患者就诊时局部晚期症状和体征,粘膜增生、溃疡和疼痛。耳部牵涉性疼痛,口臭、语言、 张口和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和疼痛、出血、消瘦、颈部肿大是常见的口腔癌晚期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