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实战演练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559782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实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实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实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增分突破一三类形象鉴赏题攻略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三花斛三首右兰花杨万里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注】 江蓠: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蕙:蕙兰,初夏开花,有香气,供观赏。耦:两人并耕,这里指同列。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右兰花?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写情感的。答:_答案右兰花在冰天雪地里竞相绽放,虽然鲜为人知,却充满了勃勃生机,这表现了右兰花具有不畏严寒、高雅圣洁的品性。尾联借右兰花因为江蓠、圃蕙任凭文人骚客评价定级而不屑与之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洁的情操与愿望。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燕子矶【注】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注】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这是一首“咏古诗”。首联将陡峭的岩壁、缥缈的阴云、孤亭一一呈现,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但因有阳光的照射便在凛冽中给人带来一丝暖意。颔联和颈联分别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尾联“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是“点睛”之笔,有了前面的环境描写,一个悠闲的垂钓老者的形象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答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大地,他却浑然不知。诗人借钓者的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生活的向往之情。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 几度:这里指几年。翻:反而。第三联用了“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几个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答案孤灯、寒雨、浮烟、湿竹,生动恰切地营造出凄迷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伤别而悲凉惨淡的心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 乌:乌鸦。愔愔:寂静无声。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注】骆宾王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注】 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答:_答案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 (2)“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 (3)“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包含了词人怎样的期盼?答:_答案(1)刻画了一个远谪异地、失意孤独、悲愤苦闷的主人公形象。(2)描绘了词人遥看夜色渐起、渐浓、笼罩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的景象。一方面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满),突出了词人因时光流逝而内心感到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另一方面又用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悽怆。(3)思念故乡亲人,渴望家书;希望得到朝廷的音讯。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答:_(2)词中刻画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1)点明人物、季节;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2)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3)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 沈(沉)浮:遗失。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答:_(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解析(1)解答本题,可先抓住其中写到的对象风雨、鸦、(客)伴僧,再把握各自的特点,最后形成总体感觉。(2)从题干的说明就可以知道,颔联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而从诗句中“不见”“初闻”可以知道,两句分别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显示了范围之广、雨势之大。(3)尾联写到东汉的班超受封列侯、六朝的李安民的优异面相的故事,手法上是用典,目的是表现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当然,说的是激愤之词)。作者之所以说出这样的激愤之语,是因为自己作为有抱负者,在现实中有志却难伸、报国却无门。答案(1)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2)侧面写雨: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3)用典,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州夜饮【注】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 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_(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答:_解析(1)这两句诗中写到了“风”“雨”“林”等景物,分别以“凉”“夜”“寒”修饰,给人以荒凉萧瑟之感。这既是“夜饮”的自然背景,也是场景气氛的体现;同时,作为诗歌的开头,从景语即情语的角度可知,这也是在奠定诗歌凄苦悲凉的基调。(2)离骚是指定背诵篇目,所以第一问没有难度。诗人化用离骚诗意,且用反问句表示,说明一直未忘。结合诗下注解,可知所表示的恰恰是诗人因为不能得到重用却空耗时光而产生的愤慨不平的情绪。(3)尾联看似在感恩戴德:我做了边城的将领,这才感受到皇上深厚的知遇之恩。其实说的是反语,表达的是自己遭到排挤、被贬边地的怨恨激愤之意。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