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第五章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与发展第一节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陕西韩城芝川镇华池村司马迁墓,一、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1、史记产生的客观条件 宏阔昂扬的汉武帝时代是史记产生的直接背景。 这是一个建功立业、开疆扩土的时代 这是一个建章立制、垂范后世的时代 这是一个磨炼天才、天才辈出的时代 司马迁的一生便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史记一书也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中写成的。,史记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呼唤。,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陆贾:“秦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无为,汉初政治家陆贾,文景之治,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西汉文化的发展是史记产生的物质条件,“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汉书艺文志 “孝武皇帝敕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 -刘歆七略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 -史记太史公自序,2、史记产生的主观条件,司马迁聪明勤奋,十岁诵古文,养育了他的才。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诵古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印篆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和师承,培养了他的学。,孔安国,董仲舒,向大儒董仲舒学习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尚书。 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壮游与受祸锻炼了他的识。,在司马迁的的中青年时代,有过三次大的游历。 二十岁壮游,踏遍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以及中原河山,历时二、三年。 奉命出使巴蜀以南,足迹遍及今西南大地,四川、云南、贵州,历时一年三个月。 跟随汉武帝出巡,游行天下,前后三十余年。,司马迁几乎游历了整个中国。,蒙受腐刑,著书过程中(前98年)遭遇“李陵之祸”, 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 对社会、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发愤著书”,前后历经15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空前的巨著。,刘冠翔在大汉天子中饰演李陵,司马谈遗教,“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司马迁墓前牌坊上的四个大字,是对司马迁最贴切的写照。在中国的史学领域里,司马迁就是一座高山,无人能及,后人只能仰着头看他。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谢谢观看,愿大家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智慧和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