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5598260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海湾高级中学暑假自主学习质量检测高二生物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人群相对增多。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图所示)。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图中物质X很可能是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B. 物质X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氨基酸C. 该过程的完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D. 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物质X可特异性地识别血浆脂蛋白,并与之结合,因此它很可能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故对;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物质X最终又被转移到细胞膜上,没有被溶酶体酶水解,故错;胞吞涉及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对。考点:本题考察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溶酶体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的知识,意在考察学生从题图中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只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 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 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C. 图(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D. 图(二)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等于C的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二的结果可知,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A正确;根据图二的结果可知,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错误;由于B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C的蔗糖浓度高,所以图(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C正确;图二中C的水柱不再上升,所以水分由A进入C和水分由C进入A是相等的,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 如图是动物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2不可能是光能,能量1可以是光能B. 酶1为 ATP转化成甲和丁提供活化能C.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物质甲的转化速率较快D. 物质乙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动物细胞中能量2的来源来自呼吸作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能量1来自与高能磷酸键中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如萤火虫尾部发光,就是ATP转化成光能,A正确;B、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功能,B错误;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消耗的能量多,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快,C正确;D、物质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故选:B4. 下列有关酶与ATP,说法正确的是()A. 酶可被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B. 神经细胞与肝细胞中不存在相同的酶C. 细胞中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蔗糖时需要ATP提供能量D. 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的本质大部分蛋白质少量是RNA,水解后产物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神经细胞和干细胞都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需酶,如呼吸酶等;B错误。合成反应一般需要能量,在细胞中由ATP供能;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是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期的特定生物学过程,不是受纺锤体牵引的结果;D错误。考点:酶的本质、ATP。5. 某同学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A、B、C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碎屑,向瓶充入N2。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甲实验A、B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碎屑作用不同B. 乙实验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C. 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D. 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有氧呼吸的类型,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进入锥形瓶中,以满足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甲实验、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碎的作用不同,A项正确;乙实验中,锥形瓶中充入N2,营造了一个无氧环境,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用于检测C02的,因此其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02,B项正确;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呼吸作用产生了C02,C项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02产生,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也可能是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因此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02,D项正确。考点:探究细胞呼吸方式。6. 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24小时后,实验测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光照强度(klx)0(黑暗)abcde白瓶溶氧量mg/L31016243030黑瓶溶氧量mg/L333333A. 若只考虑光照强度,该深度湖水中所有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消耗O2的量7/3mgB. 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C. 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D. 若将e 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 klx光照下,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糖含量会增加,五碳糖含量会减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解:A、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黑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原初溶解氧24小时后氧含量,即103=7(mg/L24h),故该深度湖水中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消耗O2的量mg/L,而所有生物氧气消耗量需乘以体积,故A错误;B、光照强度为a klx时,白瓶中溶氧量不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故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故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白瓶中含氧量不再增加,所以此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D、若将e 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 klx光照下,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所以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糖含量会增加,五碳糖含量会减少,故D正确故选:A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7.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A. 蓝藻、变形虫 B. T2噬菌体、豌豆C. 硝化细菌、绵羊 D. 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答案】D解:A、变形虫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变形虫,A错误;B、T2噬菌体的核酸只有DNA,因此甲不可能是噬菌体,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豌豆,B错误;C、绵羊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绵羊,C错误;D、肺炎双球菌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核酸中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D正确故选: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8.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B.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C.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D.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答案】D【解析】F 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属于演绎推理,A错误;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B错误;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C错误;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正确。9. 如图表示转录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为DNA聚合酶,为模板链B. 间以氢键相连,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C. 转录过程以4种碱基为原料,产物是mRNAD. 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拟核区,真核细胞中转录则只发生在细胞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RNA聚合酶,为模板链,A错。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单链RNA, 碱基对间以氢键相连,磷酸和核糖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RNA外侧骨架,B正确。转录过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产物是RNA,C错。原核细胞DNA存在于拟核,真核细胞DNA主要在细胞核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故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拟核区,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错。考点:本题考查转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0. 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细胞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B. 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C. 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前期D. 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答案】B【解析】由于二倍体昆虫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甲细胞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因而发生在图乙中的b时期,A错误;图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B正确;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间期,即G2期,C错误;等位基因的分开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11. 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A. 15/28 B. 13/28 C. 9/16 D. 7/1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亲本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亲本中母本产生的配子有1/2XB、1/2Xb,而由于“含Xb花粉有50%会死亡”,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有1/3Xb、2/3Y,因此获得F1的基因有1/6XBXb、1/6XbXb、1/3XBY、1/3XbYF1随机传粉获得F2,即F2的亲本中母本为1/2XBXb、1/2XbXb,父本为1/2XBY、1/2bY;母本产生配子有1/4XB、3/4Xb,而于含b的花粒有50%会死亡”,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有2/7XB、1/7Xb、4/7Y,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宽叶植株的比例=1/41+3/42/7=13/28,B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 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D.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答案】C【解析】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含1个32P标记DNA)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中1条被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结果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中1条32P标记,1条没有);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染色单体(1条染色单体被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由于后期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有可能刚好各一半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也可能全部32P标记的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还可能多种不确定情况,A、D项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是成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都含32P,故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都含32P,这样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2P,C项正确;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DNA的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本题需要把DNA分子的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相联系。模型法理解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13.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 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 染色体数目不同 B. 消化能力不同C. 蛋白质结构不同 D. 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性状主要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的生物DNA分子不同,所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1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的概念,理解染色体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改变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16. 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或的四倍B. 细胞可通过的过程来形成C. 图和图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 图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间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或的四倍,A正确;细胞可通过的过程来形成,B正确;图和图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图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D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 现有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隐性性状均为显性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A. B. C. D. 【答案】B【解析】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和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和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都在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只有控制紫红眼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1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答案】C【解析】真核细胞中DNA转录的产物包括tRNA、rRNA和mRNA,A项正确;三种RNA对应的基因不同,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项正确;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也可以通过转录合成RNA,C项错误;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项正确。19.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如图为人体内半乳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当相关基因杂合时对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1/2,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B. 显微镜观察1、9、17号染色体结构可确定胎儿是否患病C. 三种致病基因不能表达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D. 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中的某个反应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都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A项错误;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项错误;由题意“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可知: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是致病基因表达的产物,即相关酶的活性降低,C项错误;图中、过程构成的连锁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乳糖,而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所以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中的某个反应过程,D项正确。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中的“基因酶、数字的含义” 这一信息和题意中的“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20.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均遵循中心法则B. DNA中的各基因遗传信息最终都传递给了蛋白质C. 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没有损失D. DNA病毒可以在无细胞条件下进行遗传信息的独立表达【答案】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均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DNA复制时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了DNA,B错误;由于终止密码子等的存在,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有损失,C错误;DNA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条件下进行遗传信息的独立表达,D错误。【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1. 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A. 均在1号染色体上B. 均在2号染色体上C. 均在3号染色体上D. 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如果B、D基因均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BD:1a,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BBDD:2AaBD:1aa,表现型为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1,A项错误;如果B、D基因均在2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1aB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2AaBD:1aaBBDD,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抗虫=1:2:1,B项正确;如果B、D基因均在3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BD:1a:1 A:1 aBD,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C项错误;如果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1AD:1a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DD:2AaBD:1aaBB,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1:2:1,D项错误。【点睛】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22. 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有差异B. 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相同DNA进行过程2时启用的起始点都不同C. 能发生过程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而能发生、过程的细胞一定能发生D. 若此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那进入该患者体内的只有HIV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是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过程表示翻译,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这三个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不同组织细胞虽发生细胞分化,表达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是所有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均发生表达,因此只能说转录过程的起始点不一定相同,B错误;能发生过程的细胞一定能发生、,而能发生、过程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C错误;若此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那进入该患者体内的有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携带者的遗传物质,D错误。【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3.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A. Yyyy B. yyYY C. yyyy D. YyYy【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组合A中雄性也有白色,无法判断。在组合B中雌性都是白色,雄性都是黄色,故B正确。在组合C中子代都是白色,在组合D中雄性也有白色。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题意信息的分析能力。24. 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A. 先天性愚型 B. 原发性高血压 C. 猫叫综合征 D. 苯丙酮尿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愚型又叫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A正确;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错误;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考点: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5. 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籽粒较大B. 为单倍体,通常茎秆弱小、籽粒较小C. 若和杂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为1:5:5:1D. 细胞所代表的个体分别是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单倍体【答案】C【解析】细胞含4个相同(等位)基因,即4个染色体组,2个染色体组3个染色体组1个染色体组确定是单倍体、二倍体还是多倍体,关键看发育起点,凡是由配子为起点直接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以受精卵为起点,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故A、D错;1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B错;AAaa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AA、Aa、aa,比例为1:4:1,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配子:A、a,比例为1:1,故和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分离比为AAA:AAa:Aaa:aaa=1:5:5:1,C对。【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6. 已知玉米(2N)的高秆(易倒伏)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过程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 图中过程产生转基因植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图中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畸变D. 图中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矮杆抗病植株的方法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答案】A【解析】图中为F1自交形成F2的有性杂交过程,是F1经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图中过程均发生了减数分裂过程,即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项正确;图中过程产生转基因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项错误;图中过程“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植株细胞内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不会产生种子,所以图中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矮杆抗病植株的方法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项错误。27.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R型菌表面粗糙,有毒性;S型菌表面光滑,没有毒性C. 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A、肺炎双球菌自身含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错误;B、R型菌没有荚膜,表面粗糙,没有毒;S型菌有荚膜,表面光滑,有毒性,B正确;C、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D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8.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2C. 2有一种基因型,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 若4和5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12【答案】B【解析】由系谱图中4和5均患甲病,7为女性且不患甲病,可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4和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6,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甲病用A表示,乙病用b表示,1的基因型为aaXBXb,2的基因型为AaXBY,3的基因型为AaXbY,Xb致病基因来自1,B错误;由2的表现型可知基因型为aaXBX,由2患乙病推知2基因型为aaXBXb。4的基因型为AaXBXb,5的基因型为AaXBY,8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四种可能,C正确;4基因型为AaXBXb,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4与5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2/33/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D正确。【考点定位】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通过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1)首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下图: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2)其次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下图1。“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上图2。(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a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如下图1。b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下图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a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如下图1。b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下图2。(4)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如下图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29.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A错误;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D错误。【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30. 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 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 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H的基因频率大于0、小于1时,亲本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A正确;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公式是:H=HH+1/ 2 Hh,h=hh+1/2 Hh,如果H和h的基因频率相等,则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分析题图可知,只有H的基因频率为b时符合该条件,B正确;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1/ 3 ,则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 3 1/ 3 1/ 9 ,C正确;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2/ 3 ,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2/ 3 2/ 3=4/ 9 ,hh,=1/ 3 1/ 3 =1/ 9 ,Hh=22/ 3 1/ 3 =4/ 9 ,子一代自交,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 2 4/9 =7 /9 ,D错误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二、非选择题31. 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某人设计如下实验:第一步:将一植株保留一叶片(a)和一幼嫩果实(c),b为叶片和果实连接的茎。第二步:把处理好的植株放入一透明小室,并放到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第三步:向小室充入一定量14CO2,密封小室,立即用仪器测定abc三处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并记录。第四步: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C3的物质是_。(2)14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_。(3)果实放射性含量达到的S2_(“是”或“否”)能表示果实从b得到的放射性有机物总量,因为_。(4)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图中S1的值将_(填“增大”或“缩小”)。(5)假定实验过程中植株的呼吸速率不变,t0时刻小室内CO2浓度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现要比较t0和t1时刻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大小:(填“”或“”或“=”)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升高,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_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降低,t1时刻小室内CO2浓度仍能满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_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降低,t1时刻小室内CO2浓度不能满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_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答案】 (1). H (2). 14CO214C3(14CH2O) (3). 否 (4). 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14C的有机物 (5). 缩小 (6). = (7). = (8). 【解析】试题分析:(1) 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能还原C3的物质是H。(2)向小室充入的一定量的14CO2为暗反应原料。在暗反应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CH2O),因此14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3)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14CO2不断被消耗,用于光合作用的14CO2减少,产生含14C的有机物的速率下降,但呼吸速率和运输速率基本不变,因此叶片放射性含量在t0t1下降。(4)由于果实细胞呼吸会消耗部分含14C的有机物,所以果实放射性含量达到的S2不能表示果实从b得到的放射性有机物总量。(5)因该实验是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植株,所以适当提高温度,相关酶的活性下降,图中S1的值将缩小。(6)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已知实验过程中植株的呼吸速率不变,t0时刻小室内CO2浓度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题图显示:t0和t1时放射性含量为零,据此可推断: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升高,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降低,t1时刻小室内CO2浓度仍能满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0t1时间段,小室内CO2浓度降低,t1时刻小室内CO2浓度不能满足植株光合作用需要,则t0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t1时刻叶片的光合速率。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2. 如图表示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值H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对;EF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对。(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在_段既具有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3)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_段。(4)CD段时,H的值为_。此时,细胞内的值会比H值_(大/小相等)。(5)下列关于该酵母细胞分裂间期亚显微结构的推测中,正确的是_(多选)。A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所以能观察到核仁B酵母细胞的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核膜,所以能观察到核孔C因为是分裂间期,所以一定能观察到2n条细丝状的染色质D酵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能形成纺锤体,所以在间期一定能观察到中心体【答案】 (1). 4 (2). 8 (3). CD (4). CD (5). 1/2 (6). 小 (7). A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的比值的变化情况,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原因是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四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CD段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根据题干信息“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EF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有8对同源染色体。(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CD段。(4)由图可知,cd段时,H的值为1/2。此时,由于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小。(5)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在细胞分裂间期能观察到核仁,A正确;酵母细胞的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核膜,所以能观察到核孔,B正确;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现线长的丝状结构,杂乱无章,数不清楚数目,C错误;酵母菌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33. 有三个通过不同途径得到的纯种白花矮牵牛品系,将它们相互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回答(答题时请用基因A、a、B、b、D、d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现象)(1)结合杂交1、2、3,这种矮牵牛花的花色性状不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知,该牵牛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且至少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红花的基因型为_(3)根据上面分析,结合杂交实验,可推知杂交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是:_【答案】 (1). 三个白花品系均为纯合子,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红花(或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杂交实验的结果不符。)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3 (4). AaBbCc (5). aabbccAABBcc 或aabbccAAbbCC 或aabbccaaBBC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品系1品系2和品系2品系3的后代都全部白花,而品系1品系3的后代全部红花,所以可判断花色性状不可能只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至少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实验5,F1红花品系2,后代表现为1/8红花、7/8白花,说明红花的概率为1/8,为(1/2)3,因此可判断花色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三个白花品系均为纯合子,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红花,所以这种矮牵牛花的花色性状不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花色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杂交2(品系1品系3)的后代全部红花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3)F1红花和品系2杂交得到1/8红花,7/8白花,说明F1红花基因型为AaBbDd,品系2 基因型为aabbdd,F1红花与品系3杂交,得到1/2红花,1/2白花,,说明品系3有两个基因是纯合显性。因此杂交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是:aabbccAABBcc 或aabbccAAbbCC 或aabbccaaBBCC。【点睛】本题是一个推断题,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是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遗传题。判断性状是由一对还是多对基因控制的方法:一般根据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采用假设法进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