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 (2)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5564670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力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弹力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弹力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弹力教学设计 赵选合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认识弹力,自己动手实验来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静力学知识三大基本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第二大力,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相比于摩擦力来说要相对简单,但摩擦力是建立在弹力基础上的,对于弹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摩擦力的学习;同时,相比重力来说,弹力要难得多。所以,本节成为高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三、学情分析对于弹力,初中时学生已学习了弹簧产生弹力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没有深入地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是一大难点。另一方面,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理性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还不强。所以,本课采用多实验的方式,借助形象的感性认识来认识弹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形变的概念,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3 知道胡克定律并会应用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中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等实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五、重点难点重点:弹力概念的理解及弹力方向的判定难点:弹力方向的判定、弹力的产生分析学生初中时一直习惯于无方向只管大小的物理量的学习,还没有建立方向的概念;另一方面,弹力方向本身就很多样,种类不同判断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就增加了判断的难度。这里采用分类讲解加典型例题练习来突破。六、教学方式实验法、讲解法、问答法七、仪器准备重物 塑胶水袋 软塑料长尺 激光筒各一份铁架台 刻度尺 钩码 弹簧 每组学生各一份八、教学过程引入部分:直接引入,开门见山: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介绍了重力,今天来认识另一种力,弹力推进新课:(一) 弹性形变与弹力演示实验1:在一根弹簧的一端连一小车,拉伸弹簧后放手,小车运动问1:小车为什么会动?问2:弹簧为什么能给小车力的作用?问3:是不是形变都能产生力?学生思考作答结论1 形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形状体积改变包括:弹性形变(能产生弹力) 范性形变 演示实验2:弹簧不与小车相连,拉伸弹簧后放手,小车不动 问: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观察实验作答 结论2 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二) 几种常见弹力师:生活中除了弹簧能产生弹力外,还有没有其它力也属于弹力呢?讨论问题1:分析水平桌面上书所受支持力问: 支持力如何产生的?桌面为什么能给书支持力? 它是不是桌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师给出)解析思路:也许是桌子形变产生的,桌子太硬,形不形变看不出来则 桌子 更换成 软尺 演示实验3:重物压在尺上,尺很明显向下弯了说明桌子是有形变的,不过形变太小了,看不出来 演示实验4:激光筒放大桌面微小形变 结论3 支持力是弹力,桌面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 讨论问题2:分析桌面所受压力 问:书对桌面的压力如何产生?也是形变产生的吗? (生给出)解析思路:也许压力是书形变产生的,书太硬,形变看不出来 则 书 更换成 塑胶水袋 演示实验5:塑胶水袋放置在桌面上,圆形变成变形 结论4 压力是弹力,书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 讨论问题3:分析绳对重物的拉力 问:绳的拉力是不是弹力? 学生设计实验:将绳拉重物换成橡皮筋拉重物,橡皮筋立刻伸长 结论5 绳的拉力是弹力,绳拉伸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重物产生向上的拉力 教师针对弹簧弹力加以上三种弹力总结方向: 弹簧弹力: 与恢复形变方向一致 支持力、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绳的拉力: 沿绳收缩方向 学生练习画出以下几例中弹力方向,体会点面接触、点点接触、面面接触几种不同类型题(1) (2)(2) (4) (5)(三) 胡克定律师:定性地看,形变越大,弹簧弹力越大,如何定量证明?解题思路:(1)要知道形变,此时对应弹力,即可找出关系 (2)形变可用刻度尺测量 (3)弹力利用二力平衡加重物来控制学生设计实验、自制表格,教师帮助知道,共同完成胡克定律的探究实验,从绘制的形变弹力图像得胡克定律九、板书设计弹力一、 弹性形变和弹力1、 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力作用)(1)弹性形变(2)范性形变2、 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二、 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弹簧弹力 与恢复形变方向一致支持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压力绳的拉力 沿绳收缩方向三、 胡克定律F=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