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 微粒构成物质课件 新人教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5867927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专)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 微粒构成物质课件 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潍坊专)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 微粒构成物质课件 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潍坊专)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课时 微粒构成物质课件 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成绩基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第1课时微粒构成物质课时微粒构成物质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过关过关考点考点1 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微粒性 6 6年年6 6考考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辨一辨1.分子都比原子大。()2.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3.尘土飞扬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考点考点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 6 6年年3 3考考一、原子的构成与结构二、核外电子排布认识认识通常用电子层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高规律规律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应用应用判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得失电子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为n,n4,容易得到8n个电子,形成化合价为n8的阴离子;n4,容易失去n个电子,形成化合价为n的阳离子;n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n2)时,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三、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近似计算概念概念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规律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比计算计算公式公式易错警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相关相关数量数量关系关系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辨一辨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2.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容易得失电子。()4.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相等。()5.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考点考点3 3 离子离子 6 6年年1 1考考概念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类分类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显正电性,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显负电性,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符号符号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及电性,标法是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只带一个单位电荷时,数字1省略不写 意义想一想原子变成离子时,质子数是否发生改变?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如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后就不容易失去电子。解析: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持物质的物理性质,A A错误;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错误;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子,B B错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错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子,C C正确;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正确;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原子无法比较大小,D D错误。错误。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运用运用类型类型1 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 【例例1 1】2017怀化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在物质构成的相关知识中,同学们要弄清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关于构成的三个层次以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掌握“三子”的相关联系,形成完备而有序的知识网络。其关系如下图所示: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不能认为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只有在“化学变化”的前提条件下,才是正确的。没有“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仍是可分的。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其大小。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C.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D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A A项错误;热胀冷项错误;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隔发生了变化,微粒大小没有变化,缩是由于微粒间隔发生了变化,微粒大小没有变化,B B项错项错误;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误;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离子再失得电子后就可能变成原子,子,离子再失得电子后就可能变成原子,C C项错误;构成物项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D D项正确。项正确。2.2016聊城中考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B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A A正确;气体压正确;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B B错误;温度越错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高,分子运动越快,C C正确;钠原子失去正确;钠原子失去1 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 D正确。正确。【例例2】2017烟台中考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解析: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不同,解析: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A A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错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数,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B B错误;错误;的质子数为的质子数为1313,核外电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10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 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Al3 3,C C错误;镁原子错误;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2,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 2价;氟原子的最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外层电子数为7 7,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 1价,故组成化合物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MgFMgF2 2,D D正确。正确。类型类型2 原子的结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的结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A.属于同种元素B.的化学性质相同C.的符号为Al3D.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由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的关键是看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阳离子;当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阴离子。易错分析易错分析 对原子结构及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不清楚而导致错误。不清楚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及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3.2016连云港中考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 x38382 28 88 82 21818,A A错误;锶的偏旁部首是错误;锶的偏旁部首是“钅钅”,属于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l”“l”,不是,不是“g”“g”,C C错误;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错误;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2,小于,小于4 4,故在,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D正确。正确。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实验聚焦实验聚焦突破突破实验实验2 2: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特别提醒 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A烧杯中滴加酚酞将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另一个大烧杯罩住实验现象实验现象B烧杯中溶液无变化A烧杯中溶液变红现象分析现象分析空气中不含有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到A烧杯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溶液变红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实验拓展实验拓展(1)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那么浓氨水应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图中A烧杯中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溶液不变色,说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分子运动的速率不同典例分析典例分析【例】2015武汉中考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C)A.B.C.D.分析分析 图图2 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 1比较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正确;更环保、更节约,正确;图图1 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 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地运动,正确;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错误;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错误;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根据戊中滤纸条的酚酞点由外向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根据戊中滤纸条的酚酞点由外向里依次变红也可达到实验目的,正确;里依次变红也可达到实验目的,正确;分子在不同温度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故选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故选C C。命题挖掘 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D D浓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没有接触,但是石蕊溶液变红了,浓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没有接触,但是石蕊溶液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 A正确;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正确;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红,B B正确;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正确;该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紫色石蕊溶液烧杯中溶于水使溶液变红,说明构成物质运动到紫色石蕊溶液烧杯中溶于水使溶液变红,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C C正确;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确;此实验不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D D错误。错误。六年真题六年真题全练全练命题点命题点1 1 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微粒性 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也会在填空与简答题中涉及。命题内容包括:微观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与粒子的种类不同有关。B B1 1滴水中大约有滴水中大约有1.671.67101021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体积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体积很小;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被压缩后,由于很小;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被压缩后,由于分子间间隔减小,故气体体积缩小;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分子间间隔减小,故气体体积缩小;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属于化学变化,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闻到花香主要是点燃属于化学变化,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闻到花香主要是香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香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2017潍坊6题2分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 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体积小于2L D.满架蔷薇一院香 B B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A A正确;花香四溢主要是分正确;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子在不断地运动,B B错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错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 C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D D正确。正确。2.2016潍坊7题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 B.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D D“真金不怕火炼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与氧气反应,温下也不易与氧气反应,A A错误;错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B B错误;错误;“百炼成钢百炼成钢”是指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 C错误;错误;“满架蔷薇一院香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 D正确。正确。3.2012潍坊13题2分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A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 b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分子不断运动到a 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红,A A正确。正确。4.2014潍坊15题2分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选项选项现象现象解释解释A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b烧杯溶液为无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b烧杯溶液为无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押题预测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 B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A A合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合理;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B B不合理;一滴水中大约有不合理;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67101021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C C合理;由于分子合理;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钢瓶中,D D合理。合理。原子的结构在考查时常结合热点信息或实际应用进行考查,主要考查点为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命题点命题点2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5.2012潍坊4题2分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 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B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序数,B B正确。正确。B B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可确定该元素是氧元素。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可确定该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常见单质是氧气,所以氧元素的常见单质是氧气,所以X 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为X X2 2,A A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B B错误;酒精错误;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在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在X X的常见单质的常见单质(即即O O2 2)中燃烧生成中燃烧生成CXCX2 2(CO(CO2 2)和和H H2 2X(HX(H2 2O)O),C C正确;由人体中的正确;由人体中的能量产生过程可知,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氧气反应能能量产生过程可知,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氧气反应能够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够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D D正确。正确。6.2014潍坊18题2分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B.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C.酒精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押题预测 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D.该粒子呈电中性C 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粒子核内有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该粒子核内有1111个质子,个质子,A A正正确;该粒子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确;该粒子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1(小于小于4)4),属于金属元,属于金属元素,素,B B正确;该粒子易失去最外层的正确;该粒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 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 C错误;该粒子核内质子数为错误;该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11,核外电子数也为,核外电子数也为1111,呈电中性,呈电中性,D D正确。正确。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是中考的常考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结合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误进行分析判断。命题点命题点3 3 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有关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 7.2017潍坊11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A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不同性质的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金同种元素可能组成不同性质的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与石墨等,刚石与石墨等,A A正确;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正确;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基本粒子,B B错误;硫离子是由硫原子得到错误;硫离子是由硫原子得到2 2个电子形成的,此个电子形成的,此过程中质子数过程中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没有改变,没有改变,C C错误;在原子中,质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D D错误。错误。A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A A错误。错误。9.2015潍坊12题2分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押题预测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B B分子和原子不带电荷,分子和原子不带电荷,A A错误;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错误;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直接构成物质,B B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 C错误;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而物理性质不由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而物理性质不由分子保持,分子保持,D D错误。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