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56899814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备单元教学目标。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尽可能定的具体、适宜,以素质为核心,突出能力目标、知识以实用为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量量比比发现规律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议议做做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当然,如果没有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和大树的影长,用上面的方法计算树的高,是不会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必须突出同一时间测量影长。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1.播放动画片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片段(故事简介:一个炎热的下午,长工们正和阿凡提在巴依大老爷家门外的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巴依大老爷出现了,非常蛮横地要大家出100个钱买下树荫。聪明的阿凡提一下就看穿了巴依贪婪的用心,决定将计就计,教训他一下。于是大伙凑够了100个钱给了巴依,巴依心满意足地走了。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照在大树上,大树长长的影子正好落在巴依大老爷的院子里和屋顶上。长工们在阿凡提的带领下,涌进巴依的家里,有的还爬上了房顶。巴依吓坏了,急忙赶大伙出去。这时,阿凡提说:树荫是我们花钱买下来的。树荫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你要想让我们出去,就得给钱。巴依大老爷只好认输求饶,不仅退还了100个钱,还答应再也不阻挠大伙在树荫下乘凉了。)师:故事看完了,你们觉得阿凡提怎么样?生:聪明机智,敢于同巴依大老爷作斗争,为穷人谋幸福师: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巴依大老爷不甘心就此认输,一直在寻找着报复的机会。过了几天,阿凡提有急事出了门,巴依便带着几个打手来到了树下,把乘凉的长工们撵到一边,然后命令打手们把大树砍倒。附近只有这么一棵大树,枝叶茂密,正是长工们避暑的唯一去处。长工们纷纷恳求巴依大老爷不要砍树,这下正中了他的诡计。只见巴依眼珠一转,奸笑了两声说:不砍树也行。只要你们哪个人能说出这棵大树有多高,条件是不准爬上树去量。不然的话,你们还是凑足100个钱再来这儿乘凉吧!长工们一下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很着急,大家多么希望此时阿凡提能出现在这儿呀!评:用聪明的阿凡提卖树荫故事引出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笔者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二、找寻规律,巧解难题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开动脑筋,给大伙出个点子,帮助长工们粉碎巴依大老爷的诡计呢?1、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发言。生:可以趁巴依大老爷不注意时偷偷爬上树,放下一根和大树一样高的绳子,量量绳子有多长,大树就有多高;生:可以把几根竹竿绑成一根长竹竿,竖在大树旁,如果和大树一般高,只要量一量竹竿长度就行了;生:利用影子。在太阳照射时,当我们的影子与我们的身高相同,说明大树的影子也与大树的高度相同,马上测量大树的影子。生:赶快派人去找阿凡提生:利用媒介物。先拍一张大树和一样东西的照片,看看大树的高度相当于这样东西的几倍,然后量出这样东西的高度,大树的高度就是它的几倍。生:在氢气球下扎一根很长的塑料绳,把氢气球放上天,当它与大树同样高度时,量出塑料绳的长度。评:这一环节中虽然有的同学出的点子并不符合巴依老爷的要求,有的点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结果也不甚精确,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积极大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欲望,不但维持了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更是较好地渗透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仔细观察,找寻规律。刚才老师听到有一个同学提到了利用影子。是啊,整个事件其实就是因树荫(也就是树的影子)而起,我们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还从它的影子入手,算出大树的高度呢?(课件出示)一幅画面:父子俩迎着夕阳,走在人行道上,身后投下一长一短两条影子。师:观察一下,你发现什么?生:父亲个子高,影子就长;儿子个子矮,影子就短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测量了长木棒、短木棒和自己身高的影子长度,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在了这张表格(P78表格)上。请你讲一下自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可能各不相同。)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木棒大家量得的影长却不同呢?说明:因为各组测量的时间(比如说有的同学是上午量的,有的则是下午或中午量的)、地点可能不同,所以同样高度的直立木棒的影长也在发生变化。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测得的三组数据,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影子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到:在同一时间,物体实际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并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评:在学生己有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真正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3.利用规律,巧解难题。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影长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用这个关系帮助长工们解决难题呢?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演示下面过程: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根据以上数据,请学生分组算出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看看哪组同学用的方法最多?各组同学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与思路。方法一:因为竹竿长度是其影长的2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其影长的2倍。列式为:2。8(10。5)方法二:因为竹竿影长是其高度的1/2,所以大树影长也是其高度的1/2。列式为:2。8(0。5l)方法三:因为大树影长是竹竿影长的5。6倍,所以大树高度也是竹竿高度的5。6倍。列式为:1(2。80。5)方法四:因为竹竿影长是大树影长的5/28,所以竹竿高度也是大树高度的5/28。列式为:l(0。52。8)方法五:评: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继续探索,深入实践1.师:同学们真的动了脑筋,连阿凡提都表扬我们了,看:(课件出示)阿凡提冲着大家一竖大拇指说:六(-)班的同学,亚克西!。师:看到巴依耷拉着脑袋,灰溜溜地走了,同学们高兴们?是啊,我们用智慧帮助长工们再一次粉碎了巴依的阴谋,的确值得的高兴。2.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到操场上任选一个目标物,如旗杆、篮球架等,测量出它的影长,算出它的实际高度来。准备工作: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思考:有没有更巧妙的测量方法?3.实地测量、记录、计算4.情况反馈活动总结各小组汇报测量及计算结果允许有小小的误差,若出入较大,帮助查找错误原因并现场纠正。评:新课标指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节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融为一体。四、激励评价,问题延伸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识的?你学得开心吗?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评:课堂总结不但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还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奠基意义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板书:94=36(个),49=36(个)。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如:152=21585=58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全班汇报,教师板书。(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板书: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教师板书:(ab)c=a(bc)。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二、课堂活动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2?连线。(学生独立完成)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3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重点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0+4050+20-+20-+1647+285+3(二)探究新知1.导入:34+5怎样口算?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边讲边板书: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32+6=3+45=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3.教学例2.(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教师板书:(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回答问题: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24+63=52+36=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4.看书,质疑.(三)全课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随堂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布置作业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2.笔算下面各题.82+7=70+20=61+25=35+42=3+44=30+69=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例134+5=39例234+25=59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4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三、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教具演示(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2、师生对话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教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二)、探索新知。1、各部分名称介绍(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3、操作与发现(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3)学生操作后交流,并将交流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4)学生反馈交流信息,师生共同评价。(三)、新知巩固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四)、运用实际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四、课后反思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5一、复习引入.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教师板书:.二、学习新课.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1)长正方体异同点:(2)长正方体的关系.三、反馈练习.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3、操作练习.(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副标题#e#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五、课后作业.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例文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