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漫语,挖掘古文化瑰宝,前言,中国的古文化之川一路东流,先秦的散文,汉朝的赋,元朝的曲但在这芸芸众文中,唐之诗宋之词,如波澜壮阔的大潮,是古文化中亮丽的一笔,她们如文坛的珠穆朗玛峰,高耸云端,让人望而生敬。在此时期涌现出的文豪烂若繁星,随之带来的巨大的文化财富更是不可估量的。 吟唐诗、品宋词,如漫步幽深曲径,聆听高山流水,赏略百花争艳,让人得到无限的美感,漫游于诗路,词海中,那一篇篇精品之作中的无尽韵致辞使我受到灵魂的洗礼。,在开始研究之初,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根据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喜欢诗词,但认为学习古文化没有必要的同学占到了三分之一.虽然表中对末两项调查没有列出来,但是我们整理后发现“最喜欢的诗(词)”仅局限于课本上所学过的“最喜欢的诗(词)人”也多是课本上出现的.由此不得不使人怀疑当代中学生对古诗词不达意的了解程度.因此更使用权我们觉得对古诗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唐诗,成就平平的初唐 大家辈出的盛唐 中唐 晚唐 唐诗综述,宋词,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李煜(附),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两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就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山河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 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离合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 种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唐诗,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成就平平的初唐 正如我们所知,世界级大河长江的源关曲曲折折,窄窄弯弯,下游 却波涛滚滚,浩浩如从天上来。初唐的诗成就双起盛育龄虽大为 逊色,但正是此时的平静才酿出日后的喷薄之势。话虽如此,“初 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成就已让人叹为观 止.其中,又以王勃最为著名。 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代早期青年诗人,著有王子 安集。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赠别名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格调高昂,气象壮阔,充满一种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其中“海内 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气象开阔,表现了离别人的乐观开朗,一扫往日离人的苦闷与惆怅。 继“初唐四杰”后的又一大诗人陈子昂,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的诗雄浑豪放,风格刚健质朴,有陈拾遗集。他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让人暇想到无限广阔的空间,顿时将心中的惆怅一扫而尽,余下的只是袅袅余音不绝于耳。,大家辈出的盛唐 随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历史进入了盛唐时期,此时生主力之盛,国力之强大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局面,盛唐的诗坛也是金光闪烁,发展至唐诗的顶盛时期。群星灿烂,汉河辉煌。一颗颗巨星将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异彩纷呈。其中”李杜“对生世的影响最大。 一代诗仙李白 诗中之圣杜甫,一代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称誉为“诗仙”,读其诗,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他的诗歌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或气势磅礴,雄伟奔放;或俊逸清新,自然可爱。给人一种“上九天揽月,下五涯捉鳖”的开阔之感。如他的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等乐府诗,登金陵凤凰台月下独酌等古诗,都显出一种直上云天的豪迈之感。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的乐府诗可与白居易媲美,律诗可与杜甫相提,绝句可与王昌龄并论,不愧为诗中之仙,下面仅以一首诗窥见其“大家风范”。 李白斗酒诗百千,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以上这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真实形象的写照,由此可见李白这旷达豪迈,“酒仙,诗仙”之名更大有所见。 研究唐诗,这位诗坛泰斗是必不可少的。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州。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视野宽广,寄慨遥深,让人回肠荡气,乃律诗中的珍品。,诗中之圣杜甫 思想界有孔圣,绘画上有画圣,书法上有书圣,诗坛上也不可或缺的有一位“诗圣”,他就是杜甫。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程。他的诗标志着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被人任免为:诗圣“,有杜少陵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乃诗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作客他乡,年老多病的心情。三四句气势开阔,成为传诵名句。从此诗中,我们足以窥见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此外,他的蜀相登楼野望等也都是传诵不朽的名篇。 但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却在湘江上一条破船中永远睡了过去。,大唐的盛世不可避免地远去了,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也呈现出 几分萧条,此时的诗坛虽不及盛唐时的群星璀璨,但也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又以白居易的诗名最为显赫。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艺术成就很好,诗 风深入浅出,语言平易通俗,流传甚广,其讽喻诗以新乐府 秦中吟著称,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更是不 朽的名作。 长恨歌叙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既批评了 他们那种建立在剥削和荒淫基础上的爱情,又歌颂了他们爱情的 始终不渝,坚贞专一。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语言优美隽永,内涵丰富。如描写杨贵妃的美貌,用了“回眸一笑 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形象鲜明,跃然纸上,写杨李两人的 爱情,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巧用对比与比喻,将两人终贞的爱情描写得入 木三分,感人至深。,中唐诗坛,晚唐诗人中,为后人称颂的“小李杜”也是诗坛的两个亮 点。他们的诗各有千秋,都留下了许从传诵至今的名诗。 诗风婉约的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在晚唐与杜牧齐名。其咏史 之作,多讽刺帝王将相的奢侈荒淫,针对现实而发。那些缠绵 的爱情诗,也富独到性。其诗用意深隐,构境美妙,炼词精 丽,韵律谐畅,但有过分消沉之处。 李商隐的诗有一部分标为“无题”,有的写对理想的追求, 有的写政治上的失意,有的写爱情生活,但都因其寓意深沉, 词藻华丽,使中心思想难以捉摸 。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意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宫区,在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语言华美,特别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通”形象表现诗人追求纯真爱情的炽热感情,成为脍炙人口的名 句。,依旧光辉的晚唐,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唐诗的盛世也如大江东去而一去不复返了,但它产生的艺术成就,着实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诗如天空,博大精深,唐诗如大海,深不可测;唐诗如霞,七彩斑斓。对唐诗的研究我也只是略知皮毛,至于其深沉韵致,只能慢慢品味,用心体会。,综述,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为“小道”与“别是一家”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词境的有限与无限 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宋词,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入声韵。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适应歌者口吻。“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词境的有限与无限 词体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说来,词的篇幅不长。词谱所载,最短的单调竹枝为14字,最长的莺啼序为 240字,不比诗歌行数可以无限增多。王国维所谓词“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并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言下之意,词的境界比诗狭窄。词的篇幅短小,是对词境及其表现能力的一种严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薑斋诗话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若眼。若不能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方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艺术作品欲于有限篇幅内涵蕴阔远意境,关键在于写出所描绘形象的磅礴气势。诗中最短小的是五绝,尤宜注意于此。词的篇幅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许多杰出词人挥洒其传神妙笔,成功地在这画框里渲染出浩瀚无际、绵邈不尽的景象和情意,激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杳渺的遐思。这些词的意境,即“长”而“阔”。 孕蓄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现无限。这是宋代词人创造的艺术辩证法。例如秦观鹊桥仙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诸句,概括天上人间的悲喜剧,歌颂地久天长的爱情,由一变到无数,在刹那中见永恒,欢乐中有悲哀,悲哀中也有欢乐。苏轼送参寥云:“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王夫之薑斋诗话云:“以乐境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鹊桥仙个中滋味,是哀?是乐?难以分辨,读来但觉意味深长,咀嚼不尽,在时间、空间、情意方面都是无限的。晚清谭献复堂词话云:“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交,向之未有得于读者,今遂有得于词。”此论旨趣颇有与近代西方接受美学思想相通之处。宋代许多作者努力加深和扩大词境的创作,为这种理论批评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词为“小道”与“别是一家” 诗余之名,一说是由于唐人乐府七言绝句之衍变为长短句;一说是指诗降为词,词是诗之余绪,这里反映出对词的轻视。当初民间新曲主要是通过歌女们的曼低唱传到文人手中的。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较浪漫,在对酒当歌之际,为了佐欢遣兴,销愁解闷,漫笔偶成,付诸歌喉。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歌词,自然多属描写男女情爱、留连光景之作,而词也就被视为“小道”“艳科”,不登大雅之堂。作者们对于这具有许多优越性的新兴诗体,既非常喜爱,又当作一种游戏笔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边词序所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这使当时有些流传之词常常作者难明,更有大量佚失。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因存在轻视词体观念而抑制自己这方面的创作。其长短句自序云:“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并表示“今绝笔已数年”,不再犯此“过失”了。可见这观念给词坛造成多大的损失。 之被轻视虽是其不幸,在另一种意义上却是其大幸。因为作者们于此卸下在作传统诗歌时的庄重礼服,换上便装,得以没有顾忌地尽量抒发自己心底蕴蓄的哀感顽艳之情,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带的束缚,只求赏心悦耳,随意采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里巷”“胡夷”的曲调,使作品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北宋欧阳修是一位兼擅古文诗词的大文学家。他论诗主张“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他在词中则大谈其儿女私情,不讲什么“美刺”。其 玉楼春 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大胆揭示“情”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表示了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追求。这里反映出某种新意识的萌芽,具有反封建礼教性质。宋代词人多倡言“多情”。豪放如苏轼,王保珍 东坡词研究 中列举其“重复使用多情一辞”达十八处之多。“痴亦绝人”“疏于顾忌”的晏几道点绛唇公然宣称“天与多情”,谓其有情出于天所赋与,殆为人性之觉醒。此类观念实为明汤显祖“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等论点的先导。 正式宣布词的独立地位的是李清照的词论。她挂出词“别是一家”的招牌,总结词的特殊创作规律,把那些“学际天人”的大学问家、诗人、文章家视为门外汉,而睥睨一切,大有惟我独尊的豪概。李清照倾注其主要精力于词。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说她:“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从其论的侧面可以看到李清照词的调度艺术成就及其词中的反传统精神。 从清新之笔抒写多情善感是初期歌词的特色,也是当时词人的开辟与新探;对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解放;但仅以如此写法为词的“本色”,也会成为限止词体发展的框套,故北宋中期苏轼等“以诗为词”,赋予词体以诗歌的多种职能,大幅度地丰富了“小词”的表现能力与范围,实为词之再解放。,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此诗情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如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句句为之落实时事,以为讽喻政治,那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缩小这些词作的感慨万端而难以名状的典型意义。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到创作的穷途了。,“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刘过词为辛弃疾词“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 公元 960年赵宋政权建立后,先后兼并了各地割据的势力。耐人寻味的是,西蜀、南唐政权虽为北宋所灭,可是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却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特别李煜入宋以后所作,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鹏运说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旭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词,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拟南唐李璟、李煜。柳永则是其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作者。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前代论者或谓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则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见填词杂说),以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幹、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悽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辛弃疾)。”张炎词源谓其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词、诗,文都堪称大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突出地位。其词风格豪放,扩大了诗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时多少豪杰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传说中“三国周郎赤壁”时写下的。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成功塑造了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个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上阙描写赤壁壮景,渲染环境气氛。下阙怀古伤今,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自托。艺术上,笔势开合有致,文势跌宕多姿,风格豪放。,辛弃疾 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与苏轼齐名。他一生坚决抗金,反对投降,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其词笔力雄厚,慷慨纵横,语言多有创新,达到宋词发展的新高峰。有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抒写早年和晚年两备战不同人生体验。上阙是涉世未深的少年无病呻吟,下阙写饱经风霜的人却说不出愁。两阙用叠句的转折,跌宕有致,颇耐人寻味。,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母亲也工词翰,善文章。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丈夫明诚病死,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晚年过着孤寂愁苦的生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的哀愁多属于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写了一些么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她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理。她用典故常常写得形象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具有清新流利,明净自然的风格。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李清照集校注。现在,在济南的趵突泉公园内建有李清照纪念堂,从中,你可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 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沉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寒食时节少女爱惜春的心情。作者通过对春日景物和人物情态的描写,流露了妙龄少女的淡淡闺愁。这首词全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清新自然,色彩鲜明。特别是尾句,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魄力传诵至今。,醉花阴 九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作者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将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和交织。从现时创造了以她为主体的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莫道”三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结尾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以精炼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那哀伤凄楚的心境。开篇三句,作者抱着一和若有所失要把它找回来的心情,去寻觅精神上可以寄托的安慰。然而对觅的结果,依然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徒然更另无限的忧愁。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冷风,南来的雁儿,憔悴的黄花,样样都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黄昏时的梧桐细雨,点点滴滴,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又勾引起主人公无限的感叹。词人的“哀愁”是在她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历尽挫折拍产生的。全词虽然迫促愁,但仍流露出词人对生活和执著,以及不甘心走向绝境的心情。 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巧妙地发挥了双声叠字的作用。如开篇连用十四个叠字,真如珠走玉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八个叠字,抒写出作者如有所思,若有所待,而终又恍有所失的心情:“凄凄惨惨”,是六个双声字,写尽词不达意人在黄昏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这些双声叠字的运用,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内容,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而且形象地丰富了内容,产生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煜 初名从嘉,安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五代时南唐最末的一个皇帝,世称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宋灭南唐(976),他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过了两年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吟唐诗,品宋词,如漫步幽深曲径,聆听高山流水,赏略百花争艳,得到无限美感。漫步于诗词国,那一篇篇精品之作中的无尽的韵致使我们受到灵魂的洗礼。诗词之美,如一掬清泉,似一瓣落花,隽永而含蓄,虽都已是几百年前古人所创作,但它对今天的影响仍是不可低估的。诗词的语言风格,思想精髓都深深地影响着今人。所谓“古为今用”,就是要把古文化发扬光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今人。当然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不过是了解了大概框架,但它对我们学习语文,学习古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也增长了不少社会实践知识,对于归纳能力、对资料的分析能力都有了一个提高。我们也要吸取这次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扬长避短,力争在新学期的研究活动中有一个满意的成果。,总结,第七小组课件,我们为您引领的 唐诗宋词鉴赏之路 到此告以段落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