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黎明职业大学社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评审标准,对申请课题的研究现状了解 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刊物,有什么成果;了 解研究现状的时间与所申请课题的时间要基本对接 1、依据时间顺序及其代表成果完整叙述,并提出所申请课题 创新点 2、依据时间顺序及其代表成果完整叙述 3、跳跃性描述或挑相关的描述,并提出所申请课题的创新点 4、简单描述,看不出课题研究现状轨迹 5、其他,这指标分析而发现问题,在梳理已有 成果的过程提出疑问,或发现残缺,使之 成为研究的起点;课题所要研究的是真问 题或假问题,从这可看出端倪,这在于要 求申请者描述完整与概括具有代表性。,课题拟研究内容组织及其难易度 围绕要研究什么,研究哪些及拟研究内容是否跨 越多学科、资料收集难易及其所需数量 1、拟研究内容逻辑思路合理,内容扣紧论题、叙述完整,有 研究难度 2、拟研究内容扣紧论题、叙述完整,研究思路清楚,研究难 度一般 3、拟研究内容扣紧论题,但内容描述不完整、残缺,研究难 度一般 4、拟研究内容空泛、简单,或仅列几条纲 5、拟研究内容游离论题,这指标是上个指标得以实现的落脚点, 或者具体展现。内容空洞、杂乱残缺,意 味着研究成果将无法产生,或失真。要让 人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什么。,难度可以从研究所涉及范围单一或组 合,即单学科或跨学科;所涉面广或窄, 研究信息收集所花费时间多或少、难或易。,拟研究课题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状况 1、列举与拟研究课题所需相关文献信息10项及以上 2、列举与拟研究课题所需相关文献信息6项至10项 3、列举与拟研究课题所需相关文献信息3项至5项 4、列举与拟研究课题所需相关文献信息3项以下,这指标是研究的最为基础的条件,不懂 得或没研究信息储备或掌握,研究无法进 行,或是假研究。,材料A1: 时间不完整,研究现状仅是蜻蜓点水, 这种概括抽象简单到几乎没有内容。 材料B1: 不懂组织,不懂得贴近课题描述。,材料A2: 综述的要素基本没了。 材料B2: 更是简单到几乎没有。,材料A3: 时间顺序乱、述评要素不完整,提出 创新点是交叉关系,学术不端或腐败行 为,就包含着买卖论文,防学术不端行为 机制,就包含着买卖论文机制。 材料B3: 简单至记账式,材料A4: 繁杂,不懂得分析综合、概括。 材料B4: 与标题不吻合。,材料A5: 泛化。 材料B5: 记账式;与课题研究内容脱离。,研究现状评述: 把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就业教育捆绑成三维式的整体课题来 研究,尤其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大模式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 但也存有了少许的局部或者说片断性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论题有7篇,在这有限的研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柳较乾2008年6月发表在十堰技术学院学报的高职教育为新 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思考,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农民素质 状况,思考了高职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提出了整合地方职教资源, 创建农村职教资源体系,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各类人才,以及 建议形成政府买单高职院校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长效机制。 杨晓华2008年4月10日发表于安徽农业科学的基于新农村 建设的高职教育的五大转变,文章重点论述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 素质的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从目前的封闭式办学、就业导向一元化、 专业设置学位化、教学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和师资单一型,向办学模式 开放式、就业导向多元化等五方面转变。,正兴发表于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第6期的高职教育服 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文章阐述分析了高职教育在新 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培训、产业开发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 作用,以及构建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保障体系。 杨庄华2007年5月6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高职教育 如何与新农村建设接轨,文章主要阐述高职院校,主要是农业 类的高职院校要下农村基层,解决农业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实用 技术,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于高职教育与就业教育论题的文章仅有4篇文章:王东辉 2008年第5期艺术教育的高职教育是为就业提供教育, 但文章阐述的是项目中心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最能与市场 就业接轨的课程;张玲2005年12月发表于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的浅议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文章主要阐述了高职教育以就 业教育为导向,定位于就业教育就是高职教育,实施就业教育必 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此外,黄尧司长发表于天津教育报的中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 与任务、2008年1月10日职业技术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 育,以及姜大源所长发表的在2008年4月15日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的职业教育的定位和马树超所长2008年7月2日发表于天津教育 报的特色高职教育应成为教育发展的突破,对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某 些内容都有些触及。 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其中有2个课题涉及到与本课 题的语词标识相似:长沙民政学院黄快生主持的职业创新对新农村建设 的支持模式与路径选择原则、江西师范大学吴永明主持的新农村建设 中农民职业技能与创业教育机制研究。显然这两个课题仅是单项式的研 究与本课题的“三维式”研究相比,无论从量到质,从理性与感性、简单 与复杂等方面都有质的差别。 虽然我国在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高职教育与就业教育方面的理论 或实践都作一些研究,也取得成绩,但把“三体化一”作为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还是单薄、零碎的。主要的缺陷是:一是研究数量 少,成果稀缺; 二是研究仅停留在教育教学理论、政策面的阐述; 三是 对以往的研究作些局部的修订或再加进一些新元素;四是“我手写我口” 的个体单位总结的经验。,课题的研究内容: 如果地方高职院校针对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巨量的 “人力”与“智力”来办学,那么高职毕业生就业在新农村 建设进程中就有了无限机会,即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 业不愁。由此本课题的研究要形成地方高职教育与新农 村建设、就业教育三者间和谐地转化、合一的方案,必 须从以下的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1、通过论述地方高职院校必须满足新农村建设的 需要,肩负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的高级的应用型人才的 求真内容,剖析研究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专业 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模式,尤其培养的数量与 质量规格等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的状况;,2、剖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1)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农 业)对地方高职教育的需求; (2)农村工业发展对地方高职教育的需求;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高职教育的需求; 在对上述三方面定性、定量、比较分析后,进一步 从职业性及职业能力角度,理出新农村建设能为社会提 供、创造的职业岗位数量及其能力标准要求,或所拥有 容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岗位数量与就业人数、人才 规格的状况;,3、把地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与新农村建设 所需的人才状况和新农村建设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 种类和人才规格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分析出当前地方高 职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现代化农村进程中不适 切的问题; 4、在上述的情况基础上,设计地方高职教育、新 农村建设、高职毕业生就业三体间良性互动、和谐转化 为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假想: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农村居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有一大 批建设所需的“新人”,即要有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的高级应用型 的人才,并能保持着持续不断供给与满足。而培养适应地方需要 的应用型人才又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天职。如果地方高职院校面向 新农村办学,针对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类型、规格、数量等方 面培养学生,那么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很容易到农村 就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用得上,留得住的新人,并能持续供给与 满足它,使农村居民现代化,那么就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 题。同时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使社会拥有容纳更多高职毕业生的能 力,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题可以化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地方高 职院校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良性互动和谐转化,完成了地方高职 院校为所在区域新农村建设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高职人才 培养大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