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5512376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2史记商君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即打破原有的土地界线,以法律形式确立一种新的土地占有制度。这种土地占有制度是( )。A井田制 B土地国有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3礼记典礼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的性质是(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4中国封建王朝大都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 )。A重视商业 B商业官营 C农商并重 D重农抑商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炼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着(从事冶铸业的人)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冲击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 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 B、 C、 D、6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7“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本国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歌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A改革开放新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9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2010年7月11日,待在家中的新加坡居民为及时迅速的掌握南非世界杯第一手资讯,并就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选择哪一媒介(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111500年前后,人类历史开始由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发展演变为互相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开启文明链接的事件是( )。A.工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扩张 D.黑奴贸易12.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 )。 A.商品种类的增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贸易范围的扩大13.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14.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初具雏形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经济活动取代了战争15.“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指的是( )。A黑奴 B.鸦片 C.可可 D.华工16.“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指( )。A.万能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17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收海外移民 B圈地运动使农牧民流入城市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的布局 D殖民战争改变了人口的分布18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纵,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作用。提出上述理念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 斯密 B.亨利 帕默斯顿 C.哈格里夫斯 D.阿克莱特19.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2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无数的托拉斯使工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了。”这里的“托拉斯”指的是( )。A作坊 B.工场 C.工厂 D.垄断组织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促进因素包括( )。国际贸易的发展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殖民主义的扩张 交通通信工具的改进 A B C D22. 下列材料简表,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明显特征是( )。 项目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下降失业人数美国46.2%75.5%1700万德国40.6%70%600余万日本8.4%50%近300万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3以上2/33000万以上 A.来势猛烈 B.破坏性大 C.持续时间长 D.波及范围广23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的“新”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4. 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提高就业率,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25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列宁探索出制度改造的正确方法是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26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7.“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指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8.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29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30下列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有力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是( )。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两道小题,共40分)31.(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发展、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摘自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列举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各两项发明。(4分)两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深远的历史影响?(6分) 材料二 1854-1859年间英国的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出口的制造品占领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界产量的1/2以上。 摘自历史.必修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进出口贸易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摘自历史.必修二 (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6分,不少于三项) 材料四 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WTO;2001到2011的10年中,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倍,年增长率达到了10. 5%。官方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00多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0多美元。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排名迅速上升,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强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4)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分)3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2分)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美国“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缘”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政府是如何挽救这一危机的?(4分)材料三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国有企业的发展。.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发达地区和国家为了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按照各自的方式实行过一些全国性的“计划经济”,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调节。.社会福利制度成为由多种社会福利计划组合而成、内容上更具系统性、并由政府统一组织管理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呈现的新特点。(6分)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