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一、概念认识 二、人的视觉心理的产生 三、各种不同的视觉原理,视觉心理学,组员:刘玉婷、杨景清、雷蕴怡、褚贺旌,目录 一、概念认识 二、人的视觉心理的产生 三、各种不同的视觉原理,视觉心理学,组员:刘玉婷、杨景清、雷蕴怡、褚贺旌,视觉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一、概念认识,心理学 心理学是探讨生物和外界环境接触时产生相应行为的科学。而行为则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具象可观的反应,如说话、动作或可以量测之生理变化;二是抽象不可观的反应,如人内在的动机、情绪、思考、知觉等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可说是内外兼具,涵盖了人类所有可观、不可观的心理活动历程与表现,因此它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心智历程,经过缜密观察与测量而建立的科学。,一、概念认识,认知 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一、概念认识,一、概念认识,获得信息,产生经验,选择观看,判断喜恶,当光线照射到周围物体上之后,被反射或散发出来的光线经过人眼的晶状体,把这些事物的形象投射在视网膜上,最后由视网膜神经把这些信息传到大脑。那么,与这种生理活动相对应地便产生了人的心理经验。 在观看活动时一起发生的大脑活动,类似于一架照相机在照相时发生的活动。如果不通过假定和推测,而是在不带任何偏见的情况下,去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真相,人们就会发现人的视觉并不像照相机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动,外部的形象也不是象照相机那样简单地印在忠实接受一切的感受器上。相反,我们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这种类似无形的“手指”一样的视觉发现事物,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和内涵。因此,视觉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视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它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也可以进行选择。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二、人的视觉心理的产生,视觉是一种通过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物体的。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画面中的静物是什么回事,也轻易的分析出画面中的人是因为远才显得小,而不是真的小。简而言之,视觉心理的最初认知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这些经验包括预测,多义选择、推理等知识。,二、人的视觉心理的产生1、视觉心理的经验认知,每个人都因为与他人不同生活经历、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而有不同的视觉经验,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人也因为共同的生活方式而有共同的视觉经验。中国的京剧中利用不同的色彩明善恶、表忠奸,大家都能懂。但对外国人来说,舞台上的各色脸谱与他们视觉经验中的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往往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视觉经验冲击。,心理学家约瑟夫. 詹斯特在1900 年制造了可被同时看成鸭头又可以看成兔头的的两可绘画形象(图1)。当我们的意识转向“兔”的认知时,你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兔子的形象,而当我们把它看成“鸭”时,它又是一个完整的鸭子的形象。这幅图画充分说明了视觉经验的多义性在不同的视觉意识下看出不同的物象。,视错觉并不完全是一种主观现象,它是由客观的物理刺激以及人们过去经验的印象而产生的。 视错觉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以通过实物得到表现,但在几何图形中表现的最明显。 错觉图形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根据它所引起的错误倾向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数量上的错觉,包括在大小、长短方面引起的错觉;另一类是关于方向的错觉。不论是何种错觉,都是由主要的图形结构成分引起的。,视错觉,横竖错觉 引起横竖举觉效应的程度与横、竖线所构成的夹角、竖线与横线的垂直位置以及竖线下端到践线中点的距离有关。因此,“角度”、垂直位置和距离是影响横竖错觉程度的三个基本因素。,人们之所以在一个错觉图形的某些部分表现出大小和方向的视错觉,是受图形的整体印象而产生的,这里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因素。视错觉效应是主观和客观的总效果。,视觉心理并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视觉感官总是有选择地使用自己,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视觉心理的选择性可使观看者的注意力有效地指向他最关注的东西,通常人都自动会选择那些他感觉有趣的事物来看,它取决于观者的兴趣、爱好和情绪需要。 另外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选择,如果我们感到悲伤或是高兴,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或者同样的东西而以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来看。我们的眼睛具有选择的灵活性,通过眼睛我们发现绘画形象的形状和空间关系,同时又要急切的辨认它们,来对应我们已有的图象经验,一旦识别出一个形象,头脑会暂时停止分析判断,固定住对形象一种认识。,二、人的视觉心理的产生2、视觉心理的选择性,在这幅图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只大花瓶?还是两张侧脸?也许两者都是,但我们想同时看出两种形象就有些困难。因为当我们认定画面中是一只花瓶时,原来人侧脸的部分就必须以黑色背景的形式存在,而当我们认知画面中是两张侧脸时,花瓶的部分就以白色背景的形式存在。一幅画证明:我们在辨认一个形象时,一旦认定了什么,心理上就不太习惯改变我们的认识,只有当你重新再去寻找新的意义并重新认定时,它才会改变。,心理学家分析,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总是被置于知觉定势的某种程度影响之下, 实际上就是受到经验、需要、情绪、意愿的影响, 习惯于把对象进行有效的整合, 分出主次, 理清层次, 以便于大脑的处理。由此心理学家总结出许多常规视觉原理。 1、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 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内形式(组合规律),三、各种不同的视觉原理,心理学家分析,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时总是被置于知觉定势的某种程度影响之下, 实际上就是受到经验、需要、情绪、意愿的影响, 习惯于把对象进行有效的整合, 分出主次, 理清层次, 以便于大脑的处理。由此心理学家总结出许多常规视觉原理。 1、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 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3、内形式(组合规律),三、各种不同的视觉原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心理活动领域都趋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阿恩海姆说:“人类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是现有条件下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而简化也有另外一层含义: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却很复杂。事实上“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所有细节不仅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法则,1)简化,孕妇咨询中心广告,图中巧妙的将问号掉个,怀孕妈妈的体态便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简洁单纯中又通过问号这一符号将“咨询”这一特征的信息传递出来,简洁却不简单,耐人寻味,使观者不但对图形的简洁产生愉悦感,而且在视知觉中将问号与孕态之间进行积极的联想与想象,同时还深深的被设计师的智慧所折服,很容易对广告的内容产生亲切感并乐于接受。真是一形多义、一语双关的典范。,“格式塔(gestalt)”定义为“一个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而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部份之总和不等于整体,因此整体不能分割;整体是由各部份所决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体所决定。,2)整体,1图与底 图形是具有一定界限的组织比较严密的对象,是被包围的比较小的图像,背景是没有界限的同一性的空间或时间,是包围着的比较大的对象。图形与背景的区别愈大图形愈可突出而为我们所感知;区别愈小愈不易将图形和背景分开 。,图底互转共生图形,巧妙利用“ 底空间” , 即图也是底, 底也是图的图底互转的共生关系, 其特点就是利用视知觉中视点的不确定性和巧妙经营, 产生画面图与底的正负关系的相互转换。,3)完形法则,还有一种形式是利用轮廓线的共用和错视“ 欺骗”呈现出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亦此亦彼的强烈视觉冲突, 它是图与底巧妙共用经营的结果。,毕加索和平的面容中, 和平鸽和橄榄枝巧妙地构成了人的面孔, 女人的脸、和平鸽和橄榄枝三种形状有机地结合共用, 彼此边线互为图底, 显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图底互用共生图形发挥了一种不寻常的创意, 它超越了视觉常规习惯, 好像两间房子共用一堵墙, 形成了一种共存现象。一方轮廓线造就了另一方, 假若一方消失, 另一方也就随之不存在了。,2对称性 上下或左右相等的图形,便是对称。实质的对称 :左右或上下相等的图形。感觉的对称 :虽然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3)完形法则,3)完形法则3群化原则,A、相似性。视觉将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可分为大小的类似、形的类似、明度的类似、色彩的类似、方向的类似、速度的类似。,B、接近性。视觉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C、闭合性。一个有倾向于完形而尚未闭合的图形,容易把它看作一个完整的图形。,D、连续性。视觉倾向于把中断的物体看成是被某个物体遮挡一部分的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物体,简单的或规则的,具有良好连续性的物体更易被看成一个整体。,4共同命运 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同方向的移动,这些移动部分易组成新的整体。 在徐悲鸿的【群乐】里,亦运用了所谓的共同命运原则来表现其主题。,3)完形法则,5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 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3)完形法则,阿恩海姆指出“, 所谓的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无论是作为视觉的欣赏还是创作,追求美的感受是归宿。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形式美在带给人们视觉上享受的同时,更给予了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抚慰与鼓舞。 形式美包括“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方面外形式指材料的线、形、色、光、声、质等外形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以完美表现内容的结构形式。形式美通过人的感官给人以美感,引起人的特定想象和情感时,它就成为审美对象。一般认为,形式美是按一定的格调和法则表现出来的,诸如对称,均衡,和谐、整体性、节奏、多样统一性等等。,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1)形式 1点的视觉心理效果 点是最小的单元,是指面积相对小的形状。它的外形概念是不确定的,但它必定有使它与环境分割开来的确定范围,即外轮廓。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体积较小的物体如豆子、卵石、沙粒等有点形感。体积较大的物体在远处,如天边的鹰、远处的人、树、船等也有点形感。另外,某些物体表面的斑驳肌理效果,有时也有点形感。,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点的视觉心理效果一般有吸引感、集中感、活跃感。点的形构特征是面积较小。外形有时如缩短的线,有时如缩小的面。规则点即形状近似规则的短线和小面的点,其视觉心理效果偏于规整感、严谨感;而形状近似不规则的短自由线或小自由面的自由点,会使人产生生动感、活泼感;偶然碰撞而迸溅形成的偶发点具有放射感、扩散感和随意感。正圆形点,无方向感。近似垂直线或水平线的点具有偏于安定感、平静感。,1)形式 2线的视觉心理效果 观线条一般指物体轮廓线或影调与影调间各自的界线,是人们把握一切物体形象的标准。直观线条一般以明显的线条结构出现在画面之中,如绳子、树木、乡间的小路、整齐的队伍、村头的篱笆等。虚像线条是指几个处在一定关系中的物体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假定的线条。虚像线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客观地发挥着作用,如人的视线,动体的趋向线,树木、山石、人群等立体物的有序排列等。,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画面形状的线,有某种暗示导向、延伸、分割、包围等视觉心理效果的作用。几何形线,如直线、弧线、曲线、折线等偏于整齐感、严谨感、明快感、理性感;不规则的随意线,偏于轻松感、舒展感、流动感、抒情感;偶然碰撞而迸发的线,产生迸发感、活泼感、激情感、奇妙感。,线的粗细、边缘质地和线内质地也会产生不同的暗示视觉心理效果。粗线有粗壮感、雄健感、浑厚感、力量感。细线有纤细感、精巧感、秀美感、柔弱感;光滑的线有明快感、流畅感、坚挺感、速度感。粗糙的线有苍劲感、涩滞感、老辣感、古朴感;平涂的线,有坚实感、厚重感。飞白的线有速度感、泼辣感。痕迹的线,线内有隐纹,有斑驳感、含蓄感。无序变化的线,称为软乱线,有错综感、紊乱感、跳跃感、骚动感。这类线虽缺少有序的形式美感,在特定情况下,有特殊的视觉心理效果。,1)形式 3面的视觉心理效果 线的移动形成面,不同的线通过不同的方式扩张会形成不同的面。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如纸片、木板等扁平状物,建筑物、山石、家具等立体物不同方向的平面以及水迹、斑痕的大块阴影等,都具有面的特征。而且山峰、树丛、建筑物、人物等立体物,在逆光、顶光照耀下,还会产生剪影式的面。,2、视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近似几何形的规则形面,如矩形面、圆形面、三角形面等,一般使人有整齐、严谨、精确、理性的视觉心理效果。其中,正方形面偏于崇高感、坚挺感、严峻感。而扁方形面偏于稳定、平静、坚实感。圆形面偏于集中感、圆满感、团结感。椭圆形面偏于优美、丰满、浑厚感。三角形面,其中底边是水平线者,偏于庄重感、稳定感、上升感;底边是尖角者,则偏于紧张感、不安感、下坠感。多角形面,其中底边是水平线者偏于安定感、节奏感;底边是尖角者偏于不安感、外射感、紧张感。,近似几何形面及几何形面连接而成的半规则面,包括扇形面、桃形面、凹形面、凸形面等。其形状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者偏于稳定感、整齐感、秩序感。非对称者偏于参差感、曲折感、变化感。点线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多点有序排列,可转化为线。多点相邻 、相聚、密集或重叠,可转化为面。线的缩短,可转化为点。线的排列、交叉、密集、重叠、加粗与包围,可转化为面。面的缩小可转化为点。较小面积的面有序排列,可转化为线。多面相邻、连接、密集、重叠,可转化为更大面积的新的面。这给画面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视觉心理效果。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由无数的点笔触描绘而成,使作品产生既简单又复杂的画面效果。同时,画面通过若干水平和垂直形状的处理方法,产生了平静感的视觉心理效果。,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彩,明暗程度的不同。由于人的生理特点和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知觉、联觉、联想等原因,对各种色彩会产生出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是色彩的特性。 冷暖感凡倾向于红、橙、黄的色相,给人以温暖感:凡倾向于青、蓝、绿的色相,给人以寒冷感。 胀缩感明度高的暖色给人以向外散射和膨胀之感,明度低的冷色给人以向内收聚和紧缩之感。 动静感纯度高的暖色给人以动感和兴奋感,而纯度低的冷色给人以沉静和安定感。 轻重感明度高的色彩给人以轻飘感,明度低的色彩给人沉重感。 软硬感一一高明度色彩给人以柔软感,低明度的色彩给人以坚硬感。,2)色彩,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同时由于经常观看自然界的色彩,视觉形成了心理积淀。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而色彩的象征意义因不同的时代、民族、年龄、个人的修养和情绪的变化而又有不同。 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 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 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 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 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 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 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 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 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我们生活在光和影的世界里。只要有光就有影,阴影可以帮助人们感受物象的质感、形状。在没有光时,我们会感受最深。人们通常认为光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并且从未真正关心过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在与光的异常联系中看见光并意识到光的存在。但是,当我们把光本身看作如在戏剧和电影中所用的艺术表现方法时,我们就不再等闲视之了。在戏剧中,特殊效果是有各种不同的灯光来“设计”的。因而,用给人深刻印象的灯光来表现一幕内景或者外景,都能突出事物的特性,使人具有吸引力。,3)光和影,1)和谐 和谐的广义解释:几种元素在一起时,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没有冲突,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几种元素在一起时,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统一和对比之间不是乏味单调和杂乱无章。单独一根线、一中颜色、一件物体无所谓和谐;几种元素具有共通性和融合性才称为和谐。和谐的组合部分肯定存在着差异,当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时,也就是共性明显时,就构成了和谐,反之,差异强烈是就已经形成对比。,3、内形式(组合规律),对比就是把质量反差较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依旧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对比关系的主要体现在:色调的冷暖、形状的大小、长短、粗细、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地的虚实黑白轻重形式态势的动静等等。感觉上的对比是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多从动静、软硬、轻重、刚柔、快慢等方面给人以各种质感和快感的深刻印象。 对比显著的视觉心理: 个性鲜明, 给人跃动式的刺激。 不具有安定感 视觉焦点强,2)对比,对比,物理中的平衡即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达到可以相互抵消的程度,则这个物体便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当外物刺激使大脑视皮层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相互抵消的状态时,眼睛看到的才能达到平衡。平衡的两个因素:重力(可以理解为吸引力)和方向。平衡往往集中与那些具有重力优势的一个或多个集结点上或焦点上。平衡方式:(主体与背景、主体间各要素间)有一个强有力的平衡中心,在其周围有一些辅助性的“背景”;整体平衡由大量微小的中心之间的平衡构成。,3)平衡,平衡:安定、愉快 、均衡的美 、视觉张力略嫌不足 破坏平衡:不和谐、整体画面产生跃动 、突显出效果 、产生视觉焦点、强调重点、加强紧凑感,律动是指运动和秩序之间的关连,是一种调和、生命力、人类的本性、自然的法则,凡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反复及交替,或是属于周期性的现象,均可产生律动,依据造形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成反复(Repetition)及渐变(Gradation)两种 律动容易吸引众人的眼光、具行动力 。 倾斜的构图较有跃动的感觉 。 动作是能量的发散,是活着的证明。 可利用波浪或是重复的型式,表达出跃动。,4)律动,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一种因素在一个整体中不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的秩序和整一的美,使视觉变得稳定,使心理变得安宁。,5)节奏,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1:1618,6)比例,人体是黄金比:自地面至脐部,自地面到头顶,自地面至举臂指端的高度。西方文化,人的平均高度取6英尺(1.83米)脐部正好是从地面到举臂的指端的一半,地面和脐部之间的距离和头顶之间的距离成黄金比,从头顶到举臂指端的距离和从脐部到头顶的距离之间的比例与前者相似,并成中项比例。,重心是指在设计中有意识地突出和强调其中某个部分或要素,使其成为整体中最能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兴趣中心”。画面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7)重心,Fin.,整体组成要素必须有主导和从属关系之分,不可平均对待,主从不分。使一部分有绝对的优势,以突出统一性和整体性,8)主从结构,哥特教堂的主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