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866870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6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言,知道分子的报告 大象和老鼠的故事,由波音公司搬家引发的思考,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区域重点产业资源的流动,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区域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研究状况回顾,研究成果表明:是区域,而不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区域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对“区域”的不同理解: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 本文中“区域”是指具有空间相对集中,具有统一行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地域空间。,西方区域发展理论沿革,区域发展理论沿革,区位理论,区位论研究的宗旨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中心地理论 市场区位理论 50年代以来区位研究的发展,区位理论的根本宗旨: 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具体的指城市)的距离。,工业区位论,德国的龙哈德: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模型 阿尔弗莱德韦伯:论工业的区位,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从中心居民点、城市的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 论证了城市居民点及其地域体系 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规模的空间关系 将区域(或国家)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正六边形模型。,市场区位理论,实质仍是工业区位论,其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范围结合起来,提出正确地选择区位,是谋求最大市场和市场区 。,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增长理论 大推进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平衡增长理论,拉格那纳克斯主张在各个部门和产业同时投资以推进经济发展。,大推进理论,保罗罗森斯坦罗丹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非均衡发展理论,增长级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产业关联效应理论 中心外围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着重强调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增长级理论,认为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且存在于极化过程之中,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而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并通过累积因果过程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产业关联效应理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将会使得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增长点集中。,中心外围理论,说明了从核心区向边缘区的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外围之间的差异性将逐步减小,以至于最终消除,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由不平衡趋于平衡。,2.6 外向型理论 认为出口导向型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出口基地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出口产业的增长,区域外部需求扩大是区内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发展阶段理论,胡佛(Hoover)和费雪(Fisher) 罗斯托(Rostow) 威廉逊(Willianson) 弗里德曼(Friedmann) 艾萨德(Isard),区域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区域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一般是指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份,体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点。,最新进展的领域,区域发展的制度基础与区域管制 新产业区理论 跨国公司全球化与区域发展,我的倾向,区域发展优势理论 老鼠和大象,区域发展优势理论,1区域优势概述 2区域优势的特点与分类 3区域优势的影响因素与转化路径,区域优势概述,区域优势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生产或生产部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其根本点在于生产优势。,区域优势的分类,条件优势、生产优势与产品优势 赋存优势、经济结构优势、政策体制优势 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 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理论的实践要点,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理论 与模式 区域内部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 和战略 政府行为机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于区域 发展研究的启示,非线性聚集对于区域优势产业发 展的重要启示 流(Flow)对于区域发展核心资源 特性的重要启示 主体多样性和标识对于区域优势 发展的重要启示 内部模型对于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的重要启示,影响资源靶向性表现的因素分析,硬因素:区域的区位、基础设施、环境等 软因素:政策、服务、文化氛围、法制、治安等,区域发展原则,优势发展原则 规模化原则 质量优化原则 系统性原则,我的理论观点,区域优势发展:是指区域实现发展的前提是在某些重点领域形成有别于其他区域,可以使得该区域在大系统分工中凭借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发展位置和分工,使区域可以保持发展的态势,并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的持续发展。,资源在优势区域聚集的靶向性机理,路径依赖型聚集机制,资源在优势区域聚集的靶向性机理,主动作用型聚集机制,资源在区域内部聚集时的靶向性机理,传统优势领域的持续发展机制,资源在区域内部聚集时的靶向性机理,新的优势领域形成机制,基于靶向性的区域发展趋向 模型,. 发展模式之一:优势扩展发 展战略 . 发展模式之二:重点突破优 势发展模型,发展模式之一:优势扩展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之二:重点突破优势发展模型,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区域主导优势产业选择规划模型,;,图6-6 区域主导优势产业选择规划模型,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1较强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原则。 2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原则。 3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 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 的附加价值。 4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原则。,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系统性 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 层次清楚 同层次指标间避免交叉 指标设置要有重点,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现有市场容量 是指该产业的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如何。,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 是描述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如何。,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环境污染程度:指该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境方面的污染状况。 治理难以程度。是指该产业所产生的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否能够比较容易治理。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是指该产业的发展,是否能够对当地的相关资源实现综合、合理的利用。,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的分类 按其值是否是数值: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或称模糊的) 按其具体含义 :可分为效益型、成本型、固体型和区间型等,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标准化方法,指标权重确定的群决策特征根法,威弗托马斯产业系统优选组合指数模型,产业相关影响因子矩阵评估分析,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1),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2),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3),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4),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某产业GDP增长率/GDP增长率,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5),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6),产业优势对比评估指标体系(7),人才集聚程度。是指区域内主导优势产业所需人才数量与质量与其它区域的比较。 资金集聚程度。是指区域主导优势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支持程度。 产业自然资源丰裕程度。是指区域主导优势产业所需自然矿产资源的优势程度。,推进优势发展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原则,平等竞争原则 准自由贸易原则 区际互补原则 规模经济原则 区域产业政策必须与全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衔接的原则,主导优势产业政策复杂自 适应系统仿真检验模型,主导优势产业政策复杂自适 应系统仿真检验模型的建立 与运行,图6-10 主导优势产业政策复杂自适应系统仿真检验模型,区域政府行为及区域博弈分析模型,区域系统中政府的定位 区域系统中政府的功能,图7-2 区域创新系统立体视图,区域系统中政府的功能,创造优良的区域经济发环境 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促进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生产和利用 建立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区域系统中政府的功能,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博弈 行为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区域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有同时选择的区域间行政壁垒设置的动态博弈模型 区域就业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区域内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博弈模型不完全信息条件分析,我所知道的徐州,.,徐州发展特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齐备便捷,环境舒适 产业见规模,基础较强,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潜在发展空间广阔,资源空间有效集聚度低,功能优势不明显 外部智力资源丰富,内部使用效率较低,结构不合理 管理服务体系已具雏形,综合配套功能仍待完善 外部资本市场发育成熟,使用渠道不畅,受益较低,面临的机遇,加入WTO和苏南制造业的转移为徐州带来的发展机遇。 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带来的机遇。 徐州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机遇。,制约与挑战,区域发展的核心优势有待明确 区域定位亟待明确 制度与人文创新不足,我的政策建议,.,徐州政府工作的政策 建议,超前规划,确立徐州产业功能优势 系统配套,产业培育,增强产业发展潜力 拓展有效城市集群,为产业布局提供充足空间 实施定向招商,加快徐州产业集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