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15672618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6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66页
《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66页
《体育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大纲(2007级)体育系目 录1、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42、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3、武术课程教学大纲-19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75、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416、社区体育课程教学大纲-587、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658、健身概论课程教学大纲-729、大众健身娱乐项目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8210、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011、体育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10712、游泳与救护课程教学大纲-11313、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11614、门球课程教学大纲-12515、网球课程教学大纲-12816、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13317、田径课程教学大纲-13618、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14119、散打课程教学大纲-14720、田径与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15221、篮球课程教学大纲-15822、台球课程教学大纲-16623、排球课程教学大纲-17024、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17525、足球课程教学大纲-17726、体育旅游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8527、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9628、体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20629、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21330、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1831、健美操专选课程教学大纲-23332、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24033、团体操课程教学大纲-24634、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24935、体操课程教学大纲26036、篮球专选课程教学大纲-264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832010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64 学时 其中讲授 64 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开课学期: 3学期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 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 后续课程: 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统计学 大纲执笔人: 王林 参加人: 大纲审核人: 胡国吾 编写时间: 2009年7月 (一)、课程简介体育经济学是社会体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该课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体育如何受经济制约,同时又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探讨体育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体育经济学课程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体育发展需要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在推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转换,活跃大众体育消费,培育国内外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经济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经济现象,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经济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按照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部门改革的方向及途径;掌握经济规律在体育工作中的运用;懂得提高体育事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及作用。(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体育经济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育经济学以经济科学、体育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导论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统计学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经济学处在先期、后续课程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经济学的概念2)了解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了解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 1)概述(1学时)2)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学时)3)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经济学的概念、教学难点: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试述体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体育产品及无形资产(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产品及无形资产的概念2)了解体育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及其类型,3)了解体育特许权,经营开发的原则和途径,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2、教学内容:1)体育产品的属性及其基本形态(2学时)2)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特征(6学时)3)体育无形资产(4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明确体育产品的属性 (2)体育产品的劳动边际收益递减性 (3)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 (4)体育产品供给弹性教学难点:体育服务产品的经济学特征4、本章思考题(1)简述对体育产品属性的理解。(2)用图说明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第三章 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了解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3)了解影响市场供需的要素;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4)理解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格局和发展前景。2、教学内容:1)体育市场概述(2学时)2)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4学时)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学时)4)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格局和发展前景(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2)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 教学难点:(1)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需求弹性和价格弹性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市场供给?影响体育市场供给的因素是哪些?(2)试论述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体育消费及其消费行为(共1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等概念和理论2)掌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连带外部效应等概念和理论3)了解体育消费的含义;体育消费的特点、体育消费的增长趋势。4)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体育消费者行为过程;制约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2、教学内容: 1)需求与消费者行为(2学时)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4学时)3)体育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2学时)4)制约居民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4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效用和无差异曲线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1)连带外部效应 (2)风险偏好(3)制约居民体育消费偏好的因素分析4、本章思考题(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2)何为替代效应?何谓消费者剩余?第五章 体育产业组织(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体育的市场结构及相关问题2)了解体育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体系;市场结构的基本内容、集中度、差别化等。2、教学内容: 1)产业组织理论简介(2学时)2)体育市场结构及相关问题(2学时)3)体育市场行为(2学时)4)体育市场绩效(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体育市场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 体育市场行为4、本章思考题(1)体育的市场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简述体育产品的差别化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 体育的投融资(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体育财政融投资体系及其特点, 2)了解体育产业投融资所涉及的问题;体育博彩业;投融资基金。2、教学内容: 1)体育财政投资体制(2学时)2)体育产业投融资(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若干问题教学难点: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4、本章思考题 谈谈对体育产业投融资基金建设的想法第七章 区域体育经济发展(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涵义;2)了解区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2、教学内容: 1)经济增长与发展(2学时)2)区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4学时)3)区域体育经济发展战略(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区域体育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要素教学难点: 区域体育经济发展战略4、本章思考题 谈谈对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理解第八章 体育产业政策(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体育产业相关政策。2、教学内容: 1)体育产业组织政策(1学时)2)体育产业结构政策(2学时)3)体育产业发展政策(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产业结构政策教学难点:体育产业组织政策4、本章思考题 (1)体育产业组织政策有哪些?结合实际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组织政策现状。(2)试论述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政策现状。(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 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一绪论 4二体育产品及其无形资产12三体育市场的需求与供给12四体育消费及消费者行为12五体育产业组织8六体育的投融资4七区域体育经济发展8八体育产业政策4(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指定教材:体育经济学,丛湖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8 月2、主要参考资料:1)、钟天朗主编,体育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2)、吴超林 杨晓生主编,体育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6月 3)、迈克尔立兹 彼得阿尔门 著, 体育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卢泰宏等著,行销体育综合篇,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02月5)、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内容及比例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占1/3,教师课堂联系实际补充内容占1/3,学生理解、运用、发挥及能力测试的内容占1/3 。2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一般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评分采取平时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考试占70%,作业占20%,出勤情况占10%。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832012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32 学时 其中讲授 32 学时 实验 0 学时 习题 0 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 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导论后续课程: 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 大纲执笔人: 王林 参加人: 大纲审核人: 胡国吾 编写时间: 2009年7月(一)、课程简介体育管理学作为我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我系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获取管理类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管理学是阐述体育活动中管理行为的一门学科,是管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课程。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有人开始对这一学科进行研究,到50年代把它正式列为大学课程。我国正式建立体育管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2004年我系设立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体育管理学成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2学分。(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管理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管理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按照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要求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与体育实践领域中发生的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管理思想、原理与方法在体育行为中应用的基本要求,掌握体育行为的分类管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管理学和体育学基础。(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并能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管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根据体育管理的基本管理知识,管理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运动赛事、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等具体事务,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管理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社会体育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体育管理学以管理科学、体育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众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旅游导论等课程。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社会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管理学处在先期、后续课程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绪论(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2)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演变过程3)了解我国体育管理的内容2、教学内容: 1)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2)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及与管理学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管理和体育管理学?2)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3)论述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知并能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2)学会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3)掌握并运用体育管理方法2、教学内容: 1)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0.5学时)2)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3学时)3)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0.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及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及方法4、本章思考题1)体育管理中怎样体现人本管理?2)矩阵型结构在何种情况下最适宜?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3)简述体育管理中创新的过程与方法第三章 体育管理体制(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并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2)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3)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4)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2、教学内容: 1)体育管理体制概述(1学时)2)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与现状(1学时)3)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1学时)4)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2)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3)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教学难点: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举国体制的正确评价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管理体制? 2)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是如何构成的?3)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及措施有哪些?第四章 学校体育管理(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方法2)了解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明确落实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措施3)了解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作用,并明确如何实现学校体育文化的营造和丰富4)明确对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的管理2、教学内容: 1)学校体育管理概述(1学时)2)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1学时)3)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1学时)4)学校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校体育管理特点、原则和方法 2)学校体育管理内容教学难点:怎样评价学校体育管理效果4、本章思考题1)简述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涵及落实的举措2)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分析如何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的管理。3)简述学校体育管理评价的一般步骤及评价原则。第五章 运动训练管理(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基本概念2)了解运动训练管理内容3)了解运动训练梯队管理2、教学内容: 1)运动训练管理概述(1学时)2)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2学时)3)运动训练梯队管理(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动训练的概念教学难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4、本章思考题1)我国运动训练的运作方式有哪些?2)如何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管理?第六章 体育赛事管理(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赛事管理的过程2)了解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2、教学内容: 1)体育赛事概述(1学时)2)体育赛事管理概述(1学时)3)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2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赛事及赛事管理的概念教学难点:体育赛事管理的主要内容4、本章思考题1)描述一项体育赛事的五个管理过程?2)策划一场本班的赛事。第七章 社会体育管理(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常识性知识2)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3)掌握社会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管理概述(1学时)2)城市体育管理(1学时)3)农村体育管理(1学时)4)社会体育资源管理(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农村体育管理教学难点:社会体育资源管理的内容4、本章思考题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认识?2)谈谈如何对农村体育加强管理?3)社会体育场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八章 体育产业管理(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产业的内涵,了解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2)掌握体育产业管理的内涵3)理解体育产业管理职能的内涵2、教学内容: 1)体育产业概述(1学时)2)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2学时)3)体育产业管理的只能(1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产业的概念、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教学难点:如何对各类体育产业更好的经营管理4、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体育产业?2)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管理的基本含义和内容第九章 体育信息管理(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体育信息的基本知识2)了解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2、教学内容: 1)体育信息概述(0.5学时)2)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容(1学时) 3)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0.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育信息的概念、体育信息管理内容教学难点:体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4、本章思考题简述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容(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 题学时分配讲授实践一绪论2二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4三体育管理体制4四学校体育管理4五运动训练管理4六体育赛事管理4七社会体育管理4八体育产业管理4九体育信息管理2(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指定教材: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2、主要参考资料:1)刘兵,新编体育管理学教程,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肖林鹏,现代体育管理,第一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4)孙汉超、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1999年版),人民体育出版社(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考 核 内 容考核标准评分方法(占总成绩比例)理论课考试(闭卷笔试)100分70 %课堂练习100分20 %平时考勤100分10 %注:理论课考试卷中,掌握部分占70% ,熟悉或理解部分占15% ,运用部分占15% 。武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06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72学时学分:3开课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社会专业本科大纲执笔人:邢娜参加人:吴玉华一、课程简介1.武术是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门专业课,属必修课程,在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课,总课时为72学时,以考试方式评价。2.考核内容和比例:理论(30%);技术评定与实践(60%) ;平时(10%)。3.本大纲是根据国家教委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及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精神编写。4.本大纲适合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分为理论和技术两部分,技术部分的内容又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介绍内容,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和基本技能,达到会讲、会做、会教,介绍内容要学生初步掌握和有所了解。5.本大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武术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及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小型的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黄山学院体育系本科为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中学教师等,所以武术实践教学摒弃了原来以“竞技武术”为主的练习方式,减少了武术难度动作、危险动作的练习,全面贯彻武德教育,尊师重教,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要求相关的武术指导、管理、督导人才,本课程是体育系必修课程之一。体育课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武术专项课是我校开设的体育专项课之一,是为对武术项目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学生开设的,本课程是一门全面系统教授武术套路基本理论、技术和培养专项教学、训练和裁判能力的课程。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当前的武术技术教学主要以基本功、初级长拳、五步拳、少年拳、初级剑、功夫扇、太极拳为主的基本技术动作为主体,武术理论课程主要有武术概论、主要技击方法、武术图解知识与识图方法、武术教学、中学武术教材教法、武术竞赛组织与裁判等组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基础性以及实际健身价值。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武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自身武术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崇高的武德,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武术实践。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本课程达到“掌握三基、三能、四会”的目的,了解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三基”: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三能”:具有一定的分析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担任裁判工作能力。(3)“四会”:能做到会讲解、示范;会组织中学武术教学和代表队训练;会组织武术竞赛和场地管理;会制定教学文件及进行科研工作,使学生具备合格体育教师的素质。2、重点掌握国际国内竞赛套路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套路,了解不同拳种的技术特点和风格。3、全面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从事武术专业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武术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原来的武术教材,将武术、跆拳道、散打三门课程,合成一门武术课程。随着体育课程的发展,跆拳道和散打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体育专业三门重要的课程,也分别出版了不同教材。三项运动技术在教授内容上不同。武术主要教授基本功、基础拳术、器械和套路组合等,跆拳道主要集中于腿法的练习,强调攻守进退的技法,散打强调实战练习等,形式上各有所长。本质上,武术、跆拳道和散打同宗同源,三门课程统一的目标均为教授学生基础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崇高的武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10学时)第一章 概述(2学时)第一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古代武术发展概况;近、现代武术发展概况;武术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武术的内容及分类主要知识点: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主要知识点:武术的特点;武术作用。重点;武术的特点、作用。难点:武术理论研究第二章、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2学时)第一节 防身自卫与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防身自卫的概述、技法特点;第二节 套路演练技法分析主要知识点:长拳、太极拳的概述,技术要求;散打概述、散打技术分析。第三节 武术图解知识 主要知识点: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识图自学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重点:武术的技法分析和武术图解知识难点:武术组合动作的创编第三章 武术教学(4学时 )第一节 武术的教学特点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武术的教学特点,武术的教学要求第二节 武术教学法主要知识点:指导法,练习法,评价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第三节 套路教学要求与步骤主要知识点:套路教学步骤,要求第四节 攻防教学步骤与要求主要知识点:攻防教学步骤、要求。第五节 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主要知识点:注意武德教育;突出难点,围绕重点;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准备活动能力内容;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培养骨干。重点:武术教学法理论知识。难点:武术教学法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第四章 武术评判与鉴赏(2学时)第一节 武术套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主要知识点:武术套路比赛规则简介,武术套路比赛裁判法。第二节、武术表演与欣赏主要知识点:武术表演,武术表演欣赏,学校与基层武术教学评判主要知识点:学习过程的评判,学习效果的具体评判。重点:武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难点: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实际操作。第二部分 技术、技能教学(62学时)第一节 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20学时)主要知识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一般包括:手、臂、腰、腿、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手型、步型、手法、步法、柔韧),武术组合动作练习。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功教学难点:柔韧第二节 学习武术操、组合拳、五步拳(6学时)主要知识点:(1)武术操 : 手型变换、弹踢推掌、劈拳换打、歇步亮掌、踢腿运动、虚步挑掌、仆步亮掌、跳跃冲拳。 (2)组合拳:并步穿手亮掌、抡臂砸拳、弓步推掌、击掌拍脚、弓步推掌、盖步十字手、侧踹、弓步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勾手挑掌、并步抱拳 .(3)五步拳: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弓步冲拳 弹踢冲拳 马步架打 歇步冲拳 提膝穿掌 仆步穿掌 虚步挑掌 并步抱拳收势教学重点:掌握武术操、组合拳、五步拳技术动作。教学难点: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第三节 学习少年拳套路(6学时)主要知识点:少年拳第二路 : 动作名称:预备势 直立抱拳 抡臂砸拳 望月平衡 跃步冲拳 弹踢冲拳 马步横打 并步搂手 弓步推掌 搂手勾踢缠腕冲拳 转身劈掌 砸拳侧踹 撩拳收抱 还原势直立。教学重点:节奏和动作姿势。教学难点:抡臂砸拳、搂手勾踢。第四节 学习武术基本套路(30学时)主要知识点:(1)、功夫扇:(12学时)动作名称:起势第一段:斜飞势、白鹤亮扇、黄蜂入洞、哪吒探海、金鸡独立、力劈华山、灵猫捕蝶、坐马观花第二段:野马分鬃、雏燕凌空、黄蜂入洞、猛虎扑食、螳螂捕蝉、勒马回头、鹞子翻身、坐马观花第三段:举鼎推山、神龙回首、挥鞭策马、立马扬鞭、怀中抱月、迎风撩衣、翻花舞袖、霸王举旗、抱扇过门第四段:同第二段第五段: 顺鸾肘、裹鞭炮、前招式、双震脚、龙虎相交、玉女穿梭、天女散花、霸王举旗、行步过门第六段:七星手、揽扎衣、捋挤式、苏秦背剑、搂膝拗步、单鞭下势、挽弓射虎、白鹤亮翅、收势(2)、一段太极拳(6学时):动作名称 : 起势、倒卷肱、搂膝拗步、野马分鬃、云手、金鸡独立、蹬脚、揽雀尾、十字手、收势。教学重点: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3)、初级剑(12学时):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弓步直刺 回身后劈 弓步平抹 弓步左撩 提膝平斩 回身下刺 挂剑直刺 虚步架剑第二段:虚步平劈 弓步下劈 带剑前点 提膝下截 提膝直刺 回身平崩 歇步下劈 提膝下点第三段:并步直刺 弓步上挑 歇步下劈 右截腕 左截腕 跃步上挑 仆步下压 提膝直刺第四段:弓步平劈 回身后撩 歇步上崩 弓步斜削 进步左撩 进步右撩 坐盘反撩 转身云剑 收势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剑法,强调剑法与身法、眼法的协调配合。教学难点:剑身合一。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标题学时分配讲授(10学时)实践(62学时)第一章武术概述2第二章武术的技法分析与武术图解知识2第三章武术教学4第四章武术评判与鉴赏2技术教学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组合20武术操、组合拳、五步拳6第二套少年拳6功夫扇12八式太极拳6初级剑12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指定教材:蔡仲林,武术编写组编著. “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1、骆红斌、苏亚平编写.武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蔡仲林、陈照斌、张建军等. 武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4、李德印.中国太极功夫扇.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5、李鸿江主编中国民族体育导论,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0年6、体育院校专业教材武术理论基础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32008 课程性质: 必修 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讲授 36 学时 实验 0 学时 习题 0 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先修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统计学 后续课程: 体育法规、体育营养学、体育市场营销学 大纲执笔人:贾磊 参加人: 吴灵萍、陈毅清、聂秀娟 大纲审核人: 胡国吾 编写时间: 2008.5 (一)课程简介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综合性学科,到现在为止,它已成为一门较成熟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育科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由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对于它的研究也逐步的深入和完善。体育科学是研究和揭示各种体育现象,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以及怎样通过身体练习,有效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规律的综合性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Sports science is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sporting performance.)。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学习关于体育科学研究中基本的理论与方法,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运用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未知的体育领域及其本质和规律性的过程,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中的人,这两者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经历了由朴素的科学思想到现代科学应用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的内容及其选择运用也变得丰富多彩、经纬交错,体育科研成果的获得与科研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体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理论,激发辩证思维,崇尚“求是”精神,更好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索未知体育领域的本源、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手段,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为培养“知识型”、“探索型”、“科技型”、“创新型”的体育专业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体育科学研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它的发展中与日俱增的吸收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的面越来越宽,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实际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研究的领域也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方向发展,研究的方法向多样性和综合性方向发展,研究的领域向多学科和跨学科方向发展,研究的思维向全面性和创造性方面发展,研究模式向多人和团队合作优化方面发展,这是当前世界体育科学研究总的发展趋向和特点。随着这样的发展特点,体育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体育院校的重视,已有部分院校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建设成为重点课程,但因为是一门在体育学科里的新兴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这也给体育科学研究这门课程留下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学习关于体育科学研究中基本的理论与方法,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运用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未知的体育领域及其本质和规律性的过程,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活动中的人,这两者都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经历了由朴素的科学思想到现代科学应用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的内容及其选择运用也变得丰富多彩、经纬交错,体育科研成果的获得与科研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体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及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基础上,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理论,激发辩证思维,崇尚“求是”精神,更好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索未知体育领域的本源、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手段,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研究工作,为培养“知识型”、“探索型”、“科技型”、“创新型”的体育专业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作为体育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各体育专业院校早已将体育科学研究列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我系自成立黄山学院体育系以来,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在学科专业计划中,早就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列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并且安排在本科的第六个学期进行讲授,很好的同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衔接了起来,在2004级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结果来看,收效非常好。而且我们立足从黄山学院的实际出发,力争学生多进行一些有实际意义及实际效果的科学研究,在实际来看,效果不错。作为在学生取得学位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这门课程的强有力的保证,相信在以后,会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使学生通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中,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更好的进行体育科学的研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如何将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门科学,因此,应该将本课程安排在大部分课程都已经结束以后进行讲授。(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 体育科学研究概述(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科学、技术、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研究等基本概念,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任务、特点、类型和形式,加深学生对体育科研的理解,提高对体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 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1)科学、技术、科学研究(0.5学时)2)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研究(0.5学时)第二节 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1)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0.5学时)2)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0.5学时)第三节 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和特点1)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0.5学时)2)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0.5学时)第四节 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和形式1)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0.5学时)2)体育科学研究的形式(0.5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方向、特点及其研究的任务,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加深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解。4本章思考题1何谓科学研究?2何谓体育科学研究?3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4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及意义?第二章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概念,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结构、功能,多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要性的认识。2教学内容第一节 方法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0.5学时)1)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论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科研方法论第二节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结构(0.5学时)1)技术性方法与经验方法2)一些具体学科的方法3)逻辑(理论)的方法4)数学方法5)系统方法第三节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功能(0.5学时)1)驾驭知识2)促进创造才能3)支配科学仪器4)推动科技进步第四节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趋势(0.5学时)1)引进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2)数学方法研究的水平日益提高3)系统方法日趋重要4)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5)对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3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逻辑结构和功能。4本章思考题1)何谓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何谓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逻辑结构?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功能?第三章 科学思维与科学创造(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思维、创造性思维、直觉、想象、灵感、机遇等概念,掌握科学思维与科学创造的有关问题,结合科学史上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创造能力与兴趣。2.教学内容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与科学创造(2学时)1)思维2)创造性思维第二节 直觉与科学创造(0.5学时)1)直觉的概念和基本形式2)直觉的特点3)直觉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三节 想象与科学创造(0.5学时)1)想象的性质2)想象的类型3)想象的方法4)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第四节 灵感与科学创造(0.5学时)1)灵感的性质2)灵感的特征3)灵感的产生机制4)灵感的作用5)灵感的捕捉第五节 机遇与科学创造(0.5学时)1)机遇的概念2)机遇的作用3)机遇的产生条件4)错过机遇的心理因素5)机遇的捕捉3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创造性思维、想象、灵感与科学创造的关系。4本章思考题1)何谓思维、直觉、灵感?2)何谓创造性思维?3)科学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第四章 体育科学研究的程序(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选题来源、选题原则、选题程序和制定研究计划,大量结合实例,加深学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掌握选择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和制定研究计划。2教学内容第一节 选 题(1学时)1)选题来源2)选题原则3)选题程序第二节 建立假说和制定研究计划(1学时)1)建立假说2)制定研究计划第三节 搜集信息资料及科研计划的实施(0.5学时)1)搜集信息资料2)科研计划的实施第四节 整理分析材料并得出结论(0.5学时)第五节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0.5学时)第六节 科研成果的发表、评审、应用与存档(0.5学时)1)科研成果的发表与评审2)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存档3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的程序。4本章思考题1)选题的原则?2)制定研究计划的原则?3)自我拟定一题目并阐述研究的意义及研究计划?第五章 逻辑方法(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归纳与演绎是理论思维的推理形式,在逻辑分析中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辩证的理论思维中又离不开其他逻辑思维方法的参与。所以在重点掌握归纳与演绎的同时,也要掌握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证明与反驳定性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运用逻辑方法,尽量将所学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内容第一节 比较与分类(1学时)1)比较法2)分类法第二节 类比、归纳与演绎(1学时)1)类比法2)归纳法3)演绎法第三节 分析与综合(1学时)1)分析法2)综合法第四节 证明与反驳(1学时)1)证明2)反驳3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逻辑思维的形式并能运用到实践中。4本章思考题1)何谓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法?2)分析与综合的关系?3)证明与反驳的关系?4)归纳与演绎的区别?第六章 经验方法(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准确掌握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移植法和模拟法,并在实践中能正确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掌握初步的体育科研能力。2教学内容第一节 文献资料法(1学时)1)文献的概念和作用2)文献资料的种类和搜集要求3)文献资料的查找和阅读4)文献资料的积累和使用第二节 观察法(0.5学时)1)观察法的性质和作用2)观察法的种类3)观察法的基本要求4)观察法的步骤5)观察设计方案示例第三节 实验法(0.5学时)1)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2)实验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