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5722139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1年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教案设计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删去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位置。二、课时安排共约3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P9,P11练习二第1、3、4题。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同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开展。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区分“上下“前后,在日常生活中,“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根本上已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先认识上下前后,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参加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三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上下前后。1、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2、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3、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说,进一步稳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4、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5、也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拟,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二课时:左右P10,P12练习二第2、5题及生活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1、在真实情境和活动中,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儿童区分“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三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四教学注意点:1、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区分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2、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第三课时:练习课P13练习二第6题及自行设计题目,成长小档案一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景中,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物体的位置。2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教学注意点: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稳固。2、P13的成长小档案,是新增的内容,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根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区分“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参加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 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稳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时机。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拟,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儿童区分“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区分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