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华为思科的商业游戏,目录,一、事件的经过,1,二、华为是否侵权,2,三、回顾历史,3,四、事件的思考,4,十年争战,1994年,思科进入中国,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思科通过一连串收购,快速形成了数据通信产品领域的全面产品系列,在全球数据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70%,其中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产品更是思科的优势领域。 1999年,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又将触角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 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同年,思科中国,销售额也在2001年达到历史最高点10亿美元之后急转直下。2001年整体价格平均降低了15% 同样是这一年,信心大增的华为准备大举进军美国市场,总裁任正非提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6月,华为全系列数据通信产品首次正式亮相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电信设备展。华为展示的数据产品,性能与思科产品相当,但价格却比对手低20%到50%,甚至还在美国主流财经和专业媒体上刊登极具挑战性的广告:“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广告的背景图案,就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而思科公司的标志也是金门大桥。 2002年年底,华为的美国市场销售比上年度增长了将近70%,虽然思科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的霸主地位仍未动摇,但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首次下滑。 2003年1月,思科起诉华为,知识产权诉讼开始。两大电信公司的战争,从地下转向地上,从暗战到公开。,十年争战,2004年7月28日上午,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终止各自提出的诉讼及反诉讼请求。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思科今后不得再就此案提起诉讼或者以相同事由提起诉讼,并且各方的律师费用、诉讼费用及相关其他费用都由各方自行承担。 之后几年,随着思科与华为各自业务的不断拓展,双方竞争的市场领域越来越大,从交换机到路由器,从企业市场延伸到核心设备市场,是电信网络产品的全方位竞争。而钱伯斯对华为的某种另类“外交”,就是自官司结束后,时刻把华为挂在嘴边,经常向公众传播华为是思科的最大竞争对手,华为有多么可怕。 2009年之后,华为加速向企业市场拓展,于是,这两家多年宿敌的竞争,又走到了新的“厮杀”境地。2011年,华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思路,从电信市场向企业级、消费者市场拓展。同时,华为招兵买马,扩军企业业务BG。 2011年2月9日,思科财报表明,该公司的毛利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呈现萎缩,第二天,思科股价大跌,市值缩水15%。 在思科的核心市场,即电信网络设备市场,思科在某些主要产品领域的份额已经从60%下滑到50%以下,在企业级高端市场,思科面临着来自Juniper、华为以及惠普的竞争,惠普公司去年4月完成了以27亿美元对网络设备制造商3Com的并购。在低端产品领域,同样面临戴尔和华为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在所有思科的竞争对手中,无可质疑,来自华为的压力最大。,华为是否侵权,盗用源代码 产品连瑕疵都存在雷同,使用了思科申请私有协议保护的技术,美国“圈知”运动,制造业“空壳化”,技术成为竞争的核心,健全的法律及法律意识,到各国申请专利,打了很多官司并胜利告终,向日韩学习,1982年,IBM状告富士通侵犯其操作系统软件以及手册著作权。富士通以反诉抗衡,最终仍向IBM支付了8.33亿美元的软件使用费。IBM没能达到最希望达到的目的禁销令。富士通虽然付出了巨额金钱,但是仍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占领市场。 1982年,IBM起诉日立、三菱。官司于翌年在被告法人承认有罪的前提下达成和解,日立和三菱分别与原告方缔结了IBM技术专利使用协议日立公司刘柠说,日本厂商虽然被弄得“一脑门子官司”,但很快顺应形势,调整战略。虽然为一纸“和解”付出了屈辱和昂贵的代,但换来了合理合法、堂堂正正地使用IBM操作系统的权利,一举解决了此前的最大难题兼容性问题,进而又凭借其生产和管理上的优势,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占领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1982年,Intel 公司向 NEC 发出警告,指出其销售的微处理器抄袭了 Intel 产品中的微程序。经过谈判,双方于1983年达成有偿使用协议。 日立、富士通、三菱、松下、佳能,几乎所有日本的知名企业都遭遇过侵权诉讼的堵截正因如此,韩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学到的第一个经验就是拼命在本国和海外注册专利,获取游戏的筹码。日本去年在中国就申请了2万余项专利。在美国专利局的统计表上,日韩企业连续多年排在最前面。2001年美国专利商标局统计的前10位获得私属专利最多的企业中,日韩企业占据了绝对多数。时至今日,许多日本和韩国公司已经深入美国市场,而且不会因为它是家日本或韩国公司就输掉官司。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套可以与美国司法体系对接的强大支撑系统,你来我往已是家常便饭。日本还成了全球注册专利数最多的国家。如今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与二三十年前一样频繁发生,但早已不会像当年那样成为新闻焦点。而思科对华为的发难,也并非因为它是一家中国公司,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结果,华为的成长。2003年那场知识产权诉讼之后,华为依靠自主研发,多产品多领域齐头并进,与思科在电信网络产品市场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如今,当华为重新在企业市场上向思科发起正面挑战时,华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及在专利方面的成果,也给思科造成了空前压力。 此消彼长。思科现在的专利数量,已经不在全球前100名内,即使在美国国内的公司排名中,思科也从2009年时第18位下降到去年的第22位。,我们的思考,华为思科的商业游戏,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