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 课件】第七章辨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15682733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 课件】第七章辨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兽医 课件】第七章辨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兽医 课件】第七章辨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辨证,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性和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的概括。 辨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第一节 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八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是辨别证侯类型的方法。,无论疾病如何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就疾病的部位而言,不外表证、里证;就疾病的性质而言,不外寒证、热证;就疾病过程中邪正的盛衰而言,不外实证、虚证;就疾病的类别而言,不外阴证、阳证。,一、表里,表里是辨别疾病部位深浅的两个纲领。 一般而言,病邪侵犯肌表,病位浅者属表;病邪侵犯脏腑,病位深者属里。,(一)表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表者,一身之表也,皮肤为表,六腑亦然。” 表证多由皮毛受邪引起,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的一般表现是:舌苔薄白、脉浮、恶风寒。 表证主要有表寒和表热两种。 表证的治疗应采用汗法,表寒证宜辛温解表,表热证宜辛凉解表。,(二)里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里者,一身之内也,诸内为里,五脏亦然。” 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后期或内伤诸证。 里证的形成或由外感不解内传入里,或由外邪直接入里,或由内伤因素或情志因素引起。,(三)表证和里证的关系,表里转化 表邪入里:表邪不解,内传入里,表证转化为里证,是疾病发展的表现。 里邪出表:内邪透达于外,由肌表而出,里证转化为表证,是疾病好转的表现。,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在一个病畜身上。 表里同病的原因,一是外感、内伤同时致病,二是外感未解病邪入里,三是先外感后内伤,或先内伤再外感。 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先解表后攻里;如果里证紧急,也可以先攻里后解表。,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用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证候。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机能活动亢盛所反映出的证候。,(一)寒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寒者,冷也,阴胜其阳也。” 引起寒证的原因一是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二是内伤久病,阳气被耗。 寒证的一般表现为口色淡白或淡青,口津滑利,苔薄白,脉迟,尿清长,鼻寒耳冷,四肢发凉等。 “寒者热之”,故寒证的治疗宜用温法。,(二)热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热者,暑也,阳胜其阴也。” 引起热证的原因,一身外感风热或内伤火毒,二是久病阴虚。 热证一般表现为口色红,口津干黏,苔黄,脉数,尿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身热。 “热者寒之”,故热证的治疗宜用清法。,(三)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热转化 寒证转化为热证:本为寒证,后出现热证,随热证的出现寒证消失。 热证转化为寒证:本为热证,后出现寒证,随寒证的出现热证消失。 寒证转化为热证,表示正气尚盛;热证转化为寒证,表示邪盛正虚,正不胜邪。,寒热错杂:在同一病畜身上,寒证和热证同时存在。 上寒下热 上热下寒 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寒热真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情况,称为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三、虚实,虚实是辨别和概括畜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虚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虚者,劳伤之过也,真气不守,卫气散乱也。” 虚证是对机体正气虚所表现出的证候的概括。 导致虚证的原因饲养管理和使役不当,或老弱体虚,大病、久病之后,或病中失治、误治。,虚证一般表现为口色淡白,舌质如绵,无苔,脉虚无力,头低耳耷,体瘦毛焦,四肢无力,有时有虚汗、虚喘、粪稀、完谷不化等。 “虚则补之”,故虚证宜用补法。由于虚证有气血阴阳的不同,故补法又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不同。,(二)实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实者,结实之谓也,停而不动,止而不行也。” 实证是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比较激烈所反映出的证候。,导致实证的原因一是感受外邪,二是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代谢障碍,致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实证的表现因为病因和病性之不同有很大差异。 “实则泻之”,故实证的治疗可用汗、吐、下、温、清、消等法。,(三)虚证和实证的关系,虚实转化 实证转化为虚证:先有实证,后出现虚证,随虚证的出现实证消失。 虚证转化为实证:先有虚证,后出现实证,随实证的出现虚证消失。,虚实错杂:在同一个患畜身上同时存在有虚证和实证两种证候,其原因一是体虚感受外邪,二是邪气亢盛损伤正气,三是脏腑功能虚衰,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虚中挟实 实中挟虚 虚实并重,虚实真假 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动物表现出的症状与疾病的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 真实假虚:本质为实,现象似虚的证候。 真虚假实:本质为虚,现象似实的证候。,四、阴阳,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两个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类经阴阳类:“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一)阴证,阴证是阳虚阴盛,机能衰退的表现,多见于里证的虚寒证。,(二)阳证,阳证是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亢奋的表现,多见于里证的实热证。,(三)亡阴和亡阳,亡阴:是阴液衰竭出现的一系列证候。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不安、汗出如油、耳鼻温热、口渴贪饮、舌红苔黄等。 亡阳:是阳气将脱的一系列证候。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神识呆痴、汗出如水,耳鼻发凉,舌淡而润等。,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八证:表、里、寒、热、虚、实、正邪、。 正证:即动物健康无病的状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正者,端庄也,无偏无倚,无太过无不及也。”,邪证:泛指动物的疾病状态。元亨疗马集八证论:“夫邪者,所偏之谓也,太过不及也,真气散乱,邪疫相侵,故为邪。” 四纲(正、邪、阴、阳)六要(表、里、寒、热、虚、实),第二节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和正邪盛衰等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是主要用于内伤杂症的辨证方法。,一、心与小肠辨证,1. 心气虚 病因:多由久病体虚,暴病伤正,误治失治,老龄脏气亏虚等所致。 主证: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舌色淡白,脉虚。 治则:养心益气,安神定悸 方剂:养心汤加减,2. 心阳虚 病因:同心气虚。 症状: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兼有形寒肢冷,耳鼻不温,舌淡或暗紫,脉细弱或结代。 治则:温心阳,安心神 方剂:保元汤,3. 心血虚 病因:久病体虚,血液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或劳伤过度损伤心血所致。 主证:心悸、躁动、易惊、口色淡白、脉细弱。 治则:补血养心,镇惊安神 方剂:归脾汤,4. 心阴虚 病因:除心血虚的原因外,还有热盛伤阴、汗、下太过伤及阴液等。 主证:除心血虚的症状外,尚有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治则:养心阴,安心神 方剂:补心丹,5. 心热内盛 病因:感受暑热邪气或其它邪气内郁化热。 主证:高热、大汗、精神沉郁、气促喘粗、粪干尿少、口渴、舌红、脉洪数。 治则:清心泻火,养阴安神 方剂:香薷散或白虎汤,6. 心火上炎 病因:多由六淫内郁化火所致。 主证:舌红、舌体糜烂或溃疡,躁动不安,口渴喜饮,苔黄,脉数。 治则:清心泻火 方剂:洗心散,7. 小肠实热 病因:六淫内郁化火或心热下移所致。 主证:尿短赤,排尿涩痛,尿淋漓,甚至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利尿 方剂:导赤汤,8. 小肠中寒 病因:外感寒邪或内伤阴冷所致。 主证:腹痛起卧,肠鸣泄泻,粪便稀薄,口色青白,口津滑利,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方剂:橘皮散,二、肝与胆的辨证,1. 肝火上炎 病因:外感风热或肝气郁结化火所致。 主证:两目红肿,羞明流泪,睛生翳膜,或鼻衄,粪便干燥,尿浓色黄,口色鲜红,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方剂:决明散,2. 肝血虚 病因:脾肾亏虚,血液生化不足;或久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主证:眼目干涩,视力减退,甚至出现夜盲、月盲;倦怠肯卧,爪甲蹄壳干裂;严重者,肢体麻木,四肢拘急抽搐;口色淡白,脉弦细。,治则:滋阴养血 方剂:四物汤,3. 热极生风 病因:邪热内盛,热极生风;或肝阳上亢,化火生风所致。 主证:高热,四肢痉挛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神识不清,撞壁冲墙;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则:清热,熄风,镇痉 方剂:羚羊钩藤汤,4. 肝胆湿热 病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失运化,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 主证:黏膜黄染,黄色鲜明如橘,口色黄,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方剂:茵陈蒿汤,5. 肝胆寒湿 病因:感受寒湿,或脾不运化复感寒邪所致。 主证:黏膜黄染,黄色晦暗如烟熏,食少便溏,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方剂:茵陈四逆汤,三、脾与胃病辨证,1. 脾气虚 病因:体质素虚,劳役过度或饮喂失调内伤脾气等所致。分为三种证型: 脾虚不运 主证:草料迟细,体瘦毛焦,倦怠喜卧,粪便粗糙,或完谷不化,口色淡白,脉弱。 治则:益气健脾 方剂: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脾气下陷 病因:由脾虚不运进一步发展而来。 主证:久泻、久痢、脱肛、子宫垂脱,同时兼脾气虚的症状。 治则:益气升阳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不统血 病因:同脾气虚。 主证: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并伴有脾气虚的症状。 治则:益气摄血,引血归经 方剂:归脾汤,2. 脾阳虚 病因: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因过食冰冻草料,过饮冷水等损伤脾阳所致。 主证:形寒怕冷,耳鼻四肢不温,肠鸣腹痛,泄泻,口色青白,口腔滑利,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 方剂:理中汤,3. 胃阴虚 病因:由高热伤津或久渴不饮所致。 主证:体瘦毛焦,皮肤松弛,弹性降低,食欲减退,口干舌燥,粪球干小,尿短赤,口色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胃 方剂:养胃汤,4. 胃寒 病因:寒邪直中胃腑所致。 主证:形寒怕冷,耳鼻发凉,食欲减退,粪便稀软,尿液清长,口腔湿滑或口流清涎,口色青白,苔白滑,脉象沉迟。 主证:温胃散寒 方剂:桂心散,5. 胃热 病因:外感邪热犯肺,或外邪内传化热等所致。 主证:耳鼻温热,草料迟细,粪球干小,尿少,口干舌燥,口渴贪饮,口腔腐臭,齿龈肿痛,口色鲜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方剂:清胃解热散、白虎汤,6. 胃食滞 病因:由暴饮暴食或食物难以消化所致。 主证:不食,肚腹胀满,嗳气酸臭,腹痛起卧,粪干或泄泻,口色深红而燥,苔黄厚,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 方剂:曲蘖散,四、肺与大肠辨证,1. 肺气虚 病因:久病咳喘伤及肺气,或它脏病变累及肺脏,使肺气虚所致。 主证:咳嗽气喘,且咳喘无力,动则喘甚,甚至汗出,日渐消瘦,被毛焦枯,倦怠喜卧,口色淡白,脉细弱。 治则: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剂:补肺散,2. 肺阴虚 病因:燥热之邪伤肺,损伤肺阴,或发汗太过伤及肺阴。 主证:干咳无痰,昼轻夜重,低热不退,午后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粪干尿少,口色红,舌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 方剂:百合固金汤,3. 痰饮阻肺 病因: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化为痰饮,上贮于肺,肺气不得宣降而致。 主证:咳嗽,气喘,鼻液量多而白滑,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 方剂:二陈汤,4. 风寒束肺 病因:风寒之邪外束,肺气郁闭所致。 主证:咳嗽(声音洪亮),气喘,发热(轻)恶寒(重),鼻流清涕,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5. 风热犯肺 病因:外感风热邪气,致使肺失宣降。 主证:咳嗽,声音不爽,鼻流黄涕,咽喉肿痛,发热(重)恶寒(轻),口色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通肺气 方剂:银翘散、桑菊饮,6. 燥热伤肺 病因:感受燥热之邪所致。 主证:干咳无痰,被毛焦枯,唇焦鼻燥,口色红而干,苔薄黄无津,脉浮细而数。发热,微恶风寒。 治则:清肺润燥养阴 方剂:清燥救肺汤,7. 肺热咳嗽 病因:外感风热或其它邪气入里化热所致。 主证:咳嗽,声音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流黄涕,粪便干燥,尿短赤,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则: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8. 大肠津亏 病因:内有燥热,或胃阴不足,均可导致大肠津亏。 主证:粪便干燥难下,频频努责,粪球干硬色深,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 治则:润肠通便 方剂:当归苁蓉汤、增液承气汤,9. 食积大肠 病因:草料质劣难以消化,过饥暴食等均可导致食物积于大肠。 主证:粪便不通,肚腹胀满,腹痛,食欲废绝,口色赤红,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治则:泻下通便,行气止痛 方剂:大承气汤,10. 大肠湿热 病因:外感暑湿,或感受疫疠之气,或采食霉败草料,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 主证:腹痛起卧,泄泻,粪便腥臭黏腻,脓血混杂,赤白相间;发热,口渴喜饮,口色红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方剂:白头翁汤、郁金散,五、肾与膀胱辨证,1. 肾阳虚 肾阳虚衰 病因:素体阳虚,或久病伤肾,或劳损过度,或年老体弱,致使下元亏损。 主证:形寒肢冷,耳鼻四肢不温,腰腿不灵,难起难卧,粪便稀软或泄泻;口色淡白,舌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则:温补肾阳 方剂:肾气散,肾气不固 病因:同肾阳虚衰。 主证:除上述表现外,可见小便频数而清,尿后淋漓不尽或遗尿、尿失禁,公畜可见滑精、早泄。 治则:温补肾阳,固精缩尿 方剂:固精散、缩泉丸,肾不纳气 病因:同肾阳虚衰。 主证:,除肾阳虚衰症状外,尚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呼多吸少。 治则:温肾纳气 方剂:人参蛤蚧散,肾虚水泛 病因:各种原因使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液,致水液泛滥,外溢肌肤而致。 主证:除肾阳虚衰症状外,尚见四肢、腹下水肿,尤以两后肢水肿多见。 治则:温肾利水 方剂:济生肾气丸,2. 肾阴虚 病因:伤精、耗血、阴液劫耗所致。 主证:形体消瘦,腰胯无力,低热不退,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口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补肾 方剂:六味地黄汤,3. 膀胱湿热 病因: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功能受阻所致。 主证:尿频而急,排尿困难,痛苦不安,或尿淋漓不尽,尿色混浊,带有脓血或砂石,口色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方剂:八正散,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是运用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对气、血、津液病变的各种证候,加以提纲挈领的概括,以阐述和分析疾病的一种辨证方法。,一、气病辨证,1. 气虚证:是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主证:耳耷头低,被毛粗乱,役时多汗,四肢无力,气短而促,叫声低微,运动时诸症加剧;舌淡无苔,脉虚弱。 治则:补气 方剂:四君子汤,2. 气陷证 主证:同脾气下陷。 治则:升举中气 方剂:补中益气汤,3. 气滞证:指几天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证:与具体的部位有关。共同点是胀满,疼痛。 治则:行气 方剂:越鞠丸、橘皮散、消遥散,4. 气逆证:是气的下降受阻,不降反逆而表现出的证候。 主证:肺气上逆,可见咳嗽、气喘;胃气上逆可见嗳气、呕吐。 治则:降气镇逆 方剂:肺气上逆,用苏子降气汤;胃气上逆,用旋覆代赭汤。,二、血病辨证,1. 血虚证:是血液亏虚,脏腑筋脉失养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证:口色淡白甚至苍白,四肢麻木,拘急不伸甚至抽搐,心悸动,苔白,脉细无力。 治则:补血 方剂:四物汤,2. 血瘀证:是畜体全身或某一局部血液运行受阻,或存在离经之血的证候。 主证:局部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或局部有出血点、出血斑,舌色青紫,脉细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3. 血热证:是邪热侵犯血分所引起的病证。 主证:高热,躁动不安或神昏,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细数;严重者,伴有各种出血表现。 治则:清热凉血 方剂:犀角地黄汤,三、津液辨证,1. 津液不足:是津液亏少,机体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的证候。 主证:口渴咽干,唇舌干燥,皮毛焦枯,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脉细数。 治则:增津补液 方剂:增液汤,2. 水湿内停:是畜体局部或全身停积过量水液而引起的病证。 主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胸腹、四肢水肿,大便溏泻,苔腻,脉滑。 治则:利水胜湿 方剂:五苓散,第四节 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结合伤害病证的特点而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 六经辨证,就是用六经来说明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性、正邪的盛衰以及六类病证之间的转变关系。,六经辨证以阴阳为纲,分为三阳和三阴两大类,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病,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病。 三阳病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一般说来,凡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均为三阳病。风寒初客于表,反映出营卫失和的证候,便是太阳病;病邪由表入里,反映出胃肠亢奋的证候,便是阳明病;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反映出胆经的证候,便是少阳病。,凡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病势衰退的多为三阴病。太阴病反映出的是脾胃虚寒证,少阴病反映出来的是心肾阳衰证,厥阴病反映出来的是肝肾阳衰和阳气来复的寒热错杂证。 三阳病多热证、实证,治疗重在祛邪;三阴证多寒证、虚证,治疗重在扶正。,一、六经证治,1. 太阳病 太阳伤寒 主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方剂:麻黄汤,太阳中风 主证:恶风、发热、汗自出、脉浮缓 治则:发汗祛风,调和营卫 方剂:桂枝汤,2. 阳明病 阳明经证 主证:身热、汗出、呼吸迫促、口渴喜饮、苔黄燥、脉洪大 治则:清热生津 方剂:白虎汤,阳明腑证 主证:身热、汗出、粪便燥结、粪球干小、甚至闭结不通、尿短赤、脉沉实有力 治则:清热泻下 方剂:大承气汤,3. 少阳病 主证:寒热往来(发热和恶寒交替发生),脉弦紧。 治则:和解表里 方剂:小柴胡汤,4. 太阴病 主证:腹痛、腹胀、粪便清稀、苔白、脉细缓或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剂:理中汤,5. 少阴病 少阴寒化证(少阴虚寒) 主证:恶寒、嗜睡、卧多立少、耳鼻发凉、四肢逆冷、脉沉细 治则:回阳救逆 方剂:四逆汤,少阴热化证(少阴虚热) 主证:低热不退、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 方剂:黄连阿胶汤,6. 厥阴病 寒厥 主证:四肢厥冷、口色淡白、无热恶寒、脉细微 治则:回阳救逆 方剂:四逆汤,热厥 主证:四肢厥冷、口色红、口腔干燥、苔黄燥、恶热、尿短赤、粪便干燥 治则:清热和阴 方剂:白虎汤,蛔厥 主证:寒热交错、四肢厥冷和复温交替出现,口渴欲饮、呕吐蛔虫、黏膜黄染 治则:调理寒热,和胃驱虫 方剂:乌梅丸,7. 六经的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合并出现,如太阳阳明合病。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证候出现,如太阳少阳并病、少阳阳明并病。,二、六经病的传变与直中,1. 传变:指疾病的发展变化,即疾病由一经的证候转化为另一经的证候,主要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三种。 循经传:按六经的循经次序依次相传。 越经传:不按六经的顺序依次相传,而是隔一经或数经相传。 表里传: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2. 直中 指起病不见三阳病而直接出现三阴病的情况,如直中太阴、直中少阴等。,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创立的用于辨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感受温热邪气所引起的多种热性病的总称,以发病急、变化快、热势盛、易化燥伤阴为特征。,卫、气、营、血,是对温热病四类证候的概括,同时也代表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四个阶段。 温热邪气首先犯卫,病邪侵犯皮毛和肺,是卫分证;邪在卫分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肺、肠、胃等脏腑,是气分证;邪热进一步深入心与心包,则为营分证;邪热深入肝肾,耗血、动血则为血分证。,一、卫气营血证治,1. 卫分证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喉肿痛、口干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方剂:银翘散,2. 气分证 温热在肺 主证:发热、呼吸迫促、咳嗽、舌苔黄燥、口色鲜红、脉红数 治则: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热入阳明 主证:身热、大汗、口渴、口津干燥、口色鲜红、舌苔黄燥、脉洪大 治则:清热生津 方剂:白虎汤,热结肠道 主证:发热、口色红、舌苔黄厚而燥、粪便干燥难下、腹痛、脉沉实有力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剂:增液承气汤,3. 营分热 热伤营阴 主证:高热不退、夜甚,躁动不安,呼吸喘促,舌质红绛,斑疹隐隐,脉细数 治则: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剂:清营汤,热入心包 主证:高热神昏,四肢厥冷或抽搐,舌绛,脉数 治则:清心开窍 方剂:清宫汤,4. 血分证 血热妄行 主证:身热,神昏,黏膜、皮肤发斑,尿血,便血,口色深绛,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剂:犀角地黄汤,气血两燔 主证:身大热,口渴喜饮,舌苔黄燥,舌质红绛,发斑,衄血,便血,脉数 治则:清气分热,解血分毒 方剂:清瘟败毒饮,肝热动风 主证:高热,抽搐,口色深绛,脉弦数 治则:清热平肝熄风 方剂:羚羊钩藤汤,血热伤阴 主证:低热不退,精神倦怠,口干舌燥,舌红无苔,粪干尿少,脉细数无力 治则:清热养阴 方剂:青蒿鳖甲汤,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温热病多起自于卫分,传入气分,再传营分,最后传入血分。外感温热篇:“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此外,也有直入和越经而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