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88962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双极晶体管,使T=300K时,=100。VCEO=15V,VCBO=70V. 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为IC=5mA。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设计任务,具体要求:,1、制造目标:发射区、基区、集电区的掺杂浓度;发射 结及集电结的结深;基区宽度;集电结及发射结的面积。 2、工艺参数设计: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工艺过程;发射区 和基区的扩散温度、扩散时间及相应的氧化层厚度,氧化温度及时间。 3、晶体管的结构图及版图:版图标准尺寸为15cmX15cm,版图上有功能区及定位孔,包括基区版图、发射区版图,接触孔版图(发射极和基极)及3张版图重合的投影图。,4、总体制造方案:清洗氧化光刻(光刻基区)硼预扩散硼再扩散(基区扩散) 去氧化膜 氧化工艺 光刻(光刻发射区)磷预扩散磷再扩散(发射区扩散) 去氧化膜 沉积保护层光刻(光刻接触孔)金属化光刻(光刻接触电极)参数检测,设计要求,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 2根据设计指标选取材料,确定材料参数,如发射区掺杂浓度NE, 基区掺杂浓度NB,集电区掺杂浓度NC, 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 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如集电区厚度Wc,基本宽度Wb,发射极宽度We和扩散结深Xjc, 发射结结深Xje等。,设计要求,4根据扩散结深Xjc, 发射结结深Xje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由扩散时间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时间。 5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 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 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 7撰写设计报告,晶体管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现有的工艺水平,材料水平,设计水平和手段以及所掌握的晶体管的有关基本理论,将用户提出的或预期要得到的技术指标或功能要求,变成一个可实施的具体方案的过程。,确定基区、发射区、集电区的杂质浓度,确定基区宽度,验证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合要求重新确定以上参数,计算扩散结深Xjc, Xje以及基区、发射区面积,计算基区和发射区分别所需的扩散时间,氧化层厚度、氧化时间,全面验证各种参数是否符合要求,确定各区的少子寿命,扩散系数,扩散长度,1.材料结构常数设计,确定材料参数,如发射区掺杂浓度NE, 基区掺杂浓度NB,集电区掺杂浓度NC, 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 (根据寿命-掺杂浓度图,扩散长度-掺杂浓度图 迁移率-掺杂浓度图)查,由击穿电压VCBO确定N C,也可根据公式计算,,考虑穿通电压:教材297页 三极管的击穿电压是雪崩击穿电压和穿通电压中较小的一个,2. 晶体管的纵向设计,双极晶体管是由发射结和集电结两个PN结组成的,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就是指在垂直于两个PN结面上的结构,如图1所示。因此,纵向结构设计的任务有两个:首先是选取纵向尺寸,即决定衬底厚度Wt、集电区厚度WC、 基区厚度WB、 扩散结深Xje 和Xjc等;其次是确定纵向杂质浓度和杂质分布,即确定集电区杂质浓度NC、 衬底杂质浓度Nsub、 表面浓度NES, NBS 以及基区杂质浓度分布NB() 等,并将上述参数转换成生产中的工艺控制参数。,采用硅平面工艺制备PN结的主要工艺过程,(a)抛光处理后的N型硅晶片,(b)采用干法或湿法氧化 工艺的晶片氧化层制作,(c)光刻胶层匀胶及坚膜,(d)图形掩膜、曝光,(e)曝光后去掉扩散窗口膜的晶片,(f)腐蚀SiO2后的晶片,(g)完成光刻后去胶的晶片,(h)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形成 P-N结,(i)蒸发/溅射金属,(j) P-N 结制作完成,采用硅平面工艺制备结的主要工艺过程,三、晶体管的横向设计,重点: 设计光刻基区和光刻发射区和光刻金属化接触孔的掩模版,4。工艺步骤设计,写出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WB,P,+,N,P,E,C,W,E,B,C,E,B,C,硅片清洗氧化光刻基区 磷预扩散磷再扩散(基区扩散) 去氧化膜 氧化工艺光刻发射区 硼预扩散硼再扩散(发射区扩散) 去氧化膜 沉积保护层光刻接触孔 金属化光刻接触电极参数检测,定位孔,定位孔,发射区,AE =3umX3um,定位孔,基区,AB =5umX5um,定位孔,定位孔,定位孔,基区引线孔,发射区引线孔,集电区引线孔,E,B,C,定位孔,定位孔,接触孔,AB =5umX5um,AC =3umX3um,AE =8umX8um,1、硅片清洗,2、氧化,选用晶向P型硅,氧化薄层二氧化硅,作掩蔽膜用,氧化层厚度测量可以通过 比色法或者椭圆偏振法,3、光刻基区,在掩蔽膜上光刻出基区窗口,涂光刻胶1-2um,950到450转/分钟,100-140摄氏度坚膜20-30分钟,用紫外光曝光,200W曝光25S,用有机溶剂或者等离子体去胶,4、磷预扩散,P,6、去氧化层,5、磷再扩散,7、氧化,薄氧化层做掩蔽膜,8、光刻发射区,9、硼预扩散,开发射区窗口,10、硼再扩散,11、去氧化层,12、沉积保护层,氧化工艺,13、光刻金属引线孔,14、金属化(反刻金属),15、光刻金属接触孔,16、参数检测,用蒸镀或者溅射方法 沉积金属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