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70997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7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要论提示(1),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进步。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化。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要论提示(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必须按比例协调的发展,这是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 一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商品经济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目录(1),第4章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1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4.1.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4.1.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4.1.3 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目录(2),4.2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4.2.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4.2.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2.3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4.2.4 剩余价值的分割 4.2.5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3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4.3.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4.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4.3.3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4.3.4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4.3.5 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当代意义,4.1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4.1.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4.1.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4.1.3 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4.2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4.2.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4.2.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2.3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4.2.4 剩余价值的分割 4.2.5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4.3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4.3.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4.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4.3.3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4.3.4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4.3.5 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当代意义,本章小结(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个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交换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价值规律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小结(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拓展对生产性劳动的认识。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劳动力在使用时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创造比自身大的价值。,本章小结(3),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本章小结(4),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本章小结(5),剩余价值分割的过程与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不可分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由于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会获得不同的利润,通过竞争、资本转移,形成平均利润率。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存在、发展和灭亡。,本章小结(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要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进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是迫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本章小结(7),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殖价值。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循环既包括生产过程,又包括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叫资本的周转。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按比例协调的发展,这是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本章小结(8),伴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会趋向提高,必然使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缩小,造成了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却绝对增加,因而产生资本主义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一方面是资本家手中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贫困的积累。社会化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基本矛盾的加深,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阅读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一、二、三卷(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编.政治经济学.第五、七、八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分析与思考(1),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5页。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7页。,分析与思考(2),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他们由死复生,使他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或起作用的使用价值。他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7-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分析与思考(3),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多少?,分析与思考(4),假定在封闭的条件下,某国国内只有两个生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生产生活资料。某年该国国内两大部类资本构成状况如下:,思考题,1、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能否顺利进行?为什么? 2、如果社会总资本周转不能顺利进行,市场能否自行调节? 3、上述两个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