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7+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05088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37+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337+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337+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摘要: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以及外在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筹资面临着烟具风险。本文分析了企业融资方式和企业筹资所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稳步推进企业筹资风险改进。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对策Corporate Financing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enterprise limited due to the size of their own operations, as well as external factors, making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facing Smoking ris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targeted the solution, steady progress through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o corporate financing risk improvements.Keywords: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s; countermeasures目 录第一章我国企业融资与方式分析11.1 内源融资情况11.2 间接融资情况11.3 直接融资状况2第二章企业融资风险表现5企业融资风险表现5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5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6企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6企业融资风险存在的根源7信息不对称7缺乏担保机制7信用体系尚未建立8银行资产监控不到位8第三章 商业银行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举措9建立目标评估制度9资产评估9信用评估10构建审计管理制度11风险导向审计作用12风险导向审计实施12强化贷后管理工作12结 论13参考文献15第一章我国企业融资与方式分析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是企业两种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利用的是企业的外部资金,就是外融资,有间接与直接两种融资方式。而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利用的是企业的内部积累机制以及经营盈余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折旧准备金、留存盈余、固产变现等的流动资金的转移等的企业自己的资金满足融资的方式就是内源融资。1.1 内源融资情况对于企业的融资来说,内源融资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渠道,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益很好。企业如果将内源融资忽略,就很难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内源融资在国外的企业中占据着融资总额的绝对比例,在主要的发达国家,这种比例可以达到50%以上,不包括日本在内,英美更是超过了80%,而且趋势仍然上升。内源融资在我国的比例只有融资总额的1/3左右,比例比较小。这里面离不开体制因素,当然也有企业本身的因素。1.2 间接融资情况从前面分析过的企业的融资特点可以总结出,企业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银行。然而,商业银行目前主要是国家银行,他们的服务对象也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从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1月公布的金融统计资料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203132.62亿元,其中企业贷款金额仅占30%左右。由此来看,我国企业的间接融资还是严重不足的。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间接融资是当前企业实现资本融通的主要渠道。因此,如何有效地进入间接融资市场,是当前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就是银行借款,方式单一。实际上,其实,除了银行贷款,基金融资、融资租赁以及票据贴现等方式也包括在内。我国的票据市场与商业信用刚刚起步,所以这些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企业中尤为明显,因为你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企业的融资方式是票据贴现。在我国,企业很少通过设备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方面是取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与企业管理经营者的落后思想观念也是分不开的。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将创业基金与各种相关的风险投资基金看作是社会上的一个新生物,采用这种间接方式进行融资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2在我国,地区间的差异性是采用银行贷款的一个突出特点。企业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的新增贷款的占据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我国企业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中西部落后于东部,中西部较为落后。这也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企业具有不同的间接融资情况。在实践中,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比较好,经营管理效果也不错,银行在对其提供贷款时也比较情愿;但是在中西部的地区,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速度缓慢、效益不好,银行是不情愿向这样的企业提供贷款的。3企业从银行很难获得间接融资,即使获得,金额也比较少。其实,在我国,企业一般很难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的这种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总结来说,我国之所以很难进行阶级融资,原因表现如下:第一,对企业的贷款问题上,银行具有一定的所有制歧视印象;第二,我国专门针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与机构十分匮乏;第三,对于企业信用的提高,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手段以及与之对应的信用担保体系;第四,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仍是一大难题;第五,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其淡漠的信用概念以及过高的经营风险的制约;第六,我国企业缺乏与大企业之间的互补关系,在融资上,无法利用他们积累的商业信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有银行的借贷方向在最近的这几年也有了相关的调整,实施一头抓社会个人消费信贷,另一头抓大项目与大企业这样“两头”抓的方式。这样大企业或者大项目的技术改造以及基本件事就占据了新增贷款的主要内容,而面对企业事,其贷款规模的趋势却不断下降。1.3 直接融资状况要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繁荣,直接融资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就目前来看,股权融资以及债券融资等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对于企业来说仍是布满荆棘。拿债券融资来说,我国对债券融资采取的管理方式是控制规模、集中管理以及进行分级审批,在我国实施债券融资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发行规模的,这样的门槛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望尘莫及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企业一般不采取债券发行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的最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在企业发行债券时,所获得的利息还要经过国家的收税,有了税收的限制,也是对投资者融资积极性的限制。另外,企业的信用风险比大企业要大许多,规模比较小,这就使得企业在具体的操作中连仅有的发行额度也无法保障。如果从目前的股权融资进行把握,我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一切都不完善,一些严苛的条件极大的限制了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上市融资,这也可以说是因为我国主板市场在面对我国企业上市时所具有的过高的门槛限制。当然,我国的企业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利用借壳上市、受让非流通控股上市公司以及通过二级市场上流通股权的收购等具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民间借贷以及集资等其他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1.债券融资。这是企业的一种面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方式,企业在证券交易市场上的交易规模与融资视屏直接影响了债券发行的数量、种类以及企业的内部结构。企业债券发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取决于企业债券的本息支付程度、支付能力与实效。在债券的发行上,企业也会面对很多严格的障碍限制,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公司提供相应的担保或者抵押。在一些公开的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很难占有一定份额,而且,企业债券的发行也具有诸如规模控制、集中管理方面以及分级审批方面的约束,所以企业一般选择在一些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发放小范围的企业债券,帮助企业筹集一定数目的资金。需要说明一点,上述的小范围指的是企业职工之间、关联企业之间、公司相关的管理部门之间。其债券产生的债息比银行的利息还要高,一般将时间规定为大约一年。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遍布点多面广,而企业的放债行为又大部分是属于其本身的一种融资行为,这种情况需要法律来进行监管,如果力度不够,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引发很大危害。2.集资。收集社会分散资金的过程也就是集资的过程。企业将要集中的社会资金,在没有集中之前属于各个投资者所有的分散的自由资金,一旦经过集合,这些资金就作为进行集资的企业所拥有的联合经营资金了。企业一般很难有上市的资格,这样企业为了保证资金,就会采用集体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如果企业在成立之初是股份制企业或者是合伙制企业,那么一般企业在进行资金融资的时候就是来自于各大股东或者是每个合伙人集资,在19931995这几个年度内,广东顺德市的十二家市属国有通过内部集资得到的资金就已经高达8180万元。企业的发展因为集资而有了更好的发展,也有了不少的机会,但是,集资必须应用合理,一些危害或者是负面影响也会因为集资使用不当而逐渐出现。比方说,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可用资金,但是企业没有其他的诸如间接融资、集资、合资等渠道筹集到那么多的资金,迫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就会进行非法集资,比方说进行高息揽资等一些违反我国金融法规的行为。非法集资有许多危害,首先就是对正常金融秩序的扰乱,因为非法集资一般都是“见不得光”的,因为利率比较高,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对于银行的储蓄存款也是一个冲击,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闲散资金因为利率的原因,使得本来可以进入银行,却被非法集资用于商业非法贷款,扰乱了国家对社会产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不利于国家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其次,利率本身就有一种平衡杠杆的作用,而非法集资则将这种作用降低,可能引起银行利率的攀升,长久下去,我国信用社、银行以及其他一些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会有向这些非法集资组织倒流的趋势,这样下来,银行获取社会资金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发行国债十分不利,对证券市场也是一种冲击。另外,一些社会问题也会因为这些非法集资而逐渐爆发。非法集资的一些程序或者手续等并不健全,债务、债权问题频频发生,因为逃债、讨债、逼债等引起的刑事案件也不在少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秩序与安定。最后,一些偷税漏税行为在非法集资中也频频发生。在我国,对非法集资的监督管理并不到位,具有一些不规范性以及隐蔽性,这增加了对其所得税与营业税的核算、征收,直接加大了国家的税收损失。比方说,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各个地区的规模范围以及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后来经过核实,该合作基金会的初始资金中由乡、村行政组织进行强行摊派的数目不在少数,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我国的金融制度与法规,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不可避免的为为地方经济以及部门经济的发展留下了数目巨大的债务隐患。3.民间金融。这种金融活动实质上并没有取得一定的合法地位,因为他不在国家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也不受政府的约束与监督。如果将民间金融按照其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包括互助基金会、金融服务社、钱庄、标会的民营机构,包括企业间借贷、集资、私人借贷的民营借贷,前者的形式比较高级,后者处于初级的民间金融形式。虽然我国的民间融资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帮助,但是却并不利于我国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以及金融秩序的维护,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不少盲目的投资行为,打乱了资金正常运转的秩序,对我国的产业政策以及金融、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很大的干扰;民间金融的利率也比我国规定的正常的利率水平要高,这不利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导致了资金使用者不断增加其经营成本;民间的一些盲目投资现象诱发了高利贷以及“地下经济”的滋生与泛滥。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民间融资行为甚至充当了不法分子犯罪的工具,比如一些经济犯罪引发的刑事案件,一些集资诈骗行为等。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2011年的“吴英非法集资诈骗案”,该案件已在2012年5月21日由浙江省人民法院对该案件进行结案,这是一起典型的集资诈骗案,金额为3.8亿,吴英被判死刑,两年以后执行,没收了其财产,也将其政治权利终身剥夺。不得不说,吴英今天的结局离不开民间融资,虽然他被判处死缓,但却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是时候对民间金融进行改革了。民间融资的兴起,是我国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的结果。由于融资成本高,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较大,因此,在引导其向正常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规制,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取缔是难以奏效的。只有为企业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健全我国的融资体系才能根除不科学、不合理的融资方式。第二章企业融资风险表现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社会信息体系不健全是造成银行面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法治建设不到位、社会道德水平下滑、社会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增加了企业融资风险,降低了整个社会金融领域公信力不足,信用缺失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尚未成型,因此银行面临信贷融资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在整个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之中,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因此银行难以获得准确的企业信用情况,只能通过询问和调查这种方式来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由于企业信用贷款情况并没有纳入银行数据库,因此即便是信用等级差的企业,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制裁,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不诚信成本偏低,由此就导致了整个社会评价体系非常差,甚至可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我国企业经营存在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企业管理方式不合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管理者往往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存在拍脑袋决定现象,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和操作模式,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管理混乱,依然把现代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融资风险;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存在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企业财务数据难以显示出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信息不透明性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使得银行无法有效对企业进行信贷评估。第二个方面企业缺乏人才和技术。由于企业往往没有长远规划,对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引进不到位,企业整体竞争力薄弱,经营不善出现倒闭现象比较多。即便是得到了银行贷款,如果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或者市场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发生信用风险。企业较弱的抗风险能力,造成了产品知名度比较低,加之企业生产周期比较短,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第三,企业经济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在运营过程中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楚、家族管理色彩浓,企业经营信用意识比较差,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由于自身特殊的成长历程,因此普遍存在家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推进决策进程,但是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家族成员把握了企业重要位置,不利于企业吸收优秀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长期以往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企业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增加了银行信贷融资风险。一些企业管理者往往以各种方式争取获得银行贷款,一旦贷款到位,即便是盈利,部分企业管理者往往拖欠银行贷款不还,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率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当今尚未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因此难以对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家们予以信用惩戒。企业缺乏长期经营管理理念,很多企业管理者往往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这种企业发展具有盲目性。由于诚信意识缺失,因此不少企业存在逃债、以虚假信息获取贷款问题。这种道德体系不完善,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企业家往往贪图小利,而忽略道义,这样就造成了企业难以获得持续有效发展。企业家的作风影响到整个企业的道德作风。第二,社会尚未对企业建立一种道德评价体系,因此企业道德防线是没有限制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面临信贷融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各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一致的。在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过程中,银行和企业两者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通常来说,企业往往对自身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有比较确切了解,但是为了能够贷更多的款,企业往往隐瞒自身经营状况不善等情况,提供一些虚假信息给银行。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而进行判断是否予以贷款。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难以把握信贷情况。当银行发放高利率的贷款时,预期收益率较低的经营者则无法取得贷款,而一些高风险贷款人则成为了银行贷款主力。由于对企业经营状况不善等原因,银行发放贷款之后,一些不良企业往往通过假破产、挪用资金等方式,使得银行增加了信贷融资风险。缺乏担保机制企业缺乏资产担保机制,因此经营不稳定较高,容易出现信贷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增加银行信贷融资风险。银行对贷款保护程度与贷款风险水平呈正相关。贷款保护可以分为内外两种方式。贷款内部保护就是随时审查企业财务报告,对企业还债能力予以评估。贷款外部保护就是提供抵押品、担保等。抵押担保能够有效预防违约责任。由于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产条件有限,因此用于信贷抵押的资产也比较有限,多数为国有土地,随着抵押物的所有权改变,因此抵押担保方式难以落实到实际中,使得抵押担保成为了一种形式。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商业风险。信用体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信用是信贷融资的根本,当前我国社会诚信意识不足,信用认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在追讨债务过程中,所需成本较高,由于尚未建立多层次担保机制,因此企业比较容易逃过商业银行的追讨债务,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其二为企业自身信用体系。从目前机制角度上来说,当前关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无法有效保障银行债权问题。建立高效的信用评价体系,能够增加企业违约成本,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建立企业信用惩罚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不诚信行为,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惩罚制度管理,企业不诚信信息尚未被各部门所共享,另一方面司法部门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足,较低的企业失信成本增加了企业不诚信行为。银行资产监控不到位.1银行信贷管理机构人员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银行信贷管理机构普遍存在制度规章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落后。信贷管理机构人员在进行贷前审查和贷时审查过程中,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查机制,长期过分依赖报送数据,对企业真实财务数据没有进行深入调查。进入贷款审批阶段和贷后管理阶段之后,部分商业银行以企业财务报表作为审核依据,没有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对企业财务数据掌握完全依靠财务报表。同时在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工作人员往往综合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规贷款的行为,增加了银行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增加了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几率。.2贷后监管工作不到位从银行放贷情况来看,银行发放贷款资金之后,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管理不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这种属于贷后监管的方式,很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对于参与放贷工作人员,尚未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放贷员没有建立一套奖惩制度,这样就增加了员工放贷随意性。.3信贷管理方式落后部门商业银行分析企业信用时候,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尚未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使用比较少,同时银行对现场调查不重视,加之由于银行电子化操作水平不高,企业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没有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造成了信贷管理方式与管理工作不相一致。第三章 商业银行防范企业融资风险举措资产评估从资产评估角度来落实信贷审查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保证合法经营。信贷管理必须以内外资产监控为主体,把信贷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合规合法经营。资产评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贷前调查银行在进行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要广泛开展贷前调查,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做到第一手了解,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予以评估。广泛开展贷前调查,能够让商业银行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予以了解,同时制定贷款方案。通常来说,以往银行信贷人员往往采用听取企业自我介绍和查看财务报表方式,来了解企业自身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容易被企业虚假的信息所蒙蔽。采用贷前调查方式要拓宽调查层面,讲究调查方式方法,加大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还债能力、经营目标等予以充分详实调查,为贷款做好准备工作。.2抵押担保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能够用于抵押物品较少,尤其是企业缺乏大宗订单作为抵押,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针对那些诚信高、于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银行一方面要控制信贷风险,另一方面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采用多种担保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3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制度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制度,能够有效规避银行信贷融资风险,同时能够保护银行客户经理的权益,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应当对企业信贷业务予以全面考核,对企业利润进行准确计算,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风险补偿基金。从风险补偿基金构成来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不良贷款补偿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是由于弥补可能发生的企业不良贷款问题。第二,专项奖励基金,这类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企业信贷工作人员。.4建立企业监控机制商业银行要建立对企业监控机制,实时对企业进行监控和访问,具体监控工作由信贷员负责。在发放贷款整个过程中,信贷员要及时监控企业资金流向。尤其是在放贷之后,信贷员要对企业贷款流向,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了解,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银行信贷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同时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开拓市场,对企业财务工作提供帮助,实现企业成活率。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银行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将自身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5创新业务技术业务创新要包括贷款业务拓展和增值服务,比如说无形资产贷款等方式和为企业提供帮助等内容。银行要针对企业贷款需求,设计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研发企业对口产品,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贷款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比如说在担保方式、还款模式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全区别于大型企业的贷款产品和操作模式。以贷款产品为例,银行可以为企业建立一套包括中期周转贷款、贸易贷款、建设按揭贷款等系统的产品,以保证方式为例,银行可以实施票据承兑等方式来降低银行自身融资风险。当前银行对企业信息掌握量比较少,因此银行应当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来实现融资风险降低,同时企业信息包括企业财务信息、信用信息、企业经营者素质,实现银行之间企业信息数据库共享,将一些不诚信的企业予以公布,增加不诚信企业违约成本,提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信用评估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以高效的评估标准来开展信贷融资工作,把信贷融资风险降到最低。.1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构建切合实际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信用等级予以评估。通常银行评估企业情况,往往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方式予以评估,但是这种评估方式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由于企业自身报送的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很大的不可信,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上制定的企业信用等级难以采信。在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过程中,要把企业经营效益和较低负债率作为信用评估体系,使得信用等级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资信情况。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制定企业授信办法,下放授信权限,化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对企业进行系统分类。以企业存在时间、经营者综合素质、经营状况等角度,分析企业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对每一个企业进行系统分类、分析,做好信贷资产管理工作,从内部监控角度来解决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二是以企业预警指标为风向标,及时了解企业最新发展动态。三是对企业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贷投放原则,对企业客户及时进行分类,制定详细退出步骤,优化企业融资层次。.2建立信用评估专设部门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估专设部门,对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进行实时调整,对企业经营情况及时予以监督。一是成立专门企业信贷部门。按照企业不同的情况,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根据企业诚信情况制定信贷管理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让银行员工去对企业做一个详实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为信贷金融工作做好准备。二是下移决策权。在对企业授信进行调查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等定量信息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银行应当下移企业授信权限,激发工作人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设立专门研究企业研究中心,主要工作目标是明确企业市场定位和信贷融资政策调整,根据不同的行业的企业和拥有不同诚信度的企业予以不同的授信政策,提供一系列定位信贷服务。运用专业审计管理制度,采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两种方式来掌握第一手数据,同时审计人员对审计结果进行审计,对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及时予以审计管理,将银行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风险导向审计作用第一,风险导向是一种事前风险防范,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准确预测出风险,在研究风险基础上,审计人员对重点风险予以审计,及时化解信贷融资风险。第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推进审计工作现代化进程,利用计算机技能掌握大量的信息数据,实现高效办公。第三,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提高审计质量,能够让银行工作人员脱离企业财务报告束缚,从全新角度来分析,企业内外部经营状况。风险导向审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准确定位企业经营状况。同时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鉴别重大弊端,对非财务信息可以发表意见。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审计风险,只有对审计风险予以综合控制,才能最终降低审计风险。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风险要素,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尽可能减少企业信贷融资风险,通过追踪、研究行业信息,有效地降低信贷融资风险。银行工作人员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功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判断,从而能够有效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因此对于降低企业贷款风险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评估手段。强化贷后管理工作强化贷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规避企业逃债问题的出现,确保资产能够高效运营,可以说贷后管理工作比前期信用评估工作还要重要,同时也是能够保证企业偿还贷款的一个有效举措。银行信贷人员要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及时回访企业,对企业经营情况及授信情况及时予以监督,掌握企业财务情况,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不利因素予以分析,整合多种经营信号,对一些不符合贷款合同的经营行为及时上报,从而将银行信贷融资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具体操作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对贷款治理程序和内容予以规范,从信用评价到收回贷款过程之中,要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流程,对各个环节的内容加以明确,以考核机制来推进信贷工作开展。其二,做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做好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畅通工作,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利影响。其三,采用完善的贷款检查考核办法,在工作筹划中把客户审核、信息分析和示警、退出工作予以细化,把贷后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信贷员身上,落实到银行具体部门,增加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结 论由于企业资金规模有限,因此企业向银行融资是非常普遍的,由于企业往往存在不诚信行为,造成了银行融资信贷风险高起,一方面银行对企业融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获得自身发展。银行所面临的较高的银行信贷风险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社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即便是企业违约逃脱债务,依然没有受到社会制裁,可以说信贷违约成本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银行对企业信贷融资风险评估不到位,具体来说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个阶段均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有限和不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无形之中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本文从银行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举措。实质上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是一个社会问题,企业和社会环境都会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影响。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社会要大力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有助于实现银行信贷金融风险降低,实现银行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 邹凡,周瑾.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 当代经理人, 2006,(17) . 2 武鹏,杨向荣,王曙光.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2) . 3 陈美容,苏勇. 基于SOA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4 傅子能. 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J. 经济师, 2009,(03) . 5 赵成国,宋素荣,张帆. 中小企业信贷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12) . 6 张灿迎,陈宝东. 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 大众商务, 2010,(12) . 7周磊,周嵩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评价研究J. 现代商业, 2009,(26) . 8王琼. 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 . 9朱军. 中小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操作风险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 10 徐秋菊.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小企业信贷工厂授信模式优化D. 中南大学, 2010 . 11 胡惠茂. A银行中小企业经营性授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 . 12虞斌. 流程再造:“信贷工厂”模式在宁波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D. 宁波大学, 2011 .13 李赞博. 民生银行洛阳分行中小企业业务拓展研究D. 西北大学, 20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