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现状对策分析.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5449995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安全现状对策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粮食安全现状对策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粮食安全现状对策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挑战与对策探讨,目录: 一、引言 二、粮食安全的定义,现状 三、我国粮食安全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成功案例的剖析得出解决粮食安全的对策 及长效机制 五、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一、粮食连增,举世瞩目,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安全”进入中共党代会的报告已经不是第一次。年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如今,中国粮食已连续6年总产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并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二、稳增之下,暗藏危机,据报道,川豫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突出,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一些农民和基层干部甚至发出“十年后谁来种田”的担忧。 资中县是川中丘陵地区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县水利农机局局长钟永良告诉记者,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今年县里组织的抗旱工作队到走马镇陈家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全组只有四个劳动力在家,其余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大抽水机要七八个人抬,结果是连抬机器的人都找不齐。 湖北省随州市何店镇龚家店村位于平坝地带,水土条件较好,属于粮食主产区。现年47岁的村民叶全华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在镇上开面的,一个到苏州打工去了,他们都不愿种田。村里有一些人家干脆把地送给别人种,举家外出打工了。像这样的,全村有50多户。”,这不是川豫鄂农村独有的现象。2012年8月份在京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样本农户最大收入差距达到10.19倍。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拉大引发人们对农村发展战略及其潜藏问题的反思。 中国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在北京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严肃发问:“能人到城里做工、开店、开作坊去了,弱者的土地又转包、租赁或转让了,明天谁来种田?” “十年后谁来种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往小处说,它涉及到居家的口粮问题,往大处讲,它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视频:粮食安全,我国粮食安全的定义与现状,粮食安全含义,粮食安全具有三方面涵义: 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 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 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粮食安全总体现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价格稳定,经济稳步增长,中国国内粮食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全国人口的生活需要。 2.中国的粮食储备安全。粮食储备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过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3.中国的粮食消费结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趋向合理,粮食消费结构有很大改变。,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概况: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压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几年,据有关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吉林、辽宁等多个粮食主产省份的调查。实践经验说明,当前中国主要粮食产区的农田经营大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经历税费改革之后的短暂上涨之后已经开始回落,粮食供给不足的矛盾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1、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流转办法不利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2、瘫痪状态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农田经营的风险。 3、长期的石油农业耕作模式造成土壤有机质的下降及对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严重依赖。 4、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快、过大,增加了农田投入的显形成本,抑制了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5、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造成农田经营中人力投入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中国粮食安全隐患,首先,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是农业产业中最关键的市场要素,是决定粮食供给的基础。 第二,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且浪费比较严重。 第三,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趋于频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域之广、灾种之多、灾情之重也是世界罕见的。,国内粮食需求上升压力将长期存在,与国内粮食生产面临增产困境同时,国际、国内的粮食需求却依然旺盛,呈现出必然的上升趋势,粮食市场供需结构的失调将在不久之后逐步突显。 1、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加大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带来粮食需求量的持续增加。 2、生物能源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带动粮食需求量的上涨压力增大。,我国粮食生产还有潜力吗?,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我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为16.6亿”。可见粮食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首先,产量的提高还有很大空。 其次,复种指数有提高空。 第三,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 第四,科技潜力较大。 第五,化肥利用率和灌溉条件存在改善空间。,总结,由上面分析可看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国一定要把这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曾被史家多次称颂。白居易忆昔中描写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然而,就像另两部文学作品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所描述的那样,粮食少了固然可怕,可以把一个顽强的农妇彻底击倒;粮食多了同样会带来灾难的结果,让那些“旧毡帽”们痛不欲生。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08年4月22日发表的声明,世界粮食价格异常上涨已经形成一场不期而至“沉默的海啸”,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严峻 一次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价格指数显示,全球粮食价格在2006年上涨12%,2007年上涨24%,2008年前8个月涨幅超过50%。,一、全球粮食安全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本轮的价格上涨与以往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和粮食种类连锁反 应迅速; 2、国家与地区之间粮食政策的连锁反应特征明显; 3、高价格粮食连锁反应持续时期长; 4、世界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新低,严格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增多。,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分析,1、世界粮食生产波动情况与原因,全球粮食生产减产较为明显,2008年度美国大豆减产18.6%,同期的中国大豆减产11%。造成全球粮食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自然灾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损失很大。,2、世界粮食消费总量增长的压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从而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这加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压力。,3、世界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在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背景下。替代性清洁生物清洁能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意味着植物油料供应紧张趋势会越来越明显。,4、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原因,对今年来世界粮食市场行情演变态势的客观描述,体现出全球粮价暴涨的真实根源。其中全球经济复苏、GDP增长是粮价上涨的长期动力和诱因;生物质能源异军突起是刺激世界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世界粮食减产和粮食储备持续下降时世界粮价飞涨的直接原因。,三、依靠国际市场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粮 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市场供给无法有效满足我国的粮食消费。稻谷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占口粮的近60%,消费量每年为37003750亿斤,而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也就是500600亿斤,仅占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5%左右,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十分有限。此外,世界粮食生产量与消费量并不同步增长。据测算,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公斤,年均增长1.1;产量增加1000亿公斤,年均增长0.5。目前,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已接近30年来最低水平。世界主要粮食库存消费比屡创新低,粮食供给紧张状况难以缓解。,世界主要产粮国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出口的政治干预。近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些粮食主产国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尽管以求自保的出口政策无可厚非,但是必然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给我国粮食供给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2008年粮食危机中,一些国家不负责任地将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归于中国等新兴国家消费的增长。如果我国的粮食消费20%依赖进口,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有巨大的政治和道义压力,以及保障有效进口的巨大压力。粮食供给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不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也是争取有利国际环境的重要保障。,“粮食武器”已成为个别西方国家控制我国的重要手段。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不可避免地受到“粮食武器”的干扰。中国需要养活13亿人口,然而城市扩张和工业扩张加剧了耕地的流失,复合肥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业投资生产率下降,还伴有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已经足以迫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无奈地受限于粮食。基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悲观预期,个别国家欲把“粮食武器”作为控制我国的战略选择。跨国粮商加紧在我国的粮食战略布局,建立上下游完整的粮食产业链,加强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控制。丰益国际、阿丹米、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公司在我国粮油市场的贸易份额持续扩大,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集团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投资并举,对我国粮食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根据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等建立与其想适应的储备粮管理制度。,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粮食储备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美国的粮食储备 (1 )、 美国粮食储备规模 其主要目的是调控市场,稳定价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美国粮食总仓储能力5亿t,其中农场拥有和控制的粮食仓储能力约3亿t,占总仓储能力的58%;农场以外的商业性粮仓共有仓储能力约2亿t,占总仓储能力的42%。 (2)、美国储备粮管理的运行 主要分四种,一是正常储备,即粮食生产者和加工商正常经营的周转性库存。二是缓冲储备,即两个生产年度间调节供求的粮食储备,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参与。三是农民自有储备,即参加自有储备计划的农民储备的粮食。 四是政府储备,即政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设立的储备,由CCC经营,在市场粮食价格大大高于农民抛售价格时才投放市场。,(3)、美国粮食储备体系特点 一是以农场储粮为主。大多数年份农场储粮占总仓储能力的50%以上。二是以商业性粮仓储为辅。三是国家不经营储备粮和仓储设备。,法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粮食生产总量占欧盟粮食总产量的1/3,居世界第5 位,出口量占欧盟总量的1/2.法国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在欧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法国的粮食储备,(1)、法国储备粮的规模 目前,法国收购者拥有3800万t的储存盒收购量,1100万t的辅助储存量,加之农庄的 储存量,法国共拥有7200万t的粮食储备规模。 (2)、法国储备粮管理的运行机制 法国粮食储备主要实行国家采购,即按照干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但法国粮管局不拥有仓储设施,为实现公共储存或临时储备,需要向商业收购机构或专业仓储公司租用仓储设施。发达的市场化运作手段,是法国农产品的生产始终与消费和出口需求能够保持基本的动态平衡,粮食存储的时间也比较短,实现了长储长新,极大的降低了政府储备的成本。,我国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储备决策主体分散 粮食储备管理体制的广泛性、多层次性是国外粮食储备管理体制的重要特点,储备主体主要是农户或社会公司,政府都高度重视利用市场的作用,通过经济、法律手段鼓励社会企业广泛参与国家储备粮体制建设。而中国储备粮体制的粮食储备主体只是政府组建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家储备粮承储企业,投资主体是中央、地方政府,储备成本较高。,2、粮食储备运行管理效率比较低 国外粮食储备体制运行管理体现了高效性、时效性。我国粮食储备运行管理财政、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轮换政策的不配套等问题,也是造成管理调控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储备粮管理整理协调机制不完善 中央储备目前比较充足,但由于受运输。轮换计划等影响,对区域性供应紧张问题有时难以发挥作用,与粮食安全的需求不协调,增大了市场机制运行的压力和风险。,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建议,一、划分和界定三类储备,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二、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布局,改善储备粮品种结构,三、加强中央储备粮宏观管理,提升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能力,四、深化地方储备粮体系改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五、发展农民和社会仓储经营,发挥民间储备重要作用,六、促进储备粮的产业链经营,增强储备流通服务能力,建三江分局发展现代农业维护粮食安全的案例,一、案例背景 建三江农垦分局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抚远三角洲三江平原腹地,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万亩,现有人口20万人。分局下辖15个大中型国有农场,139个管理区,有各类家庭农场5.1万个。 开发建设以来,分局累计生产粮食900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804亿斤,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16亿元,并形成40亿元的固定资产。目前,全局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人均年生产粮食25吨,农业人均劳动生产率7万元,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农垦分局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什么这么说呢?,1、战略地位突出。建三江土地辽阔,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人均占地 50亩,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世界的7倍,具有发展大规模的 优质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和上升空间。,2、自然条件良好。区域内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清洁度和草原、森林、 植被的天然程度均为全国少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达到国 家二级标准。2006年被国家粮食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2007年被中 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称号。,3、水资源丰富。建三江农垦分局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建成了乌苏里八五九、 青龙山等四个灌区渠首和主灌渠工程,总灌溉能力达到500万亩,占全分局灌溉能 力的一半。,4、农业科技水平领先。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73%、90%,高于 全国平均值22个百分点。,5、粮食储运能力强。区域内有6个大型国家粮食储备库,最大仓储能力达到280万 吨,储存规模为亚洲之冠,辖区内拥有全国第一条支农铁路,新近开通的乌苏里江 江海联运航道,通过鞑 海峡可直达日本海。 6、地缘优势明显。建三江农垦分局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达230公 里,成为我国对俄开放的前沿。已经收回的黑瞎子岛将成为建三江对俄贸易的重要 大通道。,二、案例成功实践,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的最大安全。建三江农垦分局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 根弦,按照中央始终坚持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切实把农业 生产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围绕加快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 三江农垦分局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了建三江分局粮食生产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农业立局,坚持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率先在全省达到小康水平,着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储存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正确的发展战略一经确定,建三江农垦分局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机械 装备、科技支撑、组织管理等综合优势,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 在农机装备水平,耕地规模经营,科技创新转化,全程标准化生产,园 区示范带动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了 稻谷战略,根据自身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发展水稻优势产业,通过 以实施人才科技工程,良种工程,壮秧工程,本田标准工程等十大工程。 保证重点工作到位,技术责任到位,结构调整到位,科技保证到位,典型 示范到位。加快科研新成果转化,种植绿色水稻,生产优质大米,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三、案例分析透视,1.政策引领、深化改革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强大动力。 政策,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逐渐推行的土地承包制度逐步完善,农 业活力增强,农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农场内实 行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了管理层次。同时注重了改革和管理的有 机结合。通过全面运营筹划管理,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最 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推广科技、完善服务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途径。 建三江农垦分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加大科 技创新力度,以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 带动为主要功能,沿主干公路建立起900公里科技示范长廊。按照备耕看 准备,春播看质量,夏管看长势,三秋看标准,全年看成效的要求,实施 模式化栽培。建立健全了农业、农机和水利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灾害性 气候预测预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及农产品营销体系。形成了,分局、农场、管理区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通过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现代 农业支撑能力,全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3%, 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3.加大投入、完善基础是发展现代绿色产业,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 坚持以农机化建设为重点,从1980年起,通过引进世界先进农机装备,先 后建设了30万亩、100万亩、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近五年来,建立了 农机更新的长效机制,并投资6.8亿元,从美国引进高智能化大型拖拉机、 配套农机53套。目前全局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 到98%。近年来水利建设投资12.6亿元,营造人工林200万亩,基本实现了 农田林网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建立了农业相互保险机制,完善了农业防灾 减灾体系,用市场化和社会化手段,为现代农业筑起了一道抗御自然风险的 屏障,。,4.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建设一支四有干部职工队伍是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垦区不仅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农副产品,担负起保卫边疆的责任,而且要 为国家培养一代代四有新人。把建立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 职工队伍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根本。五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技术人员900 余人,引进本科生、研究生600余人,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 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年龄、知识结构。在长期开 发中,融汇了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闯关东文化。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 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集中了多方面的优良 作风、思想行为、意志风格,已经融入全局干部的思想与行动中。现在建 三江农垦分局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北大荒精神的干部职工队伍, 具有强大的政策执行能力,具有强大的政策执行能力,完全能够保证现代 农业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中国粮食安全的应对策略,一、政策支持,1.严格保护耕地,做到“藏粮于地”。要保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粮食的综合能 力,确保有足够的耕地面积,同时具备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生产条件,以 满足和适应不同时期的粮食需求变动情况。耕地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调整好耕地与工业用地的比例,确保 生产能力不降低。,2.减轻农民负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高度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 农民负担。中央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 措施,应把中央的这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3.粮食灾害补偿与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为防止粮食生产大起大落,应建立 粮食生产抗风险机制,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 损失补偿机制,开展农业灾害保险。我国应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对农业和农民受灾损失进行保险赔偿,以保障和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1.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近几年中央累计安排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总量超过4000亿元,在国债及中央预算内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左 右。但从全国农业的基础建设现状来看,还远不适应我国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特别是旱涝等自然灾害扔频繁发生,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 因素。基于此,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刻不容缓。 2.加大科技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农业资源利 用与环境保护的压力相应增加,提高粮食供给能力要求我们把工作重点 放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上,增加农业科技发展投入,解决粮食生产 的重大科技问题。数据表明,我国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为,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尽管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规 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但从这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空 间和潜力还很大。 三、改善粮食市场运作体制与交易环境 1.国内方面。要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和应急机制的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粮食价格稳定。价格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市场供求信号,需要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价格波动不仅取决于总体需求,对短期供求变化也有很大影响。这种局部价格变化就需要有效的粮食流通体系和应急机制保障粮食价格的稳定。 2.国外方面。首先要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的食物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比如积极参与和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议的建立全球和区域粮食储备体系、等行动计划,这些计划要求粮食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应建立一定水平的粮食储备,在全球出现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时,按各国承诺的比例释放粮食库存,同时禁止粮价上涨期间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其次,中国应积极促进国家间的技术转让。推动发达国家通过无偿或有偿形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同时中国应建立和完善同北美和南美国家的玉米和大豆贸易伙伴关系。美国、巴西等国是中国大豆和玉米等粮食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可以考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这些国家签订中长期的粮食贸易协议。,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有以下几个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二,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三,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第一,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农民增收。在价格比较稳定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增长必然会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1999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下降,这期间的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也在下降。为了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四个“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使粮食总产量比2003年增加近5100万吨,与此同时也使农民收入增长摆脱了滞缓的局面,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8%。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55元,又比上年实际增长6.2%。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村,农业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越全面、越完善、越优惠,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就越高涨,农民增收就越有保障;同时,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又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第二,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建设新农村的五大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生产发展”,只有农村的生产发展了,才能建立起雄厚的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村的“生产发展”具体来说应包括三大产业的发展,而首先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是核心。粮食生产发展了,供应充足,且农民因此增收了,才有资金与精力从事其它产业,最终才能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忽视农业,更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第三,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基础。国内外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经济的波动,首先是农业的波动,而农业生产的波动中首先又是粮食生产的波动。因为粮食生产发展了,粮食充足了,一方面可以保证人们有足够的食物,有充足的精力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经济的平衡发展;再一方面可以保证相关工业所需原材料的供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相反,粮食生产萎缩,供应短缺,粮食安全问题凸现,则人民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则会陷入危机,这种境况,在经济学上叫“李嘉图陷阱”。,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已多次落入“李嘉图陷阱”,最严重的一次是1960年到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由此可见,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要保证一国的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就必须保障粮食安全。,第四,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汉书言:“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这是古人对粮食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今天,粮食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只有粮食充足了,每个人有饭吃,人们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定,所以,粮食又是社会赖以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粮食供给,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2300万,城市下岗失业、收入水平低、需要救助的人口近2200万,这些弱势群体收入低,食物时常得不到保障,这与那些高收入富裕阶层相比,形成明显的不协调,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弱势群体食物供给的不安全,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而且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应实行粮食救济措施,满足其基本需要。所以,为了满足人民的第一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为了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心中才不慌,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