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盐和糖哪儿去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对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进行说课:本课主要是以图文并茂、相应的视频和实验环节为主,来进行教学,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本课与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共同组成第二单元“水”。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也十分重要的物质,构成了地球的一个圈层。引导学生认识水,也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比较零散,还不能用科学语言来描述。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的特征及溶解现象。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二)说实验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三)说实验内容:1、实验意义:在盐和糖哪儿去了一课,溶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中的定义了解像什么样的现象才叫溶解。本实验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直观、生动的理解溶解。实验一:观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实验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实验三: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2、理论依据:有的物体能在水中溶解,有的能溶解一部分,有的不能溶解。3、实验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4、实验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四)说实验准备: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分组材料二:面粉,水,搅拌棒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杯子上固定一块棉布或滤纸)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可食用),搅拌棒1根,油少量,水,课件,视频(五)说实验组织实施:1、说教学方法:本次实验所采取的教学法有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索法、小组合作探究法。2、在简单了解溶解概念后,给学生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溶解的掌握。3、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大胆开口,及时进行交流。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六)说教学程序一、巩固旧知,情境导入(一)请同学生回忆一下水的特点?(找学生回答: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会流动,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二)我们知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物质,需要动用多种感管,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尝,谁能说一说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找学生回答: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上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这节课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看看吧!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小毛驴背上的盐和糖哪儿去了,并出示课题盐和糖哪儿去了。在这个故事里,小毛驴背上的盐和糖变轻了,那么盐和糖哪儿去了?板书课题:盐和糖哪儿去了学生观看动画,聚焦“溶解”这一话题。【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红糖、盐、沙子,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引导学生预测: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学生预测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2、看三种物质分别是什么样的?说说盐、红糖、沙子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观察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并描述三种物质。(出示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视频)3、如果把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的?说说分别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4、指导学生充分搅拌三个杯子里的混合物,观察。5、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学生观察刚放入物质、充分搅拌后、静置3分钟后3个杯子中的现象。7、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8、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学生通过观察颜色和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出示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视频,揭示答案)9、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盐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咸了;糖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看不见了,水变甜了,但水仍然是透明的。而沙子,则沉在水的底部。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设计意图】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三、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10、在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溶解现象,那么面粉在水中会溶解吗?引导学生思考,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11、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面粉是否能溶解在水中。12、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引导学生思考,面粉是否溶解在水中了。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加了面粉的水倒在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而将盐水倒在布上,没有留下盐颗粒。因此,面粉很难溶于水中。小结:盐水过滤后在布上没有留下物质;面粉水过滤后布上留下一些面粉。因此面粉在水中不会溶解。(出示面粉在水中会不会溶解的视频,揭示答案)13、指导学生观察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说明面粉很难溶于水中。小结:面粉沉淀在水底,水上略显浑浊,能看到悬浮的面粉颗粒。盐水里没有沉淀物,清澈透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14、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油能否溶解在水中。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油能否溶解在水中。15、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学生描述现象,判断油不能溶解在水中。16、播放视频,鼓励并思考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学生观察视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五、总结本课内容: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七)学情分析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了解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操作性强,直观性强,实际操作体验效果好。(八)说板书设计:板书简洁,条理清晰,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九)说教学反思:通过讲盐和糖哪儿去了我对科学教学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盐和糖溶解到水中了是常识。通过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揭示概念溶解现象。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从导课到实验环环相扣,直奔重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由于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较多,每个环节的时间很紧。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很充分,显得有些“以点带面”、“急于求成”。同时,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单向交流较多(一问一答),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忽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本节课,找到自己需要刻苦锤炼的教学技能:一、课件的熟练应用。我把握不够准确。二、教学语言需要锤炼。三、学生的兴趣点和掌握学情。这些,仅凭个人日常教学经验远远不够。需要自己做个有新人。虚心学习,请教大家。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希望我能在集体帮助下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我在科学的课堂上,将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