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专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565157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必修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专练一、碳族元素专题1木炭还原氧化铜: CuO + C ;2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 + HF =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硅单质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Si + O2 硅单质与碳在高温下反应:Si + C 硅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 + NaOH + H2O = 3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4二氧化硅与碳高温反应:SiO2 + C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2H2 Si(纯)+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 + 2NaOH = 6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强酸置换弱酸): Na2SiO3 + CO2 + H2O =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强酸置换弱酸): Na2SiO3 + CO2 + H2O = 7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SiO3 + 2HCl = 硅酸加热分解H2SiO3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制品8将下列硅酸盐以氧化物形式表示:硅酸钠(Na2SiO3): ;镁橄榄石(Mg2SiO4): ;红柱石(Al2SiO5): ;钙铝石榴子石(Ca3Al2Si3O12): 。9玻璃工业是将 、 和 在玻璃熔炉中高温熔融制得的,涉及的两个反应为 、 ,因此,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 、 (写化学式)。10水玻璃是指 ,属于 物(填纯净或混合)。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白色凝胶沉淀(H2SiO3)和碳酸钠 。二、卤族元素专题 (一)氯气的性质1、氯气与金属铁反应: Fe + Cl2 2、氯气与金属铜反应: Cu + Cl2 3、氯气与金属钠反应: Na + Cl2 4、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 + NaOH = 7、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Cl2 + Ca(OH)2 = 8、氯气与碘化钠反应:Cl2 +2NaI 氯气与碘水反应: 5Cl2+I2+6H2O2HIO3+ 9、氯气与硫化钠反应:Cl2 +Na2S 10、氯气与碘化氢反应: Cl2 +H2S 11、氯气与二氧化硫反应:Cl2+SO2 +2H2O 12、氯气与双氧水反应:Cl2 +H2O2 +O213、少量氯气与溴化亚铁1:2的反应 2:2的反应 过量氯气与溴化亚铁3: 2的反应 (二)、氯气的生产原理14氯碱工业工业制氯气(1)粗盐的精制:粗盐水中还含Ca2+、Mg2+、SO42等离子,现用试剂NaOH、Na2CO3、BaCl2、盐酸来除去这些微粒,则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为 、 、 、 ,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 、 、 、 。(2)电解饱和食盐水:总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15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还可用KMnO4、KClO3等强氧化剂代替MnO2,试写出常温下用这些试剂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制气装置中的玻璃仪器有 。(3)尾气处理时,可供选择的试剂有ANaOH溶液,B饱和澄清石灰水。你的选择是 ,理由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6、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17、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18、氯水滴入Na2SO3溶液中: 。19、能使溴水褪色的无机物如:H2S: (褪色且浑浊)SO2: Na2SO3: Mg粉(或Zn粉等): NaOH等强碱: Na2CO3(或AgNO3等盐) 、20卤素的检验(1)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并可使某些潮湿的有色物质褪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湿润KI淀粉试纸呈现 色,因此可用于检验氯气的存在,反应: (2)利用碘单质能与淀粉溶液呈现 色的性质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3)AgCl、AgBr、AgI都不溶于稀HNO3,且颜色逐渐加深,分别为 色、 色、 色,所以,可用 溶液来检验Cl-、Br-、I-的存在。感光性:除 不具有外,其余卤化银均具感光性,且感光性依次 。(4)也可以用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和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来检验卤素单质。用Cl2、CCl4法(检验Br、I):溶液中的现象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Cl4的作用为 。21、次氯酸光照分解: HClO 22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成分表现的性质反应实例Cl2呈黄绿色强氧化性加成反应Cl2+Mg Cl2+2KI Cl2+H2SO3+H2O Cl2+CH2=CH2 H+强酸性2H+CaCO3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 ,后 HClO弱酸性强氧化性HClO+OH-ClO-+H2O漂白、杀菌、消毒Cl-沉淀反应Cl-+Ag+AgCl23Cl2+H2OH+Cl-+HClO平衡移动的应用向氯水中加入的物质浓度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应 用可溶性氯化物c(Cl-) 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盐酸c(H+)和c(Cl-) 次氯酸与浓盐酸反应制Cl2NaOHc(H+) 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Ca(OH)2c(H+) 制漂白粉CaCO3c(H+) 制高浓度HClO溶液光照c(HClO) 氯水闭光保存或现用现配特别提醒:Cl2+H2OH+Cl-+HClO平衡移动的各种情况均可归结到勒夏特列原理,故掌握知识要“以不变应万变”。24卤化氢(1)HF、HCl、HBr、HI熔沸点变化规律为 ,原因是 。(2)HF、HCl、HBr、HI酸性依次 ,其中 是弱酸,其余均为强酸。此外,HF还具有强腐蚀性,可用于玻璃上刻花,其化学方程式为 。(3)HCl、HBr、HI还原性依次 。三、氧族元素-硫1.硫与铜的反应 S + Cu= 2.硫与铁的反应 S + Fe= 3.硫与钠的反应 S+ Na= 4.硫与铝的反应 S + Al= 5.硫与汞的反应 S+ Hg= 6.硫与氧气的反应S+O2= 7.硫与氢气的反应S+H2= 8.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S+6NaOH= +Na2SO3+3H2O 9.硫与浓硫酸的反应 S + 2H2SO4(浓)= 10.黑火药点燃:S+2KNO3+3C= + +N2 11.二氧化硫(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SO2+2NaOH= 12.二氧化硫(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14.二氧化硫与亚硫酸钙溶液的反应 15.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16. 二氧化硫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强酸置换弱酸) 17.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SO2 + O2 18.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 SO2 + Na2O2= 19.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 SO2 + Cl2 + H2O= 20.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SO3+ H2O= 21.亚硫酸与氧气的反应 H2SO3 + O2= 22.亚硫酸钠与氧气的反应 Na2SO3 + O2= 23(1)SO2通入石蕊试液中,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SO2具有 性。 (2)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 ,说明SO2具有 性。若将溶液加热,现象为 。 (3)SO2通入BaCl2溶液中,然后滴加少量过氧化氢溶液,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再滴加盐酸,现象为 ,说明SO2具有 性。(4)若将SO2气体与H2S气体混合,则可看到容器壁上有黄色固体生成,且有少量水珠,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SO2具有 性。(5)实验室用Na2SO3和浓硫酸反应制SO2的方程式为 。(6)SO2通入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均褪色,说明SO2具有 性,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24将SO2通入水中即得亚硫酸溶液,某同学取少量已放置一段时间的亚硫酸加入BaCl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甲同学认为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SO3,而乙同学认为是BaSO4,你支持的同学是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观点 。25防治酸雨首先要从消除污染源着手,可开发氢能、太阳能、核能等替代化合燃料,从根本上防止酸雨的产生。其次可利用各种物理及化学方法。 (1)钙基固硫:在煤中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该法还可变废为宝,得到CaS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氨水吸收:将含SO2的工业尾气用氨水吸收,吸收液再用硫酸处理,得到高纯度SO2和一种氮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Na2SO3吸收:将SO2用Na2SO3吸收,再加热所得固体,该法可循环使用Na2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6. 硫化氢物理性质性质: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 , (无毒、剧毒),可溶于水。思考:液化石油常气中添加入一些H2S气体,其目的是什么? 27、(1)可燃性: H2S + O2= (不完全燃烧)H2S + O2= (完全燃烧)(2)还原性:H2S + SO2 = H2S + Fe3+ = 硫化氢与浓硫酸的反应 H 2S + H 2SO 4(浓)= 硫化氢与氯气的反应 H 2S + Cl 2= (3)特性: H2S与重金属盐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 (4)酸性:硫化氢(少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H2S + NaOH = 硫化氢(过量)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H2S + NaOH = 硫化氢(少量)与氨气的反应 H 2S+ NH 3= 硫化氢(过量)与氨气的反应 H 2S+ NH 3= (5)H2S制取:FeS+H 2SO 4= 26硫酸的性质:(1)稀硫酸的酸性: 。(2)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能用来干燥H2、CO、CO2、SO2、Cl2等气体,但不可干燥 性气体,如 等,和 性气体,如 等。 脱水性: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焦碳 。 强氧化性:能与绝大多数金属、一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 与金属Cu反应 。与非金属C反应 。与H2S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体 。遇Fe、Al等金属发生 现象。(3)为检验浓硫酸与碳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首先将气体通过 以 ,现象为 ,接着通过 以 ,现象为 ,通过 以 ,通过 以 ,现象为 ,最后通过 以 。四、氮族元素1.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N2 + O2= 2.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 NO + O2= 3.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NO2 + H2O= 4.氨的物理性质:氨气为 色、有 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 溶于水,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氨水的浓度 ,密度 。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 H2O= 5.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NH 3 + HCl = 6.氨气与硫酸的反应:2NH 3+H 2SO 4= 氨气与强酸的离子的反应: NH3+ = 7.还原性 NH3分子中氮元素呈3价,具有还原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与O2、Cl2、CuO等反应,被它们氧化:氨的催化氧化的反应:4NH3+5O2= 氨气(过量)与氯气的反应: 8NH3 + 3Cl2 = + N2氨气(少量)与氯气的反应:2NH3 3Cl2 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2NH3 3CuO 8.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固态铵盐与碱加热反应: (2)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与制备 气体相似;(3)收集: 。(4)干燥:在干燥管中盛放 作干燥剂。不能用浓硫酸、P2O5、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因CaCl2吸收氨气生成CaCl28NH3。(5)验满:a用湿润的 试纸放在瓶口,若变 ,则满;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若产生 ,则满。(6)氨气的工业制法原理:N2 + H2 9、(1)NO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装置:铁架台、铁夹、铁圈、烧瓶、分液漏斗、胶塞、导管、酒精灯等收集: 检验:无色气体和空气接触立即变红棕色NO、O2、H2O之间反应的方程式: (2)NO2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装置:锥形瓶(或烧瓶)、分液漏斗、带导管胶塞收集: NO2、O2、H2O之间反应的方程式: 10、铵盐的性质:(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 、 、 等都是铵盐。铵盐都 溶于水。(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例如:NH4HCO3 NH4Cl (NH4) 2CO3 (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NH4NO3NaOH= (NH4)2SO4NaOH= 思考:实验室中如何检验NH4+? 11、硝酸的分解的反应: 4HNO 3 = + +2H2O12、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 N2O2 13.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Cu + HNO3(浓)= 14.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Cu + HNO3(稀)= 15.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Fe + HNO3 (浓)= 16.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Fe + HNO3 (稀)= 过量铁与稀硝酸的反应: Fe + HNO3 (稀)= 17.碳与浓硝酸的反应: C + HNO3 (浓)= 18.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反应: 2NaOH + NO 2+ NO= 2NaNO 2+ 19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 比组成的混合物叫 ,它能溶解惰性金属铂、金,这也是硝酸强氧化性的体现。此外,硝酸还可以氧化很多还原性化合物,如:S2-、SO32-、I-、Fe2+等FeCl 2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20、铁、铝常温下遇浓硝酸,由于浓硝酸具有 ,所以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 ,阻止反应继续进行,这个过程叫 。所以可用铁、铝容器装运浓硝酸(或浓硫酸)。但加热可以与浓硝酸反应:铝与浓硝酸(加热) 21.氧化亚铁与硝酸的反应: FeO + HNO3 = 22.三氧化二铁与硝酸的反应: Fe2O3 + HNO3 = 23.四氧化三铁与硝酸的反应: Fe3O4 + HNO3 = 24、对于同一种金属来说,酸越稀则硝酸本身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浓HNO 3( 12-16mol/L)被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 2 ;稀 HNO 3( 6-8 mol/L)被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 M的硝酸与活泼金同主要生成N 2O 3,极稀的硝酸(1 mol/L 以下)与镁作用生成NH 3,NH 3 与过量的硝酸反应又生成铵盐NH 4NO 3 。极稀的硝酸与镁反应,不是NO3-中的N被还原,而是HNO 3中的H+ 被还原。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Mg + 4HNO 3 (浓 )=Mg(NO 3) 2 + 2NO 2 + 2H 2O3Mg + 8HNO 3 (8M)=3Mg(NO 3) 2 + 2NO +4H 2O4Mg + 10HNO 3 (2M)=4Mg(NO 3) 2 + N 2O + 5H 2O4Mg + 10HNO 3 (lM)=4Mg(NO 3) 2 + NH 4NO 3 + 3H 2OMg + 2HNO 3 (极稀)Mg(NO 3) 2 +H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