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高分保障专题专题 6 6 科学探究题科学探究题分类分类突破突破类型类型1 有关反应后成分类探究题有关反应后成分类探究题【例1】2017广东中考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a(OH)2Na2CO3=BaCO32NaOH_;(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_Mg(OH)2_;.Mg(OH)2和BaSO4;.Mg(OH)2和MgCO3。【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与结论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Mg(OH)22HCl=MgCl22H2O_。若_沉淀部分溶解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成立。若沉淀完全溶解,_且有气体产生_,猜想成立。【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_滴加的碳酸钠过量_;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甲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_。【思路点拨思路点拨】(1)甲实验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2)镁可以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镁,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3)【提出猜想】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乙中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镁沉淀或硫酸钡沉淀;如果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白色沉淀为.Mg(OH)2;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BaSO4;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实验方案】根据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计实验如下: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若沉淀部分溶解,且无气体产生,猜想成立;若沉淀完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猜想成立;【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滴加的碳酸钠过量,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甲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备考指导备考指导近年来关于物质组成、物质成分的探究是实验探究的重点。此类试题可以从身边的事物、生活用品、实验室废弃物成分、缺失标签药品的成分、某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后生成物的成分、课本中的某句话或某个实验片段等多方面取材,命题范围较广,涉及知识面较宽,因此是中考探究题中的主力军。该题型涉及的探究题具有多样性,探究方案的设计五花八门,因此解答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无论是探究混合物中物质的组成成分,还是探究矿石、样品中某物质的含量或纯度,答题时,都要认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利用化学原理,结合实验产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和资料中的信息等逐步分析解答。押题训练押题训练12017江西中考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液态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A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图一图二【实验预测】若猜想l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_。【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红色固体变成黑色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HCOOH H2OCO_。【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等(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_。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所以20时甲酸为液态;甲酸为液态,所以加热时选择A装置;若猜想1成立,则在D中二氧化碳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说明猜想2成立,则F处一氧化碳会还原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甲酸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2OC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HCOOH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2,猜想3、猜想4中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不可能是122。2.2017新疆中考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aH22H2O=Ca(OH)22H2_。(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放热_(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_pH试纸_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3)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和_Na2CO3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_。【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现象现象 结论结论实验: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_没有明显现象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稀盐酸_产生气泡猜想_三_成立【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_。(1)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3)【作出猜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果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四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实验过程】实验: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如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则证明猜想二不成立;实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有Na2CO3,证明猜想三成立;【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原反应的物质是否过量。类型类型2 有关物质性质类探究题有关物质性质类探究题【例2】2017泰安中考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査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SO4(浓)2NaCl Na2SO42HCl或H2SO4(浓)NaCl NaHSO4HCl_,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图一【实验现象】和中小花不变色;中小花变红色。【査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査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交流反思】(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不能解离出氢离子(合理即可)_;(2)小明向实验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aOHHCl=NaClH2O_;(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红_色;图二(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B_(填字母序号)。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拓展应用】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_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H3HCl=NH4Cl_。【思路点拨思路点拨】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同时发现了白雾,说明该气体是氯化氢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SO4(浓)2NaCl Na2SO4 2HCl或H2SO4(浓)NaCl NaHSO4 HCl;【交流反思】(1)根据对照实验可知,不是氯化氢气体显酸性,而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为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不能解离出氢离子;(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实验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纸花上的溶液显碱性,紫甘蓝的汁液变成黄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3)由图1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4)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主要是没有解离出可移动的离子,碳酸钠粉末遇到酸性物质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故选B;【拓展应用】(1)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备考指导备考指导有关物质性质类探究题一般是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进行探究,有时也会对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探究,例如有关镁能与氮气反应的探究。只要将课本知识与题目所给信息紧密结合,并弄清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之间的关系,此类探究题将会迎刃而解。3.2017赤峰中考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可能呈_酸性_,也可能呈_中性_。【实验验证】押题训练押题训练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无色酚酞溶液_变红色_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氢氧根离子_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呈_酸性或中性_【继续验证】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呈_酸性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Fe2O36HCl=2FeCl33H2O_无明显变化_ 溶液呈_中性_【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可假设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中性;【实验验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显碱性,则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加入氧化铁后现象为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是因为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说明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若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显中性。42017威海中考探究白酒燃烧的奥秘在诊所里,小华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老中医告诉她:只有酒精体积分数较大(即度数较高)的白酒才能被点燃。好奇并喜欢探究的小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 mL酒精水溶液中含75mL酒精)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酒精(C2H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可任意比例与水互溶。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忽略不计。【实验探究】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0mL、10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10mL60%的酒精溶液。最好选用_10_mL量筒,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_。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75%的酒精溶液于烧杯中,再量取2mL的蒸馏水也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_。(2)在室温(20)时,小华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50%、40%、30%、20%的酒精溶液各10mL,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酒精体积分数酒精体积分数50%40%30%20%观察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可燃 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C2H5OH3O2 2CO23H2O_。(3)室温(20),在小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要想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请你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_分别点燃体积分数为30%40%之间的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从而确定能被点燃的更加准确的体积分数_。(4)拓展应用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其原因是_酒精蒸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_。因酒精含量低而不能燃烧的酒精溶液,要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可采用的方法是_蒸馏_。(1)配制10mL60%的酒精溶液,根据量筒相近原则最好选择量程为10mL的量筒;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用75%的酒精溶液配制10mL60%的酒精溶液,在配制的过程中酒精的量不变,设需要75%的酒精的体积为v,则v75%10mL60%,解得v8mL,所加蒸馏水的体积为10mL8mL2mL;因而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是:用10mL的量筒量取8mL75%的酒精溶液于烧杯中,再量取2mL的蒸馏水也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酒精充分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3)根据小华的实验探究中的信息可知,酒精的体积分数小于30%时不会被点燃,大于40%时容易被点燃,因而为能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需要进一步补充探究的实验方案是:分别点燃体积分数为30%40%之间的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从而确定能被点燃的更加准确的体积分数。(4)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不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酒精蒸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来,可以根据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类型类型3 有关影响因素类探究题有关影响因素类探究题【例3】2017衢州中考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查阅资料: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小柯根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组别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ABCD金属金属锌片绑有铜片的锌片铁片绑有铜片的铁片30%30%硫酸溶液硫酸溶液(mL)(mL)20?2020产生气泡快慢产生气泡快慢快明显加快慢明显加快(1)第一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_20_。(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_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_,然后进行比较。(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_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度_。【思路点拨思路点拨】(1)该对比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锌片和绑有铜片的锌片,其他条件应相同,所以稀硫酸的量应是相同的;(2)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然后进行比较;(3)由资料可知,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本实验中,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度。备考指导备考指导有关“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的探究主要结合控制变量思想,通过对比得到实验结论,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明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中需要控制什么变量,改变什么变量,测定什么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考查的命题点有: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其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时的温度、物质的浓度及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解答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反应条件及影响反应的因素,通过对比与推理等,得出合理答案。5.2017广州中考菱锰矿(含有MnCO3)常用稀H2SO4来浸出Mn2。(1)浸出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_MnCO3H2SO4=MnSO4H2OCO2_。(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稀H2SO4的用量_增大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数据得知: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_增大,变化明显_;当矿酸比从10.6到10.8时,Mn2浸出率_增大,变化不明显_;押题训练押题训练矿酸比矿酸比10.410.5 10.6 10.7 10.8浸出率浸出率(%)(%)75.983.891.892.893.0(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表中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_C_。A79.7B80.8C87.6D92.8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_10.6_;温度:_80_。矿酸比矿酸比温度温度()()浸出率浸出率(%)(%)110.56080.2210.58083.8310.660X410.68091.8(1)碳酸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H2OCO2。(2)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矿酸的比例中酸的比例增加,稀H2SO4的用量增大;由表格数据可知,当矿酸比从10.4到10.6时,Mn2浸出率增大,且变化明显;当矿酸比从10.6到10.8时,Mn2浸出率增大,但变化不明显。(3)由对比实验数据可知,矿酸比均为10.5时,温度升高,浸出率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矿酸比的影响,则矿酸比均为10.6,对比3、4两组数据,X应略小于91.8%,87.6%是最有可能的数值;由对比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浸出率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矿酸比的影响,当矿酸比从10.6到10.8时,Mn2浸出率增大,但变化不明显,则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10.6,温度80。6.2017桂林中考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快_(填“慢”或“快”);在_酸性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实验图示实验图示 生锈时间生锈时间8min较长时间不生锈5min3min1min【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没有进行尾气处理_。(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_。(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_氢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水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图1【实验记录】(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_4_;若缺少D装置,xy的值_偏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O2水CO2O2和CO2CO2和水O2和水O2、CO2和水至少需要选用_(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_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_。铁锈样品的质量铁锈样品的质量/g/g 装置装置B B的质量的质量/g/g装置装置C C的质量的质量/g/g反应前反应前23.2232.4198.2反应后反应后/239.6211.4图2(1)对比第1个实验和第4个实验,第3个实验和第5个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对比第1、2、3个实验可知,铁钉在酸性环境中锈蚀较快。(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该装置中没有将其处理。(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或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4)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这说明了反应后有水生成,说明铁锈中含有氢元素,也就是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水参与。(5)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装置中的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防止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被装置C吸收而造成质量偏大,若没有装置D,则装置C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氧元素的质量偏大,xy的值偏小;(6)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应该选择这样几组实验:O2和CO2;CO2和水;O2和水;O2、CO2和水四组实验进行对比。(7)由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可以推测,是镁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类型类型4 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类探究题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类探究题【例4】2017青岛中考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O与Cu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1)装置E的作用是_吸收CO2,防止对CO的验证产生干扰_;装置F的作用是_验证CO2已经被吸收尽_。(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的现象是_A中品红溶液褪色_,含有CO2的现象是_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SO2、CO2_(填写化学式)。【思路点拨思路点拨】【事实与结论】(1)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CO的验证产生干扰;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已被吸收完全;(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证明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CO2的现象是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和装置互换,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无法验证。备考指导备考指导解答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类探究题时,首先要熟记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盐的性质、金属的性质以及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其次要熟练记住常见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然后认真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以上基础知识,即可将探究过程进行完善。7.2017金华中考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押题训练押题训练【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1)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硝酸_。(2)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CO2Ca(OH)2=CaCO3H2O_。(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小吕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ADBEC或ADBCE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E或C中,使之充分被吸收_。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_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氯化钡已过量_。(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步骤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硝酸;(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小吕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所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DBEC或ADBCE;(4)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E或C中,使之充分被吸收;(5)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之前,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合理方案是: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氯化钡已过量。8.2017雅安中考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他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小明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后,将家里制作馒头用的白色粉末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 7,说明溶液呈_碱_性。【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碳酸钠很稳定。【猜想与假设】猜想:碳酸钠;猜想:碳酸氢钠。【实验探究】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甲组方案:如图 1,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正确。写出装置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O2Ca(OH)2=CaCO3H2O_。乙组方案:用如图2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记录如表:图2图1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Na2CO32HCl=2NaClCO2H2O_;表中m_a_g;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V3V2_。【反思应用】(1)甲组方案中,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V1V37,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实验中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均为ag,为便于比较,取白色粉末的质量也应为ag;如果实验测得的气体中V2V3,则说明白色粉末是碳酸氢钠;【反思应用】(1)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白色粉末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则产生气体的体积V1V3V2;(2)面粉发酵会产生有机酸,白色粉末与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馒头、面包疏松多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