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简介概要,第二章 设计原理,第三章 制作过程,第四章 总结,简介概要,智能汽车这个概念是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已将智能汽车用于社会服务,其拥有强大的控制、识别能功能。智能汽车不仅可以用于生产、服务,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给予人们更多地便利及安全保障。智能汽车将会对未来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变革。然而目前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便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简介概要,简介概要,以汽车模型作为基础,通过自动识别道路中心位置处由通有交变电流(20KHz)的导线所产生的电磁场道路检测,从而实现自动寻迹的功能。,设计原理,该设计原理采用电磁感应效应检测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通有交变电流的导体周围会产生电磁场。由比奥-萨伐定律可知,在通有电流I,长度为L,距离导线中心为r的磁感应强度为:,磁感线是以导体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由上述公式可知,当电流I一定时,磁感应强度与距离导线中心的长度成反比。变化的磁场通过感应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在小车前方放置感应线圈,根据磁场的大小产生相应感应电动势,驱动小车行进。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假设线圈半径为r,感应电动势为:,位置分析整体思路,小车位于轨道中心 小车偏左 小车偏右,小车左转 小车右转,本次设计中是通过判断小车偏移量,来调整小车位置,从而达到按规定路线行驶的要求。,逻辑判断表,系统硬件设计,总体设计方案,电磁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逻辑控制,电机驱动,左电机,右电机,电源模块,电磁传感器,01,由于赛道路径上铺设的漆包线通有20KHz的方波,传感器采用传统的电磁感应线圈方案,它具有原理简单,体积较小,价格便宜,相应频率快,电路实现简单等优点。,检测电磁线圈选用10mH的工字电感,这类电感的体积小,Q值高,具有开放的磁芯等特点。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f=20 kHz,感应线圈电感为 L= 10 mH ,可以计算出谐振电容的容量为:,标称电容与上述容值最为接近的电容为 6.8nF,所以在实际电路中我们选用 6.8nF 的独石电容作为谐振电容。该电容虽然误差比较大,测试中15个电容里面误差最小的都有1453pF,但价格便宜。,信号采集及处理,01,信号处理电路由两级放大电路和检波电路组成,第一级放大是三极管放大,第二级放大是LM358单电源供电反比例运放电路。 在两级放大之后,为了方便后面的逻辑控制,故需要幅度测量,本设计中选用倍压检波电路获得正比于交流信号峰峰值的方案,倍压检波电路中的二极管选用肖特基二极管,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一般在0.10.3V左右,小于普通硅二极管开启电压0.7V。,一级放大电路,二级放大电路,检波电路,逻辑控制电路,01,采用4个比较器,传感器的输入转换成电压后,输入到比较器正相输入端,负向输入端接一个变阻器方便调节比较电压。一路传感器电压输入到两路比较器。通过设定两个不同级别的电压判断当前的位置。,比计器原采用LM339比较器,它是三极管开路输出,接上拉电阻后,调试时发现LM339的输出不能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加上上电阻后还是有问题。逻辑判断不准。 后来采用LM358运放来替代比较器,因为LM358的输出是推挽输出,有较强的驱动能力。,电机驱动,01,电机驱动电路采用2N5551开关电路,比较器的输出驱动三极管基极,当Q1饱和导通时,电机转速较慢,当Q1和Q2都饱和导通时,电机转速较快。,制作过程,1,2,3,第一阶段:课程设计题目分析、文献查询和咨询阶段,第二阶段:电路设计、元器件采购及电路板PCB设计阶段,第三阶段:焊接电路及调试阶段,总结,通过在跑道上测试,本设计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要求。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小车在行进途中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通过分析,是由于对感应部分的放大电路没有达到要求,当导线位于两电感线圈中间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极其微小,放大倍数不高,以至于后面的逻辑判断不能准确定位。其次对于小车行驶速度也有待提高,起初为了防止小车因速度过快不能及时反应而脱离跑道,因此在电机驱动电路上选择稍大电阻,以减小电流。整体而言,整个设计所需成本较低,功能也基本完善,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改进传感器电路,加大探测范围,提升小车速度,来提升智能车的性能。,科技进步的空间还很巨大,智能车辆技术仍有待提高 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 望各位同学学好专业技能, 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高度上去面对各种挑战与艰难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后序,就这样,貌似没有什么诚意,然而就是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